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辽河油田石油地质综合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108135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渤海湾盆地辽河油田石油地质综合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渤海湾盆地辽河油田石油地质综合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渤海湾盆地辽河油田石油地质综合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渤海湾盆地辽河油田石油地质综合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渤海湾盆地辽河油田石油地质综合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渤海湾盆地辽河油田石油地质综合分析.docx

《渤海湾盆地辽河油田石油地质综合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渤海湾盆地辽河油田石油地质综合分析.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渤海湾盆地辽河油田石油地质综合分析.docx

渤海湾盆地辽河油田石油地质综合分析

摘要翻译、文献收集(XXX)

引言(XXX)

第一章、区域地质概况(XXX)

第二章、成藏条件(XXX)

第三章、油气成藏年代、时空配置(XXX)

第四章、典型油气藏解剖(XXX)

第五章、成藏主控因素(XXX)

第六章、成藏模式及油气藏分布规律(XXX)

第七章、结论及参考文献(XXX)

水平有限,请老师批评指正,谢谢老师!

渤海湾盆地辽河油田石油地质综合分析

摘要综合运用石油地质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前人己有的研究成果,以大民屯凹陷、西部凹陷和东部凹陷的油气差异富集为主线,通过对凹陷地质结构、构造演化、构造样式和主要成藏要素的对比,明确了辽河坳陷内三大凹陷油气差异富集的主要原因。

同一凹陷内生油洼陷的分布、发育特点控制了油气藏的性质和分布。

油气藏受生淮洼陷的控制较为明显,油气大多围绕生汕洼陷呈环状展布。

另外,断层的类型对油气的富集层系和样式具有重要影响。

大民屯凹陷的早期断层较为发育,晚期断层较少,从而使油气集中分桁于潜山和沙三段地层:

东部凹陷的早期断层较少,继承性和晚期断层较多,导致汕气主要分布于沙三段以上层系,而潜山油气藏较少;西部凹陷各时期的断层都较为发育,从而造成了油气具有从潜山到东营组多层系富集的特点。

由于三个凹陷断层大多没有断至新近系,因而新近系油气藏富集程度转低。

关键词辽河坳陷,地质结构,成藏要素,成藏模式,主控因素

翻译(刘书灿)

AbstractBasedonthepetioleumgeologymeansandthepreviousresearchresults,througlithecomparationofgeologicalstructure,tectonicevolution,stmctiirestyles,elementsofpoolfonningaiid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fhydrocarboathemaincontrollingfactorsofdeferencerichnessinthedepression(DamintimDepression.DepressionandEasternDepression)ofLiaoheSubbasinwerediscussed.

Inadepression,thecharacteristicsofreseivoiremichinentwerecontrolledbythedistributionofoilgeneratingsag.Mostoilandgasdistributedaroundtheoilgeneratingsagasaling,hiaddition,faults1fonningphasesandactivityintensitymakeanimportantinfluenceontheoil-bearingseriesandreservoiFstype.InDamintunDepression,theearlyfaults1activitywereverystiongbutthelatefaults1activitywereveryweak,sotheoilandgasmainlygatheredintheburiedhillandEs3・InEasternDepression,theearlyfaults*activitywereveiyweak,buttheiiilieritedfaults1activitywereveiystrong,sothehydiocaibonmainlygatheredinEs3andtheupperstiata.IllWesternDepression,therearelotsoffaultsinallofthestage,sotheoilandgasstoredinvaiiousstrata・BecausetherearefewfaultsinNeogenestrata,theNeogeneoilandgasisveiyless.

