《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上复习参考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62079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上复习参考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上复习参考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上复习参考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上复习参考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上复习参考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上复习参考资料.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上复习参考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上复习参考资料.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上复习参考资料.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上复习参考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上)复习参考资料

为了帮助同学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上)教学组特编辑了一部分练习题,作为参考资料。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不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德国古典哲学B、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十九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

A、马克思、恩格斯B、列宁、斯大林

C、毛泽东D、邓小平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李大钊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作为一个理论整体,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5、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是( )

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

6、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方法是( )

A、实事求是   B、理论联系实际

C、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   D、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7、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阶级性B、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客观性D、人民性

8、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

C、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9、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吐故纳新B、博大精深C、与时俱进D、科学严谨

1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

11、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

A、唯物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

12、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是( )

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儿

13、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

A、圣西门B、欧文C、傅立叶D、托马斯.莫尔

14、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第

不定项选择题答案

1.ACD 2.A  3.ABD  4.ABC  5.AB  

6.ABCD  7.B  8. D 9.C  10. A  11.CD

12.ABC  13.ABC  14.AB  

二、辨析题:

对命题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答案要点:

这个观点不全面。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阶级性);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创始人角度);是无产阶级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角度),并且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从理论品质角度)。

2、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唯一的直接理论来源。

答案要点:

这个观点不全面。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直接吸收这三个理论的积极成果,结合无产阶级的实践经验,创立了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而不是教条。

答案要点:

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而不是教条。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指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理论,它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因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

三、分析题:

要求结合所学原理回答问题。

1、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

从它的阶级性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看,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从理论体系看,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组成的完整的科学体系,同时马克思主义又是在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开放式的,与时俱进的发展的科学体系。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

答案要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一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个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点在于它的科学性、实践性、阶级性。

其次,这种理论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最后,这种理论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随着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去世后,列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创立了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从理论和历史来看,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发展的理论。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3.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

4.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

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7.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主观臆想的联系。

这种情况主要说明,联系是

A.客观的B.普遍的C.复杂多样的D.关系范畴()

8.联系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联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其中决定着事物的基本性质和发展趋势的联系是

A事物的外部联系B事物的直接联系C事物的主要联系D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9.科学发展观中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论的哲学理论依据主要是

A联系的层次性原理B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观点

C世界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的观点D物无孤立之理()

.10.人们之所以能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主要是因为

A.现象有真假之分B.人们可以克服错觉

C.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D.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

11.巴斯德说:

“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属于有准备的头脑”。

这说明

A机遇就是必然性B机遇是纯粹偶然的

C偶然与必然的对立D必然支配偶然  ()

12.马克思说,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的时候,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

这说明

A只有认识质,才能区别事物B只有精确地认识量,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质

C必须掌握事物的关节点D要坚持适度原则  ()

.1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大胆地吸取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对其腐朽的东西给予坚决的批判。

这种做法的哲学理论依据主要是

A内外因辩证关系B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C辩证的否定观D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

14.在学习和工作中,急于求成的思想主要是违背了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B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C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D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

15.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

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这里讲的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A社会基本矛盾B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C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

D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矛盾  ()

答案:

1.A2.C3.B4.B5.C6.C7.A8.D9.B10.D11.D12.B13.C

14.B15.C

二、多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以上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2.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因为()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或存在方式)B.运动和物质是一个东西;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或主体)D.运动是物质的承担者;

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物资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画饼不能充饥

4.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指()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D.实践是一切生命存在的形式

5.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是因为()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

D.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

6.意识的本质在于它是()

A.人脑的机能;B.人脑的生理活动;

C.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D.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7.系统的整体性揭示系统和要素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下述有关这一关系的正确观点有

A.整体就是部分之和B.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整体具有各部分所不具有的新性质新功能

D.脱离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8.关于事物的发展及其实质,下述正确的观点有

A.事物的发展是永恒和普遍的

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发展是前进性的运动或变化

D.事物的质变和否定就是发展()

