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1999.docx
《西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199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1999.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1999
西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1999,2001)
实验心理学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实验心理学是高等院校心理学各专业方向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
根据本专业的学科现状和学科发展的要求,制定本教学大纲。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将使学生认识到实验心理学作为方法类课程对心理学各学科领域的普遍适用性;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形成探索心理现象因果关系的思维习惯。
总体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实验态度,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具体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心理科学实验的基本能力,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各种实验设计的类型,并能够按照实验设计的要求设计出恰当的实验;培养学生对心理学实验研究文献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
(三)教学内容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程序,心理实验研究的基本变量,心理实验研究的基本类型,心理实验研究的评价,实验心理学的经典研究技术,感觉实验,知觉试验,记忆实验,动机实验,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先修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学,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了解实验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诞生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时数
总学时数为:
18周/学期×3学时/周=54学时。
(五)教学方式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班组讨论、专题实验演示等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
二、本文
第一章实验心理学的研究程序
教学要点:
实验心理学在方法和技术上的发展和创新是心理学进步和发展的基础,本章对心理学的实验研究程序做出基本的规定。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假设析出(1学时)
1理论的指导
2实践的需要
3个人的兴趣
4前人的研究
第二节实验设计(2学时)
一规定实验逻辑
1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
4附加条件
二确定实验变量
1操作性自变量和选择性自变量的区别
2自变量的数量
3自变量的水平
三选择实验被试
1被试类型
2被试应具备的特征
3被试抽样方法
四选择实验类型
第三节实验观测(1学时)
一数据资料的观测
1称名量表
2顺序量表
3等距量表
4比率量表
二现象资料的观测
1录音观测
2摄像观测
3拍照观测
4语言描述
第四节结果整理(1学时)
一缺失值处理
二数据分布状态的分析
三统计分析
第五节假设验证(1学时)
考核要求:
记忆部分:
在实验过程中,观测心理与行为现象有哪些类型和方法。
理解部分:
如何判定假设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假设的来源;实验结果的处理步骤。
应用部分:
在假设验证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章心理实验研究的基本变量
教学要点:
主要介绍心理实研究的基本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以及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自变量(2学时)
一自变量的定义
二自变量的种类
1刺激特点的自变量
2环境特点的自变量
3被试特点的自变量
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三自变量的交互作用
第二节因变量(2学时)
一因变量的定义
二因变量的种类
1反应时间
2反应延续时间
3反应量
4反应准确性
5语言反应
三衡量因变量指标的标准
1因变量指标的可靠性
2因变量指标的可靠性
3因变量指标的敏感性
四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类型
第三节、额外变量(2学时)
一额外变量的定义
