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1部分重点讲练突破专题三酶和ATP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113629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9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1部分重点讲练突破专题三酶和ATP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届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1部分重点讲练突破专题三酶和ATP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届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1部分重点讲练突破专题三酶和ATP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届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1部分重点讲练突破专题三酶和ATP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届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1部分重点讲练突破专题三酶和ATP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1部分重点讲练突破专题三酶和ATP练习.docx

《届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1部分重点讲练突破专题三酶和ATP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1部分重点讲练突破专题三酶和ATP练习.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1部分重点讲练突破专题三酶和ATP练习.docx

届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1部分重点讲练突破专题三酶和ATP练习

专题三 酶和ATP

[考点考情]————————————摸清规律 预测考情

全国卷命题点

2014

2015

2016

2017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Ⅱ6B

ⅠT3、ⅡT29

ⅡT3

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ⅡT1C、ⅡT6ACD

ⅠT1、ⅡT1

ⅠT1、ⅠT4、

ⅠT29

(1)

(2)、ⅢT29

提醒:

特设长句作答题,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答案填空: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⑥________ ⑦________ ⑧________

⑨________ ⑩________ ⑪________ 

⑫________ ⑬________ ⑭________ ⑮________

答案:

①活细胞 ②蛋白质或RNA ③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④核糖体或细胞核 ⑤催化作用 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⑦专一性 ⑧验证专一性 ⑨C、H、O、N、P ⑩A—P~P~P ⑪发生耗能反应的部位 ⑫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⑬细胞呼吸 ⑭光合作用 ⑮叶绿体

[易错诊断]

1.有关酶的正误判断

(1)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

(2)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含有羧基(  )

(3)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不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

(4)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

(5)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都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

(6)酶催化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化学反应顺利进行(  )

(7)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

(8)发烧时,食欲减退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失去了活性(  )

2.有关ATP的正误判断

(1)1个ATP分子中含有一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  )

(2)在生物体的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只能单向进行(  )

(3)ATP可以水解为一个核苷酸和两个磷酸,而其合成所需能量由磷酸提供(  )

(4)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

(5)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

(6)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  )

答案:

1.

(1)× 

(2)√ (3)× (4)√ (5)√ (6)√ (7)× (8)×

2.

(1)× 

(2)× (3)× (4)× (5)× (6)×

考点1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真题重做

1.(2017·高考全国卷Ⅱ)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解析:

选C。

A错:

在细胞核外,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也含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错:

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适宜的条件下也有催化活性,如唾液淀粉酶在适宜条件下可催化试管中的淀粉水解。

C对:

盐析可使蛋白质沉淀,但不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析出的蛋白质仍可以溶解在水中,其化学性质不会发生改变。

D错:

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是37℃,但保存时应在低温条件下。

2.(2016·高考全国卷Ⅰ)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解析:

选C。

依题意可知,该实验的pH为无关变量,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应控制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而缓冲液能够起到维持反应液的pH恒定的作用,因此需最先加入;酶具有高效性,所以在控制pH恒定的条件下,应先加底物后加酶,让酶促反应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一定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综上所述,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

3.(2016·高考全国卷Ⅱ)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

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________组。

(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________。

(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其特性有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在60℃条件下,反应的最终产物浓度比20℃和40℃条件下小很多,说明酶在60℃条件下最终失活。

20℃与40℃条件下相比,40℃时酶促反应到达反应平衡的时间短,说明40℃条件下酶活性较高。

(2)在时间t1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变成30℃,由该酶活性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可知,30℃条件下的该酶活性大于20℃条件下的,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加快。

(3)t2时C组的产物浓度已不再增加,但由A和B组t2时的产物浓度可知,t2时C组底物并未全部被分解,C组产物浓度不再增加是由于C组温度条件下t2时酶已经变性失活。

因此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增加2倍量的底物,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t3时产物的总量也不会再增加。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极少数是RNA。

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等特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等。

答案:

(1)B 

(2)加快 (3)不变 60℃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产物总量也不会增加

(4)蛋白质或RNA 高效性和专一性(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核心提炼

1.酶的本质

(1)酶的本质与概念

2.酶的特性

(1)高效性: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

①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

率更高。

②a、b→酶的催化具高效性;a、c→酶具有催化作用。

(2)专一性: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①物理模型——“锁和钥匙学说”