KeywordsLiaoheSubbasin;geologicalstructure;elementsofpoolfonning;acciunulatiomodel;maincontrolling・

辽河油田开发范围主要包括辽河盆地陆上、滩海和外围盆地,三大领域共发育35个大小不等的中新生代盆地。

截止2004年底,老区三大领域共发现37个油FH,探明含油面1080.8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2・4263X10sto按油品性质划分,探明稀油地质储量8・9284X10%稠油地质储量10.3006X10”,高凝油地质储量3・1973X10%。

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905・28X108m3,其中气藏气710.17X108t,占37・3%,伴生气1195.11X1O81U3,占62.7%。

截止2004年底,投入开发32个油田,动用含油而积747.910kin2,动用石油地质储最17.5714X108t,现开采方式下可采储量4・3137X10%,标定采收率24・5%。

辽河盆地陆上是一个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的复式油气区,总结起来具有“五多一深”的特点。

一是含油层系多,油藏埋深跨度大。

从太古界、中上元古界、中生界到新生界共发现19套含油层系,汕藏埋深从550m至4050m,是典型的复式汕气区。

二是断层多,构造复杂。

根据现有资料认识,仅盆地陆上就发育一级断层8条,二级断层20条,三级断层400余条,四级断层1200条以上,形成三凸四凹7个一级构造单元,35个二级构造单元,83个三级构造单元,800多个四级断块,是典型的复杂断块油田。

三是汕藏类型多,油气富集程度差异大。

按圈闭成因可划分为构造、岩性、地层三种油气藏,细分18种类型,按油气水分布特征乂可划分为9种类型:

原始含油饱和度从47%到75%以上,已探明油藏的含油丰度从每km'不足10力t到上「力to

四是储集层类型多,物性变化大,非均质严重。

储集层岩性以各种类型的砂岩为主,也有火成岩、碳酸盐岩和变质岩,孔隙度从3%到35%,渗透率从小于lmD到数TmD不等。

五是油品类型多,原油物性变化大。

有凝析汕、稀汕、普通稠油、特稠油、超稠油和高凝油。

六是稠油汕藏埋藏较深,其中埋深在1300—1880m的超深层储量为3.35X10st,占稠油动用储量的42・2%,埋深在900—1300m的深层储最为2・91X10%,占稠油动用储量的36.7%。

探历程

第一部分:

光辉岁月

1967年3月,在料悄的寒风里,勘探开发研究院的前身——大庆六七三厂地质队,开赴到下辽河一个荒凉偏僻的小镇一一沙岭,从此在辽阔的南大荒上拉开了石油会战的序幕。

地质队员风餐露宿,跑现场,布井位,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吃的是髙粱米,喝的是“鸭子汤”,住的是帐篷,走的是“搓板路”。

荒原上留下了他们坚实的脚步,风雨中屹立着他们顽强的身影,他们苦心孤诣,运筹帷幄,用赤子情怀谱写出共和国找油史上激越澎湃的篇章。

原石油工业部部长王涛、中国工程院院士童晓此、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等同志,当年都是从这里走向新的工作岗位,他们为推进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

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第二部分:

蓬勃发展

下辽河坳陷是渤海湾盆地的一个组成部分,由陆地与滩海两部分组成,地质构造十分复杂。

具有断层多、含油层系多、油藏类型复杂、油品类型多等特点,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地质大观园”。

辽河油田勘探战场波澜壮阔,初探兴隆台、大战西斜坡、三上大民屯等一系列石油会战,探索出一整套适合辽河汕区特点的复式油气藏的形成规律,打开了一个乂一个油藏富集的地下宝库,牵出了一条条奔涌的工业油流,把国家急需的“黑色血液”,从昔口的盐碱滩源源不断的汇入共和国的经济动脉,以「I新月异的发展,翻天覆地的变化,演绎着精彩的“辽河传奇”。

进入“十五”以来,研究院科研人员探索出了一条富有辽河特色的勘探之路。

成熟探区硕果累累:

勘探目标上实现了从构造油气藏到底层岩性汕气藏的转变,创建了变质岩内幕油气藏成藏理论,突破了传统石油地质理论的束缚,指导发现了亿吨级规模储星:

新区勘探初现曙光:

勘探理念实现了从以油为主向油气并举转变,勘探目标实现了从常规向非常规的探索,勘探战场实现了从陆地向海域的跨越。

辽河油田发展的资源保障基础II益坚实。

开发天地风起云涌,由会战初期的稀汕开采到稠汕、高凝汕的上产稳产,由独立的单井到连片的丛式井,由常规的直井到复杂的定向井、水平井,研究院人矢志不渝,不断探索,解决了制约稀油、高凝油离效开发的一系列世界级难题,形成了以注汽为主的中深层稠油蒸汽吞吐开发、蒸汽驱、SAGD、二次开发等一系列领先技术。

