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窑坪煤矿地质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099684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窑坪煤矿地质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大窑坪煤矿地质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大窑坪煤矿地质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大窑坪煤矿地质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大窑坪煤矿地质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窑坪煤矿地质报告.docx

《大窑坪煤矿地质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窑坪煤矿地质报告.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窑坪煤矿地质报告.docx

大窑坪煤矿地质报告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内罗桥勘探区

Xxxx煤矿(调整)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福建省第二地质勘探大队

2010年9月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内罗桥勘探区

xxx煤矿(调整)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拟编:

刘库、杨心忧

项目负责:

王国金

技术负责:

陈步福

总工程师:

高树坚

队长:

张琰

 

福建省第二地质勘探大队

2010年9月

 

目录

第一章前言………………………………………………………………1

第一节概况………………………………………………………………1

第二节以往地质工作概况……………………………………………4

第二章矿区地质……………………………………………………………7

第一节地层……………………………………………………………7

第二节构造……………………………………………………………7

第三节岩浆岩…………………………………………………………8

第三章煤层与煤质特征……………………………………………………8

第一节煤层特征………………………………………………………8

第二节煤质特征………………………………………………………9

第四章开采技术条件………………………………………………………10

第一节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10

第二节工程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13

第三节环境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14

第四节开采技术条件小结……………………………………………15

第五章资源储量核实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16

第一节核实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16

第二节矿井地质新认识………………………………………………16

第六章资源储量估算……………………………………………………17

第一节工业指标及对象、范围………………………………………17

第二节估算方法及参数确定…………………………………………17

第三节类型的划分……………………………………………………18

第四节估算结果………………………………………………………18

第五节动用量、增减量及保有资源储量………………………………20

第六节资源储量增减原因……………………………………………21

第七章经济概略评价……………………………………………………21

第八章结论…………………………………………………………………21

附图

1、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内罗桥勘探区xxx煤矿(调整)地形地质图(1:

5000)

2、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内罗桥勘探区xxx煤矿(调整)井上、下对照图(1:

5000)

3、新罗区内罗桥勘探区xxx煤矿(调整)3线地质剖面图(1:

2000)

4、新罗区内罗桥勘探区xxx煤矿(调整)5线地质剖面图(1:

2000)

5、新罗区内罗桥勘探区xxx煤矿(调整)7线地质剖面图(1:

2000)

6、新罗区内罗桥勘探区xxx煤矿(调整)37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

5000)

7、新罗区内罗桥勘探区xxx煤矿(调整)38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

5000)

8、新罗区内罗桥勘探区xxx煤矿(调整)39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

5000)

9、新罗区内罗桥勘探区xxx煤矿(调整)巷道工程平面图(1:

2000)

10、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内罗桥勘探区xxx煤矿(调整)矿界平面图(1:

10000)

11、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内罗桥勘探区xxx煤矿(调整)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与矿界平面叠合图(1:

10000)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内罗桥勘探区

xxx煤矿(扩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资料清单)

一、文字报告1份

二、图件10张

 

附图目录

1、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内罗桥勘探区xxx煤矿(调整)地形地质图(1:

5000)

2、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内罗桥勘探区xxx煤矿(调整)井上、下对照图(1:

5000)

3、新罗区内罗桥勘探区xxx煤矿(调整)3线地质剖面图(1:

2000)

4、新罗区内罗桥勘探区xxx煤矿(调整)5线地质剖面图(1:

2000)

5、新罗区内罗桥勘探区xxx煤矿(调整)7线地质剖面图(1:

2000)

6、新罗区内罗桥勘探区xxx煤矿(调整)37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

5000)

7、新罗区内罗桥勘探区xxx煤矿(调整)38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

5000)

8、新罗区内罗桥勘探区xxx煤矿(调整)39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

5000)

9、新罗区内罗桥勘探区xxx煤矿(调整)巷道工程平面图(1:

2000)

10、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内罗桥勘探区xxx煤矿(调整)矿界平面图(1:

10000)

11、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内罗桥勘探区xxx煤矿(调整)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与矿界平面叠合图(1:

10000)

内容摘要

xxx煤矿位于新罗区城区70°方向,直距约10公里,隶属于新罗区铁山镇陈罗村管辖,位于龙永煤田内罗桥勘探区的南部。

地理坐标:

东经117°06′22″~117°07′07″,北纬25°07′11″~25°07′53″。

矿区面积0.9837平方公里。

xxx煤矿于2005年5月进行过调整矿界储量核实,2010年9月,本队受业主委托,在原核实报告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本矿近几年的生产资料,编写完成本次煤矿调整矿界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本煤矿仅出露了下二叠统文笔山组(P1w)和童子岩组(P1t)。

