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125.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112069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12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12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12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12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12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125.docx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12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125.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125.docx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125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

文章阅读(125)

随着淡水供应已达极限,五大洲50多个国家或许很快就将因争夺水资源而发生冲突,除非他们就如何分享流经国际边界的河流迅速达成协议。

目前全球各地都在谈论夺水战争。

2001年3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

“对淡水的激烈争夺很可能成为未来冲突和战争的根源。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最近一份报告得出的结论认为,在未来15年内,随着各国可利用的水达到极限,国际之间冲突的可能性将增加。

一些人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而历史似乎站在他们一边。

唯一记录在案的夺水战争于4500年前发生在两河流域,即我们如今所知的伊拉克南部地区的两个城邦拉可什和乌玛之间。

相反,从1805年至1984年,各国签署了3600个与水有关的条约,其中许多条约在处理这种至关重要的资源方面显示出极大的创造性。

对过去50年间1831个与水有关的国际事件的分析表明,这些事件的2/3具有合作性质。

例如,一些国家商定进行科技合作,并签署了157个用水条约。

然而,另一些人认为,就淡水而言,过去将不是未来的可靠指南。

淡水作为一种可再生但并非无穷的资源,正在变得日益稀缺。

即使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几乎与4500年前一样多,全球需求已稳定地增加,仅仅从1950年以来,随着世界人口从25亿到60亿,人均可再生淡水供应量已下降了58%。

此外,与石油以及其他多数战略资源不同,淡水的大多数用途是无可替代的。

淡水对种植粮食作物、制造商品和保护人的健康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虽然历史表明,与水有关的合作是一种规范,但并非规律。

在过去的50年里1/4与水有关的事件是敌对的。

尽管这些敌对事件的绝大多数只涉及口头对抗,但是对立国家在37次记录在案的事件中不仅仅彼此辱骂,而且开了枪,炸了水坝,或者采取了其他形式的军事行动。

1.1.第三段中说:

“一些人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

以下不能支持这些人所持见解的一项是()。

A.伊拉克南部地区的两个城邦之间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夺水战争

B.从1805年至1984年,各国签署了3600个与水有关的条约

C.在处理至关重要的水资源方面许多条约显示出极大的创造性

D.过去50年间1831个与水有关的国际事件2/3具有合作性质

1.2.以下不能证明第四段中“另一些人”所持观点的一项是()。

A.淡水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

B.淡水的大多数用途无可替代

C.与水有关的敌对事件并不鲜见

D.各国可利用的水已达极限

1.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安南的讲话和美国国家情报部门的报告结论都意在指出淡水资源短缺的现状

B.认为爆发夺水战争的警告是“杞人忧天”的人目光短浅,幼稚可笑

C.“过去不是未来的指南”的意思是:

过去不短缺,不等于将来不短缺

D.淡水“无可替代的用途”指种植粮食作物、制造商品和保护人的健康等

1.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各国就如何分享流经国际边界的河流达成协议,也未必能防止和消除争夺水资源的冲突发生

B.淡水稀缺是由于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减少,而人口增长导致全球需求量增加,从而使供求比例失调引起的