面对资源接替矛盾的H益突出,辽河人迎难而上,在地震资料处理上开展了大规模连片栓前时间偏移技术、复杂构造叠前深度偏移技术、高分辨率处理及叠前反演和海上地震资料处理等技术;在开发上开展深层古潜山油藏部署、薄层水平井挖潜、火烧油层研发、驱泄油复合开采、深部调驱等一系列科技攻关,从而推动了油田方式转换保稳产宏伟目标的实现,为油IB持续稳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从最初的“边勘探、边开发、边建设”,发展到今天的“深化潜山、发展岩性、突破海域、准备外伟I、开辟新区”的勘探思路,和“超前研究、超前部署、超前规划、超前试验”的开发理念,期间走过了一条极不寻常的道路。

第三部分:

放飞梦想

从沙岭到红村,从黄金带到兴隆台,从辽河盆地到外围探区,从茫茫草原到浩瀚大海,辽河人就是这样卿精竭虑、薪火传承,以石汕人的博大胸怀和“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崇高信念,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伴着累累硕果,一路骄傲地走來。

勘探永无止境,开发从没有淡季。

“保持「万吨产最规模、保持「亿元经济规模”的繁重任务,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

“十二五”的巨轮已经启程,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

第一章、区域地质概况0

1.地理位■及经济状况

辽河油田位于辽河下游、渤海湾畔,被沈阳、辽阳、鞍山、营口、大连环抱,交通便利,物产丰富,气候宜人,人文和地理环境十分优越。

辽河汕区(括陆上辽河下游平原和渤海海上辽东湾)位于辽宁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北起内蒙的阿鲁科尔沁旗,南临辽东湾,西起赤峰市,东至新宾县,地跨辽宁、内蒙古两省区13个市(地)、34个县(旗),原油年生产规模已连续20年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是我国最大的稠油、超稠油、高凝油生产基地。

1998年探明石油地质新增储量8374万吨,可采储量1635.9万吨,探明天然气地质新增储量5・32亿立方米,实现了当年采油最与新增可采储最的平衡。

在持续、稳定、高效发展油气生产的同时,辽河油田实施“一业为主,多元发展”战略,石油化工、建材、机械制适、现代农业、笫三产业五大支住产业初具规模。

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原油年加工能力达到250万吨,一些汕气深度加工装置相继建成,能够生产柴油、汽油、聚乙烯、聚丙烯、四醇、甲醛、溶济油、石脑油、轻炷及高速道路沥青等多种石汕化工原料及产品。

合资企业、多种经营企业迅速发展,生产产品200余种。

在全国主要城市和沿海地区建立了10个工贸公司,在美国、加拿大等国设有驻外公司,扩大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图1-1辽河坳陷油气区

2・构造区块

辽河坳陷为中、新生代大陆裂谷型盆地,位于渤海湾盆地的东北隅,大地构造上属于华北板块的一部分,分为7个次一级的构造单元,分别是西部凸起、西部凹陷、中央凸起、东部凹陷、东部凸起、大民屯凹陷以及沈北凹陷。

陆上面积12400kin2,划分出3个凹陷,1个中央凸起(见图1一2)—一西部凹陷、中央凸起、东部凹陷。

东部凹陷虽然是辽河坳陷最大的凹陷,但探明石油储量在坳陷总储量中不足10%,资源探明程度仅为22・3%,目前探明储最最多的茨榆坨油田储量不到5「•万t。

辽河西部凹陷面积约2530kin2,是辽河坳陷中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和东营组烧源岩多层段、大而积分布。

