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基础教程.docx
《摄影基础教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基础教程.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摄影基础教程
摄影基础教程
摄影基础教程1光圈,快门
首先建议大家在电脑上安装一个小软件,用于观看网页上图片的拍摄数据,这个软件叫做ExifShow,网上很多地方可以免费下载,免费使用(这点很重要)。
一、认识你的照相机
照相机的分类方式很多,光是看下面这些名词就够你头大的:
单反照相机:
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拍摄时通过一个镜头利用反光镜来取景,简称SLR。
好多“发烧友”以及“专业摄影师”使用的就是这种类型;
旁轴式照相机:
通过镜头旁边的取景窗来取景,看到的图像跟拍摄到的图像有一定差别。
平时我们使用的便携式照相机就是这个类型;
135照相机:
使用135胶片,当然还有使用120胶片和4×5胶片的,这是按照底片来分;
数码照相机:
拮取图像是采用感光元件而不是使用胶片的,这种感光元件最常见的有两种:
CCD和CMOS;
而数码照相机又跟胶片照相机一样分开消费级的数码照相机(便携式)和单反照相机两种。
是不是很头痛呢?
其实我们不用那么烦,我们只需要知道现在的照相机有两种:
一种是使用胶卷的(FC),一种是使用数码的(DC)。
这两种照相机都有便携式和单反两个类型,便携式的一般都是旁轴式取景,不能更换镜头;单反式的要另外配镜头,而镜头是可以更换的。
图例:
传统照相机
1、胶卷单反照相机
2、胶卷便携式照相机
图例:
数码照相机(图片可以点击放大)
1、数码单反照相机
2、数码便携式照相机
数码照相机跟胶片照相机(我们又称为传统照相机)都使用同样的拍摄方法,同样的感光原理,只不过得到的图像形式不同而已。
胶卷需要冲洗,可以直接放大成照片,通过扫描可以存入电脑;数码直接进入电脑,通过专门的扩印机可以放大成照片。
由于DC和FC一般遵从相同的感光原理,因此我们下面谈论的照相机就不再分为胶卷和数码的,也不分为单反或者便携的。
具体的使用上会有一定的区别,我们只在谈论到使用的时候再特别说明。
下面就是你自己要做的:
认识一下自己的照相机,仔细了解一下你的照相机有些什么部件,有些什么功能,上面有些什么标记、符号,怎么操作。
请大家跟帖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你的照相机(指你现在最常用的那台)是属于什么类型的?
2、你的照相机镜头前面标的是什么内容?
3、告诉我,你的照相机主要有什么功能?
例如,有没有S档、A档、P档和M档?
有没有变焦?
镜头能不能伸缩?
照相机上面还有些什么图标?
你都能认识这些图标的功能吗?
4、把你的照相机上面的功能符号列出来,分别说明有些什么功能。
例如AUTO档有什么作用,P档有什么作用。
摄影知识讲座光圈、快门篇
(二)
上次提出的问题其实就是想让大家了解自己的照相机。
那么你们看到的镜头上标示的东西是指什么呢?
例如某镜头上面标的是:
7.85-32mm1:
2.6-5.1
前面一串数字,是表示镜头的焦距。
这个镜头的焦距是从7.85mm到32mm。
为什么镜头的焦距不是固定的,而是有一个范围呢?
这说明这个镜头的焦距是可变的,就是所谓的变焦镜头。
变焦镜头一般都是可以看到它的长度会随着焦距的变化而改变,也就是伸缩。
但是也有一些变焦镜头是看不到伸缩的,例如这种:
后面的那串数字就是最大光圈值。
什么是光圈?
