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改进我国现行公债管理的建议.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155988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下载改进我国现行公债管理的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推荐下载改进我国现行公债管理的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推荐下载改进我国现行公债管理的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推荐下载改进我国现行公债管理的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推荐下载改进我国现行公债管理的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下载改进我国现行公债管理的建议.docx

《推荐下载改进我国现行公债管理的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下载改进我国现行公债管理的建议.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下载改进我国现行公债管理的建议.docx

推荐下载改进我国现行公债管理的建议

[键入文字]

改进我国现行公债管理的建议

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

在此,小编又为朋

友编辑了改进我国现行公债管理的建议,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从调节总需求的角度来看,我国现行公债管理存在两大问题:

一是公债种类结构不

合理;二是公债的公开市场操作尚未运行。

这两个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难以运用公债

管理政策调控总需求。

 首先,我国目前的公债种类非常单一,不能进行公债种类的最适搭配,更谈不上实

现公债管理政策目标。

 1985年以前我国发行的国库券实际上是长期公债,1985年开始发行的国库券,虽然

到1988年期限已缩短为3年,但仍然属于中期公债。

也就是说,1985年以前,中短期

公债是空白;1985年以后,长、短期公债是空白。

可是,在理论上,发行短期公债(国

库券)有利于刺激总需求;相反,发行中长期公债,则有利于抑制总需求。

从我国公债融

资实践来看,我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公债管理政策是财政政策的一个有效手段。

80年

代初,我国经济不很景气,这时发行的长期公债(国库券)从公债利息最小化目标来看是

合理的,但从刺激总需求,实现供求平衡来看,这种公债发行不尽合理。

从19851988

年,我国的经济运行处于繁荣时期,而就在1985年,公债期限缩短到3年,从公债利

息最小化目标来看是合理的,但是,由于公债期限缩短,公债的总需求效应增大,这

1

[键入文字]

无异于对本来已经过旺的总需求火上浇油。

到了19891990年,我国的经济运行处于萧

条时期,从利息最小化目标来说应当增加长期公债的发行,但从经济稳定目标来说应

增加短期公债。

遗憾的是,这两年的国库券期限依然是3年,并未缩短。

 我们认为,我国今后国债期限的选择应趋于多元化,应兼有长期、中期和短期国

债,长期国债期限在5年以上,中期国债期限在15年,而短期国债(国库券)期限在1

年以下。

从经济运行状况来看,在经济不景气时期,若恢复经济正常运行是主要矛

盾,就应适当增加短期公债(国库券)发行,减少长期公债;在经济繁荣时期,若经济政

策目标是相同的,则要采取同上述相反的公债管理政策。

从公债资金的用途来看,不

同期限的国债应适应不同的资金需要。

长期国债用于满足国家重点建设的资金需要,

中期国债用于满足一般性的建设资金需要,而短期国债(国库券)用于弥补财政赤字。

 就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应当适当增加发行长期公债。

(1)增发长期公债的必要

性。

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处于繁荣时期,1994年通货膨胀率高达23.42%,是历史最高

水平。

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抑制需求膨胀,为此而应当增加长期公债。

也许有人要问,

增发长期公债不就违背了利息负担最小化了吗?

理论上是如此,但我国因利率决定缺乏

市场化,或者说,利率水平缺乏弹性,市场利率并未因通货膨胀而大幅度提高,因

此,此时增发长期公债,公债利息费用不致过大。

(2)增发长期公债的可能性。

在高通

货膨胀情况下,增发长期公债可能吗?

自1979年以来,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

17.02%,储蓄的增长幅度年年扩大,基本上保持了30%的增长速度,特别是1995年前

7个月,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平均每月以600亿元的速度递增,而且定期存款在储蓄总

额中一直占7080%的高比例。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发行长期公债是有资金保证的。

且,在公债的流动性增加,公债利率较高的情况下,已经形成的吃息者阶层可能更愿

2

[键入文字]

意购买长期公债。

(3)推销长期公债的新方法。

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才能吸引这笔资

金。

我们建议可以采用国外的附息票债券,发行一种长期的附息票的债券,这种长期

债券可以分解成两部分:

一部分是本金,它可以采用无实物的形式;另一部分是利息,

采用有实物的形式,发给债券持有者若干息票,凭息票可以定期领取利息,这样做既

安全又方便。

这种长期国债就可以把社会上长期闲置的资金吸收过来,用于国家的长

期建设项目,缓解长期资金需求的紧张状况。

 tips:

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浅谈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的隐性或有债务数额庞大,引起了社会和中央的高度关注。

见,是否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已成为目前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公债的可行性分析

(一)持反对的意见。

 1一种观点认为,对于政策决策者而言,地方政府举债至少存在下列风险:

3

[键入文字]

(1)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和偿还风险。

在当前不少地方存在财政困难的背景下发行地

方债券,可能无人购买。

而且,即使有人购买,地方政府也面临着还本付息的风险。

人们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金融部门出现的一系列金融风险至今还记忆犹新,中

农信的关闭,广国投的破产,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北海市等12家城市信用社的整

顿,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清理等,都给地方财政增加不少压力。

如果发行地方债,地方

政府将会同公司发行债券一样,因无力偿还而破产。

(2)中央承担最后偿债责任。

一旦放开口子让地方举债,各地会一哄而上,竞相举

债,结果导致地方债务危机。

由于道德风险存在,中央政府又不得不最后兜底。

在中

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很高并且其他支出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只有进一步增发国

债或通过货币发行来融资,这将会威胁社会、经济的稳定。

 (3)宏观调控风险。

地方政府举债意味着财政分权以及投资权的下放。

这对于在相当

程度上还依赖行政手段的政府调控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2担心由此可能会引发地方政府债务过度膨胀的观点。

浅谈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

索,因为在目前中央政府尚不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就已经在凭

借各种名义举借和承担了大量债务,一旦确立了地方公债的合法地位,地方政府是否

会借此进一步大量举债,以至于造成地方公债发行的失控,进而导致整个国家的债务

失控?

4

[键入文字]

(二)持赞同的意见。

 1认为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有基础的观点。

(1)税制基础。

政府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赋予了地方政府更多的财权,其中地方政府

发行公债的权利,是财政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此,分税制是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

理论基础。

(2)市场基础。

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统计数据,目前我国居民平均储蓄率达到了

35%~40%.以近几年我国发行的国债在许多城市出现抢购热潮的现象来看,被誉为金

边债券的国债是广大投资者首选的投资渠道。

地方政府债券作为一种银边债券,其

信誉水平与国债相当,只要利率水平适当,规模结构合理,其市场需求也是巨大的。

 (3)经验基础。

随着我国国债事业的进一步壮大,新的国债管理条例也必将出台,规

范现行国债市场秩序,以促进其健康稳定的发展。

依靠我国现阶段已掌握的国债发行

管理经验,完全有可能建立起一个完善、有序、健康的地方公债市场。

 2认为发行地方公债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观点。

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条件已

5

[键入文字]

基本成熟:

(1)我国已基本具备发行地方债券良好的资本市场基础。

目前我国发行的债券品种有

中央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2002年我国发行国债总额5934.3亿元,余额为

19336.1亿元,无论在债券种类还是发行机构上,基本框架已形成。

(2)居民和金融机构有充足的应债能力。

到2004年4月,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已达到

11.9万亿元,并还在以百分之十几的速度递增,巨额的储蓄存款说明居民的应债能力

是充足的、有保证的。

金融机构由于找不到足够的优质贷款项目,使得存贷差不断增

长,现已超过5万亿元。

地方债券为金融机构的沉淀资金创造很好的出路,因此它的

发行有充裕的资金支撑。

 (3)我国中央财政已有多年发行国债、管理债务的经验。

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

来,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国家债务管理,强化了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国债的职能,为

地方政府发行和管理地方公债打下了基础。

证监会、银监会为我国的金融监管、监督

积累了丰富经验,我们同样可以设立专门的地方债券监督委员会,监管地方债券的发

行、资金运用和债务偿还,从而避免地方债券偿付危机。

 (4)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可以活跃资本市场。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不够活跃,融资途径单

一,资本市场交易品种太少是一个重要原因。

信誉度很高的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无

疑可以为资本市场提供数额巨大的新交易品种,为金融机构间资金和证券的流动提供

6

[键入文字]

