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9讲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149363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9讲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9讲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9讲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9讲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9讲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9讲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新人教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9讲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9讲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新人教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9讲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新人教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9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9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人教版

1.(xx·浙江丽水质检)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生产力标准的运用要受到该社会制度性质的制约。

优越的社会制度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腐朽的社会制度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映了(  )

A.西方各国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改变

B.西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逐渐消失

D.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和平过渡

解析 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答案 B

2.(xx·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二模)戴高乐《战争回忆录》:

“国家的活动有赖于煤炭、电力、煤气、石油,而且有一天要取决于原子核分裂,所以为了使法国的经济达到发展所要求的水平,就必须最大规模地开发这些资源,这就需要只有国家才能胜任的巨额费用和巨大工程,以及实行国有化。

”材料表明

A.法国全面实行生产资料国有化政策

B.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承担引导者作用

C.能源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决定性因素

D.法国要签订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

解析 材料中“只有国家才能胜任的巨额费用和巨大工程,以及实行国有化”说明戴高乐强调政府在国民经济中的职能要加强。

答案 B

3.(xx·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期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黄金时代。

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在这些年以5.6%和7.3%的前所未有的增长率增长,促成这一繁荣的因素包括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②福利国家制度的确立和扩展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行 ④冷战期间军事购买力的增长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解析 二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美国等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①正确;“福利国家”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福利国家制度的确立和扩展使穷人受惠不少,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②正确;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取得一定成功,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③正确;美苏“冷战”期间,刺激了军事购买力的增长,④正确。

因此选择A。

答案 A

4.(xx·北京西城二模)20世纪80年代,西欧国家纷纷采取措施以解决科技落后于美、日的问题。

法国制定的“研究开发基本法”以信息技术为首要开发领域,西德实施为期5年的信息技术研究开发计划,英国则开始了高级信息技术发展计划。

上述现象表明(  )

A.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B.欧共体的合作貌合神离

C.两极格局即将被瓦解D.政府干预思想影响深远

解析 “国家……采取措施以解决……问题”说明了80年代国家干预的做法仍然在必要的形势下、在必要的领域中发挥作用,故D项正确。

答案 D

5.(xx·湖南岳阳质检)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是“反对税收当局的歌曲”。

1966年奇想乐队TheKinks有首歌是这么唱的:

“收税员夺走了我所有的钱,剩下我留在这座豪宅里,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午后,那时生活更多的是阳光午后。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A.二战后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

B.英国政府干预经济导致财政困难

C.英国民众内心的迷茫与孤独

D.“新经济”推动了英国高速发展

解析 提取材料信息“1966年”“收税员夺走了我所有的钱”“我留在这座豪宅里,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午后”,根据所学,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来源之一就是税收,加之所有的钱被收走,依然可以享受生活,可见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福利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英国的财政困难,故B项错误;“享受阳光午后”与“迷茫与孤独”不符,故C项错误;“新经济”崛起于20世纪90年代,故D项错误。

答案 A

6.(xx·福建莆田质检)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

英镑)

月收入

50

80

200

儿童津贴

13.0

13.0

13.0

其他津贴

50.1

30.1

0

纳税

0

-7.9

-43.8

国民保险

-4.5

-7.2

-18.0

实际收入

108.6

108.0

151.2

①政府注重保障儿童权益 ②国家承担全部的福利开支

③挫伤劳动者工作积极性 ④福利制度消除了社会贫困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解析 依据材料内容可知,英国会根据收入的多少对税收进行调节,材料中有专门儿童津贴一项,可以看出政府注重保障儿童的权益,故①正确;福利开支来自于税收,是由公民和社会共同承担,故②错误;材料中月收入50英镑的要比80英镑的最后的实际收入还要高,必然会挫伤部分劳动者的积极性,故③正确;材料仅仅给出了收入50到200英镑之间的人群的津贴、纳税情况与最后实际收入,但并不能说明其消除了社会贫困,比如说失业群体,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7.(xx·山东济南二模)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一种可怕的通胀形式——滞胀,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新的噩梦:

物价上涨,失业率升高,经济陷入长期衰退,原有的经济调控手段似乎失灵,人民的财富按照不可阻挡、不可预知的方式缩水。

为应对这一危机,西方国家普遍的做法是(  )

A.采取自由放任政策B.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放松对经济的干预D.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解析 自由放任政策是罗斯福新政之前各国普遍采用的做法,故A项错误;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是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的做法,正是由于干预太多,导致了经济滞胀,故B项错误;1973年的经济滞胀后,芝加哥学派兴起,主张放松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计划与市场相结合不符合70年代后西方国家的现实,故D项错误。

答案 C

8.(xx·山西省山大附中月考)1969年尼克松上台后不久,美国出现了史无前例的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两症并发的“滞胀”现象。

为摆脱困境,1971年8月尼克松向全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

其主要内容为:

冻结工资、物价、房租和红利90天,要求国会削减联邦开支,停止外国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对进口商品增收10%的附加税。

该政策(  )

A.维护了布雷顿森林体系B.找到了解决经济滞胀的出路

C.完全践行了凯恩斯主义D.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通货膨胀

解析 题干中尼克松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削减政府财政开支,联系题干中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可知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通货膨胀,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两项在尼克松时期没能实现,排除;C项表述过于绝对,与题干削减政府开支不符,排除。

答案 D

9.(xx·湖南衡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家的活动有赖于煤炭、电力、煤气、石油,而且有一天要取决于原子核分裂,所以为了使法国的经济达到发展所要求的水平,就必须最大规模地开发这些资源,这就需要只有国家才能胜任的巨额费用和巨大工程,以及实行国有化……今天和任何时候都一样,使国家的强盛是政府的责任,而国家今后能否强盛则取决于经济。

因此,必须领导经济,因为它太弱了,需要革新,而且革新工作只有决定了才能执行。

我认为,这便是我的政府采取国有化、国家监督和现代化措施的主要动机。

——戴高乐(法国1959~1969年总统)《战争回忆录》

材料二 联邦德国实行由宏观调控经济运行的“社会市场经济制度”,即宏观控制下的社会市场经济,以市场竞争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为原则,同时赋予国家一种作用,国家必须为竞争秩序确定一个框架和秩序,并不断的保护维持这一秩序,并强调干预、公平、合理和正义。

……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制度”是对美国“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和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折衷。

——朱敏《二战后德国经济法的发展历程及其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要归纳二战后法国国有化工业的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指出二战后法国与德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异同并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1)特点:

以能源为主的国家基础工业;投资巨大;技术密集;利润低风险高。

背景:

二战后欧洲残破,各国积极恢复发展经济;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战后西方各国纷纷仿效;出于冷战需要,借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盛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尖端科技取得突破性进展。

(2)同:

都坚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都体现不同程度的国家干预经济思想。

异:

法国大力发展国有化企业,全面实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德国则推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强调自由竞争与宏观调控结合。

认识:

经济理论对经济发展模式产生重要影响;国家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经济不必照搬别国模式,可以走适合自己的特色道路。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9讲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xx年广东六校联考)学者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

“科学与文艺是文化的双翼,缺了一样,那个文化便成为畸形的了。

科学是偏向理性的,文艺是偏于情感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对启蒙运动兴起所起到的作用最大的莫过于(  )

A.牛顿        B.达尔文

C.达·芬奇D.莎士比亚

解析:

启蒙运动倡导理性,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牛顿力学诞生在17世纪,故A项正确;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提出于19世纪,不正确。

C、D两项属于文艺,偏重于情感,与启蒙运动没有关系。

答案:

A

2.(xx年合肥一模)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

“二百年来,此定律一直是不可动摇的,总为每次新的有关发现所证实。

只是在近一个世纪内,才发现它有局限性。

在亚原子结构的无限小的微观世界里,或在整个物质宇宙的宏观世界中,这个定律并不适用。

”这是在评价(  )

A.生物进化论B.经典力学

C.量子理论D.相对论

解析:

由题目中的时间“二百年来”可知该理论诞生于19世纪初以前。

故排除诞生于19世纪中期的A项和诞生于20世纪初的C、D两项。

牛顿经典力学诞生于18世纪中期,但随着对微观世界研究的深入,其局限性日益明显,故B项与题意相符。

答案:

B

3.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17世纪牛顿力学体系产生的原因有(  )

①生产的迅速发展对基础理论提出了迫切要求 ②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已有坚实的基础 ③牛顿个人的伟大天才和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④同时代众多著名科学家协同一致的通力合作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

对17世纪科学发展状况的了解和掌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牛顿力学体系的产生也脱离不了那个时代的特征。

17世纪时,由于科学还未普及,国际科学界基本上仍处于分散作战的阶段,牛顿只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但不可能是与众多科学家通力合作的结果。

答案:

C

4.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科学史上有据可查的关于物质世界的一般理论总共不过三种,……但真正的科学革命,实际上只发生过两次。

这两次指的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B.牛顿经典力学与达尔文的进化论

C.牛顿经典力学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全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框架。

答案:

C

5.(xx年广东六校联考)(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汤姆逊致词说: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也许是最伟大的成就,它不是发现一个孤岛,而是发现了新的科学思想的新大陆。

”汤姆逊的依据是(  )

A.爱因斯坦因为相对论而获得诺贝尔奖

B.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理论框架

C.相对论继承发展了牛顿经典力学

D.相对论揭示了时空与物质的本质属性

解析:

材料对相对论作了评论,问题是其“依据”,即问的是对相对论作此评论的依据,那应从相对论本身上去寻找,而A项并不是相对论本身的内容,只是说到相对论被人们所接受并获奖,故A项错误;B项揭示了相对论的地位,不是本身的内容,故B项错误;C项揭示相对论与牛顿经典力学的关系,故C项错误;D项是相对论本身的特性,是本身内容,故B项正确。

答案:

D

6.“能量子钻进物体的表面层……把它的全部能量给予了单个电子……一个在物体内部具有动能的电子当它到达物体表面时已经失去了它的一部分能量。

”上述理论诞生的主要意义在于(  )

A.首次将人类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B.用科学方法精准描述宇宙运行规律

C.解决了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问题

D.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开始深入到微观世界

解析:

题干“能量子钻进物体的表面层……把它的全部能量给予了单个电子”反映的是爱因斯坦用量子论解释光电效应,此理论解决了经典力学在微观领域不能解决的问题,故选C项。

A项是智者运动的意义,与材料不符;材料中没有提及“宇宙运行规律”的信息,B项错误;量子理论弥补经典力学在微观领域的不足,不是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开始深入到微观世界,D项错误。

答案:

C

7.(xx年广州一模)1859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命进化规律。

随后,很多西方宣扬白人种族优越的人用此理论来解释社会发展,并在西方政界和学界形成了风靡一时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这种解释社会发展的理论(  )

A.鼓舞了北美人民的抗英斗争

B.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C.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D.是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扩张的说辞

解析:

美国于1776年宣布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6世纪哥白尼创立“太阳中心说”,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故A、B两项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排除。

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故C项错误。

社会达尔文主义强调种族优越、弱肉强食,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扩张提供说辞,故D项正确。

答案:

D

8.下表反映出西方社会思想文化发展趋势是(  )

事件

意义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思想

启蒙运动

理性精神

达尔文进化论

挑战封建神学创世说

C.宗教化、神本化D.科学化、宗教化

解析: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及达尔文进化论都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的思想不断趋于理性化、科学化,故B项正确。

由表格中“理性精神”“挑战封建神学创世说”等信息可知神本化、宗教化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A、C、D三项。

答案:

B

9.科学史家丹皮尔说过:

“地位仅次于天使的人类本来是从宇宙的中心地球上来俯览万物的,而今却变成了围绕着千万颗恒星之一旋转的一个偶然的小行星上面有机发展锁链中的一环。

”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  )

A.经典力学将天地运动统一起来,因而人类不该俯视万物

B.日心说改变了对宇宙的看法,从而否定了人是“万物之灵”