C.历史经验证明,国家之间缔结条约进行合作是解决用水争端、防止发生冲突和战争的有效途径

D.石油资源同样存在短缺的问题,但它可以通过其他能源替代的方式解决。

1991年7月的一个夜晚,物理学家庞格拉茨把23磅的钡气通过卫星释放到太空,成功地制造出了极光。

庞格拉茨在前不久研究了极光出现的原因。

原来,地磁场的磁力线从南磁极出来,又绕回到北磁极。

地磁场经常受到太阳风的影响。

太阳风是从太阳外层大气不断流出的带电粒子,携带着太阳磁场,当该磁场的磁力线碰巧与地磁场的磁力线接合在一起时,太阳风试图将地磁场带走。

在地球的背风面,磁力线变得又细又长,最终像橡皮筋一样突然断开。

之后,一部分磁场顺流冲去,直趋场外行星,即太阳风中一个大漩涡;另一部分磁场[a]着俘获的粒子和巨大的能量反弹回地球。

这种“弹弓”激活地球附近的电子,这些电子撞到极地大气层的原子上,就发出了极光。

庞格拉茨的钡云说明了这一现象的发生过程。

2.1.“在地球的背风面。

磁力线变得又细又长”,这里的“磁力线”指的是()。

A.地磁场的磁力线

B.太阳磁场的磁力线

C.极光的磁力线

D.太阳光作用于地磁场所形成的磁力线

2.2.根据本文所述,极光出现的原因与以下物理现象相关的是()。

A.地磁场受到太阳风的影响

B.钡气体通过卫星释放到天空

C.太阳风中的大漩涡

D.地球附近的电子与大气层原子的强力碰撞

2.3.文末“庞格拉茨的钡云说明了这一现象的发生过程”中的“说明”,具体意思是()。

A.庞格拉茨的钡云证实了人可以利用极光产生的原理,制造出极光来

B.庞格拉茨的钡云使人看清楚了极光产生的一系列过程

C.庞格拉茨的钡云展示了地球附近被激活的电子撞到极地大气层的原子上,到发出极光这全部过程的图像,使人明白清楚

D.庞格拉茨钡云实验的成功,对太阳与地磁场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产生极光的机制作了较好的解释

2.4.下面①~⑥各表述了极光产生的一个物理过程。

选出其发展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①被激活的地球附近的电子碰到极地大气层的原子上。

②太阳磁场磁力线与地磁场磁力线接合。

③一部分磁场带着俘获的粒子和巨大能量反弹回地球。

④太阳风试图将地磁场带走。

⑤地球背风面磁力线的变化继而断开。

⑥一部分地磁场顺流冲去,直趋场外行星。

A.④②⑤③①⑥

B.②④⑤⑥③①

C.⑤④②①③⑥

D.⑤②④⑥①③

2.5.文中[a]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A.携带

B.夹杂

C.席卷

D.捕捉

我和我在基础物理学界的同事们是爱因斯坦的理性的后继者,乐于自认为我们是在探求美。

有些物理方程丑得让人不愿多看一眼,更不用说把它们写下来了。

毫无疑问,终极设计者只会用美的方程来设计这个宇宙!

我们宣称,如果有两个都可用来描述自然的方程,我们总要选择能激起我们的审美感受的那一个。

“让我们先来关心美吧,真用不着我们操心!

”这就是基础物理学家们的呼声。

读者也许会把物理看成一个具有精确预言性而不适于审美沉思的科学。

其实,审美事实上已经成了当代物理学的驱动力。

物理学家已经发现了某些奇妙的东西:

大自然在最基础的水平上是按美来设计的。

我希望与你们分享的正是这种奇妙的感受。

“美”一词被赋予了一定的内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美的感受是依赖于心理、文化、社会甚至常常是生理等因素的。

物理学显然不会关心这一类的美。

自然在她的定律中向物理学家展示的美是一种设计美。

因强调几何对称,这种美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想到了古典建筑。

物理学家在审视自然时所用的美学体系也是从这种朴素的几何确定性中吸取精髓的。

请在纸上画出一个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矩形。

快,哪一个图形更能使你愉悦?

按古希腊人的观点,多数人大概会选择圆。

当然,正方形甚至矩形也不会没有热忱的崇拜者。

但存在一个客观的判据,它按圆形、正方形、矩形的次序来排定三种图形的名次,按此次序:

圆具有更高的对称性。

或许我不该问哪一个图形更美,而该问哪一个图形的对称性更高。

但是,按古希腊人对球形以及它们所构成的天体的完美性的雄辩论述,我还是要继续将对称等同于美。

对称性的精确数学定义涉及到不变性的概念。

如果一个几何图形在某些操作下保持不变,就说这个图形在这些操作之下具有不变性。

例如,圆在绕它的中心旋转时是不变的。

作为一个抽象实体,不管我们把它转17度还是转其它角度,这个圆都不会变。

而正方形就不一样,只有绕它的中心转90°、180°、270°和360°时(考虑对几何图形的影响时,转360°和转0°或不转是等价的)才保持不变。

矩形的对称性比正方形的还要低,只有绕它的中心转180°和360°时才保持不变。

3.1.基础物理学家选择探求的美是()。

A.日常生活中依赖心理和文化的直觉认识

B.物理学家在审视自然时所用的美学体系是古希腊人的古典建筑美

C.图形的对称性

D.激起审美感受的描述自然的方程

3.2.对“让我们先来关心美吧,真用不着我们操心!