本煤矿位于龙永煤田内罗桥勘探区南部,政和~大埔断裂西侧。

区内F2断层上盘总体为轴向北西~南东的背斜;F2断层下盘总体为向北西倾斜的单斜。

由于受多条缓倾角断层的切割,不同程度地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

区内主要发育F1、F7、F9正断层和F2、F3逆断层。

构造定为复杂类(Ⅲ类)。

本矿主要可采煤层为童子岩组第一段的37、38、39煤层。

各煤层平均厚度分别为:

37煤层0.80m;38煤层0.86m;39煤层0.70m。

各煤层为较稳定型(二型)。

各煤层均属特低~中灰、特低~低硫、特低~低磷、中高~高发热量的无烟煤。

本矿无煤层气。

资源储量核实结果:

截至2009年12月底,该矿拟调整矿界范围后总资源储量(122b+333)为83.3万吨。

其中原证范围内(122b+333)为72.7万吨;拟调整矿界范围内(不含原证范围)(122b+333)为10.6万吨。

另外,拟调整矿界范围后被扣除的资源量(333)1.0万吨。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概况

一、目的任务

根据2010年8月31日《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新罗区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批准的函》(闽经贸能源[2010]562号)和2010年5月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政府的《龙岩市新罗区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拟对局部重叠且又没有影响安全生产的矿井,实施矿界调整。

其北角与龙岩市荣钦煤业有限公司深坑十四号井,西部与谢家邦村东新煤矿进行适当的矿界调整。

本矿调整后的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本节。

本队受业主委托,编制本矿调整矿界后的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本次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通过对本矿及其拟调整范围内各煤层近年来的实际开采情况分析,了解各煤层的厚度、结构及其稳定情况;圈定各煤层自2005年核实以来的采空区范围;进一步查明矿井开采技术条件;估算各煤层原采矿证及其调整矿界范围内的保有资源储量;编制本煤矿扩大开采范围后的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并提交相关图件。

本次核实报告所利用的资料有:

福建省121煤田地质勘探队1983年提交的《内罗桥勘探区找煤报告》和2005年5月提交的《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铁山镇陈罗村xxx煤矿(扩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内罗桥勘探区)》。

业主提供的煤矿生产资料,采矿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委托书和承诺书等。

二、位置、交通及矿区范围

1、位置

xxx煤矿位于新罗区城区70°方向,直距约10公里。

隶属于新罗区铁山镇陈罗村管辖,位于龙永煤田内罗桥勘探区的南部。

其主、风井井口坐标为:

主井:

X=2779816,Y=39511487,H=+527.1米;

风井:

X=2779747,Y=39511414,H=+540.3米;

区内另有五个煤硐,井口坐标分别为:

3#井:

X=2780017,Y=39511374,H=+507.2米;

4#井:

X=2780014,Y=39511325,H=+527.0米;

5#井:

X=2780074,Y=39511291,H=+501.0米;

6#井:

X=2780414,Y=39511411,H=+473.0米;

7#井:

X=2780400,Y=39511451,H=+483.26米;

原证开采范围根据采矿许可证(证号为3500000820036,有效期限自2008年5月至2016年5月)分为三块,分别以下列拐点坐标连线为界,拐点坐标(已换算成西安80坐标系):

第一块段

(一):

9:

X:

2780361.23,Y:

39511331.48;10:

X:

2780346.23,Y:

39511331.48;

4:

X:

2780345.23,Y:

39511421.48;5:

X:

2780345.23,Y:

39511767.49;

B:

X:

2780576.23,Y:

39511766.49;A:

X:

2780576.23,Y:

39511421.48。

开采深度:

+538米~+450米标高。

第二块段

(二):

5:

X:

2780345.23,Y:

39511767.49;6:

X:

2780286.23,Y:

39511551.48;

7:

X:

2779476.22,Y:

39511301.48;8:

X:

2779341.22,Y:

39511981.49;

D:

X:

2780116.23,Y:

39511991.49;C:

X:

2780116.23,Y:

39511751.49。

开采深度:

+538米~+450米标高。

第三块段(三):

5:

X:

2780345.23,Y:

39511767.49;6:

X:

2780286.23,Y:

39511551.48;

7:

X:

2779476.22,Y:

39511301.48;8:

X:

2779341.22,Y:

39511981.49;

E:

X:

2779286.22,Y:

39511981.49;F:

X:

2779396.22,Y:

39511141.48;

G:

X:

2780076.22,Y:

39511141.48;3:

X:

2780076.12,Y:

39510951.68;

2:

X:

2780096.22,Y:

39510951.68;1:

X:

2780096.12,Y:

39510711.58;

I:

X:

2780361.23,Y:

39510711.48;9:

X:

2780361.23,Y:

39511331.48;

10:

X:

2780346.23,Y:

39511331.48;4:

X:

2780345.23,Y:

39511421.48。

开采深度:

+538米~150米标高。

矿区面积1.0081平方公里。

拟调整矿界(扩大)后的范围根据《龙岩市新罗区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以下列拐点坐标连线为界(已换算成西安80坐标系)。

5:

X:

2780345.23,Y:

39511767.49;B:

X:

2780576.23,Y:

39511766.49;

A:

X:

2780576.23,Y:

39511421.48;9:

X:

2780361.23,Y:

39511331.48;

I:

X:

2780361.23,Y:

39510711.48;1:

X:

2780161.22,Y:

39510711.48;

2:

X:

2780141.22,Y:

39511091.48;3:

X:

2780076.22,Y:

39511116.48;

G:

X:

2780076.22,Y:

39511141.48;F:

X:

2779396.22,Y:

39511141.48;

E:

X:

2779286.22,Y:

39511981.49;D:

X:

2780116.23,Y:

39511991.49;

C:

X:

2780116.23,Y:

39511751.49。

开采深度:

+538米~+150米标高。

矿区面积0.9837平方公里。

2、交通

交通情况:

本矿距龙岩城区运距约35公里,距漳龙铁路雁石火车站15公里,并有乡镇公路通往矿区,交通较便利。

详见交通位置图。

 

 

第二节以往地质工作概况

一、矿区地质勘查简况

1977年10月至1981年7月,福建省121煤田地质勘探队在本矿区开展地质工作,提交了《内罗桥勘探区找煤报告》。

该报告于1983年4月由原福建省煤炭工业局审查批准,审批文号为[1983]第0482号,批准D级储量338万吨。

2003年4月,福建省121煤田地质勘探队对本区进行了为期6天的野外调查,提交了《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铁山镇陈罗村xxx煤矿勘查地质报告》。

该报告于2004年4月14日由省国土资源评估中心评审通过,评审意见书证号为闽国土资储审(2004)36号。

批准矿界内无烟煤保有储量(122b)49.7万吨。

2005年5月,福建省121煤田地质勘探队提交了《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铁山镇陈罗村xxx煤矿(扩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内罗桥勘探区)》。

该报告于2006年9月19日经省国土资源评估中心评审通过,批准文号闽国土资储评字〔2006〕61号。

评审结论:

截至2005年4月30日,在本矿区开采范围内保有无烟煤资源储量(122b+333)82.7万吨。

本次储量核实主要以省121地质队1983年提交的《内罗桥勘探区找煤报告》和2005年5月提交了《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铁山镇陈罗村xxx煤矿(扩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内罗桥勘探区)》为基础,并结合煤矿提供的自2005年5月以来的生产井巷等有关资料,进行扩证储量核实。

二、矿山开发简史

本矿1996年开始建井,1998年开始投产,开采的煤层为童子岩组第一段的37、38、39煤层,原开采水平为+450米~+539米标高,各煤层450米水平储量已基本采空。

现38煤层已将开采水平延伸至400米水平。

近年来,本矿投入较多时间和资金进行技改,以完善生产、通风等系统为将来的生产打基础,因此产量相对较低,自上次核实(2005年)以来至2009年,本矿动用煤炭资源9万吨,其中采出量7.8万吨,损失量1.2万吨。

本煤矿采用平硐加暗斜井开拓,走向短壁后退式炮采,矿车运输,机械通风,矿灯照明,用抽水泵将井下水抽至平硐后自然排水。

三、本次工作情况

2010年9月初,本队受业主委托,以业主提供的矿井实际生产巷道为基础,对煤矿近年的开采情况、各煤层的实际厚度,以及井下揭露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结合2005年5月提交了《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铁山镇陈罗村xxx煤矿(扩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内罗桥勘探区)》,对本矿及其扩大范围内进行了核实地质工作,并重新估算了各可采煤层的资源储量。

 

第二章矿区地质

第一节地层

区内出露的地层从老到新依次为下二叠统文笔山组(P1w)和童子岩组(P1t),简述如下:

文笔山组(P1w):

