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黑龙江省大庆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97885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黑龙江省大庆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朝议裁决B.集权独断C.世袭传承D.政务繁忙

【答案】B

【解析】秦朝开始,史书中写到皇帝时用“上”代称,材料中“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等同于“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皇帝”,全国的军政事务,无论大小都由皇帝一人裁决,反映了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皇帝独裁,故B正确。

A明显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C是王位的继承方式,故排除。

D是表面现象,故排除。

B。

本题考查秦朝的政治制度,关键信息有: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材料适中有一定难度,总体难度适中。

3.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的对策(  )

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这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需要,故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都与题意不符。

D。

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清楚董仲舒思想主张能够为汉武帝采纳的原因。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董仲舒思想主张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晋书•列传第六》记载:

卫瓘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用使朝廷德让,野无邪行。

……魏氏承颠覆之运,……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

……今除九品,则宜准古制,使朝臣共相举任,于出才之路既博,且可以厉进贤之公心,核在位之明暗,诚令典也。

”这说明卫瓘等主张(  )

A.以门第族望为选官标准B.恢复由下而上推举人才的制度

C.通过考试发现选拔人才D.建立由上而下选拔官员的制度

【解析】题干中“今除九品,则宜准古制,使朝臣共相举任,于出才之路既博,且可以厉进贤之公心,核在位之明暗,诚令典也”等信息体现的是废除九品中正制,恢复由下而上推举人才的制度,故B正确。

A与“九品中正制”有关,排除。

B与科举制有关,排除。

D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相关知识。

需要掌握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

解题的关键是对“今除九品,则宜准古制,使朝臣共相举任,于出才之路既博,且可以厉进贤之公心,核在位之明暗,诚令典也”的分析理解。

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难度,总体难度适中。

5.在清朝题材的电视剧中,很多官僚对上说话时都自称“奴才”,这在当时官场上十分流行,名副其实。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君主专制的强化B.科举制不断僵化

C.主流思想的诱导D.中央集权的加强

【解析】材料“很多官僚对上说话时都自称“奴才”,这在当时官场上十分流行,名副其实。

”体现出清代官员地位的降低,对皇帝的卑躬屈膝,这是君主专制强化的结果,故A正确。

材料内容和科举制无关,排除B。

主流思想的诱导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

材料没涉及中央集权,排除D。

本题主要是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主要是依据材料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

6.明末清初,黄宗羲的著作《明夷待访录》中的“夷”一般表示“和平与秩序”之义。

因此,“明夷”从字面上理解,表示这本书的主题是“探究明治(之道)”。

这反映出作者(  )

A.追求儒家政治的理想B.深受传统儒学的影响

C.注重对社会现实的研究D.反抗满清统治者的决心

【答案】C

【解析】A.儒家的政治理想应该是维护君主统治,材料体现不出来。

B.材料看不出受到传统儒学的影响。

C.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要关注现实探究治理国家和社会的道路方法。

D.材料体现不出对满洲统治者的反抗。

C。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要求学生结合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点,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7.清顺治十八年八月,朝廷派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

《福州府志》记载,乾隆时,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

敢出界者斩!

”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避免海难发生B.防止鸦片走私C.杜绝西方思潮D.严控对外联系

【解析】材料中清代前期在沿海地区推行“海禁”政策,结合所学可知其主要目的是严控对外联系,巩固王朝专制统治,故D正确;

ABC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本题考查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清初实行海禁主要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东南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

后来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是担心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也受统治者盲目自大观念的影响。

“海禁与闭关锁国”是明清时期实行的消极对外政策,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有其客观原因,但是其消极影响远远超过其所起的积极作用,其中最大的消极影响表现在人为地切断中国与西方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中国明清兴起的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壮大,最终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世界和受西方殖民国家的残酷侵略。

8.融入西方器形和装饰图案的中国瓷器在18世纪变得特别流行,各种各样的欧式元素都被原样复制到瓷器上,大多数图案是由欧洲客户提供的版面和素描。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瓷器成为中西贸易主体

B.外销成为中国制瓷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C.欧洲文化对中国瓷器的影响

D.中国瓷器注重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解析】”各种各样的欧式元素都被原样复制到瓷器上,大多数图案是由欧洲客户提供的版面和素描“表明中国瓷器注重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本题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国人经过西学的洗礼,对于世界、历史发展、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界万事的看法,都有了巨大的改变。

文化交流是人类交往的产物,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人类交往的广度和深度的发展,文化交流的规模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层次越来越深,这是文化发展的规律。

9.一个英国人曾记载:

“远在1844年,我曾把这种土布的各种质地的样品,标明每一种的价格送回英国。

和我通信的人都说,按照所标的价格,他们在曼彻斯特也做不出来。

”这反映了当时(  )