9.关于事物的可能性,下述错误的观点有

A.可能性是事物中有内在根据,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B.抽象的可能性是主观意识范畴的可能性

C.可能性有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

D.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10.事物的变化表现为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下列情况属于质变的有

A.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B.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

C.突破事物度的变化D.事物渐进过程的中断()

11.下列属于矛盾的斗争性的现象有

A.生物界的生存竞争B.社会领域的阶级斗争

C.人民内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D.思想理论领域不同意见的争论()

12.按照唯物辩证法的思想,下述观点正确的有

A.新旧事物之间“容不得又离不得”B.“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C.“运动本身就是矛盾”D.“任何个别都是一般”()

13.哲学家莱布尼茨说,天地间既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又没有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

这说明:

A人化自然不同于“物化智力”

B事物的相同与不相同以人的活动为参照系

C事物在性质、形态上有差异,但在实质上却是相同的

D事物在现象上是多样的,但在本质上又是一致的  ()

答案:

1.AB2.AC3.BC4.ABC5.ABD6.AC7.CD8.ABC9.AB

10.ABCD11.ABCD12.ABCD13.CD

三、辨析题:

对命题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1.唯心主义否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答案要点:

这是错误的观点。

思维和存在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都承认的观点。

2.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答案要点:

这是错误的观点。

唯物主义都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唯物主义:

他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认为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指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静止是绝对的

答案要点:

这是错误的观点。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静止表现为两种情况:

事物在量变阶段,没有发生质变;相对于一定的参考系,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没有进行机械运动。

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运动中也包含着相对静止。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才能科学区分事物;才能理解运动。

4.有人认为必然出现的事物是有原因的,而偶发事件是没有原因的。

答案要点:

这个看法是错误的。

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原因的。

没有原因出现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具有必然性出现的事物与偶发事件只是产生的原因不同,而不是有无原因的不同。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答案要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包含普遍性,但比普遍性丰富,不能完全进入普遍性之中。

整体和部分则是反映事物的包含和组合的关系。

整体由部分组成,整体是部分的总和;部分存在于整体之中,只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才能存在。

可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从不同方面反映事物不同关系的两对范畴,不能把两者等同。

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评析上述观点。

答案要点: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并贯穿一切过程的始终。

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向对立面转化。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对立统一,不可分割,二者的辩证结合构成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上述观点指出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相互联系、包含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相反相成,不可分割。

但这些辩证思想是朴素的、零散的,并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四、分析题:

要求结合所学原理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答案要点:

在对人的认识上,一些哲学家或是将人的意识、理性过分夸大,强调人与动

物的区别在于人的精神;或是将人看作直观意义上的生物人,强调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的机体构造比动物更为精细和复杂。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第一,人是在实践过程中使自己成为与动物相区别的完整意义上的人,成为“有意识的类存在物”。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第二,人是在实践的过程中维持自己的生存的。

人通过实践,特别是生产实践同自然界发生关系和联系,实现着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解决人的吃、喝、住、穿等问题。

生产实践又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中进行的,在生产实践中,人与人之间必然要结成一定的关系并互换其活动,产生和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政治、思想关系等一切社会关系,从而使自己成为“社会存在物”。

第三,人是在实践过程中使自己不断得到发展的。

人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并对象化为社会的基本结构,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

社会的发展主要是社会关系的变化以及社会结构的变迁,因此,社会发展的动力只能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中。

人正是在实践中不断推动社会发展的,进而使自己逐渐获得全面发展的。

2.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的现实意义。

答案要点: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即意识的能动作用。

客观规律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趋势。

意识的能动作用对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认识和实践中,人们只有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才能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进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这是因为:

第一,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深藏于事物的现象之中的,是人们的感官不能直接感知的,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必须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反复实践、辛勤探索、抽象概括。

第二,任何客观规律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作用的,要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就必须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创造和改变各种物质条件,为客观规律发挥作用开辟道路。