主要分布于本区5线中部。

为一套浅海相碎屑沉积,岩性上部以砂质泥岩为主,泥质砂岩次之,下部以泥岩为主。

产较多动物化石。

童子岩组:

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为本煤矿主要含煤地层,分第一、第二、第三段,与下伏文笔山组呈整合接触。

童子岩组第一段(P1t1):

出露于本区大部分地区。

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岩性组成主要为灰色、灰黑色细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及煤层、煤线,有规律交替沉积,产舌形贝、双圆海百合茎、多圆螺、威氏蛤、寿昌菊石、股窗贝等动物化石,及栉羊齿、拟芦木、多形羽羊齿等植物化石。

含煤18层,其中37、38、39为本矿主要可采煤层。

厚度280米。

童子岩组第二段(P1t2):

主要出露于本矿区北部。

为浅海相沉积的泥岩,不含煤。

厚度100米。

童子岩组第三段(P1t3):

为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岩性以灰黑色泥质砂岩、砂质泥岩、细砂岩及煤层、煤线组成,含煤30层以上。

出露于本矿区东部、西部及南部边界一带。

厚度大于286米。

第二节构造

本煤矿位于龙永煤田内罗桥勘探区南部,政和~大埔断裂西侧。

区内F2断层上盘总体为轴向北西~南东的背斜,地层倾角一般为12°~28°;F2断层下盘总体为向北西倾斜的单斜,地层倾角平均为28°,沿走向次一级褶曲较发育。

由于受多条缓倾角断层的切割,不同程度地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

区内主要发育F1、F7、F9正断层和F2、F3逆断层。

F1:

为正断层,走向近南北,倾向东,倾角约15°,断距大于100米,上盘为童子岩组第三段地层(P1t3),下盘为童子岩组第一段地层(P1t1),地表延伸长度大于800米。

F2:

逆断层,走向北东~南西向,倾向南东,倾角45°,断距约50米,上盘为童子岩组第一段下部和文笔山组地层,下盘为童子岩组第一段地层,地表延伸长度大于1200米。

F3:

逆断层,走向近南北,倾向东,倾角40°,断距大于100米,上盘为童子岩组第一段地层,下盘为童子岩组第三段地层,地表延伸长度约350米。

F7:

正断层,走向北东~南西向,倾向北西,倾角40°,断距大于150米,上盘为童子岩组第三段地层,下盘为童子岩组第三段至第一段地层,地表延伸长度大于1300米。

F9:

正断层,走向东西,倾向南,倾角60°,断距大于200米,上盘为童子岩组第三段地层,下盘为童子岩组第一段或第三段地层。

第三节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以辉绿岩为主,风化后多呈紫红色,松散状。

多以岩墙、岩脉状产出,对煤质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本矿区构造属构造复杂类型(三类)。

第三章煤层与煤质特征

第一节煤层特征

本煤矿的可采煤层为童子岩组第一段的37、38、39煤层,分别叙述如下:

37煤层:

粉煤~块煤,简单结构。

根据本区煤硐中所见该煤厚度0.40~1.30米,平均0.80米,可采性指数为

=

=0.85,较稳定。

顶板为含较多植物碎片的砂质泥岩,底板为细砂岩。

38煤层:

粉煤~块煤,简单结构,本矿所见该煤厚度0.50~1.70米,平均0.86米,可采性指数为

=

=0.80,较稳定。

顶板为含较多细小动物化石和植物碎片的砂质泥岩,底板为含丰富植物根茎的泥质砂岩组成。

39煤层:

粉煤~块煤,简单结构,根据本区煤硐中所见该煤最小厚度0.50米,最大厚度1.20米,平均0.70米,可采性指数为

=

=0.81,较稳定。

顶板为富含动物化石的砂质泥岩组成,底板为细砂岩。

综上所属,本煤矿煤层为第二型:

较稳定。

第二节煤质特征

煤层化验成果表表1

煤层编号

工业分析

全硫

容重

发热量

Mad(%)

Ad(%)

Vdaf(%)

St,d(%)

Pd

(%)

g/cm3

Qnet,d

(MJ/kg)

37

3.14

21.25

3.50

1.17

0.004

1.52

26.25

38

4.59

8.37

3.59

0.79

0.003

1.54

30.25

39

4.74

14.49

3.20

0.83

0.011

1.55

28.62

以上煤质化验成果为本矿取样测试所得。

从上表可以看出:

37煤层属中灰、低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的无烟煤。

38煤层属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高发热量的无烟煤。

39煤层属低灰、特低硫、低磷、中高发热量的无烟煤。

原煤可供动力,化肥,民用生活,制氨等用煤。

 

