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实践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106304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实践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实践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实践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实践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实践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实践研究.docx

《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实践研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实践研究.docx

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实践研究

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实践研究

     ---甘州区校本教研的探索与实践

               结题报告

 甘州区教育局教研室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

  

(一)课程改革形势的需要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初步的理念培训后,我们就深切地感到教师原有的知识水平、教学方式、教育观念、课程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学校的课程结构,课程管理,都与课程改革有很大的差距。

与此同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3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中明确要求:

积极推进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在《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深入推进新课程实验》中也指出:

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这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校本教研”这一概念进入教研工作者的视野。

它是一种制度创新,给各级教研机构提供全新的工作思路。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的需要

课程改革使我区基础教育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但是,这一轮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深刻、最广泛的一次教育改革。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工作中,教师在观念上存在一些模糊混乱的现象,许多教师想变革教学行为,但由于把握不准或理解不深,教学行为的变革往往呈现出形式化、表层化的特点,其主要原因还是缺乏深入的研究,如果教师能从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着力形成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的习惯和状态,那么,新课程的实施就会健康进行并不断创新,

 (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甘州区各级各类学校有二百多所,每一所学校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学校改革和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要靠立足于学校实际的校本教研来解决。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将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内容,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使学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成为一种新的学校文化。

 (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需要

在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师普遍感到原有的知识储备已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因此教师专业发展成为紧迫的任务。

而教师专业发展不能只发展少数教师,而要发展整个教师群体。

校本研究将给教师群体的发展构建自我提升的平台。

教师的专业发展一靠学习、二靠实践。

校本教研正是教师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活动形式,因为校本教研所要解决的问题,正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问题,所以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五)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

校本教研研究的问题来自课堂,研究的行为发生在课堂,是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研究,其直接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作用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基于这五个方面的需要,我们甘州区教育局教研室从二〇〇三年九月开始进行“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研究”这一课题的探索与实践。

二、实验目的及内容

1、建立符合我区实际的系统、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使校本教研活动逐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2、探索适合不同情况(城区学校、农村学校;初中、小学;区级、乡级等)校本教研的具体操作方式,总结出几种切实可行的教研模式。

3、初步总结出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规律和操作要领,创建地方化的校本教研理论。

4、使大部分教师增强教研意识,掌握校本教研的方法,提升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培养一批研究型、学者型的优秀教师。

5、构建学习校园,形成新的学校文化。

三、课题研究基本情况:

课题研究时间:

2003年9月——2005年12月

课题负责人:

甘州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宋玉红

课题组成员:

城区中学张掖一中

城区小学北街小学西街小学

农村初级中学甘州区党寨中学

农村中心学校甘州区花寨中心学校

课题研究工作进度:

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从2003年9月---2005年12月各实验校按三个阶段计划完成了4个子课题的探索与实践。

四、实验方法

本课题综合运用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和经验总结等多种方法,侧重采取在先提出总体构想后,按照边探索实践、边研究改进的原则,不断实践、调整、总结的方式,修改、补充、完善原有的教研制度和方法,对各级乡、校教学管理制度和研究制度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大胆尝试、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模式,即“行动研究”的方法。

五、实验措施及过程

教研室作为上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对实验校给与政策制度和行动上的支持。

本课题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

理论学习及方案准备。

时间是2003年9月至2004年3月。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

2、出台了《甘州区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意见》(甘区教发[2004]108),指导各实验校制定出本乡、校的校本教研制度及实施方案。

3、学习课程改革的文件、理论及教育科研方法,明确了教学研究工作的方向、指导思想和教学研究的方式。

4、教研室选编了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文章,登载在《甘州教研通讯》上,下发给学校为其提供学习资料。

第二阶段:

实施方案。

时间为2004年4月至2005年3月。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教研室举办各层次的教师培训:

参与课改教师的岗前培训;区级骨干教师的研修班;校本教研方法专题培训等。

2、区教研室组织开展分片教研活动,以课堂教学观摩、点评、研讨、培训为主要内容,提供机会和条件让教师之间开展教学反思、同伴互助,相互影响,共同提高。

3、教育局教研室聘请了一批兼职教研员,协助教研室开展教研工作,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完善教研网络。