图中A表示酶,B表示被A催化的底物,E、F表示B被分解后产生的物质,C、D表示不能被A催化的物质。

酶和被催化的反应物分子都有特定的结构。

②曲线模型:

加入酶B的反应速率和无酶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相同,说明酶B对此反应无催化作用。

而加入酶A的反应速率一定范围内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大明显加快,说明酶A可催化该反应,即酶具有专一性。

(3)作用条件较温和:

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

①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②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0℃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

3.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温度和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①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

,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

②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

③从丙图可以看出:

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2)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①甲图:

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的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②乙图:

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关注酶的两个失分点

1.同一个体不同细胞中,酶的种类和数量会不同,对于同一个细胞而言,在不同的时期或生理状态下,细胞中酶的种类和数量也会发生改变。

2.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活性不同。

温度和pH通过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底物浓度和酶浓度也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但并未改变酶活性。

题型突破

1.(2017·山东莱州一中第一次检测)通过实验研究温度对a、b、c三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酶的最适温度为36℃左右

B.当温度为任一固定值时,酶的用量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C.该实验中有两个自变量,因变量只有一个

D.若溶液的pH升高,则曲线b的顶点上移

解析:

选C。

图中c酶随着温度的升高活性增加,c酶活性未出现最高点,A错误;当温度过高时,酶变性失活后酶的用量不再继续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酶的种类,因变量是酶的活性,C正确;此题中,溶液的pH升高,酶的活性变化未知,D错误。

2.(2017·北京朝阳期中)下图是同一反应的酶促反应和非酶促反应的相关曲线,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E1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A和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

B.E2是酶

促反应的活化能,B和D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

C.E3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B和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

D.E2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A和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

解析:

选D。

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分析图示可知,E2是酶促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A、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E3是非酶促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B、D曲线是非酶促反应曲线。

综上分析,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酶促反应曲线的“四看法”

1.一看两坐标轴的含义:

分清自变量与因变量,了解两个变量的关系。

2.二看曲线的变化:

利用数学模型法观察同一条曲线的升、降或平的变化,掌握变量变化的生物学意义。

如在分析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时,一般情况下,生成物的量未达到饱和时,限制因素是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当生成物的量达到饱和后,限制因素是除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

3.三看特殊点:

即曲线的起点、终点、顶点、转折点、交叉点等五点,理解特殊点的意义。

4.四看不同曲线的变化:

理解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不同曲线的异同及变化的原因。

1.(2017·广东佛山统一调研)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在催化反应完成后,被分解为氨基酸或脱氧核苷

B.酶在最适温度和pH下催化效率高,体现了酶的高效性

C.酶的合成一定需要核糖体,但不一定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D.酶既可以作为生物催化剂,也可以作为某些

化学反应的反应物

解析:

选D。

酶在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A错误;酶的高效性是指同无机催化剂相比较,催化效率更高,B错误;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蛋白质类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RNA类酶不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C错误;酶既可以作为生物催化剂,也可以作为某些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如唾液淀粉酶进入胃中失活,作为蛋白质可被胃蛋白酶水解,D正确。

2.(2017·曹县一模)细胞代谢中某种酶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

B.酶l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因此酶1不具有专一性

C.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

D.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产生过多的产物A

解析:

选B。

从题图中进行分析,酶1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后活性丧失,说明酶的功能由空间结构决定,A项正确。

从图中可以看出,酶1能与两种底物特异性结合,且只能催化这两种底物生成产物A;虽能与产物B结合,

但没有催化生成产物,因此酶1具有专一性,B项错误。

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是由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C项正确。

产物A增多,生成的产物B增多,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去活性,产物A合成减少;当产物A过少时,产物B浓度降低,酶1有活性,

开始合成产物A,因此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产生过多的产物A,D项正确。

考点2 ATP在代谢中的作用

真题重做

 (2016·高考全国卷Ⅰ)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

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

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

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________(填“α”“β”或“γ”)位上。

(2)若用带有32P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________(填“α”“β”或“γ”)位上。