新的途径,对活跃资本市场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3认为地方公债能否顺利发行,决定于两个关键因素的观点。

 这两个关键因素一是社会公众具备充分的应债能力;二是地方政府具备足够的偿债能

力,有能力避免由此导致的财政风险。

总体看来,这两个条件目前在我国基本都已具

备。

(1)从我国整个金融市场的状况来看,社会对地方公债的认购能力非常充分。

截至

2004年底,我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已达近12万亿元的规模,其中定期存款7.8万多亿

元,约占全部存款的65%.这表明比较接近于定期存款的城市公债具备足够的市场潜

力。

一旦地方公债开始发行,它自身的一些独特优势足可以将足量的储蓄存款(包括定

期存款和活期存款)吸引到债券市场中来。

城市公债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①在股票市

场屡屡受挫的投资者大有人在,尽管它有可能带来较高的收益率,但风险太大,从我

国的实际情况来看,风险爱好者毕竟只是少数,可以说大部分投资者还是风险规避

者。

②选择银行储蓄的投资者看好的是这种投资的收益稳定性,而不是因为其收益

率,而城市公债一般都会高于银行储蓄率。

③近几年,众多投资者都选择了国债市

场,但国债是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一种宏观调控工具,其发行规模完全依赖于我

国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的国债不是每年都大规模发行的,一

旦我国不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债规模就会相应缩小,这部分投资于国债的资金就

只能另择它途。

相对而言,有银边债券之称的地方公债具备了上述金融产品的优

点,而规避了它们的缺点。

7

[键入文字]

(2)地方公债只要使用得当,调控有力,其效用是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也就是说,

其偿还能力是很有保障的:

①我国地方公债的发行应在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下进行,

这包括发债时间、发债规模、债券利率、偿还期限等众多要素都不能由地方政府自主

确定。

②地方公债的发行使得地方政府的显性债务显著增加,且地方公债资金的使用

会受到债券认购者的种种监督,再加上待地方公债发行时的相关监管制度的确立和完

善等,这些对保证债券资金的使用效率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③我国已实行多年的

国债转贷政策,使地方政府在债券资金的使用上具有一定的经验,这也很有利于提高

地方公债资金的使用效率。

 4认为目前已经初步具备了建立地方公债制度所需要的前提条件的观点。

(1)发行地方公债的体制基础在我国已经存在。

我国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

革,虽然在各级政府之间事权的划分等诸多方面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

分级财政体制的初步建立,已使地方政府拥有了相对明确的事权和财权,这就意味着

地方政府可以作为发行公债的经济主体,地方政府举债的体制基础已经确立。

(2)地方政府存在对地方公债资金的需求。

据建设部预测,十五时期我国仅是城市

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就需要至少1万亿元。

由此可见,为了保证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

协调发展,我国仍需大量的资本性公共产品的投入,依然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

这一资金缺口的弥补,既不可能完全依赖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预算资金,特别是在目

8

[键入文字]

前许多地方政府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也不可能把希望继续寄托在中央公债上,因为目

前中央政府因国债发行而带来的财政风险正在逐步加大,而完全依赖于私人投资也是

不现实的,因为大多数基础设施毕竟不属于高利润率的产业。

而地方公债的发行,无

疑是弥补当前地方财政资金不足,减轻中央政府的债务压力,改善地方资本性公共产

品供应状况的有效措施之一。

 (3)社会资金中存在对地方公债的应债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持续、高

速增长,社会闲散资金和居民所得都有很大提高。

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7500元,虽然几次降低银行储蓄存款利息,但居民储蓄存款有增无减,2002年城乡居

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到8.7万亿元。

但这些资金除了继续存款和购买国债以外,投资

渠道十分有限。

 (4)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已具有一定的承债能力。

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条件之一是地方

政府要取得社会居民的高度信任,意即地方政府应具备一定的承债能力或偿债能力。

目前各级政府的可支配财力差别较大,但是,对于省级政府来说,其承债能力相对较

高,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或地区而言,其承债能力更是毋庸置疑。

 二、当前我国发行地方公债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制约我国地方债券发行的体制因素。

9

[键入文字]

