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初中版第1册教参第5单元 电子表格教参张卡宁11.docx
《新起点初中版第1册教参第5单元 电子表格教参张卡宁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起点初中版第1册教参第5单元 电子表格教参张卡宁11.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起点初中版第1册教参第5单元电子表格教参张卡宁11
第5单元电子表格
本单元用七个精心设计的实践任务,讲述了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常用基本操作:
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图表、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等。
向学生展示了电子表格软件Excel在中学生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中的实际运用,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在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Excel的基本概念、功能及操作使用方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本单元中涉及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操作及其教学要求,参见表5-1。
表5-1本单元知识要点与教学要求
知识点
教学具体要求
运行Excel
能正确地运行Excel应用程序
打开工作簿文件
1.在默认(当前)文件夹下打开指定的工作簿文件
2.在指定文件夹下打开指定的工作簿文件
建立新工作簿
通过“文件”菜单或工具按钮建立新工作簿
保存工作簿
1.在当前文件夹下按规定文件名将工作簿存盘
2.在指定文件夹下按规定文件名将工作簿存盘
另存工作簿
将一个已有文件名的工作簿按要求改名存盘
1.在当前目录下以其他文件名保存工作簿文件
2.在指定文件夹下以其他文件名保存工作簿文件
关闭工作簿
通过文档窗口的“关闭”按钮或“文件”→“关闭”
退出Excel
能正确地退出Excel
1.使用“关闭”按钮
2.使用“文件”→“退出”
3.了解使用控制菜单退出的方法
4.了解使用快捷键退出的方法
文件的扩展名
明确工作簿文件的扩展名是.xls
窗口操作
1.会使用键盘或鼠标上下左右移动工作表
2.会根据需要调整工作簿窗口的大小
3.利用“滚动条”查看工作表中的全部内容
4.利用“窗口”菜单或快捷键在两个打开的工作簿中切换
5.学会窗口的“冻结拆分”操作,以便观察工作表的不同部分
表格的设计
1.能根据题目中给出的表格,在Excel工作表中适当的位置进行表格数据的输入,最终完成整个表格的数据输入
2.能根据题目的要求和已给出的数据,较为恰当地设计表格,安排数据以便进一步的计算,并在Excel工作表中完整地输入设计好的表格
单元格中数据输入
1.会录入数值数据
2.会录入字符数据
3.会录入数字组成的字符数据(如电话号码等)
单元格中公式输入
1.会输入加、减、乘、除等数学符号
2.掌握运算顺序及括号的使用
3.能正确地将括号配对
4.能正确地使用单元格的相对地址书写公式
5.在公式的录入过程中,会利用鼠标操作代替单元格地址的手工录入
“自动填充”功能
1.自动填充相同的数据
2.自动填充成等差序列的数值数据
3.自动填充有数字的字符数据
4.自动填充单元格中的公式
数据编辑
1.对单元格中的原有数据、公式进行重新录入
2.利用编辑栏对单元格中的部分数据、公式进行修改
3.将单元格中的数据移动到另外的单元格中(利用“剪切”与“粘贴”,或利用鼠标拖曳)
4.将单元格中的数据复制到另外的单元格中(利用“复制”与“粘贴”,或使用鼠标与Ctrl键进行拖曳)
对“误操作”进行“撤消”与“恢复”
1.会使用“编辑”菜单中的相应选项对操作中的“误操作”进行“撤消”或“恢复”。
2.会使用工具栏中的相应工具按钮,对一系列“误操作”实施多次“撤消”或“恢复”
对工作表行列(或区域)的操作
1.会选定一行(列)中连续的单元格
2.会选定一整行(列)单元格
3.会选定连续的单元格
4.会选定连续的若干整行(列)单元格
5.清除选定的单元格中的数据
6.删除选定的整行(列)
7.插入一新行
8.插入一新列
9.会选定不连续的单元格
10.会选定不连续的整行(列)单元格
查询、替换操作
1.会按行、列查找指定的数据
2.会将查找到的数据按要求替换成指定的内容
设置字体
对选定的单元格中数据,使用“字体”、“字号”、“大小”等进行修饰
设置数字格式
1.会使用工具按钮设置数据的百分比样式,增加或减少数据的小数位数
2.了解使用日期、时间格式的方法
设置数据的对齐方式
1.使用工具栏中的“对齐”按钮,将选定的单元格中的数据,左、右、居中、两端对齐。
2.会使用“单元格格式”对话框中“对齐”选项卡,设置“垂直”对齐
表格修饰
1.能借助于“格式”菜单中的“自动套用格式”选项中提供的各种表格格式,美化表格
2.会设置单元格的底色、底纹
3.会设置单元格的边框
调整表格的行高与列宽
1.拖曳鼠标直接改变列宽(行高一般取默认值)
2.会利用“行高”与“列宽”对话框,精确地调整表格中某行(列)的高(宽)度
排序
1.能借助“排序”工具按钮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排序
2.会对“排序”中的参数进行设置,完成有两个关键字的排序
筛选
1.会根据需要合理使用筛选功能
