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59350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学案中图版必修2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学习目标定位] 1.结合实例,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运用案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一、对地域文化含义的认识

1.文化与地理环境

①地理环境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地域的②地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区内③文化的形成。

2.地域文化的含义

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④地域范围内,在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3.地域文化的形成

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内各种⑥自然因素和⑦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4.地域文化的特点

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⑧稳定性。

思维活动

1.如何判断某一事物或现象是否属于文化的范畴?

答案 判断某一事物或现象是否属于文化范畴,关键在于区分是否是由人类创造的。

世界上凡是由人类创造的事物或现象,或者是带有人类活动印迹的自然事物,都属于广义文化的内容,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二、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地域文化与城市的关系

城市在自身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深深地打上了⑨地域文化的烙印,有的城市本身就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其他城市的⑩独特文化,这种文化往往是城市的⑪标志。

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其中影响最大的是⑫城市建筑,如下图所示:

思维活动

2.欧洲城市中心有市民集会的广场、大教堂以及工商组合的事务所,有许多著名历史建筑,高层建筑大都建在城市中心区以外的地区。

为什么?

答案 欧洲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多著名建筑,人们不愿意让现代化建筑夺去其历史建筑的风采。

探究点一 地域文化的形成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尤以辽宁为多,少数散居在一些大中城市。

清代以来,由于满汉长期杂居,满族在语言、服装、习俗等方面与汉族差异逐渐缩小。

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属阿尔泰语系。

17世纪70年代以后,满族普遍使用汉语和汉文,现在只有少数老人会说满话。

满族住房,一般东南开门,其结构类似口袋,俗称“口袋房”。

房址多选在靠山近河的平缓之地,坐北朝南、背风面阳、冬暖夏凉。

古代,满族居民一年四季都穿袍服,因八旗制度而称之为“旗袍”。

入关以后直至辛亥革命,男穿袍服,外套马褂,女人也爱穿袍服,但有长短袖之分。

辛亥革命后,旗袍的式样不断改进,成为我国妇女最喜爱的中式服装。

满族重视礼节,过去平辈行“打千”礼。

平辈亲友相见,不分男女,行“抱腰接面”大礼,现此礼节已被握手礼代替。

(1)满族房屋的建造反映了当地什么样的自然环境?

(2)满族礼节的变化反映了文化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何产生的?

答案 

(1)北方冬季寒冷干燥,冬季风为偏北风,故房屋朝向南,背风向阳,冬暖夏凉。

(2)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族群间交流增多,外来文化的传入,更方便、更礼貌的礼仪在人群中传播。

反思归纳

 地域文化的地域性

探究点二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探究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 早在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就出现了城市广场并鲜明地打上了古希腊文化精神的烙印……这个开放的空间既显著地体现了古希腊民主的城市文化精神,又给古希腊民主精神的进一步拓展开辟了广阔的场所。

在中国传统社会,城市广场形态所反映的,则是与西方城市明显有别的传统文化精神。

中国传统城市空间在构成形态上呈现出一种“边界原型”。

福科指出,城墙是中国的一种象征,“我们想到中国,便是横亘在永恒天空下面一种沟渠堤坝的文明,我们看见它展开在整整一片大陆的表面,宽广而凝固,四周都是城墙”。

这种对平面化展开的空间的封闭性的强调和西方城市空间的“地标原型”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清朝紫禁城太和殿前的场院虽然十分宽阔,却是普通人绝难进入的,所以不具备广场的开放的公共性。

因此,中国古代城市的广场空间形态是与等级森严的封建伦理文化相对应的,体现了封建皇权对社会空间的严密监控。

在阿拉伯国家城市中,由于人们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因此城镇中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清真寺。

(1)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中国和西方的建筑形式存在着鲜明的对比,这主要是因为中西方的什么方面存在差异?

(2)古希腊广场建筑风格反映了西方文化的什么特点?

而古代中国的广场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什么特点?

(3)中国古代城市布局突出了什么的重要地位?