辽河油区是一个具有多油品性质、多油气藏类型、多套含油层系、地质情况十分复杂的大型复式油气区。

勘探总面积84566kill2(18626),陆上面积12400kin2

(6660),滩海面积3506km2(3506),外围而积68660kill2(8460)。

3.地层特

辽河汕田位于渤海湾盆地,其地层特征受到盆地演化的制约。

渤海湾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具多旋回性。

形成多套炷源岩层系、储集岩系和封盖岩系,也随之构成了多样式的生储盖组合(图l-2)o

大体上讲,渤海湾盆地经历了太古代和早元古界地台基底的形成阶段、中元古代至二亮纪地台盖层沉积阶段和中、新生代大陆裂谷发育阶段。

早古生代自寒武纪至早一中奥陶世,该区为典型的陆表海环境,沉积注水碳酸盐岩,中奥陶世峰峰组沉积末期,全区整体上隆,结束了早古生代的沉积历史,华北地台的加里东运动表现为整体抬升,长期遭受剥蚀,缺失晚奥陶世至早石炭世沉积。

并开始了晚古生代石炭一二叠纪海陆交互相含煤岩系的沉积,沉积具东西展布、南北分异的基本格局。

中生代中三贰世末期的印支运动结束了该区大规模海侵的历史,进入以陆相沉积为主的演化阶段,构造一沉积的分布格局也由近东西向展布转化为北北东向与东西向展布并存的复合。

中生代燕山期(侏罗纪白垩纪)的构造运动以拉张一挤压、伴以剪切交替出现,早期以挤压作用为主,形成一系列呈北东一南西方向展布的褶皱,构成了渤海湾盆地的雏形。

早中侏罗系盆地以张陷盆地为主,充填了一套河湖沼泽相含煤碎屑沉积。

燕山晚期,地壳活动加剧,裂陷作用加强,伴有强烈的中酸性岩浆活动,盆地充填以夹有大量火山岩的河湖相红色碎屑岩为主。

在此基础上,开始了新生代裂陷作用旋回。

喜山运动可分为早第三纪裂陷沉降和晚第三纪坳陷热沉降两个阶段。

早第三纪裂陷作用构成了三个由张裂沉陷充填一湖侵扩张和深陷~抬升收缩的过程,即孔店组沉积时期,沙四和沙三沉积时期,以及沙二段至东营组沉积时期。

晚第三纪为后裂谷阶段,沉积了一套以河流相为主的碎屑岩建造。

综述,寒武纪至早一中奥陶世陆表海环境,沉积注水碳酸盐岩。

石炭一二叠纪海陆交互相环境,以含煤岩系的沉积为主。

中三廉世末期印支运动结束了该区大规模海侵的历史,进入以陆相沉积为主的演化阶段,中生代盆地以张陷盆地为主,河湖沼泽相环境,含煤碎屑沉积。

新生代则沉积以河流相为主的碎屑岩建造。

4・沉积背景

渤海湾盆地是一个复式叠加型沉积盆地,具有多旋回、多层系和多油气藏类型的含汕气盆地的特色。

其沉积史可划分以下几个吋期:

4.1晚元古代(震旦亚代)准地槽沉积发展时期

沉积了晚元古代震口亚界最厚9400米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巨厚沉积

4.2早古生代(下寒武世一中奥陶世)地台沉积发展时期

碳酸盐岩为主夹少量泥质岩和蒸发岩的沉积

4.3晚古生代(中石炭世一二叠纪)地台含煤建造沉积发展时期

中石炭世海陆交替相沉积含煤地层:

二龛纪后期的海西运动,使全区变为山区

4.4中、新生代断陷与坳陷沉积时期

渤海湾盆地的中、新生界剖面内可能有过多次“断一坳型”沉积发育阶段。

侏罗世、白垩世、第三纪各为一次断陷-坳陷发育期。

但只有第三纪一第四纪的断一坳盆地在渤海湾盆地仝区保〃得比较完整。

R

lh

pz

P工or€

pt

岩性描述

箕包次色粘土岩夹粉砂

TST

花岗片麻岩

setRaftrue泥gf履爰老

■口■CAWAXflieit**

»♦TBnati^rtKtitei■・$a>xsAcxs«^ws5«itffx

xntsit白云・含・aaitttr

打需杂色翼蚩沙低老夹中・性火山窘川•,灰垛色・覧H色泥靑£砾

1ST

灰绿色•灰色•少■囊红色泥岩与砂岩•含砾砂岩不等厚互层•或夹薄层砸酸盐岩。

P力LO・il4-U5il^XXM««X*9iCatiiw.waAM«iaiia*xiiiaithn■为iv・r・・«*aaaae«.Tofetgi

下部深灰色、福灰色泥岩夹油页岩.

