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09496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届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届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昆明黄冈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四次月考

高三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管子·牧民》曰:

“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

”其中,“四维”指的是礼、义、廉、耻。

“四维”是国家运行的重要支柱,礼绝则国倾,义绝则国危,廉绝则国覆,耻绝则国灭。

国家顺应礼制法度才能使父母兄弟妻子各得其所,才能使社会关系稳固。

抛弃礼,社会发展将失去平衡。

近些年来,社交礼仪、家礼、开笔礼、婚礼等越来越受重视,尤其是婚礼,中西合璧,花样繁多。

然而,遗憾的是我国并没有一部现行的官修礼仪文本如《汉仪》《大唐开元礼》般让人们参考或效仿,以至于很多礼仪活动失去了原有的含义,甚至成了娱乐、哗众取宠的噱头。

婚礼,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礼仪。

《礼记》将之视为“礼之本”。

古代国君在迎娶夫人的求婚辞中写道:

“请君之玉女,与寡人共有敝邑,事宗庙社稷。

”除传宗接代以外,婚礼更多表达的是夫妇一体、相扶相携、尊卑等同的含义。

婚礼仪式中“御布对席”“合卺而饮”“共牢而食”传递的就是这个意思。

另外,古代婚礼中还有“拜见公婆”这一礼节,即新娘要在婚后的第二天向公公婆婆见礼,以表达对长辈的尊重。

由此可见,婚礼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而是一场正视夫妻关系的启蒙教育。

然而,在现代社会,如此神圣庄严的时刻竟被一些人视为儿戏,甚至演绎为一场闹剧。

尤其表现在那些荒唐而野蛮的闹婚陋习方面,闹公婆,闹新郎,闹新娘,手段粗俗卑劣,甚至威胁到当事人生命安全。

礼仪等同于文明。

中国庞大的礼仪系统是人类社会由野蛮迈向文明的一块历史丰碑。

每一种礼仪都暗含着对道德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

周代时始制定礼制,这一时期制定了天子之礼、诸侯之礼、卿相之礼,到后来才延伸出士人之礼。

从孔子以仁释礼开始,经过汉、唐、宋、明、清等多个朝代,政府和官员几番做出“礼下庶人”的尝试,专门制定了“庶人之礼”供民间通用,但均未得到普及。

主要原因是社会存在严格的等级制度,贵族阶层予以阻挠。

具体而言,礼仪和礼制是门阀贵族彰显身份、维护特权的工具,根据等级品阶的不同,他们所穿的服装的样式、所用的器物、乘坐的车辇等各不相同,庶人用礼,损害到贵族阶层的威仪和利益。

甚至有些官员认为,庶人只可施用刑罚。

所以,老百姓通用的大都是流传于民间、不完全符合礼制规范、适合他们的生活方式的“礼俗”。

历史发展到今天,等级制度和等级差别趋于模糊,官员亦是百姓,百姓亦可为官,“礼”不再是贵族阶层的专属品。

普通百姓行“礼”不再受诸多限制,只要有意愿,皆可以“礼”修身。

可以说,“礼”具备了普遍应用的条件,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前进了一大步。

在这种情况下,对“礼俗”进行引导和提升,正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摘编自李文娟《礼仪非儿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礼、义、廉、耻构成“四维”,它们是国家运行的重要支柱。

其中,礼是最重要的。

国家推行礼制法度,才可能强大起来。

B.以礼制法度治理国家,这是家庭成员各得其所、社会关系保持稳固的重要前提,关系到社会的平衡发展,应给予高度重视。

C.本文作者认为官修礼仪文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在应模仿《汉仪》《大唐开元礼》出一本官修礼仪文本,供人们参考、效仿。

D.由于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和贵族阶层阻挠,我国多个封建王朝做出的“礼下庶人”的尝试均未成功,“庶人之礼”未能普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三段中引用古代国君求婚辞中的内容,反映了古代国君求婚的礼仪,论证了我国古代重视婚礼的观点。

B.第三段先指明婚礼的重要性,再论述古代对婚礼仪式的态度,接着批判现代社会中存在着的闹婚陋习。

C.第四段通过阐述古代礼仪、礼俗的相关情况,论证礼仪暗含着对道德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这一观点。

D.文章论证礼仪,思接古今,论据充分,既让读者对古代礼仪有所了解,也引导读者反思当下礼仪存在的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代开制定礼仪制度之先河,为后世礼仪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周代的礼仪制度适用的对象十分广泛,上至天子,下至士人。