下面会讲。
这个镜头的最大光圈值也是会变化的,会随着焦距的不同而变化。
例子这个镜头,就是在7.85mm的焦距时,最大光圈是2.6;当焦距是32mm时,最大光圈是5.1。
有些高档的镜头,最大光圈是不变的,不过成本会高很多。
从大家的回复来看,基本上大家的照相机都有AUTO、S、A、P和M档,这些档位代表的意义是:
AUTO:
自动档,照相机为你决定一切,包括不够亮度的时候自动闪光,是最傻瓜的档位;
S(或者是Tv)档:
快门先决档。
你先设定快门,照相机为你决定光圈;
A(或者是Av)档:
光圈先决档。
你先设定光圈,照相机为你决定快门速度;
P档:
程序曝光档,照相机按照一定的曝光曲线自动设定快门和光圈,一般不会自动闪光;
有些照相机还有C档,这是用户自定义档,你可以按照你的习惯来设定照相机;
M档:
手动档,你自己设定光圈和快门。
这个档位完全依靠你的想法来工作,是最能锻炼摄影技术的。
照相机有镜头才能够拍摄,而拍摄是否成功就靠光圈和快门来调整,我们就来谈谈光圈和快门。
二、光圈和快门
不管什么照相机,拍摄的时候都离不开镜头。
而镜头上都有光圈,镜头上或者机身上都有快门。
照相机的镜头就好像人的眼睛,看到了才能够拍到,太亮和太暗都不行。
光圈和快门就是用来控制这个亮度的。
我们先要明白一个原理,就是拍摄的时候,都需要一定的光线。
而这些光线的数量不能是任意的,有一个量度。
太多了,照片就会一片白,太少了,照片就会黑乎乎。
同样的量,在同样的感光材料上可以得到同样的曝光结果。
那么我们怎么来控制这个量呢?
依靠光圈和快门。
光圈就好比人的瞳孔,如果人看到光线很亮,瞳孔就会收缩,这样就可以避免太多的光线进入眼睛,相反,光线不够的时候,瞳孔就会放大,好让更多的光线进入。
光圈就等于是镜头的瞳孔。
那么快门是干什么用的呢?
用来控制感光时间的长度,就好像一个光线的闸门。
闸门打开的时间越长,曝光时间就越长。
我们来做个比喻,把要得到正常曝光所需要的合适的光线数量看作是一个一定体积的圆柱体。
图:
曝光组合
当光圈变大的时候,也就是这个圆柱体粗一些,由于需要光线的量是一定的,这个圆柱体的长度就要缩短,而快门就是用来控制这个长度的;如果圆柱体变细,圆柱体就需要更长,以保证这个圆柱体达到一定的体积,这就表示快门打开的时间要变长。
那么光圈的大小和快门时间的长短用什么来表示呢?
在很多单反照相机的镜头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系列数值:
2.8、4、5.6、8、11、16、22……,这就是用来表示光圈大小的数值,我们叫做光圈值,用大写的F来表示,例如光圈值5.6写成F5.6,或者F/5.6,又或者写成1:
5.6,英文叫做f/stop。
当然我们不用理会这些写法的由来,知道是光圈值就行了。
图:
光圈刻度:
光圈值的计算是根据这样一个公式的:
F=f/d
其中f是镜头的物理焦距,d是镜头的通光孔径。
由于通光孔径d越大,F就越小;d越小,F就越大,因此,光圈值越大,表示的是光圈越小;F越小,光圈就越大。
例如光圈值是4,镜头的亮度就比光圈值是8的时候大。
一般我们说开大光圈,其实是指把F值调小;说缩小光圈,就是把F值调大。
记住这点:
光圈值小,光圈大;光圈值大,光圈小。
从这里你也可以看到,光圈越大的镜头,它的直径是越大的;焦距越长的镜头,它的长度也越大。
有时候你看到的一些“大炮筒”,就是一些焦距很长、光圈很大的镜头。
大家还可以发现一个特点,就是光圈值的排列很特别,相邻的两个数字是不按照自然数字排列的。
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相邻的两个光圈值,它们的曝光量相差了一倍,我们叫做一档。
或者说,镜头中,通光的面积相差一倍。
面积相差一倍,但是直径相差的却不是一倍,而是2的平方根倍,就是1.414倍。
于是相邻的数字就取接近这个倍数的乘积,例如4的后面是4×1.414=5.65,取5.6。
一般光圈数值的排列是:
1、1.4、2、2.8、4、5.6、8、11、16、22、32、45、64
数码相机或者是现在的自动相机,光圈值不再标示在镜头上了,而是显示在照相机的液晶屏上,同时,还显示出两级光圈值之间的分度值,例如9、13光圈等。
快门的数值又是怎样表示的呢?