4、组织部分教师赴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宁夏灵武学习考察。

5、邀请西北师大基础教育课题组的教授、河西学院教心系教授及省、市教研部门的专家举办专题报告、研讨等活动。

6、开展下乡支教活动,挑选城区学校年富力强中层领导去农村薄弱校支教一年。

7、开展城乡教师对口交流活动,每年每校有八名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农村学校选派八名教师到相应城区学校任教。

8、进行专项质量调研,督促各实验校不断创新改进教研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完成实验方案制定的实验任务。

第三阶段:

分析、总结、提练,完善制度。

时间为2005年4月至12月。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对各实验乡、校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对比,召开全区校本教研经验交流大会,总结推广成功的做法。

2、为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展示实验成果,积累实验资料,鼓励一线教师大胆探索,我们举办了新课程征文活动,评选出了一批优秀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等稿件。

3、制定了新的骨干教师评价方案,对参与实验的教师进行评估,分析专业成长状况,先从学校推出了自己的一批研究型骨干教师。

4、各校完成研究报告,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建立适应不同乡、学校实际的教研新模式,建立适应本地实际的校本教研理论。

六、课题完成情况及研究成果

1、在实施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学校根据自己对子课题的研究建立起了符合各自学校实际的系统、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使校本教研活动达到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目标。

2、经过不断实践反复修改,探索出了适合不同类型学校的校本教研的具体操作方式,总结出了几种切实可行的教研模式。

归纳如下:

城区中学:

(张掖一中是张掖市甚至全省在课改方面都有影响的一所省级示范性学校,非常重视教科研工作,他们在探索城区中学建立校本教研制度课题研究中总结出了几种切实可行的教研模式)

校本教研的几种模式和方法:

自我反思教研模式。

反思是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观念,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进行创造性劳动和超越自我的过程。

学会反思,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学校引导教师进行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四种反思,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反思自我教学实践;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反思自我差距,通过教研交流,在互动中提高反思能力;每日记反思日记或每课记反思小结,通过纪录成功的经验,学生的创新,学生的问题,教学突出事件的处理,教案的修改以及教学的失误等来完成日常教学行为反思。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提出了“一个课例、两次反思、三次讨论”,即在一个教研组中,一个教师自己独立设计一个课例,邀请骨干教师进行交流讨论,之后该教师反思自己的原行为,按讨论的方案,改进自己的设计上课,骨干教师听评课后讨论;上课教师再次反思自己的新行为,再进一步设计方案进行上课,最后再次进行讨论,在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论、新经验间的差距中完成更新理念的飞跃,在反思理性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收获间的差距中完成向行为转移的飞跃。

情境示范法模式。

把典型教师当成看得见的教育资源,让他们为教师提供优秀的教学行为示范;使教师在真实的情境中参与讨论,建构对课改的理解,汇集大家的智慧,通过归纳总结初步形成一个相对的实践策略。

问题教研模式。

在校本教研中,引导教师从具体的工作中提炼问题,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教师树立一个观念,养成一个习惯。

一个观念——“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

每一个教师要以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目的进行问题研究。

例如,如何处理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倡导探究自主学习中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如何调控课堂内小组活动效果等等。

当教师真正关注到这些点的研究并且探索出有成效的解决办法,这就是校本教研的价值所在。

一个习惯——凡公开场所的发言和谈话,都须经过认真准备,并形成书面材料。

例如:

集体备课时的发言,研究课的说课,评课,教学经验交流,个人年终述职等,都要写成书面材料,这一要旨在督促教师将工作中的问题深加工凝炼成文字,从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论坛式教研模式。

互动与交流是教师共同提高教研水平的重要途径。

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大型的“论坛活动”,为教师提供一个切磋交流资源共享的机会。

在论坛中,有演讲、有观摩示范及点评。

有信息发布,有教育情景模拟应对,还有热点辩论。

通过论坛让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新思路,新经验得以推广,让教师及时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促使教师们的教学理念,方式、方法及目光视野都与时俱进,关心、关注时代发展的“热点”“亮点”,保持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先进性。

案例交流模式。

通过教师对自己所经历的一个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教师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和分析,反思教育教学行为,撰写教育教学案例研究论文,最后提出最佳的应对策略。

主题式教研模式。

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很多共同的问题,这些问题很难通过个别教师的教研活动来解决,这时需要全体教师,围绕这些共同问题开展专题式研究——其基本流程。

1、观摩:

根据主题,教师尽可能多地观摩同质问题的课例,同行提供经验。

2、思考:

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突破口,个人和同行共同学习,共同探索。

3、设计:

根据思考的结果,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4、实践:

根据教学设计,个人进行实际操作(上课),同行进行“临床”观察。

5、反思:

根据主题要求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行为和结果进行反思。

例如:

怎样开展合作学习?