B.在古代中国,门阀贵族的等级品阶越高,他们的服装样式、所用器物等就越高级。

门阀贵族能借助礼仪和礼制彰显身份、维护特权。

C.在古代中国,百姓通用的不是礼仪和礼制,而是“礼俗”,“礼俗”虽不完全符合礼制规范,但适合百姓的生活方式,在民间广泛流传。

D.在当今中国,“礼”具备了普遍应用的条件,任何人都可以用“礼”修身,而民间的“礼俗”有待引导和提升,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母亲的高粱

周振华

①母亲生前稀罕高粱。

她喜欢吃高粱米饭,擅长用高粱秆穿盖帘儿,70岁后每天都要抿一口纯高粱酿制的白酒。

母亲对高粱有一种特别的情结。

②老家太行余脉的山脚下,曾经有一片属于母亲的高粱地,她一种就是8年。

母亲对待那些高粱胜似她的儿女。

她风里雨里,为它们锄草施肥,白天黑夜地精心伺候它们。

③有一年,父亲对母亲说:

“今年咱家的高粱地换换茬儿吧!

来年再种你的高粱,成不?

”父亲的话音未落,母亲就还了他一句:

“不懂,别瞎掺和!

”母亲什么心思,当时我们都不懂。

④母亲出身地主家庭。

那年头,时时处处事事都讲成分,讲出身。

地主随时都会被揪出去批斗。

那些年,母亲总认为自己做错了事,特别是“文革”刚开始那阵子,她觉得自己犯下了滔天罪行,不知道怎么赎罪才好。

于是,除了每天好好劳动,认真扫街,虔诚请罪,低头改造外,对待身边所有的人都毕恭毕敬,不光吃的喝的慷慨于街坊四邻,使的用的,也常想着房前屋后。

比如给人家端去一碗刚出锅的压饸饹,送去一副她亲手纳的千层鞋垫什么的。

起初人们都不敢接,怕受牵连,但母亲真情真意,心好心诚,终于打动了乡亲们。

为此,母亲知道了什么是最大的满足、最大的幸福。

⑤母亲每次下地收工了,总不急着回家,再渴、再饿、再累,也要到那片高粱地里去侍弄侍弄高粱,拔拔草,培培埯儿,扯扯干叶子。

母亲在意那片高粱的长势和谷穗的形状,期盼老天保佑它们有个好收成。

收成好,谷穗的形状自然好,绑出来的炊帚和扫帚就漂亮。

那时,农村居家过日子,都离不开炊帚和扫帚,用它们刷锅、刷碗,扫炕、扫地。

每年收获的时候,母亲像个总指挥,一个劲儿地嘱咐:

“我的小祖宗们,千万小心,可别扳折了它们的穗和杆儿,给我妥妥地拿,轻轻地放!

⑥高粱,在所有的庄稼里,长得最漂亮。

它们的颜色、身姿、气质都没说的。

记忆里母亲的那片高粱,看上去非常抢眼,红白相间,整个原野数它们不一般。

高粱给人的感觉和其他庄稼不一样,如果把玉米比作铿锵硬汉,那高粱就是一位柔情的姑娘。

高粱喜欢迎着秋风舞蹈。

体态轻盈的它们,从左至右,从前到后,不停地变换摇摆的角度,在阳光下尽情展示青春活力,而叶子则哗啦啦汇成一首动听的歌。

它们光鲜的穗子更是招人喜爱。

但,这只是它们的外表,谁又晓得它们内心世界的苦楚?

其实,它们比其他庄稼要艰辛得多,一生里承受着太多的不容易。

在分蘖的日子里,它们每天要承受疾风的推搡,群鸟的啄食,有时贪吃的牛羊也会闯进它们的领地,给它们带来莫大的压力。

它们没有玉米那样魁梧的身段,没有小麦那样密密匝匝的阵容,没有大豆相互围拢的互助,它们细细的高挑的柔弱的身板,支撑着与负荷不协调的硕大穗子,稍有闪失,就会夭折。

⑦到了收获时节,母亲把收割回来的高粱打成捆,罩上竹帘子,晾晒起来。

这样做,是防止麻雀啄食,不然就会影响高粱穗的质量。

等完全风干后,母亲再用木棍轻轻地敲打来脱去穗上的籽粒,剩下的就是捆绑炊帚和扫帚的上好材料了。

⑧整个冬天,每天晚上母亲都不闲着,她从供销社买来麻皮子,用水泡软、理顺,然后在自己的腿上搓成麻绳。

即使用水泡过,麻皮仍很硬,以至母亲的腿常被搓出血来,但母亲为了追求她所理解的幸福,全然不顾。

麻绳搓好了,就开始用脱去籽粒的高粱穗绑炊帚和扫帚。

一冬的时间,母亲要绑上百把炊帚和扫帚。

再看看母亲的手,哪像女人的手啊,又糙、又黑、又硬。

父亲心疼母亲,抢过来绑,但母亲看不上父亲的大糙活儿。

母亲说还是我来吧,你那双手打算盘、拿笔杆子行,哪会干这个。

瞧绑得松不拉几的样子,根本拿不出手,怎么送人家呀!