快门的表示单位是秒,从1秒开始,每一个相邻数值曝光量也是相差一档。
小于一秒的依次是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1/1000、1/2000……;大于一秒的依次是2、4、8、15、30……。
现在的照相机也不在机身或者镜头上标示快门速度了,改在液晶屏上面显示了,同时也显示两级快门之间的中间分度值,例如1/20、1/40等。
有时为了简单,只显示15、30、60等数字。
每一次拍摄,都需要设定一个光圈和快门的数值,这个数值的组合我们叫做曝光组合。
从前面那个圆柱体的比喻也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我们需要得到相同的曝光量(圆柱体的体积不变),光圈和快门的数值是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作相应变化的。
例如我们原来使用F5.6、1/250秒的数据曝光,也可以用F8、1/125秒来得到相同的曝光。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曝光组合来得到相同的曝光量。
看看上面那张圆柱体的图,这两个圆柱体的直径和长度不一样,但是体积是相同的。
灵活掌握曝光组合,可以得到我们需要的拍摄效果。
例如我们有时候需要速度快一点,有时候需要光圈小一点,但是曝光量不能变化,我们就可以选择不同的曝光组合。
曝光组合有什么规律呢?
非常的简单:
光圈开大一档,快门就要加快一档;快门减慢一档,光圈就要缩小一档。
例如,原来使用8光圈、1/125秒来拍摄的,现在使用11光圈,那么快门就要变成1/60秒。
这一节,我们要记住的是:
我们是用光圈和快门来控制照片的亮度的,光圈值越大,亮度越小,反之亦然;同一个曝光量,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光圈和快门,也就是说可以用不同的曝光组合。
下面就是你们现在要做的事情:
1、如果你的照相机有A档,那么请用两个不同的光圈在同一个景别里面各拍一张照片(最好是拍比较近的物体,例如静物),对比一下两张有什么不同。
注意使用的两个光圈值要相差大一点,最好相差两档以上;
2、如果你的照相机有S档,请用两个不同的速度各拍摄一张运动着的物体(最好是速度比较快的物体)的照片,对比一下有些什么不同。
注意使用的两个速度最好相差大一点。
3、对同一个物体,采用两个不同的曝光组合各拍一张照片,记录曝光组合的数据(也就是光圈和快门的数值),对比一下效果看看有些什么不同。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光圈和快门应该怎么使用。
摄影知识讲座光圈、快门篇(三)
在讲光圈和快门的使用之前,我们看两张图片:
(所有图片均可点击放大)
不同光圈的大小:
快门打开的过程:
(痛苦,那可是拆掉我的一个镜头拍出来的)
讲了那么多的光圈快门,是不是很烦?
现在电子技术已经让我们没那么烦了,大多数的照相机都可以自动曝光或者自动测光,照相机可以帮助你选择曝光组合。
然而,照相机是傻的,要用好照相机,还需要通过我们的控制才行,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知道怎样选择光圈快门。
那么应该怎样去控制光圈和快门呢?
很多照相机都有“光圈先决”这个功能,也就是说,我们先选择了一个光圈值,然后照相机根据景物的亮度,使用你这个光圈值,再帮你选一个快门速度。
那么我们凭什么选定这样一个光圈值呢?
这就要说一下景深。
什么叫景深呢?
通俗的说,就是景物清晰范围的深度。
拍摄的时候,你需要某个主体是清晰的,于是照相机的焦点就落在这个主体上了。
但是,从照相机的镜头的轴线看过去,主体的前方和后方也有一部分的物体也是清晰的,这个清晰的范围,就叫景深。
主体前面的清晰范围叫前景深,后面的叫后景深。
一般来说,后景深比前景深大。
光圈的大小不仅仅可以控制曝光量的大小,还可以控制景深的大小。
知道什么叫景深以后,大家自己做一个练习:
使用同一台照相机,同样焦距的镜头,拍摄同一个物体,对焦在同一点上,使用两个以上的光圈值各拍摄一张照片,对比一下使用不同光圈值的时候,清晰范围哪一张多一些、哪一张少一些。
其实,这就是上一课我们的练习之一。
请看下面两张图:
这张使用3.5光圈:
这张使用11光圈:
再看两张近一点的:
使用3.5光圈:
使用11光圈:
我们可以发现:
使用不同的光圈,景深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光圈大的时候,景深比较小;光圈小的时候,景深比较大。
甚至,焦点位置不一样,清晰的范围也不一样,下面两张图,都是使用3.5光圈,一张对焦在近处,一张对焦在远处:
现在我们来归纳一下使用光圈的规律:
如果我们希望拍摄的主体前后都非常清晰,也就是说景深比较大,例如拍摄风景的时候,或者拍摄留念照片的时候,前面是人物,背后是景物,对焦在人物上,需要清晰的范围比较大,那么我们就要尽量使用比较小的光圈,例如11、16甚至22的光圈。
同时,由于后景深比较大,我们可以尽量在保持人物清晰的时候,景物也比较清晰。
如果我们只希望主体清晰,其它前后的东西都模糊一点,以便突出主体,例如拍人像特别是大头像的时候,最好就是头像清楚,背景模糊了最好,这时我们需要小景深,那么就要尽量选择大光圈,例如5.6、4光圈。
记住:
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
或者换一个更浅白通俗的说法:
数值小,景深就小;数值大,景深就大。
再来看看快门的选择。
自动照相机上一般都有“快门先决”这个功能,就是我们自己选定一个快门,照相机帮我们选择相应的光圈。
不同的快门,有什么不同的效果呢?