(3)将一个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

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酶能将ATP水解成ADP和磷酸基团(即Pγ),同时将Pγ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

因此需用32P标记到ATP的γ位上。

(2)DNA生物合成的原料为脱氧核苷酸。

将dATP两个高能磷酸键都水解后产物为dA-Pα(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合成DNA的原料。

因此需用32P标记到dATP的α位上。

(3)一个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中,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2个带有标记。

答案:

(1)γ 

(2)α (3)一个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中,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2个带有标记

核心提炼

1.ATP的结构与能量转换

2.细胞内产生与消耗ATP的结构

转化场所

常见的生理过程

细胞膜

消耗ATP:

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细胞质基质

产生ATP:

细胞呼吸第一阶段

叶绿体

产生ATP:

光反应

消耗ATP:

暗反应和自身DNA复制、转录,蛋白质合成等

线粒体

产生ATP:

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

消耗ATP:

自身DNA复制、转录,蛋白质合成等

核糖体

消耗ATP:

蛋白

质的合成

细胞核

消耗ATP:

DNA复制、转录等

对ATP认识的三大失分点

1.误认为ATP与ADP相互转化完全可逆: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从物质方面来看是可逆的,从酶、进行的场所、能量方面来看是不可逆的,即从整体上来看二者的转化并不可逆,但可以实现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保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

2.误认为ATP等同于能量:

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其分子式可以简写为A—P~P~P,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能够释放出高达30.54kJ/mol的能量,所以ATP是与能量有关的一种物质。

3.误认为ATP转化为ADP不消耗水:

ATP转化为ADP又称“ATP的水解反应”,这一过程需酶的催化,同时也需要消耗水。

题型突破

1.(2017·广东湛江检测)生物体内的高能磷酸化合物有多种,它们的用途有一定差异,如下表。

下列相关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

高能磷酸

化合物

ATP

GTP

UTP

CTP

主要用途

能量

“通货”

蛋白质

合成

糖原合成

脂肪和磷

脂的合成

A.无光情况下,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B.在糖原、脂肪和磷脂的合成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均不能来自ATP

C.UTP分子中所有高能磷酸键断裂后,可得到尿嘧啶脱氧核苷酸

D.葡萄糖和果糖反应生成蔗糖的过程中,可由ATP直接供能

解析:

选D。

叶绿体内能产生ATP,但必须要有光照,无光情况下,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A错误;ATP是细胞内能量“通货”,也就是说蛋白质、糖原、脂肪和磷脂的合成也可由ATP直接供能,B错误;脱氧核苷酸中没有尿嘧啶脱氧核苷酸,C错误;蔗糖的合成可由ATP直接供能,D正确。

2.(2017·江苏文创教育三月测试)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肉细胞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C.细胞内贮存有大量的ATP,保证生命活动的能量需要

D.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同一物质

解析:

选B。

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可来源于细胞质基质,叶绿体产生的ATP只用于叶绿体基质的暗反应,A错误;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B正确;细胞内并没有贮存大量的ATP,细胞内可以实现ATP与ADP的迅速转化,保证生命活动的能量需要,C错误;ATP中的“A”表示腺苷,DNA、RNA中的A表示腺嘌呤,D错误。

ATP的结构与功能解题策略

解答ATP的结构与功能试题要注意两点:

一是应注意其结构特点,即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且远离腺苷的那个容易断开。

二是应注意动物和植物体内ATP的来源不同,前者主要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后者的形成途径包括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包括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仅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其他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由细胞呼吸来提供。

1.(2017·河北保定质检)ATP是生物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1中的A代表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

B.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C.在人的成熟红细胞中能合成ATP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

D.图2中过程②所需要的能量可来自葡萄糖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解析:

选A。

据图可知,图1中的A表示腺嘌呤,b、c表示高能磷酸键,A错误;ATP与ADP的相互转化速度非常快,原因是酶具有高效性,B正确;人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因此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形成ATP,C正确;ADP形成ATP所需的能量可以来自有机物的氧化分解,D正确。

2.如图所示为生物界部分能量转换关系图解,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①过程可发生在蓝藻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B.发生①②过程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称为生产者