⑨母亲绑的炊帚和扫帚,每年除留几把自家用,其他的都送人了。

“文革”期间,母亲为什么没挨过斗,我经常想这个问题。

以她的身世,在那个风风火火的年代,毫发无损,算是奇迹。

(摘编自《文艺报》)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她风里雨里,为它们锄草施肥”“再渴、再饿、再累,也要到那片高粱地里去侍弄侍弄高粱”等句子可见,母亲对高粱有一种特别的情结。

B.母亲希望获得更多粮食,希望获得绑炊帚和扫帚的好材料,因而特别关注高粱的长势和谷穗的形状;收割后,母亲对高粱的搬运也很谨慎。

C.高粱的外表招人喜爱,但它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苦难却少有人知,疾风、群鸟、牛羊,甚至它们自身的穗子,都给它们的成长带来挑战。

D.“高粱”是全文的线索事物,文章围绕“高粱”记叙了母亲侍弄高粱、收获高粱、绑炊帚和扫帚等故事,“高粱”象征中华女性坚强的性格。

5.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地主家庭出身的母亲在“文革”中没挨批斗、毫发无损?

请结合全文探析原因。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昨天,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简称“中制协”)授权法务委员会发表声明,首次明确将《美人私房菜》收视不佳归结为“制作方没有购买收视数据,结果这个一直在全国排名前5的优质播出平台,一夜间掉到了第22名”,并借势声讨“收视率俨然成为评价中国电视剧优劣的唯一标准。

收视高不论真假就可以领奖杯、拿奖金,获得高收益、高赞誉;否则便一败涂地。

”这份声明痛揭收视率造假黑手并未止于此,而是进一步揭示了“黑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是“共谋”的事实。

据调查,目前购买收视率的价格已攀升至每集30万至50万元人民币。

以全国排行前20家卫视频道每年播出13000集电视剧计,全年有40多亿人民币被这股黑势力非法窃取。

(节选自2016年12月13日《北京青年报》)

材料二:

   近日,中制协发表声明表示,针对我国电视剧市场上购买、播出电视剧业务中存在的收视率造假现象,将坚决打击造假行为,努力打造电视剧播出新环境。

收视率调查原本是为广告商向电视台投放广告服务的,并非电视节目优劣的评价标准。

但是在我国,一些电视台广告部为争夺广告资源,开始收视率造假行为,之后愈演愈烈。

(节选自2016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

   电视剧收视率作假现象由来已久,主管部门多次开会研究解决相关问题,但收效甚微,该现象依然呈不断蔓延之势。

本着“打铁先要自身硬”的原则,中制协在《关于坚决抵制收视率作假的自律承诺书》中说:

今后凡我会会员单位参与收视率作假,一经查实立即列入企业信用黑名单,通报全行业。

情节严重者依据协会章程给予开除会籍处分,并报告政府主管部门,建议取消其电视剧经营制作资质。

承诺书要求全体会员坚决与收视率作假现象作斗争,有责任向法务委员会提供线索和证据,全力配合调查。

与会的会员单位均表示响应协会倡导,并在这份承诺书上签了字。

中制协会长尤小刚表示,“我们也同时希望,国家尽快建立收视率调查的大数据系统,采用统一的、合理的、有效的收视率调查方式,让中国电视剧制作者能一门心思地提高电视剧的质量,真正让电视剧凭质量说话!