同时,正确的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又受着客观规律和客观物质条件制约的。

第一,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前提。

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力量,要使它得到实现,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就不能只在意识本身的范围内兜圈子,而必须通过物质的活动——实践才能达到。

意识通过实践反作用于物质的过程,也就是意识自身的“物化”过程。

意识的“物化”是双重的:

把观念的东西化为物质的感性活动,即化为实践;再通过实践,使主观的东西见之于客观,使客观世界发生合乎目的的改变。

人的意识就是这样通过实践而能动的认识世界,又通过实践而能动的改造世界。

但是,不是所有的人的意识都能成功地完成这一“物化”。

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建立在客观规律基础上的意识,才是正确的意识。

只有在正确意识指导下,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才是正确的行动,才能实现人们预想的目的。

如果人们根本无视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及其规律,就不仅不能正确地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而且注定要遭到客观规律的无情惩罚。

第二,意识能动作用的实现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一方面,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是同物质技术条件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

一般来说,作为认识器官之延长的科学观测设备越先进,人们的认识水平也就越高。

人的认识能力同物质的认识工具往往是相辅相成成正比例发展的。

另一方面,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需要凭借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没有现实的物质材料,人的意识再高明,也创造不出任何物质的东西来。

有了可供改造的物质材料,还需要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才能使观念的东西转化为物质的东西。

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

掌握这—辩证关系原理在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方面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要有科学态度,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又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要有革命的热情,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早日实现。

4.材料1:

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

《尚书》中就有:

“协和万邦”的说法,史伯说: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司马迁说:

“合和万国”,孔子说:

“和为贵”,“和而不同”,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

材料2:

“要按照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请结合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用矛盾学说分析我国历史上有关社会和谐思想的合理性与片面性。

(2)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的矛盾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哲学意义。

答案要点:

(1)矛盾即对立统一,对立就是斗争性,统一就是同一性。

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相互制约,不可分割。

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

矛盾学说,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我国历史上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着重强调矛盾双方的和谐统一,百姓安居乐业,这对促进社会安定,国家统一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这一思想掩盖阶级对立,在奴隶社会和封建主义制度下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

(2)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转化而实现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防止有些矛盾激化,而引发的政治冲突和社会动乱,促成事物向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方向转化。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观,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5.我们的教条主义者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就是,一方面,不懂得必须研究矛盾的特殊性,

认识各别事物的特殊本质,才有可能充分地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充分地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

的本质;另一方面,不懂得在我们认识了事物的共同的本质以后,还必须继续研究那些尚未

深入地研究过的或者新冒出来的具体的事物。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10页。

请回答:

教条主义者主要犯了什么错误?

在我国现阶段的和谐社会建设中应该如何防止和克服主观主义的错误?

答案要点:

教条主义者主要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

他们从抽象的理论原则出发,理论脱离实际。

们不懂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不能坚持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正确的认识秩序。

我国现阶段的和谐社会建设,一定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这个最大的实

际出发。

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和谐社会建设要同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相统一。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防止并克服从主观出发的唯心主义错误。

3.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有量变、部分质变和质变等基本形式。

请分析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量变、部分质变和质变,并各举一例说明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部性部分质变。

答案要点: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部分质变是指在总的量变过程中,事物的根本性质未变,但事物的非根本性质或局部性质发生变化,表现出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部性部分质变两种情形。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渐进过程的中断。

社会发展中的量变是在社会的基本的质不变的情况下的连续性变化,它使社会在稳定状态中来建设和完善自身。

社会发展的部分质变主要是社会体制的改革与调整,它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重要途径,调整与改革是新建立的社会逐步走向完善的必由之路。

社会发展中的质变即社会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决定性环节。

社会发展就是在这三种形式的循环交替中实现的。

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事物的本质属性未变,但非本质属性发生了重大变化,使事物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例如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在其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飞跃以前的总的量变过程中,由劳役地租到实物地租、再到货币地租的转化,都是同一性质的生产关系所表现出来的阶段性的部分质变。

总的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