二额外变量的种类
1实验者效应
2安慰剂效应
3顺序效应
4霍桑效应
5约翰·亨利效应
三额外变量的消除和控制
1额外变量的消除
2额外变量的保持恒定
3额外变量的抵消
4额外变量的统计控制
5额外变量的对立控制
6额外变量的随机控制
考核要求:
记忆部分:
自变量的种类;常用的测量因变量的指标;“速度—准确性”权衡的含义;理解部分:
交互作用;典型的额外变量。
应用部分:
指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第三章心理实验研究的基本类型
教学要点:
]
介绍心理实验研究的两种基本设计类型:
实验设计和准实验设计,其中实验设计包括组间设计、组内设计、混合设计;准实验设计包括时间序列设计、相等时间样本设计、不等同对照组设计以及事后回溯设计。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组间设计(2学时)
一组间设计的定义
二组间设计的特点
1组间设计的优点
2组间设计的缺点
3克服组间设计缺点的方法
第二节组内设计(2学时)
一组内设计的定义
二组内设计的特点
1组内设计的优点
2组内设计的缺点
3克服组内设计缺点的方法
第三节混合设计(2学时)
一随机区组设计
1随机区组设计的定义
2随机区组设计的被试分配模式
3随机区组设计的特点
二所罗门四组混合设计
1所罗门四组设计的定义
2所罗门四组设计的基本模式
3所罗门四组设计的特点
第四节准实验设计(2学时)
一时间序列设计
1定义
2时间序列设计的基本模式
3时间序列设计的特点
二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1定义
2相等时间样本设计的基本模式
3相等时间样本设计的特点
三不等同对照组设计
1不等同对照组设计的定义
2不等同对照组设计的基本模式
3不等同对照组设计的特点
四相关研究设计
1相关研究设计的定义
2相关研究设计的基本模式
3相关研究设计的特点
五准则组设计
1准则组设计的定义
2准则组设计基本模式
3准则组设计的特点
考核要求:
记忆部分:
真实验设计的优缺点;拉丁方设计的特点;准实验设计的优缺点。
理解部分:
各种设计的定义及特点;所罗门四组设计的特点。
应用部分:
自己就感兴趣的领域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进行研究。
第四章心理实验研究的评价
教学要点:
本章重点介绍评价实验研究的有效性的四个效度:
理论构思效度、逻辑关系效度、外推生态效度及统计结论效度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理论构思效度(2学时)
一理论构思效度的定义
二保证理论构思效度的条件
三影响理论构思效度的因素
1对于实验研究假设的解释
2实验过程操作的单一性
3实验方法的局限性
4实验者期待和被试的猜测
5自变量水平选择的误差造成的混淆
6不同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
第二节逻辑关系效度(2学时)
一逻辑关系效度
二保证逻辑关系效度的条件
1正确地选择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2周密地进行实验设计
三影响逻辑关系效度的因素
1实验设计的恰当性
2历史因素
3被试的选择偏差
4成熟因素
5实验被试的变更和主观倾向
6实验主持者和测试工具
7统计回归效应
8实验处理的新异效应和泛化效应
9多种实验条件的交互作用
第三节外推生态效度(2学时)
一外推生态效度的定义
二保证外推生态效度的条件
1采用系列试验研究
2采用多因素实验研究
三影响外推生态效度的因素
1总体效度
2实验变量的定义和测试方式
3对测量的敏感化
4多重实验的干扰
5特异性效应
6实验者效应
7实验与实际情景的相似性
8被试选择和实验处理之间的交互作用
第四节统计结论效度(2学时)
一统计结论效度的定义
二保证统计结论效度的条件
1数据的质量
2统计检验的假设
三影响统计结论效度的因素
1统计功效低
2违反统计检验假设
3测量信度低
4实验处理实施的可靠性
5实验背景中随机的无关因素
6被试的随机异质性
考核要求:
记忆部分:
四种评价心理实验研究效度的含义;实验研究的单一性;“典型经验”;“铁被试”的克服。
理解部分:
四种评价心理实验研究效度之间的关系;应用部分:
学会解决在研究中遇到的效度问题。
第五章实验心理学的经典研究技术
教学要点:
本章主要介绍一整套经典的研究技术。
心理物理学技术、信号检测论的技术、反应时间技术集间接测量技术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心理物理学技术(1学时)
一古典心理物理学方法
1古典心理物理学的先驱:
韦伯和韦伯定理
2古典心理物理学的诞生
3古典心理物理学的三种基本方法
4三种古典心理物理学方法的比较
二近代心理物理学方法
1神经量子理论
2幂定律
第二节信号检测论技术(2学时)
一信号检测论的由来
1电子侦察系统的信号检测
2信号检测论在心理学中的初步应用
二信号检测论的统计决策原理
三信号检测论的两个独立指标
1辨别力指标d,
2反应倾向
四接受者工作特性曲线
五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
1有无法
2评价法
六关于信号检测论的评价
第三节反应时间技术(2学时)
一速度—准确性权衡技术
二反应时间研究的减法技术
1A反应时间
2B反应时间
3C反应时间
4应用反应时间减法技术的实验举例
三反应时间研究的加法技术
1反应时间加法技术的实验逻辑
2信息提取实验
3开窗实验技术
四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
1刺激特征因素
2机体特征因素
第四节间接测量技术(1学时)
一投射技术
二传记分析技术
三情景测验技术
四实验性分离技术