第四章开采技术条件

第一节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一、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现状

1、自然地理

本矿地处亚热带,东南季风气候,常年温湿多雨。

丰沛的降水为地表水和地下水提供了充足的补给来源,不均匀的降水使区内地表水和地下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本区属构造侵蚀类中低山区,主要山脊呈南北向延伸。

最高点位于南部,标高753.8米,最低点为本矿北部,标高+450米,比差达303.8米。

区内地形复杂,切割严重,地形较陡,山坡比降大多在50%以上,且沟谷发育,有利于大气降水及地下水的排泄。

区内无较大的地表水体,常年流水的溪沟为芹厦溪,本区主要以沟谷水为主。

大气降水沿沟谷往北流入芹厦溪。

2、岩层含水性

区内各岩层的含水性十分不均匀,难于严格地划分为含水或隔水层,因此把它们分别命名为含水岩组和隔水岩组,并分述如下:

(1)第四系孔隙含水岩组

主要由基岩风化的残积、坡积物及沟谷中洪积、冲积物组成,分布于山坡及沟谷中,厚度一般不超过10米,含季节性孔隙型潜水,富水性弱~中等。

(2)下二叠统童子岩组第三段和第一段裂隙含水岩组

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主要岩性为砂质泥岩、泥质砂岩、细砂岩及煤层组成,一段厚度280m,三段保存厚度286m。

据岩芯编录及生产井调查,一、三段含水部位通常位于构造裂隙发育处,一般是细砂岩含水,分布不均匀,以条带状或透镜状产出。

细砂岩、粉砂岩互层正常接触地带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

(4)下二叠统文笔山组隔水岩组和童子岩组第二段

厚度分别为大于300米和100米,前者分布于矿区F2断层上盘及深部,后者分布于矿区北部,以泥岩、砂质泥岩等塑性岩为主,厚度大,稳定性好,通常裂隙不发育,为稳定隔水岩组。

(5)岩浆岩

零星出露于边缘及构造带附近,呈岩墙或岩脉状。

岩性以辉绿岩为主,小煤窑中常见淋、滴水现象,水量初见时大,以后逐渐变小,其含水性一般较差,富水性弱。

3、断裂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

本区断裂构造较发育,不仅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而且为地下水的运移和储存创造了条件,使一些本来隔水或富水性弱的岩层局部变成不均匀裂隙含水带。

但由于其两侧岩层富水性一般较弱,所以断裂带的充、导水性一般亦不强。

据矿井的观察和调查,凡正常地段、坑道都呈干燥状态,而断裂及破碎地带,即以潮湿、滴水、淋水状态出水,并且出水量初见时大,以后出水面积慢慢收缩,出水量变小,且雨季大,旱季小。

总之,区内大断层带的充导水性一般不强:

小断层带虽时有充水,但多以静储量为主,水量有限。

因此除沟谷附近充导水性外,一般不会有灾害性突水危害。

4、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矿区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然后通过风化带、裂隙带、构造带等补给各含水岩层,再向深部迳流或向矿坑排泄,其补给路程和迳流条件不一致。

矿坑涌水量受降水影响而变化,一般浅部较深部明显。

因此,本区属裂隙类充水矿床。

5、矿坑充水因素分析

(1)大气降水

本区地处亚热带,常年温湿多雨,丰富的大气降水为地下水及地表水提供了充足的补给来源。

补给途径主要通过第四系松散岩层和基岩风化带以及老窑塌陷区等,渗入补给含水岩组、断裂构造带和生产小煤窑,然后进入未来矿井坑道。

大气降水是未来矿坑充水的主要因素,从煤硐水文地质调查中得知,生产硐的涌水量受降水影响,雨季大,旱季小,其补给强度和影响一般浅部较深部强。

(2)地表水

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以季节性沟谷水为主,一般对矿坑充水无直接影响。

当巷道和采区的冒裂带扩展影响到地表沟谷时,将会成为矿坑直接充水水源。

(3)含水岩组

区内第四系含水岩组,一般对煤层无直接充水危害;童子岩组第一段含水岩组,就其本身而言,对未来矿井坑道无灾害性突水危害,但局部赋存以静储量为主的裂隙承压水,在有补给来源时,还会有一定的动储量,当坑道直接揭露或断裂带扩展影响到这些部位时,将成为坑道的一部分充水水源。

区内其它含水岩组,离煤系地层较远,对煤层开采的充水影响微弱。

区内的岩浆岩,富水性差,尚未发现其被地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