2.会使用条件进行“自定义筛选”
打印预览与打印
1.会使用“打印预览”功能
2.了解工作表打印的方法
生成图表及图标修饰
1.明白折线图、柱形图、饼图这三种基本图形的适用范围
2.对简单的表格,能根据题目的要求,正确地选取要生成图表的数值数据与相应的标题数据
3.利用“图表向导”生成图表(折线图、柱形图、饼图)
4.对生成的图表,能调整其位置,图表整体的大小
5.对生成的图表,能进行必要的美化修饰
函数的使用
1.会使用“求和”工具图标
2.能调整求和函数SUM()中的参数(即被求和的数据或它们对应的单元格地址)
3.学会平均数函数AVERAGE()的使用
4.学会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函数的使用
5.体会排序函数RANK()的功能
多工作表的操作
1.会利用工作表标签,在同一工作簿中进行不同工作表的切换
2.会更改工作表的名称
3.在同一个工作簿中,进行工作表之间的数据复制
4.会利用工作表组同时对多张表进行数据录入
“帮助”的使用
1.会从“帮助”菜单中打开“帮助”文件
2.对一般问题,能从“帮助”文件中找到相关的条目,并得到初步的问题解答
2.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各实践中学习任务的要求(在每个实践的开始部分,对照教材中给出的本任务完成后的效果图),确定完成任务的步骤和方法,并能分析个人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已知和未知,且对未知的内容主动利用资料进行学习。
(2)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准确获取数据资源、按要求组织资源以及对数据资源进行任务要求的相关处理。
(3)在完成每个具体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操作体验和感受,相互交流合作,在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
(4)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七个实践中的具体任务,了解表格数据在我们学习生活中的作用,体验电子表格软件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强大功能,以及数据计算、统计、分析后对学习生活的指导作用。
(2)对教材中的“想一想”和“试一试”等栏目中的问题,积极思索、大胆尝试。
(3)通过完成相关任务的过程,感受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思考如何将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4)通过完成相关任务的过程,更加明确关爱健康,保护视力的意义;感受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
(5)在完成相关任务的过程中,不断经历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不怕困难的精神。
二、单元准备
(1)本单元各个实践中的数据资源和素材均在教学光盘中提供。
建议在教学活动之前,在服务器或教师机中为学生事先准备好这些数据文件。
(2)在服务器或教师机上分门别类建立作品文件夹,并要求学生在学生机中建立个人文件夹,将完成的作品同时保存在不同的位置,既方便同学作品的交流,又能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存档。
三、课时建议
本单元建议用9课时完成,实践1~实践6各用1课时,实践7用2课时。
用1课时的时间在班级交流评价学生完成的作品。
实践1朝夕相处——数据输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主要作用,学习Excel的启动、退出、文档的保存。
2.认识并理解Excel软件界面的组成,掌握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单元格地址等相关概念。
3.学习在工作表的单元格中录入不同数据的方法和数据的基本编辑方法。
4.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运行Excel——启动应用软件一般方法的运用。
2.认识Excel窗口界面——了解单元格、单元格地址(名称)及其表示方法、行号与列标。
比较与文字处理软件Word窗口界面上的异同。
3.创建工作簿文件,在工作表中学习几种不同的数据类型,掌握它们的输入方法。
4.保存工作簿文件,退出Excel。
课时建议安排为1课时。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Excel窗口界面,理解单元格的表示方法。
2.不同数据的输入和编辑的方法。
教学难点:
1.通过单元格的地址与单元格的对应,理解单元格的表示方法。
2.不同数据的输入和编辑的方法。
四、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学生启动Excel后,可以设计一些活动,例如:
●分析对比和文字处理软件在界面上的异同。
●将F4单元格激活,成为当前单元格。
●单击任一个单元格后,如何快速地知道其地址(查看工作表左上角处的名称栏)。
●最大的列标是什么?
(IV)
●相当共有多少列?
(256)
●在一张工作表中,究竟能有多少行?
(65536)
●在“book1”工作簿中,有几张工作表?
能否进入“Sheet2”工作表?
