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23821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docx

《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docx

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

TingBaowasrevisedonJanuary6,20021

 

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

胡官屯镇中学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和富有个性的发展。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闻韶镇泰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在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时,应力求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关注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评价的基本原则

评价实施要遵循导向性、全面性、公平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1、导向性原则

通过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落实科学的学生发展观,推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实验工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发展和完善学生评价体系。

2、全面性原则

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过程和整体表现,实施动态的、综合的、完整的、全面的评价,既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又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

3、公平性原则

建立、健全评价管理和监督制度,不断完善评价方法,确保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公平、公正、公开,确保对学生的评价全面、客观、真实,增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效性。

4、发展性原则

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突出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

5、可操作性原则

从实际出发,围绕评价目的,针对不同素质种类,建立简便易行、利于操作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评估过程要简便、直观、易操作,努力实现评价操作与管理的信息化,实现评价作用和效益的最大化。

三、评价的内容与要求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公民素养六个维度,各维度又包括30个二级指标。

1.思想品德:

爱党爱国、爱家孝亲、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

2.学业水平:

知识技能、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意识。

3.身心健康:

生活方式、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心理素质。

4.艺术素养:

审美感受、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

5.社会实践:

实践意识、团队意识、实践能力、体验经历。

6.公民素养:

环境意识、安全意识、人生规划、传统文化、自律意识。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具体内容与主要观测点、相关数据与证明要求见附件1、附件2。

四、评价结果的表达

根据综合素质的不同内容和表现特点,对评价结果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

“思想品德”、“公民素养”和“艺术素养”的评价结果以优秀、合格、尚待改进三个等级呈现;“学业水平”、“社会实践”的评价结果以A、B、C、D四个等级呈现;“身心健康”的评价结果以良好、一般、差三个等级呈现。

在实施评价时,对总评结果为优秀或尚待改进的学生必须提供充分的实证材料。

五、评价表及其使用说明

评价表包括“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见附件3)、“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学期用表”(见附件4)。

每学期结束前,先根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的内容按以下程序进行评价:

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教师评——总评;然后将总评各项指标呈现在“学期用表”中。

使用后,将“评价表”和“学期用表”均放进“成长记录袋”。

各项用表使用说明如下:

(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的使用

1.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综合素质评价应采用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自评主要应用于形成性评价中,其结果供教师参考;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作为终结性评价的主要依据。

2.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教师要通过平时的观察,及时评价学生在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要引导学生在掌握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自觉对照,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的行为,引导学生通过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个体发展中的有代表性的资料,客观反映学生的努力、成就和进步。

要引导学生在互评的过程中学会评价和分析,学会交流、合作与分享,在互评中,清晰了解自身发展的状况,明确努力方向,促进其在原有的基础上的发展。

3.指标项目的评定要求。

思想品德、公民素养、艺术素养等方面的评定:

凡符合标准并有突出表现者,可评为优秀;凡基本符合标准者,可视为合格;凡有突出问题,不符合基本标准的,可记载为“尚待改进”。

被评为“优秀”或“尚待改进”必须提供充分的实证性材料。

学业水平、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评定:

凡符合标准并有突出表现者,可评为A;凡基本符合标准者,可视情况得B或C;不符合基本要求者得D;凡被评为“A”或“D”必须提供充分的实证性材料。

身心健康:

凡符合标准并有突出表现者,可评为良好;基本符合标准者,可视为一般;不符合基本要求者评为差,凡被评为“良好”或“差”必须有充足的实证性材料。

4.综合素质评价中,每一个维度各二级指标的评价结果中若同一个等级的个数达到半数及半数以上,则该维度的最终评价结果以该等级呈现,若两个不同等级的个数各占半数,则最终以高等级的评价结果为准。