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备课、有效讲授、有效提问、有效讨论、有效倾听、有效评价、有效激励、有效考试、有效布置与批改作业。

城区小学:

(北街小学是在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一所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学校。

)他们在探索城区小学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做法:

首先是调查研究,聚焦问题

找准问题,找准切入点是开展教学行动研究的关键。

北街小学积极组织教师,邀请有关专家针对教师专业成长展开讨论,诊断教师专业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反思教师专业成长慢、教科研活动缺乏活力的原因,并广泛学习有关校本教研的理论和做法,确定研究目标,思想取得统一认识,聚焦问题,找准了工作的切入点。

通过分析研究,发现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师专业成长缺乏理论支持,缺乏科学制度体系支持和引领,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缺乏整体规划,对教师的培训显得被动和随意;

2、教师专业成长缺乏内部动力,广大教师缺乏长期独立自主学习实践教育理论的意识;

3、教科研方法陈旧,没有充分唤醒教师的问题、反思、研究意识,习惯于教书匠的工作思维,研究意识淡薄,缺乏专业意识。

4、学校长期以来,没有充分发掘和利用学校内部教科研资源,教师的潜能没有得到发挥,教科研资源意识淡薄;

5、教师培训的主要任务:

新课改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实践;反思、研究能力和意识的培养;教师自主学习研究意识、能力的培养;学校教科研文化的形成以及学习型学校的构建。

其次是构建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

1、制定《甘州区北街小学教师专业成长规划》《甘州区北街小学校本培训规划》《甘州区北街小学教科研工作条例》《甘州区北街小学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实践研究行动方案》,并制定了立足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师全面进步、潜能发挥的教师业绩评价体系,建立≤甘州区北街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全面指导、参与课题研究和教师校本培训工作,从管理层面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

2、购置和征订大量的教育理论书刊、音像资料,建立教师校本培训书刊资源库、音像资源库。

建立教师多媒体校园网、“北小之窗”网站、电子备课研究系统、高标准的学术厅。

积极开展教学课件制作及使用、运用信息技术培训,引导教师开展网上讨论、网上博客活动。

并将借阅、使用情况量化,作为教师业绩考核的一个依据这一做法使绝大部分教师养成了自觉翻阅教育书报的习惯和意识。

从硬件设施和技术方面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

3、挖掘、培养和利用学校教科研资源,是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非常重要的因素。

为此,北街小学狠抓了骨干教师的培养与使用,制定了《甘州区北街小学骨干教师评选和管理办法》,进行动态管理和年度考核,每个骨干教师除了优秀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相应的科研任务和帮带任务,促进骨干教师持续快速成长,也带动了全体教师的成长;启动“北街小学青年教师传、帮、带工程”,实行动态管理和年度考核,积极做好教师专业技能个别辅导和“补差”工作;开好一年一度的科研大会,做好总结反思、经验交流、表彰激励;积极开展合作对话、同伴互助活动,把参与合作式教研活动作为重要培训方式,从措施和时间上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

4、学校领导意识和作风转变,校领导积极深入课堂开展调查研究,做好教学服务和支持工作,并带头搞科研,创建学习型领导集体。

领导用赏识的眼光对待每一位教师的成长,营造了一种专业指导、情感支持、人文关怀的工作作风。

再次是从细微处培养教师问题意识、反思意识,还教研真面貌

改变过去习惯了的但又不科学的行为,是校本教研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在具体的教学研究中,北街小学在积极学习研究新课改理论的基础上从细微处着手,还教科研真面貌,逐步科学和规范教学研讨活动,逐步培养教师的教研能力。

引导教师用反思和欣赏的眼光议课,还课例研究的真面貌。

引导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议课活动:

这节课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这节课最值得我们研究的方面;这节课需要改进的方面是什么;假如是我,怎样去上这一课。