(2)对于教材中图5-3,请教师注意讲解窗口右上角处的两排控制按钮,上面的是控制Excel程序窗口的最大/最小及关闭按钮,下面的是控制Excel文档窗口的最大/最小及关闭按钮。
单击其中的关闭按钮,可以只将Excel文档窗口关闭(即关闭一个工作簿)但是并不退出Excel。
这点在本实践后面的教学中需要学生有意识的识别并进行正确的操作。
(3)工作簿名称与工作表名称分别显示在窗口的标题栏和工作表各自的标签上,请学生注意观察并分别点击两张工作表标签,进行工作表的切换。
(4)数据编辑时,首先要光标定位。
与Word不同的是,第一次单击是选定数据所在的单元格,再次单击方可将光标定位于具体数据的位置。
一般可以直接双击,也可以在单击选定数据所在的单元格后,然后再转到“编辑栏”中对相应的数据进行编辑。
(5)注意不同的数据类型。
数据在单元格中的显示方式或对齐方式有所不同,让学生观察字符类型、数值类型、日期类型的数据在单元格中的显示和对齐方式的不同。
(6)在表格中输入数据时,光标的移动可以使用方向键←、↑、↓、→。
为了在输入时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指法,光标的右移与下移分别由左右手的小拇指单击“TAB”键与“回车键”完成。
对于大量的数值数据可以要求学生练习使用数字小键盘,例如可以将表头及表格的第1列数据输入完毕后,统一要求学生利用数字小键盘练习数值的输入。
使用小键盘也应该要求盲打,正确指法是:
大拇指输入“0”,食指负责“1、4、7”,中指负责“2、5、8”,无名指负责“.、3、6、9”与回车键。
(7)关于数据的自动填充。
鼠标指向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指向要准确,当鼠标指针为黑十字型时方可拖动。
①含有数字的字符型数据(例如“初1”),在自动填充时,单击该单元格后,拖动单元格的填充柄,便可自动填充成“初2”、“初3”……
②数值型数据填充时,要至少先在两个单元格中输入数值,然后将两个单元格全部选定,鼠标指向选定区域右下角处的填充柄后拖动,系统将以后一个数值与前一个数值的差作为“公差”,填充成等差数列。
例如在(同行或同列的两个单元格中分别输入了“3”与“7”,则公差为(7-3=)4,填充后形成的等差数列是“3、7、11、15……”。
如果选定一个数值数据的单元格进行自动填充,那么填充后形成的数列为常数列,例如对“3”进行填充,则形成“3、3、3……”。
③字符型数据填充时,等效为复制。
例如对“初一年级”进行自动填充,将形成一串含有“初一年级”的单元格。
④自定义填充序列。
Excel中除了上述的自动填充功能之外,对一些常用的数据(例如星期、月份、天干与地支等)序列,通过自定义序列提供给用户,同时还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特殊需要自己添加。
例如在单元格中输入“初一年级”后,希望利用自动填充功能填充成“初一年级”、“初二年级”、“初三年级”、“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序列。
那么,添加自定义序列的方法是:
单击“工具”菜单选择其中的“选项”命令,在“选项”对话框中,单击“字定义序列”标签,在“自定义序列”选项卡中的“自定义序列”框中单击“新序列”选项,在右侧的“输入序列”框中,输入“初一年级”、“初二年级”……,每输入一项敲回车键完成,在下一行中输入序列中的下一项(参见图5-1)。
图5-1
单击“添加”按钮,将新序列添加到左侧的“自定义序列”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
⑤自动填充的方向。
一般是拖动单元格填充柄鼠标向下拖动填充,也可以向上、左、右方向进行拖动填充。
⑥自动填充是Excel提供的很有特色的功能,特别是对公式的填充,填充过程中会自动根据填充的位置(单元格地址)而自动更改公式中的参数(相对地址),请参考本单元实践4中的相应内容。
五、参考资料
1.回车键控制光标在单元格中移动的方向
回车键控制光标在单元格中默认的移动的方向是“向下”。
在使用数字小键盘时,如果是按行输入数据,使用“TAB”或“→”控制光标向右移动不大方便,可以单击“工具”菜单中的“选项”命令,在对话框的“编辑”选项卡中,将“按Enter键移动活动单元格标识框”中的方向设置成“向右”,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参见图5-2)。
图5-2
2.在保存文件时建立文件夹
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当学生进行文件保存时,找不到指定的文件夹。
例如,在打开“初1-1”班文件夹后,并没有“xls”文件夹,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另存为”对话框中单击“新建文件夹”工具按钮
,在“新文件夹”对话框中的“名称”栏中输入“xls”后回车(或单击“确定”按钮),参见图5-3。
图5-3
注意新建的文件夹此时并没有打开(有些学生此时就开始输入文件名),需要在文件夹列表框中,双击“xls”文件夹图标将其打开(让“xls”显示在“保存位置”栏中),再输入文件名。
实践2触类旁通——数据编辑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工作表的基本编辑方法。
2.掌握不同软件中的数据相互复制与粘贴的方法。