例如,某学生的“思想品德”中的“热爱祖国”、“理想信念”、“仁爱友善”和“责任义务”的评价结果分别为合格、合格、合格、优秀,则该学生这一维度的最终评价结果为合格;“公民素养”中的“环境意识”、“安全意识”、“传统文化”、“人生规划”、“自律意识”的评价结果分别为优秀、优秀、合格、合格,则该学生这一维度的最终评价结果为优秀。

5.如果“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结果不一致,应提交班级评定小组讨论后形成评定结果。

若有特殊情况则应提交学年级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委员会处理。

(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学期用表”的使用

学生学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表是对学生学期综合素质表现情况的全面、概括的反映。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学期用表”与“初中学生模块修习成绩报告单”一起使用,包括高中学生模块修习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统计和总评、获奖情况、考勤情况、班主任寄语和监护人寄语等。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统计各项目的方框(□)中应填写一学期各评定项目中二级指标所对应等级的累计数字。

若项目的结果统计中某一等级的个数达2个及以上,则该维度的总评以该等级呈现,若两个不同等级的个数各占半数,则最终以高等级的评价结果为准;要认定为“优秀”、“A”或“良好”应有充分的实证材料,要认定为“尚待改进”、“D”或“差”应将实证材料报年级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委员会审定。

学期获奖以年级、学校或以上级别认定项目为准。

考勤情况以考勤记录为准。

“班主任寄语”主要表达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期待。

“监护人反馈意见”是家长对评价情况的反馈意见或表达对子女发展的期待。

(三)学生综合素质毕业评价使用市、县对初中毕业生和小学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要求记录档案材料。

六、评价的实施和管理

(一)成立学校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年级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委员会及班级评定小组。

1、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的制定、培训和监督工作,机构如下:

组长:

王玉军

副组长:

付其文赵长青

成员:

吕英俊、朱成才、闫洪强、付建民、史纯勇、候照宝

2、年级学生综合素质小组由分管级部校长、级部主任、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组成,主要负责组织实施并监督评定工作。

评定委员会人数为5人或以上。

3、班级评定小组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负责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具体评定工作。

评定小组的人数为3人或以上。

(二)学校领导小组负责对评定者进行专项培训,规范评价过程的操作。

教师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保证评定工作科学、有效和公正地进行。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由任课教师、班主任共同承担和协调,需要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共同完成评价任务。

(三)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评价管理。

要建立公示制度,向学生及其家长解释并公示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及评定结果的使用。

评定结果应及时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对评定结果为优秀的学生进行公示。

严格管理评价档案,不得擅自更改评价结果。

健全申诉、举报和监控制度。

学生对评定结果存在异议,可向学校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或年级评定委员会提出申诉或举报。

领导小组和年级评定委员会应组织人员对评定工作进行过程监控和质量评估,充分了解评定工作的有关信息,及时纠正评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评定工作结束后应认真进行工作总结。

(四)、评价方法与程序

综合素质评价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过程评价、学业成绩和学期评价相结合,由德育处具体组织实施。

“过程性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学期评价重点关注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公民素养六个维度,其操作程序如下:

(1)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记录标志性成果(20%)

学校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

着重收集由学生自己选择的、最满意的、能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标志性成果。

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学生数的30%,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获奖人数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参加人数的30%。

具体标准为:

校级各类证书加6分;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比赛和评选中取得的证书,县级每个加8分,市级以上加10分;在非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比赛和评选中取得的证书折半计分。

(2)日常班级评价(30%)

日常评价由学习习惯和行为养成两方面组成,学习习惯由班级评定小组组织完成。

学习习惯分课堂评价、作业情况两个部分,课堂评价是教师用来记录学生课堂表现,下课后教师在评价表上签字,课代表利用课余时间把成绩抄写在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记录表上;作业情况是教师用来评价学生作业情况的,优秀的加分,抄袭或者不完成作业的扣分。

行为养成主要由教育处、学生会组织完成。

通过一日常规检查的表现进行评价。

一日常规检查包括两休纪律、两操秩序、礼仪、仪表、课间活动、卫生区清洁等进行评价日常评价,一周一汇总,一月一统计。

学期末,按成绩高低排出名次,以3:

5:

2划分为ABC三个等级。

(3)学期末组织期末评价(10%)

学期评价由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三部分组成。

学期结束时,根据六个维度评价标准,学校统一安排时间,让学生评出自己各项目等级,写好自评报告,填好《学生自评表》。

学生自评结果作为学期评价的一部分,按10%比例合成到学期评价成绩中。

学生互评即为小组内部评价,小组六位成员根据小组成员的日常表现,以2:

3:

1划分为ABC三个等级,按40%比例合成到学期评价成绩中。

班主任组织各科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进行教师评价,以3:

5:

2划分为ABC三个等级,按50%比例合成到学期评价成绩中。

(4)学业成绩评价(40%)

学业成绩评价分期中、期末两次,期中占10%,期末占30%,两次成绩使用等级制,ABCD所占比例分别为20%、30%、30%、20%。

(5)班级评价小组对成绩进行合成

班级评价小组对日常评价、期末评价、学业成绩、标志性成果四部分进行合成,A=100分,B=90分,C=80分,D=70分,E=60分,按照“总评分数=日常评价×30%+期末评价×10%+学业成绩评价×40%+标志性成果×20%”的公式计算出每个学生的总评分数,若出现并列,按学业成绩情况由高到低排列。

一般分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A、B、C、D)四个等级,其中优秀人数所占比例不超过30%,良好不超过50%,待合格人数要严格控制(一般指有违法或严重违纪行为的学生)。

初中阶段汇总将6个学期评价结果,按照A=100分,B=90分,C=80分,D=70分,分别按一定比例(坚持学生发展的原则,随年级的升高逐渐加大权重,一般初一占20%、初二占30%,初三占50%)计算,得出学生的“毕业评价”结果,若出现并列按照学业成绩的级别由高到低排列。

(5)评价结果的认定

评价结束后,班级评价小组将评价结果公示一周,无异议后由学校评价委员会对每位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确认,确定最后的评价等级。

学期末,班级评价小组成员将学生学业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和各项评语填入《德州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评价小组组长签字、学校评价委员会确认并签署意见后,装入学生档案。

学生毕业时,班级评价小组计算出每个学生在初中三年六个学期的总成绩,确定毕业评价等级,经学校评价委员会确认后盖章,记入《德州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附件1:

闻韶镇泰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与主要观测点

一级指标

三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举例)

1思想品德

1

爱党爱国

①拥有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②尊敬国旗、国徽,热爱国歌;

③关心国家、家乡的建设。

1、以祖国为荣,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

2、没有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

3、报效祖国而学习的远大理想

4、了解国旗、国徽的含义,会唱国歌,不做有辱国旗、国徽的事情

2爱家孝亲

①热爱家庭;孝敬老人

②关心家人;爱护幼小

1、不参加迷信活动,反对邪教

2、以合适方式报告他人的违法行为

3、不盲从他人观点,能够独立思考,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适合自身特点的努力方向

3理想信念

理想崇高,信念坚定,自尊自信,乐观向上

1、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捐助的表现

2、在帮助他人或集体时,可以不考虑奖励

3、不侮辱、戏弄他人,不以他人的缺陷为取笑内容

4、能服从集体决定

5、不妒忌他人的成绩

4诚

真诚待人,重诺守信,不损人利己,不作弊

1、无考试舞弊、抄袭作业等现象

2、三级指标中的内容可以同时作为观测点

5仁爱友善

尊师重道,团结友爱

乐于助人,互相合作

6责任义务

责任明确,义务清晰

当仁不让,勇于担当

7遵纪守法

知法守法,行为规范

明辨是非,维护正义

2公

8环境意识

有节约意识,维护公共环境,参加环保活动

1、明了国家大事

2、具有环保意识

3、遵守交通秩序,不闯红灯

4、对他人的违法行为能够做到及时报告

5、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能够以合适的方式予以劝阻

6、参加公益活动的次数和表现记录

2公

9安全意识

遵守法律法规,有自护自救意识,注重群体安全

1、能在不同阶段为自己制定合理计划,并努力行动;