中部以灰色泥岩为主.夹不规聘矽岩透镜体:

上部为犀层块伏務、细砂岩•顶部偶夹薄层隊状、含砾状岩.是主要含油层系沙三中、下部是主更生油展系G

孔一U力赊il色®岩与累tlti渥宕不・■互・・礼二仗厦一・讯色湖41沉IR.

AKfi21灰€«**•?

*.TIHWAM13色食浜色*■玄武M央少■•II色色及次色J?

«

云岩.处砾状灰岩•深灰色快戈灰巻•約皮灰岩

R・KtI色JR*矣白七窖4>BMRKrft«uaanHKHw■白云at

图1—3渤海湾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

 

*1-1辽河坳陷地层简农

系四第

统新全

E

统新更

第三系

新近系

统新±1

E

1mN

2m2N

E

E

古近系

统新渐

组营东

Ed

Es!

ES2

以主为岩

一统_新始

灰部貝段中互大•豹为暮岩页泥油岩

ES4

Ef

统新古

Ef2

武•玄岩色泥黑色

前第三系

相红层陆套互

一厚

为等

古一

在以韓中组其岩

界古太

第二章、成藏条件()

汕气藏是单一圈闭中的汕气聚集,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汕气聚集单元。

一个汕气藏中具有统一的床力系统和油水界面。

显然,油气藏的构成要素包括圈闭和油气漩体。

如果圈闭中只聚集了石油,则称为油藏:

只聚集了天然气,则称为气藏;油气都聚集了,并且形成游离气顶,则称为油气藏。

汕气藏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油气和圈闭。

而油气在由分散到集屮形成油气藏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作用,要形成储量丰富的汕气藏,而且保存下來,主要収决于生汕层、储集层、盖层、运移、圈闭和保存六个条件。

盆地中油气源是油气藏形成的首要条件,油气源的丰富程度从根本上控制油着气资源的规模,决定着油气藏的数星和大小:

汕气源的性质决定着婭类资源的种类、油藏与气藏的比例;油气源形成的中心区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

因此,油气源条件是油气藏形成的前提。

1.1生、储、盖组合及输导条件

所谓生、储、盖组合,系指炷源层、储集层和盖层的组合型式,而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则是指不仅三者本身具有良好的性能,而且在时、空上配置恰当,有利于高效输导,富集并保存大油气藏,有利于勘探和开发。

根据上述概念可知,研究生、储、盖组合需要着重解决两个实质性问题:

①烧源层中生成的油气向储集层输导的通道和能力;②盖层的质星和有效性。

沟通炷源层和储集层的通道(或输导层)有3种基本形式:

孔隙•裂缝系、不整合面和断裂系统(断层或断层系)。

当炷源层和储集层呈垂向或侧向直接相连接时,孔隙系统(或孔隙•裂缝系)是输导油气的主通道;当两者在时、空上不相连时,不整合而和断裂系统可以成为沟通两者的主通道。

因此,输导层的型式及其性能对输导能力起重要作用。

一般來说,炷源层和储集层直接接触的面积愈大,管道孔径粗大、两端压差大、形状简单,输导能力就愈大。

反之,输导能力就差。

但这并不否定不整合面和断裂系统的输导能力。

断裂型输导层虽然生、储层未接触,但导管粗大,输导效率较高,在某种程度上起一定弥补作用;而不整合面不仅导管粗大,而且呈区域性展布,与矩源层和储集层均有一定规模的接触面积,对输导和富集油气起重要作用,是不少大油气田的重要输导层。

