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细目.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141283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细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文言文细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文言文细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文言文细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文言文细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细目.docx

《文言文细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细目.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细目.docx

文言文细目

第四单元山水哲思

本单元主要学习古人寄情山水的佳作。

选文包括: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登泰山记》

一、识记

1.1能够读准以下加点字词的读音并准确书写:

1.1.1《兰亭集序》

岁在癸丑会稽山阴修禊事也清流激湍流觞曲水游目骋怀感慨系之若合一契

临文嗟悼齐彭殇为妄作

1.1.2《赤壁赋》

壬戌之秋举酒属客歌窈窕之章冯虚御风桂棹兮兰桨倚歌而和之余音袅袅

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山川相缪舳舻千里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友糜鹿

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造物者之无尽藏杯盘狼藉相与枕藉

1.1.3《游褒禅山记》

慧褒始舍褒之庐冢有碑仆道盖音谬也有穴窈然奇伟瑰怪无物以相之王回深父

1.1.4《石钟山记》

彭蠡之口郦元以钟磬置水中扣而聆之桴止响腾铿然有声音

硿硿焉山上栖鹘磔磔云霄间或曰此鹳鹤噌吰如洪钟石穴罅

有窾坎镗鞳之声如乐作焉无射

1.1.5《登泰山记》

汶水济水砌石为磴徂徕如画白若樗蒲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姚鼐

1.2能够识记以下文学文化常识

1.2.1能够结合书下注释,说出王羲之、苏轼、王安石及姚鼐所处的朝代,简单了解他们的生平、思想。

能够介绍《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登泰山记》的写作背景。

作品

作者&生平

朝代&体例&出处

写作背景

主要内容及特点

兰亭集序

赤壁赋

游褒禅山记

石钟山记

登泰山记

1.2.2了解并掌握“干支纪年法”与“年号纪年法”

1.2.2.1“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

如“癸丑”“壬戌”“丁丑”等。

即以十“天干”(甲、乙、丙、、、、、、、)和十二“地支”(子、丑、寅、、、、、、、、、)按照顺序组合起来纪年。

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年又回到甲子(故称岁为“花甲”之年)。

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我国传统纪年法依旧沿用干支纪年。

1.2.2.2“年号纪年法”是我国封建社会帝王年间纪年法的一种形式。

如“永和”“元丰”“乾隆”等。

它兴起于汉武帝时,一直沿袭到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

明朝以前,一个皇帝执政时常出现几个甚至十几个年号;明朝以后,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了。

1.2.3文言文中的“阴”“阳”“朔”“望”“晦”

1.3能够正确识记通假字的本字及其意思:

1.3.1《兰亭集序》悟言一室之内虽趣舍万殊

1.3.2《赤壁赋》举酒属客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汝识之乎

1.3.3《游褒禅山记》王回深父

1.3.4《石钟山记》南声函胡  至莫夜月明

1.3.5《登泰山记》须臾成五采多平方,少圜

1.4背诵默写《兰亭集序》《赤壁赋》全文及《游褒禅山记》第3段。

二、理解

2.1能够借助文本注释和工具书,或者根据上下文推断,解释加点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1.1《兰亭集序》

会稽山阴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茂林修竹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畅叙幽情惠风和畅所以游目骋怀

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趣舍万殊感慨系之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修短随化临文嗟悼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世殊事异其致一也

2.1.2《赤壁赋》

七月既望纵一苇之所如冯虚御风击空明兮溯流光

倚歌而和之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苏子愀然,正襟危坐山川相缪

方其破荆州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驾一叶之扁舟渺沧海之一粟

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逝者如斯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

2.1.3《游褒禅山记》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盖音谬也

有穴窈然,入之甚寒有怠而欲出者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

则或咎其欲出者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无物以相之何可胜道也哉

2.1.4《石钟山记》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水石相搏是说也

扣而聆之桴止响腾,余韵徐歇北音清越自以为得之矣

舟行适临汝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因得观所谓石钟者森然欲搏人

余方心动欲还徐而察之有大石当中流臆断其有无

夜泊绝壁之下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自以为得其实

叹郦元之简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殆与余同

2.1.5《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当其南北分者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