西方国家城市建筑表现出什么占中心地位?

(4)归纳地域文化对城市有什么影响。

答案 

(1)地域文化。

(2)外向开放;内向封闭。

(3)皇权;教堂(宗教)。

(4)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

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主要影响建筑布局(如我国多讲究对称布局)、建筑结构(如我国的“墙”文化)、建筑风格(如我国的四合院)。

反思归纳

 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尤其以对城市建筑的影响最为突出,城市建筑的布局、结构、风格都深深地烙上了地域文化的印记。

如下表所示:

城市建筑

表现

原因

建筑布局

美国城市

市中心多是高层的摩天大楼,离开中心区,建筑高度急剧下降,然后又缓缓地向郊区递减

美国历史短,早期移民大部分来自欧洲,沿袭了欧洲自由主义精神的传统,在后来的发展中形成了有别于欧洲的现代文化特征

发展历史不同

欧洲城市

市中心有市民集会的广场、大教堂以及工商组合的事务所,有许多著名历史建筑,高层建筑大都建在城市中心区以外的地区

欧洲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多著名建筑,人们不愿意让现代化建筑夺去其历史建筑的风采

建筑结构

中国建筑

围墙是主要景观,城有城墙,园有园墙,宅有宅墙,庙有庙墙;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

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而西方文化以外向、开放著称

中西地域文化差异

美国建筑

园林强调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直率敞朗,和盘托出

建筑风格

中国宫殿式建筑的红墙、黄瓦、飞檐、斗拱,宫廷中的楼、台、殿、阁与西方宫廷中的喷泉、雕塑等明显不同;中国民居“四合院”与西方的花园、洋房、绿篱、草地明显不同

东方古代建筑突出皇权的重要地位,西方国家城市建筑表现出教堂占优势地位

中西统治权力不同

对点训练一 地域文化的含义

1.下列有关地域文化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差异只表现在物质方面

B.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与其“地域”范围大小成正比关系

C.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D.地域文化具有稳定性,一旦形成就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 C

解析 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的。

其重要性与地域范围的大小没有关系,地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会发生变化。

骑楼是在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

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2~3题。

2.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节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3.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

B.高温多雨的气候

C.降雨强度大

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

答案 2.D 3.B

解析 第2题,我国南方气候湿润,降水较多,且夏季光照强烈,建骑楼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第3题,岭南地区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降水量大、气温高。

对点训练二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城市作为一种建筑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

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会对城市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

读材料回答4~5题。

4.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产生影响的是(  )

①城市交通网的结构 ②城市建筑的空间布局 ③城市居民的消费理念和方式 ④城市中文化设施的数量 ⑤城市居民受教育的程度 ⑥城市的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

A.①④B.②⑥C.③⑤D.④⑤

5.中国园林中的“曲径通幽”体现了中国地域文化具有(  )

①外向性 ②开放性 ③内向性 ④封闭性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4.B 5.D

解析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建筑上,在城市建筑的结构、布局和建筑风格上都能体现出来。

中国园林中的“曲径通幽”,特别是“幽”字体现了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内向性和封闭性。

6.封建社会,欧洲城市往往教堂占据着城市的中心位置,而中国城市则围绕着皇宫与衙门布局,这说明(  )

A.中西经济发展程度不同B.中西统治权力不同

C.各民族风俗习惯不同D.发展历史长短不同

答案 B

解析 在封建社会,城市的地域结构主要是服从于统治权力的需要。

中世纪欧洲的精神主宰是宗教,所以教堂往往占据着城市的中心位置;而在中国,则是以行政权力为中心,城市围绕着皇宫与衙门布局。

综合提升

7.山西省旧城区内有一些老式四合院,其房屋的屋顶由外向内单面倾斜,如下图所示。

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为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  )

A.山西人以勤俭持家出名

B.山西的水资源较少,居民对水资源十分珍惜

C.山西人以自私自利出名

D.山西人对水有特殊的风俗习惯

(2)请说出这种屋顶的形式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般情况下,我国南方的屋脊多呈________式样,这样可以与当地____________的自然条件相适应。

(4)美国的城市,除摩天大楼外,私人住宅多是有草坪的单门独户的单层或两层套房;欧洲城市,住宅多是左右相连的多层楼房。

欧美民居与中国民居相比,从外部看上去,它们之间的最大差别是什么?