 1现行投融资体制中对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投融资

体制改革中,对作为投资主体之一的政府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是制约我国地方

债券发行的体制原因之一。

当前,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政府投资

存在着投资效益差、重复建设严重、投资质量不高等问题。

很明显,如果深层次的体

制矛盾不解决,发行地方债券将会使投融资体制中的政府投资的弊端和问题更加突

出。

 2中央和地方投资责权划分不尽合理。

地方与中央的事权、财权不对等,地方没有

正常的融资渠道。

相关资料显示,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中央财权大幅度提高,地

方财权大幅度下降,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划分变化幅度较小:

1994~2002年期间,中

央财权平均为52%,地方财权平均为48%;中央事权平均为30%,地方事权平均为

70%.中央和地方财权不对等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没有建立起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对

等的正规融资体系,这是作为地方政府财权重要表现这一发债权长期得不到落实和解

决的主要原因。

 3地方政府长期累积的隐性债务和显性债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地方债务压力首先

源于日益固化的财政缺口。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级地方政府一直承担着促进地方经

济发展、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补贴全国亏损的责任,再加上庞大的具有刚性特征

的办公和人头经费支出,导致地方财政支出负担沉重。

在财政增收相对滞后的条件

下,地方财政收支缺口自然较大。

同时,为了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换代,

推进经济发展,各级地方政府直接或间接地借入内外债务,积累了相当规模的债务责

任和还本付息压力,地方财政压力凸显。

另外,地方金融风险的财政化转移模式也加

10

[键入文字]

剧了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

如果在已有的隐性债务无法显性化和无法消除地方政府用

经常性债务挤占建设性债务的情况下,发行地方债券必然会使地方政府债务总规模失

去控制,从而加剧地方债务风险。

 4政治体制改革滞后。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官员对投资项目的决策机制仍然不科学,决

策过程不透明,决策程序也有待改进。

政府作为国有资本所有者的职能和社会经济管

理职能没有完全分离,政府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度也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在政

府职能没有完全转变的情况下,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可能会为地方政府提供滥用更多

社会资源的机会和权利,因为,在没有较强外部社会监督条件下的政府效用函数,是

扩张财政和追求政绩,由此必然会导致全社会资源的不当配置,并最终影响消费者福

利。

(二)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制度缺陷仍相当突出。

 1财政体制欠公开透明,财政监督缺位。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过程中,地方政

府财政收支失范是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财政制度供给失衡,地方政府具有恶意透支的

倾向。

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审计欠透明,地方财政厅编制财政预算项目上并不详

尽。

我国预算草案科目分为类、款、项、目四级,多数地方政府的预算科目至多到

款,没有具体的项和目,形成一笔看不清的账。

我国的《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

不能发行地方债券,实际中许多地方政府变相操作,如成立投资公司进行融资,最后

破产而形成地方债务。

地方财政预算审计不到位,造成地方政府可以随意增加财政支

出。

我国并没有地方政府破产的相关法律条文,所有的地方政府债务最终由中央政府

11

[键入文字]

承担,地方政府更是肆意欠债。

 2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政分配制度欠规范。

分税制设置中的中央政府倾斜色彩

浓,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空间不断被打压。

1994年实施分税制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中央

政府的财政支配能力,地方政府的财政支配能力迅速下降。

我国地方政府没有主体

税,因此财政收入来源中中央的转移支付显得相当重要。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财政

转移支付,在财政转移规模较小的基础上,出于政治考虑和地区要价能力的差异,地

方政府获得的财政转移差距较大,不足以缓解省际间的不平衡。

出现了落后地区地方

政府负债严重,财政赤字缺口不断扩大,客观上形成了地方政府债务的恶性循环。

 3地方政府对预算外资金的依赖一定程度上导致财政失控。

预算外收入1953年从前

苏联引进,由于预算外收入无须和中央分成,地方政府有扩大预算外收入甚至将预算

内收入转移到预算外的动机。

分税制实施后,由于无法通过中央财政转移获得足够的

财政支持,地方政府开始大规模使用预算外资金。

2002年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达到

4039亿元,占全国90.25%;地方预算外支出3572亿元,占全国比重93.2%.这主要是地

方政府通过各种收费收入获取了新的预算外资金来源。

可以说,预算外资金制度为地

方政府或有负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4政府人员编制随意性形成地方债务压力。

地方政府人员编制经费受到严格控制,

但相应的政府职能改革不到位,地方政府承担的事权与可支配的财权不对称,为维持

地方政府正常运行,越是基层地方政府,编外人员比重越大。

这些人员的费用开支无

法通过上级财政拨款获取,地方政府更多以收费形式解决。

政府机构过度膨胀使本已

12

[键入文字]