把公开课真正当作研究的例子,研究的话题,而不是批评指责的对象。

要求教师将现象和理论紧密相结合,谈出观点,促进教师研究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

引导教师做好教学笔记、教学反思的方法,培养教师勤动手、勤动脑的意识和方法。

举行教学笔记、教学反思评比展示活动。

引导帮助教师学会学习,教给教师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教师学会笔记,一改过去只记内容,不记思想的陈旧方式。

引导教师合作对话,课例研究、问题分析,将自主参与式方法引向教学研讨活动,为教学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最后是积极开展活动,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

1、强化课改理论的学习、实践引领。

采用送出去、请进来、坐下来研究的办法,积极开展新课改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指导教师听(听讲座)、说(说想法、说做法)、写(写体会)、看(观摩学习)、用(实践)、议(合作对话)、思(反思),全面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理论的意识和能力。

2、开辟“北街小学教学论坛”。

学校将每周四4:

00——6:

00定为教学论坛活动,单周语文,双周数学,或进行理论讲座,或个案分析,或参与式对话活动,或研讨课例……要求每一个教师每两年必须主持一次理论讲座,从实践上、理论上、时间上保证了教师培训的落实。

3、做好原生态课例研究,定期开展过关课、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研究课活动,激励教师积极参与,为教师提供专业展示和研究舞台。

农村初级中学:

党寨中学是一所乡办初级中学,在信息化建设和教科研工作方面成效显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在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中作为参观点,受到国务委员陈智立的嘉奖。

党寨中学在探索农村初级中学建立校本教研制度课题研究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教研模式:

1、实行以“机制建设推动校本研究”的运作模式。

学校基本建立了校本教研的常规运转机制,实行层级管理,条块运行;学校提出课堂就是研究室,教师就是研究员。

常规的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制度、班主任为核心的协调会制度及年级组活动制度、教师六课制度、课题攻关制度,为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实验路子、确定正确的研究方向提供了保证;教师论文的发表、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各类各级公开课、优质课评比等活动通过量化加分,兑现奖金等办法加以肯定、表彰,并纳入教师业务考核,评职晋级和评选先进的条件之中,有力地激发了教师研究实验的热情;学校建立了教工阅览室,资料室,创办了《党中教研通讯》等信息园地,购置课改资料和教学课例光盘,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项目工程建成后,同时利用远教设备和网络资源,丰富校级资源库。

2、党寨中学实行以“全员参与,整体互动,立体相融深化校本研究”的研讨交流模式。

学校积极研究新的研讨交流模式,力求避免过去个别教师上台交流,大部分教师当观众,载体单一的弊端,把原来总结经验、展示成果改为参与、学习、反思、体验、比较,提升等多元目标的研讨交流模式。

全员参与:

鼓励所有的教师都参与,所有的教师都是研究交流的主体,避免个别教师唱戏,其余教师当观众的现象。

整体互动:

将研讨的时间划分为两个单元。

一个单元是集中的展示交流,一个单元是教学及研究的长时间参与,学习,反思,体验,比较,提升等。

部门互动,师师互动。

立体相融:

从观念,课堂教学行为,反思三个维度立体梳理,以案例,教学设计,说课,教后反思,课改论坛,上家常课等为载体整体推动。

这个模式使教师深刻地认识到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3、党寨中学实行以“立体式培训提升研究水平”的可持续模式。

党寨中学探索的校本立体式培训是以校为本,立足岗位,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内容上体现全面性,在方法上体现多样性,在性质上体现文化性,力求使尽可能多的教师适应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的需要。

(1)在内容上体现全面性。

内容上的全面性是立体式教师培训的前提。

事实证明:

给教师提供的培训菜单内容越丰富,越容易引起教师的兴趣,越容易消除单一内容带来的心理疲软,从而增强培训的时效性。

一是信息技术培训。

信息技术培训主要在计算机室。

内容以计算机操作为主,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基础常识,形成计算机操作技能是开展校本教研的有力支撑。

二是网络资源应用培训。

网络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将这些资源应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去,是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

解决好这个问题,资源才能广泛作用于校园和所有课堂,产生应有的效益。

三是课程改革案例研讨培训。

在实际的工作中,案例是推动新课程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在培训的过程中,教师运用学到的技术,查找、调阅、整合资源,然后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同时,可以通过研讨随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2)在方法上体现多样性。

