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第二章 资产.docx
《会计实务第二章 资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实务第二章 资产.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实务第二章资产
第二章资产
资产这一章是我们整个教材中最主要的一章,也是在考试中占的分数相当多的一章内容,所以大家在学习时候要给予特别注意。
另外,由于今年新的会计准则在教材中表现的非常明显,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地方就是资产的内容,那么我们现在教材中向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相关方面内容,与原来所学内容还是有一定变化的,有的变化甚至于是相当之大的。
所以,在学习这方面内容时要给予特别注意。
正如上面所言,这章相当于半本书的内容,这章学习的好坏影响到整个科目的成绩,大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一节货币资金
按照资产的流动性不同,分别介绍一下向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相关的这些资产。
这些资产的内容中,货币资金问题显得非常简单,和我们原来讲的差不太多。
我们所说的货币资金,指的是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第一节讲的是基础部分,记忆方面需要关注一些时间的法律规定,比如3个月、一个月等。
一、库存现金(了解)
二、银行存款
对于银行存款问题大家特别注意一下,银行存款结算的问题,我们在银行存款核算的过程中有不同的结算方式,要特别明确一点,银行存款清查的工作。
对于银行存款清查要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在前面讲的财产清查中提过一点,但是对于银行存款清查不再像存货清查那样。
“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
企业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如没有记账错误,调节后的双方余额应相等。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只是为了核对账目,并不能作为调整银行存款账面余额的记账依据。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与企业的开户银行提供的银行存款对账单进行核对。
核对过程中不一致的情况分为四种:
上述未达账项通过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调节。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单位:
元
(1)=
(2)
还是记住表吧,这样更容易记忆,这个表可以记忆为类似于丁字帐的结构,借方等于贷方。
第二节交易性金融资产
这节是07年新增加的内容,对于很多人都是很陌生的,所以更加需要多加时间进行复习
除了货币资金,流动性非常强的就是交易性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实际上就是过去投资的一部分,只不过现在的投资不是按过去那样按投资期限的长短分为短期投资、长期投资,而是按投资持有的目的不同,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准备持有至到期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以及长期股权投资也是金融资产,甚至应收款项也属于一种金融资产。
要求投资的问题里面要注意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至于准备出售的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的投资书上没有涉及,我们不用过多的管了。
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例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交易性金融资产取代了以前的短期投资。
企业在核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取得、收取现金股利或利息、处置等业务时,应当设置“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
交易性金融资产二级科目中分别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目,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中还要开设“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
因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在进行核算时,是以公允价值来进行计价的,公允价值变动,变动的损益就要计入当期损益。
除此之外,还有“投资收益”账户。
一、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
一般来说,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当按照该金融资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确认金额,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目。
例如:
为了交易目的购买股票,10元1股,面值1元,买了100000股,支付了100万元,那么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就是100万元,作为投资的成本。
会计处理:
借: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000000
贷:
银行存款1000000
或者,银行存款已经先存在开户银行,作为一项“其他货币资金——存出的投资款”。
在这里大家学习时要特别注意:
购买股票、债券、基金,购买的价格可能包括已经宣告发放但尚未支取的股利或者是已经到了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这是第一个特殊点。
例如:
2007年2月15号购买了股票,2月1号是公司宣告分派股利,每一股宣告分派0.1元的股利,以2月28号的股东名册为准。
购买了10万股,共支付51万元(其中1万元记入“应收股利”)。
会计处理:
借: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500000
应收股利10000
贷:
银行存款510000
如果购买的是债券,假设A公司2006年1月1日发行的债券,B公司于2007年1月1日购买A公司的债券,该债券是3年期的,B公司不打算持有至到期,投资目的是为了获取差价。
购买时支付了112万元,面值是100万元,票面利率是12%,分次付息。
会计处理:
借: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000000
应收利息120000
贷:
其他货币资金——存出的投资款1120000
注意:
(1)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支付价款中包含了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或已经到了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应当记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而不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
(2)在购买股票或债券的时,还会有相关的费用,在取得相关的金融资产时,可能发生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接上例,购买股票每股5.1元,买价中包含已经宣告但尚未支取的的股利是0.1元,购买10万股支付了2万元的佣金手续费。