3.初步了解Excel中公式的使用。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不同软件中数据的复制与粘贴。
2.行编辑(行的插入与移动等)。
3.工作表编辑(工作表的复制、重命名等)。
4.使用公式(公式的书写、录入与使用,在公式中单元格地址的使用)。
课时建议安排为1课时。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在多程序窗口中数据的共享。
2.比较Excel中数据复制与粘贴方法与Word中相同与不同之处。
3.工作表的基本编辑方法。
教学难点:
公式的使用。
四、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教材中的数据文件,在教学光盘中提供。
(1)对于教学光盘中的文件,教师可以
●事先拷贝到学生机的相应(年级或Student)文件夹中,让学生打开,编辑后通过文件的“另存为”操作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体会在公用计算机上实现数据文件共享。
●放在局域网服务器上,要求学生通过局域网查找信息,实现数据共享。
●拷贝在教师机中,并将相应的文件夹设置“共享”,让学生通过“网上邻居”查找教师机上的相关数据文件,实现数据共享。
(2)为了防止学生对文件进行“保存”操作(这将改变共享文件中的数据),教师可以将拷贝到学生机公共文件夹中的数据文件设置“只读”属性或实行工作簿文件的保护措施。
Excel文件保护的具体实施方法是:
打开文件后,单击“文件”/“另存为”,在对话框中,单击“选项”按钮,在“保存选项”对话框中,将“建议只读”复选框选中,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参见图5-4)。
以同名文件保存,将覆盖以前的文件。
图5-4
对于拷贝到局域网或教师机的共享文件夹中的文件,可以将文件夹共享权限设置为“只读”。
因为Excel中工作簿的共享,是允许多人通过网络同时打开同一个文件,共同对一个工作簿数据进行编辑(即多人同时作业),但此项内容超出教材的要求,因此在图5-4中,没有介绍“文件共享权限设置”。
如果有必要,请教师参考相关书籍。
2.Excel中的复制与粘贴
在教材的图5-12中,我们对J2单元格中的公式使用了填充的方法,将这个公式运用到J3:
J8单元格中。
其实这可以借助于复制粘贴的方法来完成。
具体操作是:
选中J2单元格,单击“复制”按钮,然后选定J3:
J8单元格区域,单击“粘贴”工具按钮。
对Excel表格中的内容进行复制与粘贴,在操作上与其他软件的操作都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
(1)当对选定的表格区域进行复制操作后,区域内的内容存入缓冲区,同时该区域四周会出现闪动的虚线框。
(2)当进行“粘贴”之外的其他编辑操作时,缓冲区的内容将自动清空。
(3)按“ESC”键可以清空缓冲区中的内容(选定区域四周的闪动虚线框消失)。
(4)Excel中的“粘贴”操作具有“智能型”,粘贴的内容中如果有公式或函数,粘贴时系统会根据粘贴的位置不同而自动修改公式或函数中单元格的相对地址。
3.体会公式中使用单元格地址的好处
在教学中,教师对于J2的计算,可以先使用C2:
I2中的具体数据进行计算,让学生体会具体数据用单元格地址替代的好处:
(1)公式中使用的数据在变动后,公式不必再作修改。
(2)公式可以进行填充或复制到其他单元格中。
4.常用工具按钮的教学建议
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需要尝试使用工具按钮,事实上一个软件的大部分功能在教学中是无法顾及到的,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建议,鼓励学生自己尝试体验。
对于“常用”和“格式”工具栏上的很多按钮的含义,可以让学生尝试:
(1)联想在字处理软件中使用过类似的按钮。
(2)根据按钮上的图示,联想其功能。
(3)鼠标在按钮上面悬停片刻,观察随后出现的相应名称提示。
实践3熟能生巧——数据处理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函数的使用。
2.理解单元格地址在公式与函数中使用时的作用。
3.培养学生正确合理使用公式与函数,充分发挥软件功能的意识,激发学生学好用好软件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打开已有的工作簿文件。
2.整理数据,冻结窗口。
3.学习求和函数,求平均数函数,最大值函数以及最小值函数。
4.“自动求和”工具按钮的使用。
5.保存工作簿——让学生自主选择合理的保存文件的方法。
课时建议安排为1课时。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输入与合理选择函数,以及函数的智能复制与自动填充。
教学难点:
分析问题的计算需求,选择合理的公式与函数,以及使用函数时对其中参数的理解与正确运用。
四、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正确、合理使用公式或选用Excel提供的函数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统计计算,能有效地发挥Excel的强大功能。
有些计算我们可以使用公式计算,例如求和、求平均数,但是有些统计就必须借助于函数来完成,例如求最大值、最小值等。
