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学案 人教版Word下载.docx
《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学案 人教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学案 人教版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B.氮气、氧气、稀有气体
C.氮气、氧气、水蒸气 D.氮气、氧气、一氧化碳
空气的成分一般来说是比较固定的,但是由于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空气被污染,有些局部地区的空气的成分不尽相同。
但自然界有各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相互补偿,从总体上讲,空气成分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的,所以空气的成分一般来说是比较固定的。
虽然随着离地面和高度的增加,空气的密度会逐渐减小,但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仍保持不变。
空气中相对固定的成分是氮气、氧气以及稀有气体;
相对不固定的成分是二氧化碳、水蒸气、其它气体和杂质。
选B。
例3:
空气质量检测报告提醒人们要关心环境、保护环境。
以下提供两组数据。
请按要求分析:
(1)2005年元月某一天,首都北京、全国重工业基地兰州、滨海城市威海空气质量数据如下:
指数指标
城市
TSP
NO2
SO2
空气质量指标
北京
250
208
84
四级
兰州
301
251
76
五级
威海
35
47
37
一级
注:
各部分指标与污染指数之间的关系:
一级<
50,二级50-100,三级100-200,四级200-300,五级300-400,六级400-500。
(A)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是。
(B)空气质量标准确定依据(填序号)。
①三项数据综合考虑,②看最大的数据,③看最小的数据
(2)南方某城市春夏秋冬四季空气监测平均数据如下:
季节
春季
92
42
45
二级
夏季
77
34
38
秋季
93
56
冬季
98
69
60
(A)对该城市的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指标项目是,治理方法有(至少举两例)。
(B)夏季各项数据明显降低,主要原因是;
。
该题属于阅读分析信息迁移题,针对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考核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关心社会、学会生存”的素质。
这就要求大家必须从平时做起,开阔眼界,积累知识,培养能力。
因此,解答本题时要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认真阅读题中资料,依据题中信息寻求规律,迁移规律,解决问题。
首先阅读理解题意,依据所学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与污染源的有关知识分析,可知海滨城市威海的空气质量最好,由数字找出各分指标、污染分指数,空气质量标准与空气质量好坏的关系,即数字越小质量越优,解答A题;
再由污染的危害性分析,得到只要一项指标高,空气质量就差的结论,解答B题;
将(1)题所得规律迁移解答(2)题,找出对该城市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指标项目是TSP,再由污染源找治理方法,根据南方夏季环境特点,分析各项数据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
(1)兰州②
(2)TSP①进一步加强绿化,增设园林广场;
②建筑工地常洒水,不允许建筑工地的车辆带泥土上路;
③严禁焚烧垃圾、树叶。
①夏季雨水较多,清洗空气,溶解SO2与NO2,冲降粉尘降低TSP;
②夏季绿叶茂盛,减少粉尘飞扬,强化光合作用,将CO2转化成O2
例4:
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此题是微观角度考查混合物和纯净物区别的试题。
从微观角度看: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痱子构成的;
纯净物只有一种分子构成。
本题中选项A、B中只有一种分子,故选项A、B是纯净物;
选项C、D中都有两种分子,故选项C、D是混合物。
选C、D。
【常见误区】
1.在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中,如果操作不当会导致测定结果不为1/5。
原因可能是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
红磷燃烧时放出热量使气体体积膨胀,部分气体会从导管中逸出;
红磷不足等。
如例1
2.错误认为空气中的各成分是固定不变的。
空气的各成分一般来说是比较固定的,但是由于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空气被污染,有些局部地区的空气的成分不尽相同。
3.二氧化碳能够使人窒息死亡,故二氧化碳气体有毒,会对人类造成很大危害。
二氧化碳气体含量高时,虽然能使人窒息死亡和引起温室效应,但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离不开二氧化碳气体,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的氧气,不仅不会污染空气,还有利于空气的净化和氧气的补充。
也就是说没有二氧化碳气体所有的动植物都将无法生存。
4.认为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也可能是单质。
【基础演练】
1.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是()
A.矿泉水B.白酒C.米醋D.干冰
2.某市的《空气质量周报》,是环保部门对某地区空气污染程度所作的监测报告,主要有①总悬浮颗粒物、②二氧化硫、③氮的氧化物三项量化指标。
下列情况中,能直接引起①②两项指标变差的是()
A.随意扔弃难以分解的塑料垃圾B.用煤炭做燃料放出大量烟气
C.工业废水直接排人河中D.农业上滥用化肥和农药
3.近来宇宙空间科学研究正热,尤其是对火星的研究,2004年1月4日美国“勇气”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使这项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火星的体积是地球的15%,质量是地球的10.8%,其表面的大气压只有7.5×
10-3Pa,“勇气”号在火星着陆时需要用比在地球上大许多倍的降落伞。
目前已经探明火星上方无臭氧层,其大气中95%为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汽极少。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火星的大气平均温度比地球高B.人若在火星上跳高比在地球上跳得低
C.火星大气的密度一定比地球大气密度大D.火星上不可以使用甲烷为原料的热气球
4.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相同体积的气体,在同温同压下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的假说,后人通过大量实验证实了这种假说的正确性,并称其为阿伏加德罗定律。
如下图所示,有一充满H2、、O2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装有可左右移动的活塞,以保持密闭容器内压强始终与外界大气压相等。
若点燃前后容器内温度均为20℃(此时水为液态,其体积可忽略不计),则点燃前容器内氢气与氧气的分子数之比为()
A.7:
2B.16:
5C.2:
5D.10:
11
H2
、
O2
混
合
气
体
大气
大
点燃前7体积点燃后2体积
5.下列情况:
①煤的燃烧;
②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
③燃放鞭炮;
④用汽油为燃料的汽车尾气的排放;
⑤用氢气为燃料的新型燃气车排放的尾气。
会引起空气污染的是()
