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拓展性专项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149321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0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的折射拓展性专项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光的折射拓展性专项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光的折射拓展性专项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光的折射拓展性专项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光的折射拓展性专项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的折射拓展性专项练习.docx

《光的折射拓展性专项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的折射拓展性专项练习.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光的折射拓展性专项练习.docx

光的折射拓展性专项练习

物理8年级(上)光的折射拓展性训练

1.如图所示NN1是水与空气的界面,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是:

()

 

2.面四幅图中的现象,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是:

() 

 

A.古代潜望镜B.手影游戏C.水鸟倒影 D.冰透镜向日取火

3.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的大小将:

()

A.不变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B.逐渐减小D.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

4.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现象的句子,如“潭清疑水浅”、“池水映月明”,这两句诗描述的分别是光的:

()

A.反射、反射B.反射、折射C折射、反射D.折射、折射

5.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

A.光屏上仍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B.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C.透过透镜可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D.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位置才能成像

6.观赏水面风景照片时,总发现景物的“倒影”比本身暗一些,这是由于:

()

A.“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差B.人射水面的光线有一部分折射入水中

C.光线被反射掉一部分D.冲洗照片质量有问题

7.把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的主光轴上距透镜30cm处,则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右图中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A.照相机B.幻灯机C.放大镜D.潜望镜

9.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成实像时,像一定比物小B.成虚像时,像一定比物大

C.成实像时,像和物一定在透镜的两侧D.成虚像时,像和物一定在透镜的同侧

10.物体距凸透镜20㎝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镜30㎝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该是:

()

A.放大的B.缩小的C.等大的D.无法判断

1.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则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4cmB.8cmC.10cmD.18cm

1.某同学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蜡烛点燃后放在距凸透镜15cm的地方,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烛焰的像,当他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7cm处后()

A.移动光屏,仍然可以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C.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看不到烛焰的像

D.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13.小丽用照相机对远处的同学进行拍照,拍出的底片如图乙所示,若相机的焦距不变,要使底片的像如图甲所示,则()第13题

A.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些,镜头要往前伸

B.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些,镜头要往后缩

C.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些,镜头要往后缩

D.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些,镜头要往前伸

14.张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8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大于20cmB.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C.一定小于8cm.D.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15.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会发生折射现象B.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C.发射和折射不会同时发生D.只要进入另一种介质,光速就会改变

16.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l0cm,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了蜡烛清晰的像。

这个像一定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

17.下图中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A.②①B.③①C.②④D.③④

18.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烛焰到透镜的距离为20厘米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观察到一缩小的像,如果烛焰离透镜15厘米,那么烛焰经过透镜在光屏上()

A.一定成缩小的实像B.一定成等大的实像

C.可能成放大的实像D.可能成虚像

19.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某同学拍照时,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半身像,现要改拍全身像,则应该()

A.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B.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C.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D.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20.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阳光照射浓密的树叶,在地面出现光斑B.潜水员在水面下看岸上的景物“升高了”

B、人们在湖边看到“白云”在水中飘动D.人能从各个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桌椅

21.一个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至物距为15厘米时,它的像一定是:

()

A、放大实像B、缩小的实像C、放大的虚像D、缩小的虚像

22.(多选)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观察不到烛焰清晰的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水平线上B.蜡烛距凸透镜距离大于焦距

C.蜡烛距凸透镜距离小于焦距D.蜡烛距凸透镜距离等于焦距

23.如图所示,OO’是凸透镜的主轴,S’是S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若凸透镜的焦距为f,则物距的范围是()

A.小于一倍焦距B.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大于二倍焦距D.无法判断

24.如图所示,通过透镜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25.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cm的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8cm,则所成的像一定是(B)

A.缩小的B.放大的C.正立的D.倒立的

26.如图所示,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路图,哪个是正确的(A)

.如图6一13所示,一塑料薄膜组成的棚顶下堆着一堆干草

27.夏天的雨后,阳光透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下列正确的说法是(C)

A..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的平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落干草处,草有可能燃烧

B.透镜都是固体物体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

C.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

D.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凸透镜作用

28.如图所示,S是凸透镜主光轴上一个发光点,Sa是它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正确的是()

A.abB.ac第28题

C.adD.ae

29.如图,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点燃蜡烛,并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则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凸透镜焦距为10cm)(C)

第29题

30.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在分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

第30题

则是反射光线,是折射光线。

31.小刚用已调节好的照相机将位于充满水的水池底部一个美丽的图案拍摄下来,当把水池中水排掉后,小刚仍想在原位置用此照相机拍到这个图案清晰的照片,则他应调整照相机,使镜头(选填“前伸”、“后缩”或“不动”)。

32.如图所示.光线从一种介质射人另一种介质,MN是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其中一种介质是空气,则人射角为___________,MN的___________侧是空气(填“左”或“右”)

33.我国古代就有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第32题

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

其中“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形成的,“疑水浅”是光的_________现象形成的.