越长城之限余始循以入及既上,苍山负雪

半山居雾若带然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

极天云一线异色下有红光动摇承之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远古刻尽漫失多松,生石罅

2.2能够借助文本注释和工具书,或者根据上下文推断,解释加点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2.2.1《兰亭集序》

引以为流觞曲水已为陈迹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以之兴怀暮春之初

仰观宇宙之大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

夫人之相与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2.2.2《赤壁赋》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如怨如慕方其破荆州

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而卒莫消长

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托遗响于悲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凌万顷之茫然纵一苇之所如扣舷而歌之

倚歌而和之哀吾生之须臾固一世之雄也

不知东方之既白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相与枕藉乎舟中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2.3《游褒禅山记》

始舍于其址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距其院东五里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其孰能讥之乎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以故其后名之褒禅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不随以止也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无物以相之

而卒葬之来而记之者已少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不出,火且尽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2.2.4《石钟山记》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硿硿焉微波入焉如乐作焉

余固笑而不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空中而多窍

徐而察之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涵淡澎湃而为此

而大声发于水上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而臆断其有无

而此独以钟名而言之不详而笑李渤之陋也而况石乎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余自齐安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2.2.5《登泰山记》

其阴,济水东流当其南北分者其远古刻尽漫失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余始循以入回视日观以西峰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而皆若偻而雪与人膝齐

及既上,苍山负雪皆不及往

2.3能够借助文本注释和工具书,并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思:

2.3.1《兰亭集序》

列坐其次俯察品类之盛或取诸怀抱亦将有感于斯文

2.3.2《赤壁赋》

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凌万顷之茫然望美人兮天一方

2.3.3《游褒禅山记》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3.4《石钟山记》

自以为得其实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

2.3.5《登泰山记》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2.4能够借助文本注释和工具书,及句子的成分划分,理解文言实词的活用现象:

2.4.1《兰亭集序》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不知老之将至死生亦大矣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2.4.2《赤壁赋》

歌窈窕之章羽化而登仙扣舷而歌之击空明兮溯流光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正襟危坐乌鹊南飞

西望夏口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不知东方之既白凌万顷之茫然舟行适临汝

2.4.3《游褒禅山记》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火尚足以明也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2.4.4《石钟山记》

舟行适临汝大石侧立千尺事不目见耳闻夜泊绝壁之下

微风鼓浪此独以钟名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余固笑而不信也

2.4.5《登泰山记》

汶水西流,济水东流道少半,越中岭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日上,正赤如丹

冰雪,无瀑水

2.5能够根据文言文句式特点,判断画线句的句式类型(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及固定句式),并准确通顺的将整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5.1《兰亭集序》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    句)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句)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句)(    句)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    句)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    句)

2.5.2《赤壁赋》

1 游于赤壁之下(句)

2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句)

3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句)

4 何为其然也?

(句)

5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句)

6 而又何羡乎!

(句)

7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句)

8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句)

9 客有吹洞箫者(句)

10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句)

11 固一世之雄也。

(句)

12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句)

13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céng)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句)

14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句)

15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5.3《游褒禅山记》

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    句)(    句)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猗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    句)(    句)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    句)

⑥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   句)(   句)

⑦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句)

2.5.4《石钟山记》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

(句和句)

②或曰此鹳鹤也。

(句)

③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此世所以不传也。

(句)

④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句和句)

⑤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2.5.5《登泰山记》

①余始循以入。

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    句)

②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    句)

③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④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

(    句)(    句)

⑤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   句)

2.6能够说出以下这些成语的出处,并理解其意义:

1 群贤毕至

2 崇山峻岭

3 流觞曲水

4 放浪形骸

5 情随事迁

6 感慨系之

7 游目骋怀

8 冯虚御风

9 遗世独立

10 余音袅袅

11 如泣如诉

12 不绝如缕

13 正襟危坐

14 山川相缪

15 横槊赋诗

16 杯盘狼藉

17 沧海一粟

18 用之不竭

19 逝者如斯

20 深思慎取

21 目见耳闻

22 中流砥柱

三、分析

3.1《兰亭集序》叙事、写景部分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作者的情感有哪几重变化?