A.自然经济抵制使英国商品滞销B.中国的劳动力价格比英国低

C.机器生产优于传统的手工生产D.中国土布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解析】材料不能反映自然经济抵制使英国商品滞销,故A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涉及两国劳动力的价格对比,故B项错误;

从“和我通信的人都说,按照所标的价格,他们在曼彻斯特也做不出来”,可知材料体现不出机器生产优于手工生产,故C项错误;

从“和我通信的人都说,按照所标的价格,他们在曼彻斯特也做不出来”,可知中国的土布价格具有优势,有利于商业竞争,故D项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按照所标的价格,他们在曼彻斯特也做不出来”。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后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10.鸦片战争后,清廷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办理对外交涉,即管理五口通商事务的“五口通商大臣”,但实际上是办理外交事务。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总税务司、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等又陆续成立。

这反映出(  )

A.清帝国的国际地位大大加强B.清廷开始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C.清廷官僚体系的现代化趋势D.清政府主动为融入世界做出努力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立许多专门办理外交事务的机构,说明清政府中央机构向近代化趋势演变,故C项正确。

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鸦片战争的爆发说明闭关锁国政策的破产,故B项错误。

鸦片战争后,列强的侵略,促使清政府被迫融入世界,故D项错误。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近代化。

需要掌握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近代化。

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本题考查对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近代化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如图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示意图”,其中迈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第一步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A.材料要求是找出近代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图片中只有第二条线索,是洋务运动的起点,和洋务企业的发展历程。

第一条线索是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B.第二条线索是洋务运动,是我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C.第三条线索,是外国在华的资本主义企业,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最终结束。

D.第四条线索,是北洋军阀统治时代,而第五条线索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官僚资本主义,都不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要求学生结合洋务运动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来分析材料。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但是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从而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洋务运动为民族自强做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12.以下是1841~1927年中国开设的通商口岸统计表。

该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年份

开设商埠数

1841~1890

32

1911~1920

10

1891~1900

33

1921~1927

11

1901~1910

37

A.列强侵华加快了中国城市化进程

B.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革

C.中国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D.通商口岸成为列强侵华的起点

【解析】A项表述错误,开设商埠数增多不能说明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排除A;

材料不能说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革,排除B;

通过材料显示,中国开埠数目不断增多,说明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C正确;

D项表述正确,但不能说明实质,排除D;

本题考查自然经济的解体。

主要考点:

①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②中国自然经济解体③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④西方列强侵略的影响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考查学生的读表能力,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

技巧方法:

图表题解题技巧

1、图片类(文物、照片、漫画等)

  第一,仔细看图,弄清图中的人物、器物、文字等要素。

有的试题从这些要素即可得出答案。

但是漫画题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创作的,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解答时还要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抓住本质。

 

 第二,看图注。

仅靠图中的人物、器物、文字等要素,不足以得出答案时,就要看注释了。

注释的内容对图起补充性或解释性的作用,甚至对理解图及组织答案可起到关键作用。

2、地图类

  学生要做到充分利用历史地图来学好历史知识,必须看清地图中的所有文字提示,当图中有符号时,要结合图例,弄清符号代表的意思,然后联系教材知识作答;

注重挖掘地图中的隐性知识。

3、表格类

对表格类试题,除了要看清表格中的文字、表的注解、设问,还要对表中的内容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从表格中总结出数据变化的基本趋势(升或降),思考这种趋势背后的历史原因,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分析原因和影响时要注意时间,从时间能知道该阶段的时代特征。

13.民国后,“婚礼铁路”作为时髦的象征,成为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交通工具。

当时,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这一市场,为凸显“人情味和生意经”,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

这一现象反映了(  )

A.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B.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C.对西方文化盲目肯定和效仿D.近代中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

【解析】A.材料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没有关系,反映的是民间习俗的变化。

B.材料可以看出铁路婚礼,体现了新式交通工具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C.材料是一种商业行为,看不出对西方文化的盲目肯定,只是认为这是一种商机,没有是非判断。

D.材料体现不出殖民特征。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要求学生结合近代婚姻习俗的变化和交通工具的发展来分析。

解题时一方面要联系到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但另一方面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从材料中解读出有消息,不能受到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影响。

14.日军在中国战场共有98名少将以上军官毙命,其中绝大部分死于正面战场,其中53人死于1942年以后的正面战场。

这表明(  )

A.日军战斗力一定程度下降B.正面战场牵制了大部日军

C.敌后战场的作用有所下降D.抗战胜利的果实来之不易

【解析】依据材料“其中绝大部分死于正面战场,其中53人死于1942年以后的正面战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面战场的抗战了牵制了大部日军,故B正确;

ACD项在材料均不能体现,排除。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关键信息有:

其中绝大部分死于正面战场,其中53人死于1942年以后的正面战场。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得出结论,难度适中。

15.1949年新中国成立。

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

这些措施(  )

A.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

B.标志着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站了起来

C.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D.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

【解析】由材料“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意在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故A正确;

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材料没有体现新中国成立的国际影响力,排除C。

本题考查我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解题的关键是“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我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

16.在有远见的政治家和民间的智慧共同为中国的未来之路指明方向后,公司热再次兴起。

当时中国的南方,象征着激情、梦想,以及一切的可能性,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财富的味道。

这里的“方向”是指(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做出改革开放决策D.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解析】“公司热再次兴起。

当时中国的南方,象征着激情、梦想,以及一切的可能性,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财富的味道”表明这里的“方向”是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经过了几年的酝酿才实践。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决定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同时就着重指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17.古希腊某著名学者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

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

他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

这说明该学者(  )

A.否定了自然界的客观存在B.彻底否定了神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C.主张认识自己,研究自我D.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控制,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这与题干信息“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吻合,故C正确。

依据材料“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可知A说法错误,故排除。

B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依据材料“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可知D说法错误,故排除。

故排除D。

本题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

关键词是“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

本题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我一定能力。

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的难道。

但最终结论的确定仍然与教材联系紧密。

18.《十二铜表法》规定:

建筑物的周围应留二尺半宽的空地,以便通行;

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

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这些条款体现的理念是(  )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B.强调维护公共利益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注重兼顾多方利益

【解析】材料信息“建筑物的周围应留二尺半宽的空地,以便通行”维护了公共利益;

“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维护了他人利益;

“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维护了个人利益,因此这些条款兼顾了多方利益,故D项正确;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强调维护公共利益只涉及部分材料信息,不是材料主旨,故AB错误;

材料未涉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C项错误。

本题考查罗马法,解题的关键是“建筑物的周围应留二尺半宽的空地,以便通行;

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对各种契约均有较详细的规定,稳固了帝国的经济基础。

19.启蒙运动时期,在伏尔泰的心目中,中国乃是政治和哲学的一种典范,是反对旧制度之下贵族特权的一面崇高的旗帜,……抨击旧制度和专制主义的重要武器。

他怀着极大的热情讴歌和赞美中国的体制、文官制度、伦理道德,甚至于那被耶稣会士称之为“理性”的“天”。

这反映出当时(  )

A.启蒙思想家们发扬了中国文化

B.欧洲出现了空前的中国文化热

C.中西方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的趋向加强

D.中华文明有助于推动法国新思想的形成

【解析】“中国乃是政治和哲学的一种典范,是反对旧制度之下贵族特权的一面崇高的旗帜,……抨击旧制度和专制主义的重要武器。

他怀着极大的热情讴歌和赞美中国的体制、文官制度、伦理道德”表明中华文明有助于推动法国新思想的形成,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解题的关键是“中国乃是政治和哲学的一种典范,是反对旧制度之下贵族特权的一面崇高的旗帜,……抨击旧制度和专制主义的重要武器。

他怀着极大的热情讴歌和赞美中国的体制、文官制度、伦理道德”。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为将要取消封建制度的新社会提出了种种设想,虽然对未来的政体设计上有所差异,但都主张实行宪政民主、三权分立、人权自由、公民平等、法律至上等。

20.1791年,美国《权利法案》列举了宗教自由、言论自由、新闻自由、集会自由,保留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受无理搜查和扣押的权利。

还规定宪法中未明确授予联邦政府、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保留给各州或人民行使。

该法案内容(  )

A.标志着美国政党制度的形成B.体现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C.使美国联邦制得以确立D.是对《邦联条例》的有效补充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内容可以看出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政党制度、联邦制,故AC两项错误。

D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应排除。

本题考查美国的民主政治。

需要掌握美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表现。

本题考查对美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表现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

21.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

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

……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扩张和掠夺B.电力的广泛应用

C.工业革命的进行D.垄断组织的形成

【解析】从材料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到“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从1831年、《机器的成绩》可以看出该事件发生于工业革命即将结束,机器大工业兴起的时期,故C正确;

A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排除;

BD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

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发源于英国,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

工业革命是以机器生产取代人工生产,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技术革命。

由于以蒸汽机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蒸汽时代”。

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生产力的发展丰富了物质生活。

22.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

我们从中学到什么?

》。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解析】从题干中的时间看,当时美国正经历着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之中,当时的苏联正在进行一五计划的建设。

在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经济危机之下,苏联没有影响,特别是苏联通过五年计划在工业化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引起美国人的关注,故B项符合;

由于苏联被外国资本主义封锁,所以受到经济危机打击基本上没有,故A排除;

C项与题意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