(2)在公式或函数的输入过程中,使用鼠标点击单元格或拖动鼠标选择单元格区域,可以加快公式或函数的输入,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演示。
参见教材中图5-19。
(3)使用“自动求和”工具按钮,可以快速地对单元格区域进行求和运算。
例如教材中图5-22和图5-24的示例。
但是使用“自动求和”工具按钮进行求和时,系统有时不能准确地判断参与求和的单元格区域(例如教材中图5-23),需要人工修正(一般而言,当系统在这种情况下,不会直接在当前单元格中显示求和的结果,而是先显示求和函数并以虚线框表示参与求和的单元格区域,以便用户进行核对与修正)。
(4)利用填充柄进行公式的填充或利用复制与粘贴功能对公式进行复制(参见教材中图5-20),要使学生明确填充的单元格的“统计公式类似”,这里面包含有两重意思:
●运算类型相同:
都是求和或者求最大值等。
●参与求和运算的单元格区域类似:
个数一致、排列有序。
(5)关于求平均数
参见教材75页中的“想一想”。
使用求平均函数,计算的是:
所选单元格中的数值总和除以所选单元格的个数和。
而我们在任务3中所求的是“人均植树”,如果使用函数average(C4:
G4),计算的是种树的总和除以树的种类,也就是每班平均每种树种了多少。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演示,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
如果要使用函数,建议使用=SUM(C4:
G4)/B4。
(6)对于“植树统计”工作簿文件的保存,教材的处理是让学生自己根据文档的来源以及其使用范围,确定是直接保存,还是使用“另存为”,这点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独立操作计算机是必要的。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工作簿文件是提供给大家的共享文件,那么在工作表的编辑过程中就不能直接存盘,以免改动共享文件中的内容。
(7)关于窗口冻结
对大表格进行浏览或数据编辑,为了在滚动窗口时,始终在窗口中保留某行或某列的内容,可以使用“冻结拆分窗口”命令选项,具体操作:
①定位。
例如,在窗口滚动时要保留第1、2行与第A列的内容,将光标定位于第3行与第B列的交叉点单元格,即B3单元格。
②在“窗口”菜单中选择“冻结拆分窗口”命令选项。
使用冻结拆分窗口命令后,工作表窗口被两条交叉直线分为四部分,在滚动窗口时,左上角部分保持不动。
右上角部分只能左右滚动。
左下角部分只能上下滚动。
右下角部分可以随意滚动浏览。
③要取消该选项功能,可在“窗口”菜单中选择“撤销窗口冻结”即可。
④使用“窗口”菜单中的“拆分窗口”选项,也可以达到上述效果,但是“拆分窗口”选项是将窗口分成四个子窗口,每个窗口都可以独立地上下左右滚动浏览查看。
实践4眼亮心明——数据分析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初步掌握使用工作表组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的方法。
2.体会数据分析的方法,学习制作数据图表,帮助分析数据。
3.渗透视力卫生教育,以实际数据警示学生关爱眼睛、保护视力。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在局域网上查找共享的数据资源。
2.工作表组的基本操作。
3.插入新工作表和工作表的移动。
4.工作表间的数据引用。
5.数据统计分析。
6.数据图表(直方图)的制作。
课时建议安排为1课时。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数据的统计分析。
教学难点:
数据引用的理解,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
四、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关于数据资源共享
数据资源共享是网络应用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虽然作为课堂教学,教师应该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数据,但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将教学资源放在网上,让学生通过在局域网上查询必要的共享资源,然后复制、粘贴到自己计算机的班级文件夹中后,再对这些数据进行必要的统计和分析。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应该让学生自己体验如何使用网络上的共享数据资源。
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对一些学生统计后的数据,建议他们放到网络上,以便他人共享。
2.关于工作表组
(1)对于一些同类型的表格(例如每班的成绩统计表的表头部分)可以将它们做成工作表组后,统一录入相同的部分。
对于结构相同、计算方法也一致的表格(参见教材中图5-25),可以将它们做成工作表组后,统一进行计算操作。
(2)对于连续排列的工作表(参见教材中图5-25左图),可以按住Shift键同时选中它们,以便将其选定组成工作表组。
对于不适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