它反映了欧美怎样的社会文化特点?

答案 

(1)B 

(2)山西省地处内陆,降水量稀少。

屋脊呈单面向内倾斜可以收集较多的降水,使降水得到较充分利用 (3)尖顶(或由屋顶的中间向内外两边倾斜) 降水较多 (4)欧美建筑多没有围墙。

 外向、开放、独立性强、自由度高。

解析 民居是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民居建筑与当地的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风土民情关系密切。

欧美民居多单层或两层楼房,无围墙;而中国传统的四合院,有围墙。

[基础过关]

1.关于地域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是相同的

B.地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

C.地域文化的差异只表现在物质方面的差异

D.地域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

答案 D

解析 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是不同的,这种差异有物质方面的,也有非物质方面的;地域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

2.黄土高原上的民居以窑洞为主,这种建筑文化所反映出的当地自然环境特点是(  )

A.冬寒夏热、降水较少的气候特点

B.土质疏松、土壤贫瘠的土地资源特点

C.河流稀少、水资源匮乏的特点

D.地形平坦、森林茂密的环境特点

答案 A

解析 民居属于文化的范畴,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黄土高原距海相对较远,降水相对较少。

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适合当地人居住,这说明地理环境对区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3.下列地域文化中,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小的是(  )

A.西双版纳的傣家竹楼

B.中国陕北地区的窑洞

C.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佛像

D.新疆境内的坎儿井

答案 C

解析 竹楼、窑洞、坎儿井都是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环境的产物,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

下图为某城市中女性最常见的装扮。

据此回答4~6题。

4.这座城市可能是(  )

①北京 ②麦加 ③银川 ④巴格达 ⑤雅加达 ⑥拉萨

A.①③B.②④C.①⑤D.④⑥

5.该城市中比较常见的宗教建筑景观是(  )

A.清真寺B.教堂

C.寺庙D.泰姬陵

6.该城市中常见的建筑风格是(  )

A.红墙黄瓦,飞檐斗拱B.白墙尖塔,穹顶水池

C.绿篱草地,花园洋房D.高基斜顶,围墙庭院

答案 4.B 5.A 6.B

解析 图中展示的是阿拉伯女性的典型装束。

该城市分布于中东地区,信仰伊斯兰教,故常见的建筑景观是清真寺。

清真寺的主要建筑风格是白墙尖塔穹顶。

读下图,回答7~8题。

7.以上两图体现了建筑物在________方面的差异(  )

A.空间布局形式B.建筑结构

C.地域组合D.以上三个方面

8.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差异

B.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地域文化的差异

答案 7.B 8.D

解析 中国园林和美国园林由于中西地域文化的差异,在建筑结构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9.下列四种房屋建筑图,反映了四种不同的建筑文化,也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它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乙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它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3)丙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它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4)丁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它反映了居住者的生产、生活方式以________为主。

现在,该地区也出现了定居现象,这说明地域文化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南方 气候湿润,降水丰富

(2)西北 气候干燥少雨,温差较大

(3)黄土高原 气候冬寒夏热,黄土直立性强且干燥

(4)内蒙古高原 游牧 不断发展、变化的

解析 地域的地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区域内文化的形成,地理环境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

(1)题,我国南方地区受夏季风影响,雨季较长,降水较多,为便于排水,房屋多为斜顶结构,且倾斜角度较大。

(2)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故降水稀少,房屋多为平顶。

第(3)题,黄土直立性强,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多开挖窑洞作为居所,窑洞冬暖夏凉,非常适合人们居住。

第(4)题,内蒙古高原地区的生产活动以游牧为主,牧民需要不断迁移住所,蒙古包便于拆卸,非常适合牧民居住。

出现定居现象说明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能力提升]