我们看看下面这两张图:
我们看看这两张照片:
这一张的拍摄参数是:
曝光时间1/60s光圈7.1
这张的拍摄参数是:
曝光时间1/400s光圈2.8
同样拍摄速度相近的汽车,一张的汽车比较清晰,另一张是模糊的。
它们的曝光量是大致相同的,但是曝光组合不同。
最关键的就是快门速度不同。
快门速度高的,图像就被凝固住了,看上去清晰;速度低的,图像就模糊了,那是因为在快门打开到关闭这个曝光过程中,物体一直在运动着,留下的影像就是变化的痕迹,于是模糊了。
于是我们得出一个结论:
如果拍摄运动着的物体,快门速度就要选择高速的。
到底要多高的速度才合适呢?
一般的规律是:
拍摄走动的人物,起码选择1/60秒以上;拍运动着的自行车,起码1/125秒以上;拍运动着的汽车就要1/500秒以上。
为什么要说“以上”呢?
这是因为影像模糊的程度不仅仅跟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还跟物体运动的方向有关,跟拍摄的距离有关。
如果大家有时间,可以拍两张图片:
一张拍摄的是汽车横向运动的,一张拍摄汽车纵向运动的。
大家可以看到,拍摄横向运动比拍摄纵向运动的快门速度要更高才能清晰。
再来看下面这张图,一个物体的距离近,一个物体的距离远。
我们可以看到距离越近,模糊的程度越大,也就是说需要越高的速度才可以拍清晰一点。
快门的选择还有一个很重要、很基本的条件:
你的镜头的焦距。
我们先看看下面这两张图:
都是200mm的焦距,一张快门是1/30秒,一张是1/200秒:
同样的景物,使用同样的焦距,但是速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一张可以看出有手抖的现象,另一张没有。
原来从一般人手持照相机拍摄的过程中,摄影的行家们总结了一个规律,就是要保证照片的清晰,快门的速度不能低于镜头焦距的倒数,否则就很容易由于手抖而造成模糊。
意思就是说:
如果你使用50mm焦距的镜头,快门速度就要在1/50秒以上,也就是选1/60秒以上(因为大多数照相机没有1/50这个速度值);如果你使用100mm焦距的镜头,那就要选择1/125秒以上的速度。
这个规律是不论你拍摄什么物体都要注意的,除非你使用三脚架。
从这点上来说,三脚架是非常重要的。
用了三脚架,只要你不是拍动态物体,速度几乎是没有限制。
讲了那么多,有没有晕头转向?