2、三级指标可以作为观测点。

10人生规划

人生目标明确,有初步事业规划并为之努力

1、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无违法违纪记录

2、上课遵守考勤纪律

3、不传播不良信息

4、不违反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各项校规

11传统文化

喜欢传统文化,能继承和弘扬民族优良传统

1、不讲脏话、粗话,

2、仪表整洁

3、不破坏公共财物

4、讲秩序,在公共活动中,不起哄、滋扰

5、遵守文明网络公约

12自律意识

强化规则意识,遵守维护社会公德严以律己

3学业水平

13知识技能

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均衡发展

1、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

2、学习勤奋程度

3、学习不需要别人的督促

14发现问题

善于思考,学会质疑,能提出有见地问题

1、无厌学情绪

2、经常并善于交流学习信息

3、三级指标可以作为观测点

15探究问题

能用多种方法收集信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研究分析问题,提出观点,论述清楚、严谨

1、懂得使用工具书、参考书

2、三级指标可以作为观测点

16解决问题

及时合理处理问题或得出有一定见解的结论

1、课堂和课外表现

2、对各种新鲜事物保持好奇心,并积极探究

3、三级指标可以作为观测点

17

创新意识

有改革创新意识,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兴趣

4身心健康

18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科学健康,生活计划安排合理规律

1、能以恰当的方式让对方理解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2、能让同学听懂如何从事交付给他的任务

19锻炼习惯

坚持体育锻炼,至少具有两项熟练体育技能

1、不打断对方的讲话,等到对方讲完之后再询问细节

2、三级指标可以作为观测点

20身体机能

身体健康,协调灵活,免疫力强,视力良好

1、三级指标可以作为观测点

21运动技能

直觉灵敏,速度、力量、耐力和柔韧性达标

1、不局限于个人的好恶、利害关系,公平办事

2、能客观地,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判断正确与否后再行动

3、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他人

22心理素质

正确认识自我,人格独立、完整、和谐,人际关系良好,有承受和应付挫折的能力

5艺术素养

23审美感受

喜欢接受艺术教育,有审美眼光和审美经验

1、能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并按时完成任务

24理解能力

能理解生活、自然、科学、艺术中存在的美

1、能有反映其实践创新能力的活动成果,如小制作、小发明和小论文等。

25鉴赏能力

26表现能力

6社会实践

27实践意识

①热爱生命,无不良嗜好:

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

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有良好的健康意识;

③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养成锻炼的习惯,并能持之以恒锻炼身体;

④合理消费,勤俭节约。

1、在生活消费上,不攀比

2、无浪费现象

3、学生可以列举自己的锻炼方式

4、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

5、学生说明自己的生活时间安排

28团队意识

①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1、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9实践能力

①经常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

②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

③做事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④能根据情境,适当地表达并控制自己的情绪。

⑤客观认识现实环境,并能自我调适。

1、热爱生活、不消极、不悲观

2、遇事冷静不偏激

3、三级指标可以作为观测点

30体验经历

8

附件2:

闻韶镇泰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关数据与证明

一级指标

三级指标

相关数据与证明(举例)

(充分利用成长记录袋收集资料)

1道

1热

①拥有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②尊敬国旗、国徽,热爱国歌;

③关心国家、家乡的建设。

1、有班主任评语等原始数据;

2、有奖励或处分的原始记录;

3、有为集体争得荣誉的原始证明,如代表集体参加各级别运动会竞赛、各类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社会实践活动等;

4、有社区服务、社会公益活动的原始纪录和相关证明;

5、有担任学校、班级或小组干部,为同学服务的表现方面的证明。

2明

①崇尚科学,信仰真理;