A.①④⑤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6.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测是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下表是山东省淄博市2005年春夏秋冬四季空气监测平均数据。
请你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可吸入颗粒物(TSP)
氮氧化合物
(NO2)
二氧化硫(SO2)
88
40
44
Ⅱ
67
33
36
90
46
54
(1)对该城市的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指标项目是,哪个季节的空气质量最差,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至少答两条),夏季各项数据明显降低,主要原因是(至少答两条)。
(2)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至少举两例)。
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中A是底面积为50cm2、高20cm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有以cm为单位的刻度,B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略)。
他们的操作过程如下: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入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cm处;
c.将过量的铜粉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盖紧密封盖。
d.通电加热铜粉,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B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记录液面刻度。
(注:
A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
(1)在操作a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2)在上述实验中,下列物质不能代替铜粉的是(填字母)。
A.红磷B.木炭C.铁粉
(3)在操作d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的刻度约为cm(填整数)。
如果在操作d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刻度在11cm处,则实验结果比理论值(填“偏大”或“偏小”)。
(4)该小组中有同学提出,用木炭代替铜粉也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只要将水换成一种溶液,则该溶液是,其原因是。
课题2氧气
一.考纲指要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通过木炭、硫磺、金属铝等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化学反应、化学性质、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氧化物等概念。
4.掌握探究气体性质的方法。
二.命题落点
1.对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考查。
如例1
2.对常见化学反应类型的考查。
3.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考查。
4.对探究气体性质的方法的考查。
(2004年·
玉林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红光,生成黑色固体
D.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本题的命题意图是考查大家对物质燃烧现象的认识情况,只要大家对各种物质燃烧的现象与有关实验的结合,并能准确记忆,则不难作出判断。
选D。
菏泽市)在一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
84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4
0
14
试判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
本题是考查化学反应类型的试题。
基本化学反应类型有:
化合反应特点是“多生一”;
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生多”;
置换反应的特点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复分解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生成物也是两种化合物”。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反应后Y物质的质量增加了22g,反应后Q物质的质量增加了9g,而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却减少了84g。
由此可知,物质X的质量一定会增加。
该反应符合分解反应的“一生多”的特点,所以是分解反应。
选C。
黄冈市)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C.烛炬成灰D.滴水成冰
此题是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区别的试题。
解答时大家一定要把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在本题中的A、B、D三个反应中均没有新物质产生,所以是物理变化。
选C。
临沂市)实验室中有失去标签的固体和液体试剂各一瓶,小明同学分别取这两种试剂各少量,放入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1)[提出问题]探究产生的气体为何种气体
(2)[猜想]小明猜想该气体可能是氢气,你认为还可能是(列举两种)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方案]从你的猜想中选择一种气体,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要求答出选择了何种气体,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4)假如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他欲用上述两种试剂制取氢气,请你帮助他从下图中选取制取装置:
发生装置为(填装置标号,下同)_________________,能收集氢气的装置为______。
本题是对未知气体性质进行探究试题。
解答时,首先根据“无色无味的气体”提出猜想“可能是氧气、二氧化碳”,然后根据猜想,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
(2)氧气、二氧化碳
(3)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二氧化碳:
将燃烧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火焰熄灭,证明是二氧化碳;
或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
(4)B,C、D
1.对化学变化中出现的“烟”和“雾”,“火焰”和“光”不分。
化学现象中:
固体直接与氧气反应,燃烧时发出的是一定颜色和强度的光,气体或固、液体转变成气体再与氧气反应,燃烧时发出的是一定颜色和强度的火焰。
“烟”是指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而“雾”是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如例1。
2.认为含氧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氧化物的定义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如果是混合物中含有氧元素,或者由三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虽然含有氧元素,但不是氧化物。