”的解释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基础物理学的研究者认为只要把握“美”的内涵,会用美的方程设计这个宇宙就获得了开启当代物理学的金钥匙

B.审美事实上已经成了当代物理学的驱动力

C.终极设计者只会用美的方程来设计这个宇宙

D.自然在她的定律中向物理学家展示的美是一种设计美

3.3.作者没有肯定的观点是()。

A.物理学家已经发现了某些奇妙的东西

B.物理学家研究自然定律中展示的一种设计美

C.物理学家审视自然时所用的美学体系是从朴素的几何确定性中吸取精髓的

D.物理学是具有精确的预言性,而不适于审美沉思的科学

3.4.按原文的意思,作者将对称等同于美是因为()。

A.圆在绕它的中心旋转时是不变的

B.圆具有更高的对称性

C.按古希腊人对球形以及它们所构成的天体的完美性的雄辩论述

D.对称性图形更能让人愉悦

3.5.下列推断与作者本意相悖的是()。

A.对称性的精确数学定义涉及到不变性的概念

B.几何图形在某些操作下保持不变性,这个几何图形就具有对称性

C.正方形的对称性比圆的高

D.矩形的对称性比正方形的还要低

在大学里讲美学,我不太会用到“竞争力”。

美可能是一朵花,很难去想象如果我凝视这朵花,跟竞争力有什么关系。

我曾在美索不达米亚发现八千年前的一个雕刻:

一个女孩子从地上捡起一朵落花闻。

这个季节走过北京,如果地上有一朵落花,很可能一个北京的女孩子,也会把它拣起来闻。

这是一个美的动作,它不是今天才发生的,八千年前的艺术品里就有。

所以我在大学上美学课不谈竞争力,就谈这朵花。

那时,我在台湾中部的东海大学。

校园很大,整个大度山都是它的校园,校园里到处都是花,每年四月开到满眼缭乱。

教室的窗户打开,学生们根本不听我讲课。

刚开始我有一点生气,可是我想,要讲美,我所有的语言加起来其实也比不上一朵花。

所以我就做了一个决定:

“你们既然没办法专心听课,我们就去外面。

”他们全体欢呼,坐在花树底下:

我问:

为什么你觉得花美?

有说形状美,有说色彩美,有说花有香味……

把这一切加起来,我们赫然发现:

花是一种竞争力。

它的美其实是一个计谋,用来招蜂引蝶,其背后其实是延续生命的旺盛愿望。

植物学家告诉我,花的美是在上亿年的竞争中形成的,不美的都被淘汰了。

为什么白色的花香味通常都特别浓郁,因为它没有色彩去招蜂引蝶,只能靠嗅觉。

我们经常赞叹花香花美,“香”和“美”这些看起来可有可无的字,背后隐藏着生存的艰难。

后来我跟学生做一个实验,我们用布把眼睛蒙起来,用嗅觉判断哪是含笑,哪是百合,哪是栀子,哪是玉兰……这个练习告诉我们,具体描述某一株花“香”是没有意义的,每种花的香味都不一样,含笑带一点甜香,茉莉的香气淡远……美是什么?

另一种物种没法取代才构成美的条件。

我问学植物的朋友:

如果含笑香味和百合一样会怎样?