C.相对论弥补了对宏观世界认识的不足,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D.进化论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和密切相关的,人类并不比其他生物更“尊贵”

解析:

由材料“人类……俯览万物的,而今却变成了……偶然的……有机发展锁链中的一环”可知强调的是人类地位的变化、生物是不断进化和密切相关的,说明进化论对人的认识的影响。

其他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答案:

D

10.“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1864年麦克斯韦建立电磁理论,1888年赫兹发现电磁波。

这些发现,引发了发电机、电动机、电报、无线电的发明。

”材料说明(  )

A.电气技术的革命改变了社会面貌

B.科学理论的突破推动电气技术的发展

C.电气技术发展是社会需要的结果

D.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解析:

电磁感应定律、电磁理论和电磁波都是科学理论,它们引发了各项发明,故选B项;A、C、D三项表述的是电气技术发展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

B

11.博尔顿和瓦特联手制造第一台蒸汽机时,英国国王前来参观他们的工厂。

国王问博尔顿正在忙什么,博尔顿说:

“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一种商品。

”国王不解地问这商品到底是什么,博尔顿回答说:

“是力量,陛下。

”这种“力量”带来的直接作用是(  )

A.导致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

B.引发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

C.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普及

D.促进了许多工业城市的形成

解析:

材料表明这种“力量”是指蒸汽机的发明。

蒸汽机被称为万能原动机,其发明带来的直接作用是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普及,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不是直接作用,而是其影响,故排除。

答案:

C

12.从1930年到1990年,空运的成本已从平均每英里68美分降到11美分,纽约与伦敦之间三分钟的电话费从244美分降到3美分,……大量信息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快速、经济地传递。

这反映了(  )

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B.信息技术发展促成其他行业的革命

C.航空、信息技术的发展

D.信息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

解析:

本题考查科技发展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据题干航运、信息费用的降低,实质反映了科技发展推动航空业、信息业的发展,故选C项。

A、B、D三项与题干不符。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嫦娥奔月”的神话,只能表达人类对大地与月球之间的一种朦胧关系,寄托了人类向往太空的精神幻想。

18世纪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才为人类真正认识地球、展开对太空的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机械动力、天文观察装置的发明和使用,天体中的一颗颗行星的发现又为人类正确认识宇宙带来了希望。

材料二 20世纪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间、空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彼此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研究和探索宇宙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

(1)根据材料一说明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包括哪些内容?

(6分)

(2)材料二中的相对论是如何提出的?

相对论的提出有何意义?

(10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相对论与牛顿经典力学的关系。

(4分)

解析:

(1)题,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归纳。

(2)题,结合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提出及意义概括回答。

第(3)题,结合二者的关系分析,注意是继承与发展,而不是完全否定。

答案:

(1)经典力学包括运动三大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6分)

(2)过程: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1916年,广义相对论最终形成。

意义:

①相对论的建立,标志着一种全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的形成,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②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③同量子理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10分)

(3)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弥补了经典力学的不足,二者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4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罚。

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展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就使科学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稳定的英伦三岛。

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只有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又增加了4件。

——《英国经济史编》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推动这一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思想因素是什么?

并分析这种变化对欧洲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8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此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从图1到图2交通工具在动力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新能源是什么?

指出当时这种新能源的应用对世界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6分)

解析:

(1)题,要注意时间,然后从科技、思想领域寻找典型事例。

(2)题,根据材料判断“此次科技革命”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再结合材料概括。

第(3)题,结合两次工业革命可知动力的变化是从蒸汽机到内燃机;新能源是指石油;其影响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1)因素:

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诞生与发展;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兴起。

作用:

经济方面,科学技术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支持。

政治方面,启蒙运动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启蒙思想为资产阶级提供了政治蓝图。

思想方面,科学、理性思想为反封建斗争提供了思想武器。

(8分)

(2)国内政局稳定;自由开放;招揽人才;政府重视科技文化的实际应用。

(6分)

(3)变化:

从蒸汽机到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新能源:

石油。

影响:

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的诞生,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与石油相关的新兴工业部门产生,工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伴随石油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的发展,垄断组织产生。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