34.如图是简易天文望远镜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

一个的实像,落在目镜的位置;这个实

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

没有现成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选填“近视”或“

远视”)镜片来代替.35.

5.在图9中,_______图(选填“甲”或“乙”)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戴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

36.某同学用焦距15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邮票与放大镜的距离应该_____15c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所成的像是放大、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___(填“实”或“虚”)像。

37.在圆形鱼缸里养的鱼,看起来比真实的鱼要大,其原因是圆形鱼缸相当于一个____,所看到的“鱼”是鱼的_____像。

38.小华参观展览会,在一个小展室里可见一个女导游在介绍商品,试着与她握手,却发现是一个虚拟导游,可望不可及。

后来他发现这个女导游只是在一个玻璃屏风后倒立的电视机屏幕上经过处理的一个形象而已。

则这个玻璃屏风是______镜,这个虚拟导游是________像(填“虚”、“实”),电视机屏幕与玻璃屏风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

39.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图,放好仪器,点燃蜡烛,调整_______和______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发现蜡烛放在________点时,它的像成在2F/点。

放在_____点时,它的像成在2F/点以外,放在_____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第40题

40.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_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的实像。

(选填“正立”或“倒立”)。

常见的视力缺陷有_____和______。

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所示。

根据该光路图,这个人可配戴______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它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___(选填“前”或“后”)移。

41.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具座上的A.B.C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如图),其中在B上应放置______________。

器材装好后,若某同学在实验中固定了B,无论怎样移动A和C,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则原因是_____________。

第41题

42.在图中画出合适的透镜.43.如图所示,画出经凸透镜折射后的两条光线。

第42题第43题第44题

44.图表示分别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和一倍焦距处射向透镜的光线。

请在图中画出它们通过透镜后的光路(P是与透镜距离等于2倍焦距的位置)。

45.下图中a为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b为点光源S发出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请完成光路图并确定S的位置。

第45题第46题

46.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L1′、L2′为入射光线L1、L2经透镜折射后的出射光线,L1′平行于主光轴,L2′经过光心O.请在图中作出入射光线L1、L2.

47.下图是射到凹透镜上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上画出这两条光线的折射光线.

第47题第48题

48.请将图中的光路图补画完整。

49如图10、11、12,AO为入射光线,OB是经镜后的射出光线,就下列三种情况,在O点用作图法填适当的镜(三种不同)

50.完成下列光路图:

51.如图所示,

(1)光线BF从凸透镜身出后射到位于凸透镜焦点的镜面上,第51题

请画出进入凸透镜前的入射光线和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

(2)一束光线AO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在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52.图5—5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的光路图,请在图5—5中画出界面和法线的位置。

53.完成图中光路。

第51题第52题第53题第54题

54.李华在洪泽湖乘船游玩时,发现水面下某处有一只青蛙,他用激光笔照射到了这只青蛙。

⑴、请你在图中画出李华在照射青蛙时的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⑵、李华看到的“青蛙”比青蛙的实际位置距水面是深一些,还是浅一些?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小柯有一架“傻瓜”相机,拍摄时不需要根据景物的远近调节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即不需要调焦)。

相机的说明书上注明“拍摄时,景物要在3m以外”。

相机拍摄时底片上成的像是

(指出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虚或实)。

下表是这架相机物距和像距的变化情况(f=35mm)。

根据表中数据,简单分析解释为什么拍摄时不需要调焦?

U(m)

0.1

0.5

1.0

1.5

2.0

2.5

3.0

V(mm)

53.85

37.95

36.27

90.84

35.62

35.50

35.41

U(m)

3.5

4.0

4.5

5.0

5.5

6.0

6.5

V(mm)

35.35

35.31

35.27

35.25

35.22

35.20

35.18

5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的A、O、B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

(1)将凸透镜向____________移动,可以使烛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

(2)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3)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调整光屏位里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原来相比将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5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第1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

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一个可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2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第1小组

第2小组

凸透镜焦距/cm

14

14

14

14

16

16

16

16

物距/cm

20

30

40

60

20

30

40

60

像距/cm

47

26

22

18

80

34

27

22

像的正倒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请分析以上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写出两条即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如图11,处于主光轴上的物体AB经凸透镜后在光屏上成的像A'B',请你根据图中所给的条件画出凸透镜,并确定焦点F的位置.

59.利用三种不同的光学透镜改变光线OA的方向,在图中画出合适的光学元件.