他说:

“那它会被淘汰了,因为它东施效颦,没有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

”所以我常常给美下一个定义:

美是回来做自己。

4.1.对“花是一种竞争力”的理解,不符合短文原意的一项是()。

A.白色的花不参与竞争

B.花在生长过程中必然经历激烈竞争

C.花经历了千百年的优胜劣汰

D.花需要吸引蜂蝶传授花粉

4.2.关于“美是回来做自己”,最符合短文原意的一项是()。

A.人需要自我观照

B.美是生物生存的需要

C.一个美的动作可以跨越千年

D.凸显个性的需求

4.3.最符合本文主旨的是()。

A.美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

B.美是对象化了的人的本质

C.美在心灵

D.美是天人合一

4.4.具体描述某一株花“香”是没有意义的,对这一说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每种花的香味都不一样,比较没有意义

B.每种花的香味都不一样,无法量化

C.每种花的香味都不一样,人的嗅觉难以具体判断

D.每种花的香味都不一样,各具特色

4.5.下列各项中,哪一项无法从文中看出()。

A.作者十分重视美学教育

B.作者将美育与德育相结合

C.作者采用了情境教学的方法

D.作者将生命体验引入教学

现在由90%的人过于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对于营养的理解,大多数人还停留在“营养问题没多大危害,顶多胖点瘦点”的水平上,事实上因为营养问题导致身体健康严重恶化甚至失去生命的大有人在。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

我国慢性病患者、死亡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

2012年7月卫生部发布的报告称。

我国慢性病确诊患者已超过2.6亿人,因慢性病死亡占居民总死亡比重升至85%,慢性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第一杀手,而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在于生活方式错误,食物营养不均衡。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痛风等目前高发的慢性疾病,甚至乳腺癌、前列腺癌、肠癌等常见癌症,很多都与营养问题密切相关。

很遗憾的是,现在很多人对绿叶蔬菜,各种杂粮薯类等天然食物的安全性过于担心,同时又被各种低营养价值的零食甜点、油炸食品等所诱惑,造成膳食中营养素和保健成分摄入不足,能量和脂肪摄入量过剩,这是很多日常健康问题的主要成因。

如果不改变膳食结构,仅仅依赖一两种保健品,很难达到改善健康状况,预防癌症和慢性病的效果。

营养均衡的膳食,同时也会是提高自身安全性的饮食。

一方面,减少高度加工食品的摄入量,多吃杂粮、薯类、蔬菜等,合理控制鱼肉蛋奶的数量,能减少积蓄性环境污染物的摄入量,并减低很多毒物的吸收率和致癌作用。

另一方面,合理的营养能够保障人体的解毒功能,提高人体在污染环境中的应对能力。

营养不均衡的人,在污染条件下更容易受害。

以镉大米事件为例,我国大部分消费者,尤其是南方人,每天的饭桌上都少不了米饭。

但为了减低镉超标大米对健康的影响,主食应尽可能多样化,减少对大米(特别是单一来源大米)的依赖。

不要餐餐吃米饭。

杂粮、豆薯等来自不同产地,即便富集污染,特性也不同。

混吃可减少同种污染物长期蓄积的危险,还能改善营养均衡。

膳食内容越丰富多样,受一种污染物蓄积毒害的风险就越小;各种营养越均衡,身体对毒物的抵抗能力就越强。

例如,人体一旦缺钙,镉、铅等二价有害金属的的毒性作用就会增强。

粗粮、豆类、蔬菜、水果中的各种膳食纤维,都有利于排除重金属、

作为一个普通人,虽然食品安全的大环境很难把握在个人手中,但营养均衡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

改善营养均衡,既能预防衰老和疾病,又能减少污染危害,是我们在不安全世界中找到生存之道的关键所在。

由于我国缺乏相应的营养师制度,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可靠的营养指导。

遇到营养问题时,他们不知道该向谁去咨询,只能在网上或报刊上搜索一些相关的只言片语作参考,然而这些信息未必能够符合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经常会造成误解甚至误导。