(节选自2017年1月4日《光明日报》)

材料四:

   收视率仅仅是一项效果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多少人看了某节目或频道、看了多长时间等情况。

然而,除节目本身因素外,收视率还受时段、编排等因素的影响,仅凭收视率高低无法判断节目质量优劣。

况且,观众的观看感受多样复杂,收视率的冰冷数字无法判断观众是“身心愉悦”还是“边看边骂”。

其实,业界对收视率能否真实可信地反映电视台和电视节目收视情况的质疑由来已久。

收视率造假一事只是再次提醒我们,不应将收视率当成判定电视台和电视节目优劣的唯一标准,业界亟须出台更专业、科学的电视评价体系,引入多方面的评价机制,在收视统计领域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更多的收视统计机构加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维护客观公正的收视评价体系,建设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

   收视率造假的问题关键不只在收视率这个衡量标准本身,还在于电视从业者的态度。

电视行业片面追求收视率的不良风气,导致明星价格虚高、内容同质化、审美价值取向低俗等问题屡见不鲜,已经伤及电视产业的肌理。

与其饮鸩止渴,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行业规范,把时间和金钱浪费在钻空子进行收视率造假上,电视从业者不如潜心研究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在市场容量下降的情况下开拓综艺节目、电影和网络剧等新空间,提高好剧、好节目的收看效率。

(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光明日报》)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介绍了中制协发表声明的内容,首次对变味的“收视率”开战,揭示收视率造假这种“黑产业链”给黑势力带来的丰厚利润等。

B.材料二揭示了有些电视台的广告部为了争夺广告资源而愈演愈烈进行收视率造假这一现象,并表明了中制协将对收视率造假行为实施打击的态度。

C.材料三介绍了中制协倡导的《关于坚决抵制收视率作假的自律承诺书》的部分内容,同时要求中制协会员明确自己的责任并自觉抵制与杜绝收视率造假。

D.材料四介绍了收视率的相关问题,分析了收视率造假的危害,希望业界建设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并点明电视从业者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等。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两项是(  )(  )(5分)

A.材料一主要使用数据说话,文中列举的一系列数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能够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电视剧收视率造假问题的严重性。

B.材料一使用了“黑手”“黑产业链”“黑势力”等词语,“黑”字明确指出了收视率造假行为的性质以及中制协打击收视率造假行为的决心。

C.材料一、二介绍了电视剧市场上制作方、播出方在制作、购买、播出过程中购买虚假收视率行为以及中制协营造电视剧播出新环境的决心。

D.材料三用“打铁先要自身硬”的俗语说明中制协要求协会会员签订“承诺书”做法的重要性,也侧面反映了收视率造假行为的蔓延之势。

E.材料四是时评类文章,分析了涉及收视率的多个方面的问题,比如第二段就从行业的角度分析片面追求收视率给电视产业带来的伤害。

9.为什么收视率调查不能作为评定一部电视剧好坏的标准?

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祐,字景叔,大名莘人。

父彻,举后唐进士,至左拾遗。

祐少笃志词学,性倜傥有俊气。

晋天福中,以书见桑维翰,称其藻丽,由是名闻京师。

邺帅杜重威辟为观察支使。

汉初,重威移镇睢阳,反侧不自安,祐尝劝之,使无反汉,不听。

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

  太祖受禅,拜监察御史,由魏县移知光州,迁殿中侍御史。

乾德三年,知制诰。

六年,转户部员外郎。

  太祖征太原,已济河。

诸州馈集上党城中,车乘塞路,上闻之,将以稽留罪转运使。

赵普曰:

“六师方至,而转运使以获罪闻,敌必谓储峙不充,有以窥我矣,非威远之道也。

俾能治剧者,往莅其州足矣。

”即命祐知潞州。

及至,馈饷无乏,路亦无壅,班师,召还。

  会符彦卿镇大名,颇不治,太祖以祐代之,俾察彦卿动静,祐以百口明彦卿无罪,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继以用兵岭表,徙知襄州。

湖湘平,移知潭州。

召还,摄判吏部铨。

时左司员外郎侯陟自扬州还,复判铨,祐判门下省,陟所注拟,祐多驳正。

卢多逊与陟善,陟因诉之,多逊素恶祐不比己,遂出祐为镇国军行军司马。

  太平兴国初,移知河中府。

入为左司员外郎,拜中书舍人,充史馆修撰。

未几,知开封府,以病请告。

太宗谓祐文章、清节兼著,特拜兵部侍郎。

月余卒,年六十四。

  初,祐掌诰,会卢多逊为学士,阴倾赵普,多逊累讽祐比己,祐不从。

一日,以宇文融排张说事劝释之,多逊滋不悦。

及普再入,多逊果败,与宇文融事颇类,识者服其先见。

(节选自《宋史·王祐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B.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C.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D.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辟、拜、封、除”是表授予官职一类的字,“转、徙”是表调动官职一类的字,“罢、黜”是表罢免官职一类的字,“判”则表高位兼低职,以京官出任郡官。