吃紧的地方财政承受更大的压力,但支付工作人员工资福利是地方政府正常开展工作

的需要,举债成为最后的选择。

 5地方政府行为企业化是地方政府负债的隐患。

大量的国有企业下放到地方政府手

中,这些国有企业经营业绩对地方财政收入、地方就业率及地方官员政绩等具有密切

联系,出现国有企业命脉与地方政府业绩捆绑的结果。

地方政府承接了中央政府下放

的这些责任,但地方政府并不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财政支配能力,于是地方政府便开

始利用行政资源、政府信誉、非市场行为等进行操作,政府非法担保大行其道,但国

有企业机制改革的滞后使之无法适应市场竞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包办角色仍在

延续,这些投资项目的失败就形成政府负债的隐患。

 三、对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政策建议

(一)发行地方公债应建立的机制。

 1严格遵循发债原则。

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必须遵循发债原则,使债券的发行、偿还

真正得到保障。

不能滥发、偷发地方债券,以免造成偿付危机,影响政府的债信,更

应杜绝隐性负债和公募债券并存的情况发生。

地方政府在获得发行债券的权利之前,

必须清理所有的隐性债务,并不再增加新的隐性负债,从而理顺地方政府负债形式和

总量。

13

[键入文字]

 2建立约束监控机制。

要建立群众、地方人大、财政部地方公债司三级监督机制。

特别要加强地方人大的审查、监督作用。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应对地方公债的发行规

模、使用方向、还本付息等享有审查权和监督权。

这是控制地方政府短期行为和滥发

公债的重要保证。

 3建立可靠的偿债机制。

地方财政必须建立专门的偿债基金,除地方政府发债所建

项目交付使用后产生的效益直接拨入该基金外,每年年初预算时必须按一定比例安排

地方公债的还本付息支出,而且新发债务收入不能用于偿还旧债。

财政部地方公债司

可对各地财政偿债基金的安排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评价各地债券

信誉的重要条件。

 tips:

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其次,我国目前公债的公开

市场操作尚未运行,使得我们难以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调节总需求。

 中央银行管理货币数量的一个重要工具是在公开市场买卖承兑票据和政府证券,尤

其是以政府证券的买卖为主。

就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对银行准备金的影响来看,

当需要刺激总需求时,中央银行可在公开市场买入公债,以增加社会的货币供给量;反

之,当需要抑制总需求时,中央银行可在公开市场卖出公债,以减少货币供给量。

种公开市场活动因买卖对象不同,其效果也不一样:

(1)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购买公

14

[键入文字]

债,卖出者是商业银行时,商业银行的总资产虽然没有变化,但它的准备金便等额增

加了。

商业银行就可利用这部分超额准备金从事信贷扩张。

(2)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

出售公债,购买者是商业银行时,其直接效果恰好与上述情形相反,结果,银行信贷

势必收缩。

(3)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购买公债,卖出者是一般公众时,其直接效果是

使公众的货币供给量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同时都以中央银行购买的公债数量增加,从

而诱发信用膨胀和货币供给量增加。

(4)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出售公债,购买者是一

般公众时,其直接效果恰好与上述情形相反,结果,银行信用势必紧缩。

 然而,公债的公开市场操作虽然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具有如此巨大的作用,但有效

的公开市场操作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要有健全而活跃的资本市场,二是要有

足够的公债数量,而巨以短期公债为主。

可是,我国目前亟待为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

场操作创造条件。

一是完善资本市场,即适度增加证券交易所;二是适当增加短期债券

的发行数量。

 短期债券即真正意义上的国库券。

国库券期限一般分为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

个月。

国库券的发行期限根据社会总需求状况来确定,发行数量则根据财政赤字规模

来确定。

鉴于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处于繁荣时期,国库券发行规模不宜过大,只是为

展开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创造条件,为今后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形势大规模进行公

开市场操作积累经验。

 tips:

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