输导能力强、生、储、盖配置有利于聚集汕气的部位,常常也是形成大油气田的有利部位。

因此,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生汕坳陷与大油气m聚集区之间存在多种输导型式。

但有一点则是共同的,即大油气田分布的主要部位,都是生、储、盖在时空上组合、配置恰当,是位于油气输导的主方向上的有利油气聚集区。

而油气输导的次要方向,即使发育良好的圈闭,也可能仅有小型油气田,共至缺少工业价值的油气。

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是指三者在时、空上配置恰当,有良好的输导层,使烧源层生成的油气能及时地运移到储集层聚集;盖层的质量和厚度能确保油气不致于散失。

油气生成后,只有及时的排出,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才能成为可以利用的资源:

否则,只能成为油浸泥岩。

而储集层是容纳油气的介质,只有孔渗性良好,厚度较大的储集层,才能容纳大量的汕气,形成巨大的油气藏,这是显然的。

而有利的生、储、盖组合,也是形成大型油气藏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辽河坳陷地处中国大陆边缘北东向展布的西太平洋板块俯冲构造与近东西向分布的欧亚构造域的交叉复合部位,是中、新生代廉置于华北板块之上的裂谷盆地。

该盆地从晚侏罗世开始发育,古近纪进入裂陷阶段,沙四段-沙三段沉积时期湖盆持续稳定下降,形成多个生汕洼陷。

尤其是沙三段沉积时期湖侵达到鼎盛时期,沉积了盆地中最重要的绘原岩。

这些烧原岩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母质类型好,为区内各类型油气藏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同时,这套层系岩性纯,横向上均一稳定,也是良好的区域性盖层,有很好的封闭作用。

该区发育多套有利生储盖组合,对油气聚集层位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最典型的是形成的潜山汕气藏,该油气藏的生储盖组合是以古进系泥岩、玄武岩及潜山内部致密岩性段为盖层前古近系为储层,储集岩性有碳酸盐岩、石英岩、混合花岗岩、及沙砾岩等。

这些潜山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和长期风化、剥蚀发育有裂隙、溶孔等储集空间。

婭原岩生成的汕气经运移进入断裂发育带或紧邻烧原岩的储层成藏。

还有特殊的油气藏如白生白储,改组发育于古近系沙河街组,油气来源于本层系桂原岩,储集岩性有碳酸盐岩、火山角砾岩、玄武岩等。

辽河坳陷主要有三套含油层系:

孔店组顶部的中一基性火山岩油层;沙一段油层;沙三段。

三种类型油藏组成:

上部(沙一段下部一沙三段上部)为断块油藏,分布

局限;中部(沙三段下部)为地层油藏,它是西坡主要油藏类型,油田西部边界被氧化带稠油封闭;下部可能有中生界潜山油藏。

1.2圈闭条件

能聚集并保存油气的地质体,都称作圈闭,这种认识一直得到石油地质学家的基本认同。

通常,我们可以将圈闭简单地定义为:

储集层中能够聚集并保存油气的场所。

圈闭的这个简单定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圈闭的基本性质:

首先,圈闭仅具有聚集并保存油气的能力,但并非每一个圈闭都聚集并保存了油气。

聚集并保存了油气的圈闭便成为油气藏。

其内没有聚集并保存油气的圈闭仅仅为“空”圈闭。

其次,圈闭的构成要素包括储集层和封闭条件。

储集层的孔隙性和渗透性为圈闭捕集油气提供了储集空间和渗滤条件。

但储集层要保存汕气还需要外加的封闭条件。

例如,储集层上方的盖层。

储集层上倾方向的遮挡条件等。

根据圈闭封闭条件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圈闭。

当然,圈闭的简单定义并没有揭示圈闭形成的机制。

作为流体的汕气能够进入圈闭并被保存起来,必然具有的一定的流体动力学机制。

流体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分散状态的油气在其势达到最低值以前,在油气力场的支配下,从汕气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

只有当油气到达被油气高势区、或与非渗透性屏蔽联合封闭的油气低势区时,才能达到稳定状态。

换言之,储集层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