方法上的多样性是基于教师不同的信息化水平而采取的培训策略。

丰富而多样的方法从不同角度适应教师个体化的需求,清晰而动态地催动着教师的发展。

①集体培训与师徒辅导相结合。

集体培训是针对教师中的普遍需求而进行的一种主要的培训方式。

这种培训时间相对集中,信息量较大,可以解决一些普遍的问题。

但是,集体培训却无法满足个别化的需求,因此,师徒辅导是培训中应采取的主要形式。

我们根据教师的个别差异,把它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配一个水平较高、受过上一级培训的辅导教师。

这种培训因为能够及时解决教师的疑难而受到欢迎。

②共同进步与骨干先行相结合。

在全体教师共同学习的前提下,学校应注重骨干力量的培养。

以骨干力量带动全体教师的进步。

形成梯级层次更容易产生群体内驱力。

“学得好的影响和带动学得不太好的,水平高的影响和带动水平比较低的,这样就可以促进共同进步和提高。

③应用与研讨相结合。

在培训中,要给教师留下足够的实践机会,并马上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会应用。

④观摩与自主实践相结合。

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组织一定的观摩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但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自主实践。

从某种角度讲,所有的培训不是教会教师多少东西,而是提供一定的范例,刺激教师的发展需求。

因此,教师的自主实践,才是最为重要的过程和培训的目的之一。

(3)在形式上体现文化性。

事实证明,没有文化参与的培训是单纯而低效的,是平面而短视的。

因此,在形式上体现文化性绝不是培训的补充而应是培训者有意的作为。

通过立体式培训,教师不但有技术层面的收获,而且获得更多维度的生长点。

使全面推进校本教研和保证教研质量有了基础。

农村中心学校:

(花寨中心学校虽地处甘州区最偏远的山脚下,但民风淳朴,崇尚教育,学校有良好的育人氛围,课该开始后校领导带头学习实践,很快走在了课改的前列,在甘州区做课改经验交流发言。

)他们提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思路,将教学研究和课改实验融为一体,形成了“在互动中提升,在反思中成长,在实践中发展”的校本教研的新思路。

完善制度,有序管理

建立健全一套校本教研制度尤为重要。

学校在校本教研的实践中,逐步建立健全了以下制度:

理论业务学习制度;学校教研活动制度;课题管理制度;教学科研激励制度

注重实践,发展提升

(1)专家引领,以理念为先导

近两年来,为了改变旧观念,树立新理念,他们先后邀请市、区教研室的领导、教研员专家带着省级骨干教师、市级名师、区级名师、骨干教师、优质课获奖教师送教并讲座。

在新课改理念的确立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上给教师指导和帮助,教师将学到的有关理论运用到课堂实践中,立足课堂,尝试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服务学生。

(2)互助共进,以课堂教学为平台

他们的校本教研在重视专家引领的同时,更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交流和合作,共同分享成果,互相学习,彼此合作,共同成长,尽可能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

①大胆创新,改革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在备课上学校大胆创新,改变了以往教师各自为战的局面,实施“互动式”合作备课、“带动式”个性备课和“改进式”探究备课。

如同一年级的备课组,由年级组长牵头,开展“互动式”合作备课:

大家针对同一单元教材,各抒己见,阐述自己观点,共同讨论策划,最后整理出比较统一的方案,然后各人拿着同一教案进行教学,课后根据课堂实践进行反思,然后再度修改教案。

直至满意为止。

②课改研讨,共同进步,一个也不能落

自从开始课改以来,学校挑选教师中的精兵强将担任实验教师。

课改研讨活动扎扎实实、稳步推进。

学校推出让村教学点的教师带教进中心学校、让中心学校的教师送教下村这一举措。

真正做到将课改研讨落到实处,共同进步,一个也不能落下。

(3)校本培训,以策略多样化为主驱力

学校根据青年教师在思想业务、知识能力以及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以策略多样化为主驱力:

①师徒结对。

学校组织新教师、年轻教师与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等结成对子,还让一年级和二年级结成对子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帮助。

②走出去请进来。

学校近年来每年都投入较大的一笔经费用于教师外出学习。

2003年组织教师两次赴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兰州市实验学校学习;2004年10月派2名教师到宁夏灵武市国家级课改实验学校听课学习;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