营造特色城市,是促进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

塑造城市特色是对城市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

据此回答10~12题。

10.下列关于世界上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纽约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②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 ③罗马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 ④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中华民族雍容恢弘、宽博兼容的文化特色熔铸出风格多样的城市典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安的古朴B.桂林的灵秀

C.苏杭的神秘D.拉萨的奇逸

12.由于自然环境、历史传统、人文景观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世界上大致形成了政治型城市、经济型城市、文化型城市、宗教型城市、旅游型城市等五种不同类型的特色城市。

下列属于文化型城市的是(  )

A.苏黎世、香港B.布鲁塞尔、火奴鲁鲁

C.威尼斯、戛纳D.威尼斯、日内瓦

答案 10.C 11.A 12.C

解析 第10题,罗马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纽约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

第11题,西安的风格古朴,苏杭的风格灵秀,桂林的风格奇逸,拉萨的风格神秘。

第12题,政治型城市如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瑞士的日内瓦等;经济型城市如苏黎世、香港等;文化型城市如威尼斯、戛纳等;宗教型城市如耶路撒冷、麦加等;旅游型城市如火奴鲁鲁、桂林、北戴河等。

13.分析下图中天津的文化景观,由自然条件决定其主要功能的一组文化景观是(  )

A.甲乙B.乙丙C.乙丁D.丙丁

答案 C

解析 考查文化景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海河上的大桥是为了跨越河流而修建的人文景观。

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是为了在海上开采石油而修建的。

二者是由自然因素决定其主要功能的文化景观。

而奥运体育场和南开大学受人文因素影响。

14.由于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为了适应当地的环境,各地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聚落景观,并不断地发展变化。

下面甲、乙两图是我国距今7000多年前的陕西西安半坡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房屋结构示意图,属世界最早的原始房屋雏形。

回答下列问题。

(1)越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代,人类活动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越大,带有环境的印痕越深。

请判断甲、乙两图分别属于哪个遗址中的房屋雏形?

并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2)我国原始人类为避寒暑风雨、防虫蛇猛兽,曾采用“巢居”和“穴居”形式,甲、乙两图____________由穴居演变而来,________由巢居演变而来。

(3)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建筑设计风格不仅融入了地方的传统文化特色,而且许多建筑的结构设计也体现了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

下面三种传统建筑都采用了用木桩或水泥柱将房屋高架起来的方式,但它们的设计目的是不同的,请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简要说明这样设计的原因。

(4)城市地域文化的形成也和地理环境相关,下列城市景观中,最能反映阿拉伯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是(  )

答案 

(1)甲为陕西西安半坡遗址房屋雏形,乙为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房屋雏形。

依据:

甲房顶坡度小,较适应干燥寒冷的北方,而乙房顶坡度大,适应高温多雨的南方。

(2)甲 乙

(3)由于云南傣族居住的地区气候终年湿热,竹楼高架可以防潮、防野生动物袭击,并利于通风。

海边一些地区的房屋高架,主要为了减少风浪的破坏。

冻土地带房屋桩基打在永久冻土层上,比较稳固;房屋高架在地面上,利于通风,可防寒,减少积雪堆积。

(4)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民居风格及特色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1)题,陕西西安和浙江余姚分属我国的北方和南方地区,气候条件的干湿、冷暖相差很大,因此在居住时要考虑的重点不同:

北方重在防风、防寒,南方主要以通风、防潮湿为主。

(2)题,南方气候湿热,多毒蛇等害虫且多洪水,因此多“巢居”;北方气候比较冷干,“穴居”适于抗寒。

第(3)题,傣族竹楼为适应当地气候湿热,多毒蛇、野兽的地理环境;海边房屋高架是为了适应风浪大的海边环境;冻土地带的季节性冻土不稳固,为保证房屋稳定,桩基应打至永久冻土层。

第(4)题,阿拉伯国家信仰伊斯兰教,多清真寺的这种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