五加工分离技术
六意识过滤技术
七内隐联想测验
考核要求:
记忆部分:
古典心理物理学的三种基本方法;速度—准确性权衡。
理解部分:
信号检测论的两个独立指标。
应用部分:
间接测量技术的种类和应用。
第六章感觉实验
教学要点:
本章介绍两种最主要的感觉:
视觉和听觉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两个典型的实验研究。
教学时数:
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自变量(2学时)
一影响视觉的自变量
1空间特性
2时间特性
3神经系统特性
4物理特性
5被试特点
6背景条件
二影响听觉的自变量
1空间特性
2时间特性
3物理特性
4生理特性
5被试特点
6背景条件
第二节因变量(2学时)
一视觉因变量
1视敏度
2闪光融合
3视觉后象
4视觉适应
5颜色视觉
二听觉因变量
1音高
2响度
3音色
4听力疲劳和损失
5听觉定位
6声音掩蔽和语音掩蔽
第三节经典实验介绍(1学时)
一实验一:
不同屏面背景亮度下正确辨认荧光谱(CRT)颜色字符亮度对比度阈的实验研究
二实验二:
普通话听力估计
考核要求:
记忆部分:
听觉的主要因变量及特点;影响视觉的主要自变量及各自的特点。
理解部分:
影响听觉的主要自变量及各个特点;视觉的主要因变量及各个特点。
应用部分:
怎样实际操作本章讲的实验。
第七章知觉试验
教学要点:
主要介绍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中所涉及的各类变量。
教学时数:
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自变量(2学时)
1与形状知觉有关的自变量
2与深度知觉有关的自变量
3与时间知觉有关的自变量
4与运动知觉有关的自变量
第二节因变量(2学时)
1与形状知觉有关的因变量
2与深度知觉有关的因变量
3与时间知觉有关的因变量
4与运动知觉有关的因变量
5特殊的视觉因变量——错觉
第三节经典实验介绍(1学时)
一实验一:
自我同一性状态对时间透视体验的结构关系研究
二实验二:
主观轮廓和深度线索
考核要求:
记忆部分:
影响形状知觉、深度知觉、运动知觉、时间知觉的主要自变量及各个特点。
理解部分:
影响错觉的因素。
应用部分:
学会分辨知觉类型的主要因变量及各个的特点。
第八章记忆实验
教学要点:
从实验设计的角度介绍有关记忆研究的基本变量,以及一些记忆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实验。
教学时数:
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自变量(2学时)
一识记材料
1言语材料
2非言语材料
3材料的位置变量
二呈现方式
1全部呈现法
2提示呈现法
3对偶联合呈现法
4阈下呈现法
三测验方式
1外显测验
2内隐测验
四学习阶段的编码特点
1加工水平
2分散—集中注意
3定向遗忘
五学习与测验阶段的匹配因素
1感觉道变量
六时间和刺激频数变量
七被试特征
第二节因变量(2学时)
一感觉记忆
二短时记忆
三长时记忆
四工作记忆
五情景记忆
六语义记忆
七情绪记忆
八运动记忆
九元记忆
十内隐记忆
第三节经典实验介绍(1学时)
一实验一:
元记忆对情节记忆和语义记忆的监测
二实验二:
词汇听觉使用频率在两类记忆测验中的比较研究
考核要求:
记忆部分:
影响记忆的自变量类型;理解部分:
记忆类型与记忆因变量的关系;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和区别。
第九章动机实验
教学要点:
本章从实验设计的角度对动机问题进行探讨
教学时数:
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自变量(2学时)
一影响利他动机的因素
1年龄
2性别
3品质特点
4心境
5自然环境因素
6社会环境因素
二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
1经济水平因素
2社会地位因素
3社会意识因素
4社会文化因素
5家庭教养因素
6成功的主观因素
三影响亲和动机的因素
1恐惧
2缺乏自信
第二节因变量(2学时)
一成就动机
1成就动机的定义
2成就动机的测定
二抱负水平
1抱负水平的含义
2抱负水平的测定
三社会赞许
1社会赞许动机的含义
2社会赞许的测定
四感觉寻求
1感觉寻求的含义
2感觉寻求的测定方法
五利他动机
1利他动机的含义
2利他动机的测验
六亲和动机
1亲和动机的含义
2亲和动机的测量
第三节经典实验介绍(1学时)
一实验一:
他人存在于社会促进
二实验二:
客观方法的创立
考核要求:
记忆部分:
动机的操作性定义;动机测量的特点。
理解部分:
影响动机的自变量;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应用部分:
尝试分析他人的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三、参考书目
周爱保:
《实验心理学纲要》。
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
朱滢主编:
《实验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王重鸣著:
《心理学研究方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杨治良主编:
《基础实验心理学》。
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年。
黄希庭主编:
《心理学实验指导》。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