 

60.如图所示为一上下表面平行且打磨光滑的玻璃板平放在木桌上。

一束光线以人射角50°从空气中入射玻璃板的上表面,已知光线进人玻璃的折射角为30°。

请在图中画出这束光线在玻璃板的上、下表面发生的所有反射和折射的光。

(注意标明法线)

61.在“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中:

某次成像时,烛焰B在光屏C上所成的像如图所示(图中A是凸透镜).

(1)请你在下图的直线上画出此时蜡烛B放置的大致位置;

(2)依据这一成像特点,人们制成了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6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的A.O、B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

(1)将凸透镜向_____移动,可以使烛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

(2)此时所在的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

(3)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将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调整光屏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原来相比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第1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

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一个可能的原因:

             。

第1、2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凸透镜焦距/cm

14

14

14

14

16

16

16

16

物体到凸透镜距离/cm

20

30

40

60

20

30

40

60

像到凸透镜距离/cm

47

26

22

18

80

34

27

22

像的正倒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64.现有—只碗、厚纸板—块,要制—个冰透镜,还需什么辅助工具?

说出制作过程并粗略估测冰透镜焦距。

65.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很多厂商一改过去“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点,纷纷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但有些广告制作却忽视了其中的科学性.如图14所示的两幅广告中各有一处科学性的错误,请你找出来,并简要说明它违背了什么物理原理或规律.

66.在物理实践活动中,某活动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们用了A.B两个焦距不同的透镜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及部分现象准确地记录在下表中:

请你完成下表并帮助他们分析从表中获得的信息,把能得出的探究结论填在横线上。

(示例)结论一:

在成实像的情况下,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长,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

结论二:

在成实像的情况下,。

凸透镜焦距

(cm)

物到凸透镜距离(cm)

像到透镜距离(cm)

像的情况

正、倒

大、小

虚、实

凸透镜A

14

20

47

 

倒立

 

实像

30

26

缩小

40

22

缩小

60

18

缩小

凸透镜B

 

16

20

80

 

倒立

放大

 

实像

30

34

40

27

缩小

60

22

缩小

 

67.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图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烛焰放在_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3)把烛焰放在_________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

  (4)如果把烛焰从a点移到d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8.如图7所示,

⑴这个眼睛存在什么视力问题?

⑵要想使这个眼睛得到矫正,应该配戴什么透镜?

为什么这样做能使眼睛看清楚物体?

 

69.到过海洋馆的同学都可以看到玻璃柜中千姿百态、形态各异的海鱼.

如图是某同学看到的一条鱼,请问这条鱼的实际位置在本位置的____

(填“上面”、“下面”、“左边”、“右边”).并利用光学原理画出看这条鱼的实际位置的光路图.

70.在图中大致作出入射光线AO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i和折射角γ。

画出图中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71.图中A/B/是物体AB经过凸透镜成的像,请在图中画出凸透镜大致位置并标出焦点。

72.如图6,发光点S发出一束光投射到水面上,其中一条光线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73.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放好仪器,点燃蜡烛,调整_________烛焰________和__凸透镜______________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____便于在光屏上成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在实验中记录下的数据及观察到的成像情况如下表:

实验次数

蜡烛到透镜的距离/u

像的性质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1

8cm

正立

放大

2

18cm

倒立

放大

3

30cm

倒立

缩小

 

由该表可知,小明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是__8cm

74.近视眼是青少年常患的一种疾病。

近视眼究竟是怎么回事?

某校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

如图甲所示,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中间,使光屏上映出清晰的像,标出光屏位置,表示近视眼的视网膜位置。

拿开眼镜,屏上的像变得模糊。

向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像又变得清晰,再标出光屏位置。

观察眼球结构图如图乙并结合以上实验,回答:

(1)你猜想眼球中晶状体相当于实验中的________凸透镜_______________

(2)近视眼患者不戴眼镜时,看见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前方_______(填“前方”或“后方”)。

(3)矫正近视眼应配戴的眼镜是凹透镜,其作用是________使光线变的发散,使物体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5.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

他们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为fl的凸透镜,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记录在表一中。

然后他们换用焦距为f2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为了进一步探究物距u和像距v之间的关系,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四列中。

(已知f1

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1)

序号

u(米)

v(米)

uv(米2)

v/u

1/u(米-1)

1/v(米-1)

1

0.200

0.200

0.0400

1.00

5.00

5.00

2

0.300

0.150

0.0450

0.50

3.33

6.67

3

0.500

0.125

0.0625

0.25

2.00

8.00

序号

u(米)

v(米)

uv(米2)

v/u

1/u(米-1)

1/v(米-1)

4

0.200

0.300

0.0600

1.50

5.00

3.33

5

0.300

0.200

0.0600

0.67

3.33

5.00

6

0.500

0.158

0.0790

0.32

2.00

6.33

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f2)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物距增大时,得到的像变小,像距变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