 

3.2《赤壁赋》中在夜游赤壁的过程中,主客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3.3《赤壁赋》第3-4段,作者借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抒发了什么感情,阐发了怎样的哲理?

3.4《游褒禅山记》在记游的基础上偏重说理,请简析作者的基本观点。

(可结合原文作答)。

3.5能够通过对《石钟山记》内容的概括理清文章的思路。

3.6作者在探明石钟山得名的由来后,悟出什么道理?

在作者看来,世人为什么不能准确知道石钟山得名的由来?

 

四、综合

4.1《兰亭集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你对此有何看法?

4.2《游褒禅山记》中,依作者看,“求思”应具备哪些条件?

其中哪个条件起决定作用?

 

4.3《石钟山记》作者为什么对郦元和李渤二人的说法提出质疑?

经过实地考察,作者认为石钟山得名的由来是什么?

 

五、鉴赏评价

5.1《石钟山记》与《游褒禅山记》写作特点上有何相同与不同?

 

5.2分析鉴赏《登泰山记》这篇散文在写景艺术上的显著特色。

 

六、表达应用

6.1请结合社会实际,从一个角度阐述《赤壁赋》的现实意义。

(200字以上)

【乙】单元检测

一、选择(每小题2分,共22分)

1.下列词语,字形与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匏樽  幽壑  杯盘狼籍  会(kuài)稽  蜉蝣(fúyóu)  酾(lì)酒

B.禊事  彭蠡  山川相缪  桂棹(zhào)  舳舻(zhúlú)  枹(fú)止

C.钟磐  噌吰  横槊赋诗  激湍(tuān)  窈窕(yǎotiǎo)  穴罅(xià)

D.姚鼐  镗鞳  游目聘怀  铿(kēng)然  樗蒲(chūpú)  栖鹘(gú)

2.下面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至莫夜月明

B.须臾成五采

C.其孰能讥之乎

D.其级七千有余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1.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2.所以游目骋怀(用来)

B.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2.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

C.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2.或取诸怀抱(从……中取得)

D.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大致)/2.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

4.下面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D.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5.下面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C.其阴,济水东流

D.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6.下面加点词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7.下面加点词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明烛天南

A.侣鱼虾而友糜鹿

B.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C.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D.道少半,越中岭

8.下面加点词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A.齐彭殇为妄作

B.崖限当道者

C.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9.下面加点词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A.余之力尚足以入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10.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而今安在哉

C.而又何羡乎

D.石之铿然有声者

11.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王羲之,字逸少,善书法,有“书圣”之称。

又因为他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他作的《兰亭集序》也脍炙人口。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以豪放派代表词人之一而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

他在被贬黄州期间写作了《赤壁赋》和《石钟山记》。

C.王安石,北宋杰出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江西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有《临川先生文集》传世。

D.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清代桐城人,为“桐城派”主要作家。

《登泰山记》是作者游览东岳之后写成的游记。

二、默写(每空1分,共13分)

1.__________,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2.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

3.当其欣于所遇,______,______,曾不知老之将至。

4.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

5.______,______;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6.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

7.惟江上之清风,________,耳得之而为声,________。

8.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___。

9.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三、翻译(每句2分,共20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

此东海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

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客曰:

“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

”归而谋诸妇。

妇曰: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

“赤壁之游乐乎?

”问其姓名。

俛而不答。

“呜呼噫嘻!

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是岁十月之望(望:

农历每月十五)

B.以待子不时之须(须:

通“需”,需要)

C.揖予而言曰(揖予:

向我拱手施礼)

D.掠予舟而西也(西:

西边)

2.下列句子中与“将归于临皋”中的“于”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苛政猛于虎

3.以下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前后两次游历赤壁,前后两篇赋,各有特点,前赋着重写水,后赋着重写山;前赋着重写秋景,后赋着重写冬景。

B.《后赤壁赋》写的也是月夜游赤壁,但描绘的不再是江上明月,而是山间草木,景色也由清幽转为峭。

C.《后赤壁赋》不管在景物描写、气氛的营造,深刻的情感转换都在简洁的文句中清晰表露,真切地呈现人、景、感情的相互融洽的特点。

D.《后赤壁赋》以道士化鹤的梦境做结,描写与情节中有种飘逸的气氛,抒发了作者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壮志豪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