C.③过程在动植物细胞中都能发生

D.⑥过程可用于⑤过程

解析:

选A。

蓝藻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虽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但没有叶绿体。

1.ATP合成往往与放能反应(如呼吸作用)相联系(合成ATP相当于合成了一种高能化合物),ATP水解往往与吸能反应(如主动运输物质合成、神经传导等)相联系。

2.切不可认为ATP分解大于合成或合成大于分解,事实上,ATP与ADP转化总处于动态平衡中——耗能较多时ATP水解迅速,但其合成也迅速。

探究酶的特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方法解读]

1.梯度法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或最适pH

(1)实验设计思路

(2)实验设计程序

2.对比法验证酶的作用及高效性与专一性

(1)酶的催化作用实验探究

对照组:

反应物+清水

反应物不被分解;

实验组:

反应物+等量的相应酶溶液

反应物被分解。

(2)酶的专一性实验探究:

此实验中的自变量可以是不同反应物,也可以是不同酶溶液,因变量是反应物是否被分解。

①设计思路一:

换反应物不换酶

实验组:

反应物+相应酶溶液

反应物被分解;

对照组:

另一反应物+等量相同酶溶液

反应物不被分解。

②设计思路二:

换酶不换反应物

实验组:

反应物+相应酶溶液

反应物被分解;

对照组:

相同反应物+等量另一种酶溶液

反应物不被分解。

(3)酶的高效性实验探究

对照组:

反应物+无机催化剂

底物分解速率;

实验组:

反应物+等量酶溶液

底物分解速率。

实验中自变量是无机催化剂和酶,因变量是底物分解速率。

走出酶实验的4个“易错区”

1.探究酶的高效性时,对照组应用无机催化剂对照。

2.用不同底物、同种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若是用淀粉酶和淀粉、蔗糖(两种底物),则应用斐林试剂作为检测试剂,不能选用碘液作为检测试剂。

3.在酶的最适温度探究实验中,应按一定的温度梯度设置多个实验组,通过对比实验结果找出酶的最适温度。

材料不能用H2O2溶液,高温下H2O2分解加快。

若选取淀粉和淀粉酶,则不宜选用斐林试剂,因为斐林试剂需加热,而温度是自变量。

4.在酶的最适pH探究实验中,操作时必须先将酶置于不同pH条件下(加清水、加氢氧化钠、加盐酸),然后再加入反应物。

不能把酶加入反应物中后,再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

[夺分题组]

1.(2017·山东莱州一中第一次质量检测)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

A.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B.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利用过氧化氢、鲜肝匀浆和FeCl3研究酶的高效性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5、7、9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解析:

选C。

碘液不能用于检测蔗糖是否水解,A错误;过氧化氢在高温下分解加快,从而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比较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鲜肝中)和Fe3+(无机催化剂)作用下分解的快慢可证明酶的高效性,C正确;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D项实验设计缺乏最适pH的组别,D错误。

2.(2017·河北冀州中学第二次月考)取经过编号的5支试管分别加入2mL0.5mol/L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

1

2

3

4

5

加入

物质

适量

唾液

锈铁钉

生土

豆块

熟土

豆块

生土豆块

+稀盐酸

实验结果

几乎

无气泡

少量

气泡

大量

气泡

几乎

无气泡

几乎

无气泡

A.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3号和4号实验

B.1号和3号对照不能说明酶有专一性

C.各组实验都不能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D.3号和5号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

解析:

选D。

证明酶具有高效性需对比无机催化剂与酶的催化作用,2号和3号实验可证明酶具有高效性,A错误;1号和3号分别用唾液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溶液反应,两组实验结果对照可说明酶具有专一性,B错误;3号和4号的

实验结果说明高温会使酶活性降低,C错误;3号和5号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pH降低会使酶活性降低,D正确。

3.(2017·浙江绍兴第一次质检)如图是探究过氧化氢酶量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对自变量的控制可通过________来实现。

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外,本实验中哪些是无关变量(答出主要两点)?

________。

(2)若要验证酶的专一性,在此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应如何改进(请写出具体的措施)________。

(3)能否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