在各种未经验证的信息互相矛盾时,他们更是无所适从。

对于这种状况,本该由政府承担的社会建设方面的责任,现如今却由“民间科普人士”自发地对民众作营养知识宣传,而这还远远不能满足民众对营养知识的个体化需求。

5.1.下列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A.慢性疾病的我国居民健康的第一杀手

B.别让营养不均衡害了你

C.不必过于担心食品安全问题

D.我国需要建立营养师制度

5.2.关于实现营养均衡的方法,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保健品的食用要多样化

B.保健品的食用要多样化

C.不要相信网络、报刊上的营养知识

D.食用不同产地的主食

5.3.下列关于导致我国普通民众出现营养问题的远一点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营养问题导致后果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B.不懂得导致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食物营养不均衡

C.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蓄积性环境污染物的摄入量大

D.缺乏相应的营销师制度,常常被网络或报刊上的只言片语所误导

5.4.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过于担心食品安全问题是出现营养问题的原因之一

B.不安全食品对营养不均衡的人危害更大

C.丰富的膳食结构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

D.营养越均衡,身体的解毒能力就越强

5.5.下列最符合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A.营养问题会导致身体的健康严重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B.食品安全问题带来严重后果

C.政府在宣传营养知识方面责无旁贷

D.民众要通过多种渠道,提升营养知识水平

1.1.答案:

A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一些人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意思是这些人认为“各国会因为淡水资源发生冲突和战争”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文段中用4500年前所发生的唯一记录在案的夺水战争和几个合作的相关事例来进一步诠释冲突是少数而合作是多数的观点。

A项将战争单独提取出是不能支持上述见解的。

其他的三个选项,都是文中合作的事例,都能支持题干中的见解。

故正确答案为A。

1.2.答案:

A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文中“另一些人”所持的观点是“在未来各国很可能会因为淡水资源发生冲突和战争”,并对其观点进行了进一步论证。

文中说的是“淡水作为一种可再生但并非无穷的资源”,而A项中只说了“可再生”,并不能体现“并非无穷”,不能支持题干中的观点。

从文中“淡水的大多数用途是无可替代的”,“在过去的50年里1/4与水有关的事件是敌对的”,“随着淡水供应已达极限,五大洲50多个国家或许很快就将因争夺水资源而发生冲突”可以推知B、C、D三项正确,且支持“另一些人”的观点。

故正确答案为A。

1.3.答案:

C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过去将不是未来的可靠指南”,文段随即对这句话进行了解释,“淡水作为一种……已下降了58%”,简而言之就是将来和过去情况明显不同了,首先人口就翻了几倍,对水的需求增多了,因此过去不短缺,不等于将来不短缺,C理解正确。

安南的讲话和美国国家情报部门的报告意在指出未来夺水战争的可能性,而不是强调淡水资源短缺的现状,A项错误。

文中没有与B项中的“目光短浅,幼稚可笑”相对应的文字。

“与石油以及其他多数战略资源不同,淡水的大多数用途是无可替代的。

淡水对种植粮食作物、制造商品和保护人的健康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这两句话是独立的,不能混为一谈,且“无可替代”并不等于“必不可少”,因此不能说淡水无可替代的用途就是淡水必须参与的“种植粮食作物、制造商品和保护人的健康”,D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

1.4.答案:

B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从第四段可知“即使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几乎与4500年前一样多,全球需求已稳定地增加”,说明淡水总量并未减少,B推断错误。

第一段有“除非他们就如何分享流经国际边界的河流迅速达成协议”一句,“除非”表必要条件,而第四段又有“与水有关的合作是一种规范,而不是一种规律”也可推出“未必能防止和消除争夺水资源的冲突发生”的结论,A推断正确。

从文章的第三段“其中许多条约在处理这种至关重要的资源方面显示出极大的创造性”可得出本选择项是与原文的信息相一致的,C正确。

D项由文章第四段“此外,与石油以及其他多数战略资源不同,淡水的大多数用途是无可替代的。

”一句可推知,石油短缺是可以通过寻求其他替代能源的方式解决的。

故正确答案为B。

2.1.答案:

D

解析:

此题是词语理解题。

定位“磁力线”的位置,可知其具体所指应从前文可以得知。

此处使磁力线变得又细又长的因素,一个是因为在地球的背风面,另一个则是因为前文提到的太阳风试图将地磁场带走,故此处的“磁力线”是指太阳风影响下的地磁场所形成的磁力线,故正确答案为D。