其实并不复杂,我们归纳一下:
选择速度,首先根据你的镜头焦距来定,然后再看看是不是拍摄动态物体,最后看看物体运动的方向以及距离的远近,选择的标准是“宁高勿低”。
一般情况下,镜头焦距就决定了你快门速度。
使用变焦镜头的朋友,需要留意焦距是在什么位置。
简单点来说,就是焦距的倒数、是否动态物体、物体运动的方向。
其实,任何规律都是可以打破的,只要符合你的拍摄意图。
请看下面两张图:
一张使用了高速快门凝固了水的动态,另一张却利用了水的流动,让水的轨迹变成了线条。
再看看不同速度的不同效果:
看完这一小节,要求大家最好用自己的照相机,再次按照:
1、光圈先决拍摄两张不同的静物照片;
2、快门先决拍摄两张不同的动体照片;
3、同一个焦距、不同速度拍摄两张同一景物照片。
这几个要求,重复以上所有图例的拍摄,亲身感受一下,在这个帖子下面跟帖。
没有这个感受,你会记不住这些规律的。
学习拍摄,重在实践。
下一节我们小结本课内容。
小结
这一节我们谈了下面这些内容:
1、照相机的种类:
数码机和传统机,便携机和单反机;
2、照相机的控制:
全自动档、光圈先决(A/Av)档、快门先决(S/Tv)档和手动(M)档;
3、照相机的光圈和快门:
光圈用来控制镜头通过的光量的大小,快门用来控制曝光的时间。
4、光圈和快门的选择:
光圈的数字大,光圈小;数字小,光圈大。
每相邻两个光圈值,光圈相差一档。
光圈还可以用来控制景深的大小:
光圈小,景深大;光圈大,景深小。
或者这样记:
光圈数字小,景深小;数字大,景深大。
快门的单位是秒,每相邻两个快门的速度,曝光时间相差一档。
当拍摄速度快的物体的时候,速度就要选择高一点。
镜头的焦距长,快门的速度就要高一点,一般选择快门的速度是镜头焦距(毫米)的倒数。
我们还可以把这些规律应用在日常拍摄上:
1、拍风景的时候,尽量选择小光圈,让景深大一点,好让前后的景物都清晰;拍人物尤其是大头像的时候,尽量选择大光圈,突出主体,虚化背景。
如果要把风景和人物都拍清楚,不要选择太长的焦距,尽量选择小光圈而速度不能太低,防止手抖。
2、拍摄动态物体的时候,速度要尽量选择高一点,速度不要低于镜头焦距的倒数。
拍横向运动的时候,速度要比拍纵向运动时高。
摄影基础教程2测光与曝光
第一节测光表及其工作原理
我们现在用的照相机绝大部分都有测光功能,所以在这里仅介绍相机所带的测光功能。
如果你的相机没有带测光功能的,而你又没有单独的测光表的话,那只能建议你参考胶卷盒上面的曝光量,并且在实际拍摄中不断的积累经验了。
我们要用好测光功能就应该先简单了解一下测光的工作原理:
光线照到被摄物体上然后反射到相机上,相机上的测光元件就会测出光线的强度,然后给出相应的快门和光圈组合值。
如果我们按照这样的组合值进行曝光,最后照片出来的结果是测光对象在照片中的平均亮度刚好等于“中灰”(“中灰”的概念见名词解释)。
上面这句话对初学者可能有点难理解,但我们可以通过以后的课程的实践中去把它弄明白。
现在的相机一般都会有“全画面测光”、“偏重中央测光”、“点测光”这三种测光功能中的部分或全部。
(以上三种功能的介绍可参阅相机的说明书)。
上述三种功能虽然测光的范围以及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其结果都是把被测体反映成“中灰”的亮度。
所以请大家记住,无论多高级的相机都是一个“傻瓜”,因为它根本不会知道它所测的对象是什么,它只会告诉你把它所测的对象拍成“中灰”的曝光组合。
这节的内容并不多,但我希望各位能够尽可能的理解如果完全按照相机所提供的曝光组合去拍摄将会得到怎样的结果。
名词解释:
中灰:
中灰是指从纯黑到纯白平均过度的灰介的中间值。
举个例子:
电脑上黑色的灰度是0,白
色的灰度是255,那么中灰的灰度就是128。
中灰示意图:
名词解释:
全画面测光:
一些相机上也称为“n分区平均测光”,“矩阵测光”等,它的功能是测出整幅画面的亮度,然后通过运算取其平均或加权平均值。
偏重中央测光:
属于加权平均测光,简单来说就是以画面中央约20%~30%的画面的测光值为主,其余周边部位的测光值为辅。
很多手动的单反相机都只有这种测光功能,例如nikon的fm2、fe2、fm10,milonta的x300、海鸥和凤凰单反的大部分型号。
点测光:
是指只测量画面中极小的一个范围(约为画面的3%~5%)的亮度。
一般比较高级的单反相机和普通的数码相机会有此功能。
本节作业:
1、说说你的相机有几种测光功能(如“全画面测光”、“偏重中央测光”、“点测光”等)
2、拍白米:
1)在一张白纸上面洒一堆白米(没有白米面粉也可以),然后对着白米拍一张照片。
要求取景范围在白纸以内,在阳光下拍摄,不能使用闪光灯。
如下图:
2)照片拍完以后用photoshop去色,但不能调整亮度、对比度等。
如下图:
3)把去色后的图用photoshop把对比度调为-100。
如下图:
最后将上述三张照片做成长边不大于400象素的图片上传,并简单写一下你拍摄时的想法和拍摄的过程,如果出来的结果跟你所想象的有很大的出入,请结合测光的原理想想为什么。
本节要求阅读摄影书籍中有关“倒易律”(也有书称“互易律”)的内容,不明白的可以在作业中提问,但不会在本章教学中单独讲“倒易律”。
只使用数码机的朋友可不看有关“倒易律失效”的部分。
每节小tips:
拍夜景的曝光
一般拍夜景应该使用三脚架,如果实在没有脚架可以把相机放在稳固的地方,使用“自拍”功能拍摄。
拍摄时可以采用全画面测光,使用光圈优先模式。
一般相机以及数码单反建议把光圈设在8~16光圈左右,普通数码相机可以把光圈值设在比最大光圈值小3~4挡处。
对于一般城市的夜景不用进行曝光补偿都能得到比较好的效果。
第二节真实的反映被摄对象的灰度
在上一节中,讲了一下相机测光的工作原理和按照测光值拍摄所得到的效果。
要大家做的作业目的是为了对测光的结果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以便更好的理解这一节的内容。
首先,我们先说以下为什么要把测光表做成按测光值曝光就得到平均亮度是中灰的照片呢?