这时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仍然记录的是50万元,2万元的佣金手续费直接记入当期损益的“投资收益”的借方。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现金股利和利息
收到股利和利息的处理要区分对待,如果买股票和债券时所垫付的应收股利或者利息,记入“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现在收到了股利和利息,要冲减“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刚才的例子2月1日宣告分派2006年的股利每一股0.1元,2月15日买的,假设2月28日收到股利了。
收到股利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股利,冲减应收股利。
如果收到的股利不是当时购买股票或债券时垫付的股利或者利息,收到时就应该确认投资收益。
如果刚宣告分配股利或利息还没有收到,这时应该增加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确认投资收益。
还用上述例子来说,2007年2月15日买的股票,其实在此之前已经宣告了2006年的股利,在购买时把已经宣告的股利作为应收股利,没有确认收益,没有记入交易性资产的成本内;到了2008年2月,又宣告分派2007年的股利了,这时确认投资收益,每一股应该获得0.2元的股利,一共拥有10万股,这2万元就应该确认投资收益。
借:
应收股利20000
贷:
投资收益20000
虽然都是收股利和利息的问题,但是两者却有所不同。
简单的概括为:
如果收到股利和利息,是当时垫付的,那就应该冲减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如果是在持有期间内被投资企业赚取的,那么就应该确认为企业的投资收益。
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
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新增加的内容)
还用刚才的例子来说,2007年2月15日买的股票,包括已宣告但尚未支取的股利0.1元,2月28日收到了每股0.1元的股利,6月30日时股票的价格上涨到每股8元,原账面记的每股5元,每股就有3元的差额。
借: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300000
贷: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0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原来有500000元,现在增加300000元,这时账面余额就变成800000元了,300000元就是公允价值给企业带来的收益。
如果6月30提股价跌到每股4元,收到0.1元的股利,这时要确认损失。
收到0.1元的股利当时记入应收股利,没有增加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这时的10万元就是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借: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000
贷: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0000
债券和基金在期末计量时与股票相同,简单的说就是涨了就确认收益,跌了就确认损失。
四、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置
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出售时的公允价值与其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
刚才的例子,2月15日买时,5元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那0.1元作为应收股利。
6月30日时股票的市价涨了也好,跌了也好,当时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到了2007年7月份,把股票抛售出去,和2月15日买时比较的差额来确认收益,买时每股5元,7月买的时候每股9元,确认每股4元的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
银行存款900000
贷: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500000
——公允价值变动300000
投资收益100000
同时,
借: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0000
贷:
投资收益300000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这部分内容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对于难于理解的某些地方建议大家直接查看教材的相关举例或者在财考网论坛跟帖提问,我尽量给大家解答。
第三节应收及预付款项
这部分变化比较少,应收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等相关内容。
还包括应收款项如果收不回来,计提坏账准备如何计提,这一小块稍微有一点变化。
一、应收票据的核算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采用商业汇票支付方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
商业汇票按承兑人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按是否计息划分为带息商业汇票和不带息商业汇票。
商业汇票都有一定期限,最长不超过半年。
在销售产品时,收到商业汇票,应借记“应收票据”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
以前销售当时没有收到商业汇票,而是形成了应收账款,这项应收账款对方长时间没有偿还,加紧催收,对方可能开来一张商业承兑汇票或者银行承兑汇票,这种情况时应收票据增加,应收账款减少。
借:
应收票据
贷:
应收账款
注意:
应收票据转让问题。
转让应收票据可能收到商品、材料、固定资产,转出了应收票据;也有可能把应收票据转给银行。
背书转让给银行就是我们所说的贴现,收到一定的款项。
二、应收账款的核算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主要包括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应向有关债务人收取的价款及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
(多加注意啊,代垫的包装和运杂费都是计入应收账款的)
学习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要注意和后面的收入确认结合在一起学习。
三、预付账款的核算
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这是企业的一项债权。
要特别注意预付账款账户的结构问题。
当预先支付款项时,这项债权增加,借预付账款。
假如预付账款3万元
借:
预付账款30000
贷:
银行存款30000
等到对方卖给我商品的时候,要冲减预付账款。
借:
材料采购
贷:
预付账款
如果预先支付30000,对方就卖给我30000的商品,这种情况很少;多数情况是预付30000,对方卖给我100000元的材料,涉及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问题,一共是117000,原来只预付30000
借:
材料采购(原材料)1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0
贷:
预付账款117000
如果收到货物当时,把剩的87000补给对方
借:
预付账款87000
贷:
银行存款87000
如果收到货物当时,没有支付87000,这时预付账款就出现贷方余额了,这87000就表示的应付账款,一项负债。
特别注意:
预付账款如果出现借方余额,表示的是一项预先支付的债权;如果出现贷方余额,则表示一项债务(应付账款)。