2.2.答案:

A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材料第二段解释极光出现原因,首先提出地磁场经常受到太阳风影响,之后具体解释太阳风这种带电粒子是如何影响地磁场,故选A。

B项只是材料首句提到的一个客观事实;C项“太阳风中的大漩涡”是场外行星,是一部分磁场的去向,但此去向与产生极光无关,产生极光的是另一部分反弹回地球的磁场造成的;D项表述与原文不符,与地球附近电子发生强力碰撞的是“极地大气层的原子”。

故正确答案为A。

2.3.答案:

D

解析:

此题是词语理解题。

“说明”的对象是“这一现象的发生过程”,即产生极光的过程。

材料的重心一直是阐述庞格拉茨研究出来的产生极光的原因及过程,庞格拉茨正是通过了解的太阳和地磁场相互作用产生极光原理,相应地用钡云实验证实了这一点,故它的实验就是解释了这一过程,D项表述正确。

A项引申过度,材料并没有提到这个实验想要达到的目的;B项本身表述有误,极光产生的一系列过程不可能完全看清楚;C项提到的内容仅是极光产生过程的一部分。

故正确答案为D。

2.4.答案:

B

解析:

此题是语句排序题。

根据选项,可知②④⑤三句是紧相连的,由原文叙述极光产生的过程,太阳磁场的磁力线和地磁场的磁力线接合在一起应是此处发展过程的第一步,可知选B,其余各句在文中均有同义替换,发展的顺序应为②④⑤⑥和②④⑤③①,故正确答案为B。

2.5.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实词的最佳语境搭配。

根据语境,另一部分磁场应该是带着俘获的粒子和巨大的能量反弹回地球,故用“携带”一词最合适。

“夹杂”意为混杂,一般用于两者之间;“席卷”形容尽数带走或除去或形容气势迅猛,此处俘获的只是所有粒子的部分,并非带走所有;“捕捉”的主语一般是人或动物,此处也不适合。

故正确答案为A。

3.1.答案:

D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文中提到“我们宣称,如果有两个都可用来描述自然的方程,我们总要选择能激起我们的审美感受的那一个。

这就是基础物理学家们的呼声”,由此可见,基础物理学家选择探求的美是激起审美感受的描述自然的方程。

故正确答案为D。

3.2.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根据文段意思,设计宇宙的只能是“终极设计者”,即自然,人类是无法设计宇宙的,A项解释不符合原文。

从第二段中的“其实,审美事实上已经成了当代物理学的驱动力”可知B项正确。

从“物理学家已经发现了某些奇妙的东西:

大自然在最基础的水平上是按美来设计的”可知自然在设计这个宇宙的时候还是一“美”为出发点的,故C正确。

D项为第四段第一句的原话,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3.3.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态度理解。

文中第二段提到“读者也许会把物理看成一个具有精确预言性而不适于审美沉思的科学。

其实,审美事实上已经成了当代物理学的驱动力”否定了D选项的说法。

A项从第二段中“物理学家已经发现了某些奇妙的东西:

大自然在最基础的水平上是按美来设计的”能得出为正确。

B项从第四段第一句可以得出是正确的。

C项为第四段原文“物理学家在审视自然时所用的美学体系也是从这种朴素的几何确定性中吸取精髓的”,为作者肯定的观点。

故正确答案为D。

3.4.答案:

C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从第五段中“按古希腊人对球形以及它们所构成的天体的完美性的雄辩论述,我还是要继续将对称等同于美”这一句可知C项正确。

A、B项的主体词都为“圆”,A项解释圆为什么是对称图形,B项解释为什么圆会被认为最美,均不是本题“对称等同于美”的解释。

D项主观性太强,且在文中未得到体现,所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5.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判断。

文中提到“圆在绕它的中心旋转时是不变的,作为一个抽象实体,不管我们把它转17度还是转其他角度,这个圆都不会变。

而正方形就不一样,只有绕它的中心转90度、180度、270度和360度时才保持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