B.《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编订,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

C.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在明清时期,由通过乡试合格的贡士参加殿试,被录的三甲都叫进士。

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

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D.门下省是三省之一,三省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各省职能分别为起草诏令;封驳审议;执行诏令。

其中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王祐很有文才,文章写得很好。

桑维翰赞誉他的书信辞藻华丽,使他闻名京城,就连皇上对他的文章也很嘉许。

B.王祐有政治才能,很受皇上重用。

太祖征讨太原时,运粮车辆堵塞道路,后经赵普举荐,皇上将相关事务交由王祐处理,一切变得井然有序。

C.王祐刚直敢言,劝谏皇上。

在为符彦卿一事申辩时,他讽谏太祖不要像五代的国君那样,因为猜忌而斩杀无罪的人。

D.王祐有政治远见,劝说卢多逊。

卢多逊担任学士,暗中排挤赵普。

王祐使用宇文融排挤张说的事来劝卢多逊,多逊不悦,但后来果然身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

 

(2)六师方至,而转运使以获罪闻,敌必谓储峙不充,有以窥我矣,非威远之道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4~15题。

菩萨蛮

谢逸

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

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

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

14.下列对该词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5分)

A.“暄风”,即春风。

“迟日”,即春日。

与《诗经》中的“春日迟迟”和杜诗中的“迟日江山丽”一样,写出了春光融融的情景,能给读者以春暖日长的感受。

B.“春光闹”化用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虽是概括的描写,却能引起姹紫嫣红开遍的联想。

C.“葡萄水绿”,两岸葡萄青藤满架,倒映水中,摇曳生姿,暗示游春者为大好春光陶醉。

D.上阕从“暄风迟日”到“青山啼子规”,均在写游春的见闻,突出春天的勃勃生机,表达游春者的喜悦之情。

E.“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写春游归来,兴尽怨声。

“黛浅眉痕沁”既意味着残妆未整,又暗示着无人扫眉。

15.这首词上阙是如何描绘景物的?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5分)

(1)“                ,                ”是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奢侈靡费而不知怜惜发出的激愤质问。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                ,                ”。

(3)白居易的《观刈麦》中揭示农民赋税繁重的句子:

“                。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她16岁遇见丈夫,婚后71年一直形影相吊,却在91岁时,因丈夫患上痴呆症不再认得她而大受打击入院。

②新规明确了驴友违规遇险救援费要自付,但自付多大比例却语焉不详,这很可能让新规效果大打折扣。

③一名流浪汉正在酣睡,该男子筚路蓝缕,全身上下脏乎乎的,派出所民警多方努力,最终帮他找到了家人。

④烈日炎炎的夏天,五颜六色的月季花将我市多条马路点缀得生机盎然、流光溢彩。

⑤杨修是个大才,就连一向目无余子的祢衡都对他刮目相看,可见其才气之高。

⑥一部电视剧火了,马上拍续集,这到底是锦上添花还是狗尾续貂,众说纷纭。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③⑤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近年来,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山东经济运行整体稳中向好、缓中趋稳,但仍面临不少挑战。

B.回首过去五年,为什么许多心照不宣的禁区被打破,许多久议不决的难题开始破解,许多众口难调的改革得以形成共识?

C.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县级文艺小报《山花》所衍生出的“山花文艺”现象,如今已经成为我国地方文艺生动实践的先进地区。

D.田川创作的第一部歌剧居然就能与启蒙他走上歌剧创作之路的《白毛女》比翼等肩,这不能不否认其颇具传奇色彩。

19.下列新闻标题最明确、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美邦服饰深陷库存噩梦,部分衣服系十年前生产

B.湖南一名研究生因相貌不好整形,手术后死亡

C.压岁钱应让孩子钧裁,否则家长涉嫌违法

D.某媒体将分尸中国留学生凶手评为年度人物引非议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调查显示,近九成受访者不了解帕金森病。

很多人甚至将帕金森病与老年痴呆、渐冻症等疾病等同,甚至还认为帕金森病会致命。

其实,____①____。

帕金森病是因大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导致其分泌的多巴胺减少而发病。

多见于中老年人,年龄越大,患病的风险越高。

迄今为止,帕金森病的病因仍不清楚,但许多研究表明,____②____。

因此,要注意避免接触环境中的一些危险因素,如杀虫剂、农药等。

随着现在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帕金森病人可以通过药物或者手术维持比较好的生活质量。

但是,____③____,就很容易因延误而导致身体机能下降,甚至残疾,最后出现如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