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1309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doc

《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doc

2006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2×10=20分)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师的教学心理学规律B、教师的教育心理学规律

C、学生的学习心理学规律D、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心理学规律

2,有种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知识的过程,这种学习理论被称为()

A、人本主义B、建构主义

C、行为主义D、认知学派

3,某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兴趣容易转移、情绪发生快而多变,善于交际等特点,据此,可以初步判断该生的气质类型属()

A、胆汁质B、粘液质

C、抑郁质D、多血质

4,群体中占优势的言论与意见称为()

A、规范B、凝聚性

C、群体气氛D、舆论

5,将没有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于一定的意义,以促进记忆效果的提高,这中记忆心理学中被称为()

A、记忆术B、联想

C、替换D、系统化

6,个人的自我感受、自尊、自爱、自卑、内疚、优越感、感就感、自我效能感等,属于自我意识中的()

A、自我认识B、自我调节

C、自我体验D、自我控制

7,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它方面的功能,从而影响问题的解决,这种现象称为()

A、定势作用B、迁移

C、变式D、功能固着

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为()

A、实物直观B、言语直观

C、模象直观D、想象直观

9,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

A、变式B、比较

C、概括D、抽象

10,先于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是对新学习材料的简化与概括,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作用,这种学习内容的组织技术或教学策略叫()

A、比较性组织者B、先行组织者

C、认知结构D、固定点

二、填空题(1×10=10分)

1,根据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记忆可以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2,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性格的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

3,有人在场或多人一起工作,可以提高个人活动的效果,出现增质或增量,这种现象称为

4,“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是目前影响较大、运用较广的智力测验量表,它由操作量表和

两个分量表构成。

5,知识的学习过程一般经历知识学习的准备、知识的感知、理解、保持、迁移和

等几个阶段。

6,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包括自我意识的分化、矛盾、和转化与稳定等几个阶段。

7,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通过实验提出了学习的准备律、练习律和三大规律。

8,解题过程一般包括、课题归类、重现有关知识和解题(求解)等基本环节。

9,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三个方面构成。

10,学习者为有效地达到目标,在认知与元认知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与学习心态的选择与调控,被称为。

三、判断题(1×10=10分)

1,在技能练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动作的有意识控制逐步增强。

()

2,心理学家阿特金森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种倾向,即力求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

力求成功者往往选择中等难度的学习任务。

()

3,道德情感有不同的种类,伦理的道德情感主要通过创设具体的道德情境加以培养。

()

4,动机的期望理论认为,动机激励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的价值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两个因素的乘积。

()

5,根据学习动机的成败的归因理论,学习者的能力被视为不可控制的稳定因素。

()

6,区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保持时间标志是1分钟。

()

7,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对已经产生心理疾患的对象而进行的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

()

8,“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为社会懈怠作用。

()

9,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力求使知觉的对象与背景在颜色色调、刺激强度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这样才能保证知觉效果的提高。

这是利用了知觉规律中的差异律。

()

10,从活动的调节来看,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表现为视觉控制的减弱和动觉控制的增强。

()

四、简答题(5×6=30分)

1,简述知识应用的基本过程。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

3,简述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

4,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5,简述认识自我的基本方法。

五、论述题(2×15=30分)

1,结合自己学习与教学的实例阐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措施。

2,试述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B3.D4.D5.A

6.C7.D8.C9.A10.B

二、填空题

1.瞬时记忆(感觉记忆)

2.态度

3.社会助长作用

4.言语量表

5.应用

6.统一

7.效果律

8.审题

9.认知的内驱力

10.学习策略

三、判断题

1.×2.√3.×4.√5.√

6.√7.×8.√9.√10.√

四、简答题

1.P88—89

审题;课题归类;重现知识;解题。

2.P142—144

问题表征;情绪状态;动机强度;定势作用;功能固着;原型启动子。

3.P217

相似吸引;互补吸引;仪表吸引;人格吸引。

4.P168—169

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即通过替代强化获得。

5.P196—198

通过认识他人和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和评价自我;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反省来认识自我。

五、论述题

1.P63—67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P263—264

内容:

八种智力,即逻辑数理智力、言语智力、身体—动觉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人际智力、自我内省的智力、观察自然的智力。

意义:

有利于发现不同类型的人才,更好地培养各种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