因为自然界中一般景物都有明、暗的区别,如果照片的平均亮度是中灰,那么就能在比较好的表现出明、暗的过渡。
然而在实际的拍摄中,我们面对的画面并非上面所说的,例如:
雪景、透着亮光的森林、日出日落等等,那么,我们怎样在这样的情况下真实的反映出被摄对象的灰度呢。
一般有两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一、对着相同光照条件下“中灰”的物体测光,再按照测光值曝光。
Kodak公司出的灰板就是标准的“中灰”,但是我不主张大家去买块灰板回来用,除非你是专门搞静物摄影的。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拍风景要对这这块灰板来测光,要有人帮你拿着它跑到你要拍得景物的地方,让你测光后再走开,那是多么愚蠢的事。
其实自然界中很多颜色都比较接近中灰的,例如:
翠绿的草地,手背的皮肤(黑人和白人除外)等等,这就需要大家平时多点观察了。
二、白加黑减。
概括的说就是:
测光对象比“中灰”白就比照测光值增加曝光,测光对象比“中灰”黑就比照测光值件事曝光。
至于增加(减少)多少正是这一节主要讲的内容。
我弄了一块彩色标板。
如下图:
然后把它用photoshop去色,就得到了不同颜色所对应得灰度。
如下图:
接着用我的相机对着接近“中灰”的物体用全画面测光模式拍一系列照片:
按照测光值拍一张,然后每减1/3或1/2档拍一张,直到拍到-4档左右,再每加1/3或1/2档拍一张,直到拍到+4档左右。
如果你的相机的加(减)曝光功能没有4档这么多,你可以用手动档去实现(这个第一章已经讲过了)。
最后把每一张照片的反差调到最小,并把它做成200x200左右的小方块,在它上面标上加(减)曝光的量。
如下图:
再用拍摄的结果与标板的灰度对比(可以用photoshop的吸管工具吸取色块看它的灰度值),找出最接近的一块,就可以知道对着相应颜色的物体测光需要加(减)多少曝光。
如下图:
应用方法:
对着你需要的对象测光,然后找出标板中与你所测对象近似的颜色,再根据标板上的加(减)曝光量进行加(减)曝光。
因为每一种胶卷(CCD、CMOS)的特点都不同,所以应该用自己的器材进行上述的试验。
例如:
我的coolpix4500欠曝得宽容度就比过曝得宽容度大很多。
我们应该多看多拍并多加总结,就可以比较清楚的指导拍摄什么对象是需要加(减)多少曝光,做到胸有成竹。
下面就根据不同的测光模式来说一下具体操作的方法:
1、点测光:
只要点测画面中你需要重点表现的对象,然后根据它的颜色决定将加(减)曝光量。
例如:
你要拍雪景,并且要真实反映某一部分光照条件下雪的灰度,你可以点测你需要真实反映的部位,并决定加(减)曝光量,最后进行曝光。
2、偏重中央测光:
如果你有变焦镜头,可以先调到最长焦处,尽可能的让你测光的对象占满整个画面,测光后决定将加(减)曝光量,并记住加(减)曝光后的曝光组合值。
然后重新构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