预付款项不多的企业,可以不设“预付账款”账户,而直接在“应付账款”账户核算。
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左边有一项是应收账款,还有一项是预付账款,右边负债有一项应付账款,还有一项预收账款。
在填列报表时,对于资产负债表左边的预付账款是根据预付账款的明细分类账的借方余额,如果应付账款明细分类账也有借方余额,要加在一起填在资产负债表的左边预付账款。
如果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的明细分类账有贷方余额,都应该填在资产负债表的右边的应付账款。
要结合后边的报表填列来学习。
四、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其他应收款是指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其主要内容包括:
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应收的出租包装物租金;存出保证金;备用金;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预付账款转入;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这些都是选择题的具体内容,要让这些选项时不时的在你的脑子里面闪过,一定不要混淆;同时也要防备在主观题里面出现小问或者判断性的选择。
五、应收款项减值
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是应收款项,对于应收款项应该收到而没有收到,称为坏账。
坏账在处理时采用的是备抵法,计提坏账准备。
计提坏账准备时要计入损失费用,需要计入单独开设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科目。
企业计提坏账准备时,按应减值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
冲减多计提的坏账准备时,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科目。
特别注意,坏账准备计提的比例。
假设:
企业的应收款项是100万,按5%计提的坏账准备,如果企业没有计提过坏账准备,也就是说坏账准备账户余额为0,这时,
借:
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50000
贷:
坏账准备50000
计提坏账准备是为了以后发生坏账时用的,假如到了第二年企业发生40000的坏账。
借:
坏账准备40000
贷:
应收账款40000
到第二年末坏账准备余额就为10000,这10000表示上年提准备提多了。
假如第二年应收款项(口误坏账准备,应为应收款项)余额150万,还按5%计提坏账准备,应该计提7.5万,可是还有上年多提的那10000,所以现在只计提6.5万。
借:
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65000
贷:
坏账准备65000
假如第三年发生10万的坏账
借:
坏账准备100000
贷:
应收账款100000
第三年年末时,坏账准备有借方余额2.5万,意味着企业上年计提准备少了。
第三年年末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要考虑到这一点,假如第三年年末应收款项余额是160万,应该计提坏账准备8万,上年少计提2.5万,所以第三年年末应该计提10.5万。
借:
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105000
贷:
坏账准备105000
注意:
总是在考虑着原来的情况对本期的影响,也就是说在本期计提坏账准备之前要先考虑它的余额是多少。
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
借:
应收账款20000
贷:
坏账准备20000
借:
银行存款20000
贷:
应收账款20000
第四节存货
存货是比较有特点的资产项目之一,把握这类知识点只需要关注几点:
入账价值、发出成本、期末计价(这里说的几点只是综合归纳出来的,目的是帮助大家把握整体知识点和理顺思路,在具体学习的时候还要查看相关具体知识)
一、存货的概念及内容(与旧教材区别不大)
(一)存货的概念
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于生产过程的在产品,或者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
存货包括:
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代销商品等。
例如,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存货的有:
()
A企业接受来料加工的代制品
B存放于企业的代修品
C包装物
D为了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购入的材料
答案:
ABC
解析:
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购入的材料属于工程物资,是长期资产,不属于流动资产,所以不属于存货;代制品和代修品视同企业的产品,属于本企业存货;有些题中还可能将用于贮存本企业产品的大型容器(如贮油罐)包含在包装物中,实际上这些资产是属于固定资产,价值小的一些用品也可以归为低值易耗品。
除此以外,委托代销商品是指企业委托其他单位销售的产品,也属于本企业的存货。
本部分内容考生特别注意:
代制品、代修品、委托销售商品、工程物资。
(二)存货的初绐计量
存货成本的的分类及构成:
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1、采购成本
采购成本包括买价和相关税费。
如果企业是一般纳税人,而销售方也是一般纳税人,开具的是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价款包括两部分:
价格和增值税。
增值税应该记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而不是记入存货成本。
如果购买方是小规模纳税人,那么增值税的金额将记入存货成本。
进口关税、消费税、资源税等税金,也是计入存货成本的。
如果购入的存货是农产品或废旧物资,虽然购买方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但是按照税法规定,可以按照一定比例计算进项税,并予以抵扣。
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有些费用,如仓储费、运输费、包装费、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等费用,计入存货采购成本。
入库前发生的与采购存货有关的合理费用都计入存货成本。
注意:
商品流通企业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一般情况下,计入存货采购成本。
如果采购费用金额比较小,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如果商品流通企业发生的采购费用无法分清归属,可以先不计入采购成本。
在期末,对于销售的存货部分应该负担的采购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余下的采购费用计入未出售的存货的成本。
(今年变化的内容)
采购成本的构成当中,对考生而言重要程度依次为:
采购费用、税金、价格。
采购成本的构成当中,对考生而言重要程度依次为:
采购费用、税金、价格。
老师总结的很好,大家复习的重心也要相应转换,这样有针对性的复习对于掌握考点是非常有好处的。
2、加工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
如果所加工的商品与人工有直接的受益关系,那么工人的薪酬就直接计入该产品的成本。
人工成本与产品之间如果不存在直接的受益关系,而是多项产品受益,那么工人的薪酬就计入制造费用,期末再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配。
3、其他成本
注意:
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所发生的设计费用计入存货成本。
补充内容:
这些内容大家尽量掌握,可能会有超纲题,还是多学一点的好
※运输途中发生的合理损耗,计入存货成本。
※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存货,向对方提供原材料、支付加工费、产品往来的运输费及相应的税金,这些支出当中,原材料、加工费、运费都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增值税的处理:
①如果本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且对方开具的是增值税专用发票,那么增值税应计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价款计入存货成本。
②如果本企业是小规模纳税人,无论对方开具的发票是否为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都计入存货成本。
还应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委托加工的产品是应缴纳消费税的产品,在支付的款项当中包含的产品应缴纳的消费税(由受托方代扣代缴)是否计入产品成本,分以下两种情况:
①委托方收回产品后继续加工的,受托方代扣代缴的消费税计入“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科目借方。
继续加工完工后的产品在销售时,再以其销售价格计算应缴纳的消费税,计入“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科目贷方。
这个科目贷方与借方的差额就是该产品实际应交的消费税。
②委托方在收回产品后直接出售的,受托方代扣代缴的消费税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
※仓储费用:
企业在存货入库以后发生的仓储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如果存货入库后为了达到下一个生产程序必须进行的仓储发生的费用,则计入存货成本。
例如购入A材料用于生产B产品,在A入库后发生的仓储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将A材料加工成为B之前需要经过C这个在产品阶段,并且C产品必须在仓库存放一段时间,然后再加工成为B产品。
那么发生的仓储费用就计入B产品成本。
※非正常消耗的人工费用、材料和制造费用,也不能计入存货成本。
例如材料因自然灾害损耗,这些损耗就不能计入存货成本,而是计入当期损益。
(三)发出存货的计价(这也是重点之一,有些灵活的地方不要死记公式)
发出存货计价有不同的方法,实际成本计价和计划成本计价。
在商品流通企业,发出存货核算有特殊的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后进先出法已经取消)。
个别计价法适用于不可替代使用的存货或者价值较高的特种存货。
先进先出法核算过程烦琐,适用于存货价格不稳定变动大且收发存货又比较多的情况,其工作量较大。
它的特点是:
在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加权平均法包括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
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入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该公式可变为:
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入存货的成本=期末存货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以上月初存货数量加本月全部进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上月初存货成本加本月全部进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有利于简化成本计算工作,但由于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因此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与控制。
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入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上述公式可以进一步推广:
商品流通企业采用的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是售价金额核算法。
教材P99的售价金额核算法下的公式商品进销差价率。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以及移动加权平均法,都可以运用上述公式来计算。
计划成本法下,也可以用期初存货成本和本期购入存货的成本去找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的方法。
已知购入材料的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同时已知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求发出存货(销售)的实际成本。
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存货成本差异=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存货成本差异=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差异率
差异率的公式见教材P92页。
教材P84、P92和P99的公式的运用一定要会计算。
要利用这个总公式:
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入(增加)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减少)存货的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二、原材料(属于存货中比较复杂的一个点,需要大家多下功夫,计划成本差异,委托加工物资,期末盘点和计价,减值)
(一)采用实际成本核算
采用实际成本核算,需要开设“原材料”、“在途物资”、“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等相关的账户。
(1)货款已经支付,同时材料已验收入库(货到单到)
发票账单与材料同时到达的采购业务,企业材料已验收入库,因此应通过“原材料”科目核算,对于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应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
(2)货款已经支付,材料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单到货未到)
原材料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的采购业务,应通过“在途物资”科目核算;待材料到达、入库后,再根据收料单,由“在途物资”科目转入“原材料”科目核算。
(3)货款尚未支付,材料已经验收入库(货到单未到)
发票账单未到也无法确定实际成本,当时暂不入账,待期末按照暂估价值先入账,但是,下期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予以冲回,收到发票账单后再按照实际金额记账。
即,对于材料已到达并已验收入库,但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未到,货款尚未支付的采购业务,应于期末,按材料的暂估价值,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科目。
下期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予以冲回,以便下月付款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后,按正常程序,借记“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