②明辨善恶,有正义感;

③对事物或事件做出符合社会价值取向的合理判断。

3融入集体

①关心集体,珍视集体荣誉,维护集体利益,服从集体决定;

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合群而不偏激;

③能以真诚的态度,发展和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④乐于帮助他人,富有爱心,不妒忌他人的成绩,能与他人共同分享;

4诚

①真诚待人,没有欺骗他人的言行,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

②勇于践行自己的诺言,负责任地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③考试守纪,不抄袭作业。

2公

5社会责任

①关心时政,关心社会和他人;

自觉维护公共利益,对个人行为负责,对他人的违法行为能做到及时报告,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能以合适的方式予以劝阻;

②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

③具备应有的环保意识,积极参加环保活动,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6自主规划

①有上进心,追求进步;

②自信自尊,能自我接纳;

③不盲从他人观点,能独立思考,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适合自身特点的努力方向

7遵纪守法

①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②遵守校规校纪;

③学会自我反省,有错即改,自觉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8文明习惯

①礼貌待人,语言、行为文明;

②遵守公共秩序⑻爱护公共设施;

③无不良嗜好。

3学

9学习态度

①自觉主动学习;

②学习勤奋,努力克服困难,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③学习专注,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

1、学习态度认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缺课,按时完成作业;

2、有原始的阶段性学业水平考试(考查)成绩、学分认定记录等;

3、参加各级别学科竞赛获奖纪录或证明;

4、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有课外阅读的书目和读书笔记等;

5、研究性学习的成绩、作品或研究报告等成果;

6、校本课程选修的活动记录等。

10学习兴趣

①能在学习中寻找快乐,能主动通过各种途径,保持并丰富学习的兴趣,无厌学情绪;

②有好奇心,求知欲强;

③有质疑意识,爱提问。

11学习方法

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合作学习,善于收集和使用学习资料;

②能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并在学习过程中适时调整;

③虚心听取他人建议,善于总结和反思,自我调整。

12独立探究

①能独立思考,善于观察,;

②在学习过程中能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③掌握探究的策略和方法,喜欢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4交

13表达能力

①能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②能准确回答他人的问题;

③能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与人沟通。

1、有在校内或校外参加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有关任务的记录,如专题调查研究、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社区服务等记录和证明。

14倾听习惯

①尊重对方,耐心倾听对方的观点;

②在听取别人意见时注意提取有益的信息;

③虚心接受他人的忠告和建议。

15合作分享

①乐于参加集体活动,能够为实现集体目标付出努力;

②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定期与小组成员协商解决问题。

③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能自主地与活动相关的机构或个人进行联系。

16评价能力

①能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正确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②能客观地判断问题,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和处境;

5实践与创新

17积极参与

①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综合实践和创新活动,初步形成主动学习和实践创新的习惯。

1、有综合实践课程学习的学分或成绩记录;

2、有体现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信息技术搜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证明,如:

研究性学习成果、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案设计等;

3、有说明或表达其创新与发现特长的作品及相关成果证明。

18能力表现

①具有一定的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会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进行各种探究实践活动;

③有小制作、小发明成果,会撰写实践与创新的小论文。

6运

19生活健康

①热爱生命,无不良嗜好:

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

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有良好的健康意识;

③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养成锻炼的习惯,并能持之以恒锻炼身体;

④合理消费,勤俭节约。

1、有学期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查成绩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东省中小学生体能素质评价标准》测试成绩和评价。

2、有平时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记录或成绩,有良好的健身习惯的记录;

3、有参加各种体育竞赛获奖的证明。

20体质健康

①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1心理健康

①经常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

②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

③做事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④能根据情境,适当地表达并控制自己的情绪。

⑤客观认识现实环境,并能自我调适。

7审

22感受美

①具有基本的审美意识和爱美观念

②对于美好事物有敏锐的感受能力美的鉴别能力;

③积极体验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