3.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或出现沉淀的反应一定是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生成了新物质”,而不是“是否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或出现沉淀”。
有些物理变化也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产生沉淀。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碘的升华B.铜绿受热分解C.胆矾研碎D.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2.对下列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浓雾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的白色固体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3.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是()
A.发热、发光B.有沉淀生成C.有新物质生成D.颜色发生变化
4.2003年3月30日上午8时31分,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正式开赛,发令枪响后产生一缕白烟,白烟的主要成份是下列中的( )A.CO2B.P2O5C.SO2D.Fe3O4
5.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硫酸铜B.冰水共存物C.玻璃D.干冰
6.下铁丝在空气中灼热发红,但不能燃烧,这一事实与下列哪一因素关最密切( )
A.铁丝的表面积B.氧气的浓度 C.燃烧区的温度D.铁的着火点
7.“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它包括“原料的绿色化”、“化学反应的绿色化”、“产物的绿色化”等内容。
其中“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化期望的产物中。
下列化学反应符合“化学反应绿色化”的是( )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B.用铁粉和硫酸铜溶液制取铜
C.在高温下用焦炭和三氧化二铁反应制取金属铁
D.用金属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制取少量氧化铝
8.电灯可以照明,但在停电的时候,我们可以点燃蜡烛照明,请你就这两种照明方法,从你所学过的化学知识,找出二者3个方面的差异:
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
9.右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验有共同点:
集气瓶底部预先均装有少量水,它们作用分别是:
甲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中;
10.某小组为了验证蜡烛的成分,设计了如下的探究活动,其中有以下几项主要操作。
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完成以下填空。
探究活动名称。
所需仪器和试剂:
蜡烛、澄清石灰水、火柴等。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点燃蜡烛,在蜡浊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过—会儿,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震荡,观察。
1.烧杯内壁变模糊,有水珠生成。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课题3制取氧气
1.初步学会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会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掌握用简单的方法检验和验满氧气的方法。
2.了解催化剂的含义
3.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
4.了解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二、命题落点
1.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氧气的检验方法的考查。
2.对气体收集方法的考查。
2.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的考查。
3.对实验室制氧气和工业制氧气不同的考查。
重庆市)实验室中,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1)写出用上述两种方法分别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2)用图中方法收集氧气时,检验集气瓶中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A.把点燃的木条伸入瓶内B.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
C.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
(3)如果锥型瓶中的反应剧烈,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是(填编号)①减慢液体滴加的速度②换用体积较小的锥型瓶③加热锥型瓶
此题的设计意图是考查大家对氧气的制取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方法、以及对实验进行综合评价能力的掌握情况。
初中阶段重点介绍了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①在常温下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②在加热条件下用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课程要求大家要掌握这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特点、注意事项,以及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方法。
在进行实验评价时,要综合考虑原料成本、操作是否简单、是否安全、是否消耗能源、是否污染环境等。
(1)
(2)C(3)①
下列气体中,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
A.氧气
B.氢气
C.二氧化碳
D.甲烷
标准状况下密度(g/L)
1.429
0.089
1.978
0.714
在水中的溶解性
不易溶于水
难溶于水
能溶于水
(在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密度是1.293g/L)。
气体的收集方法主要由该气体的物理性质决定。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在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可用瓶口向上排气法收集;
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可用瓶口向下排气法收集。
上述气体中,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瓶口向上排气法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某同学想探究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作催化剂,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请你完成实验报告和实验分析:
(1)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时的现象
结论
向试管1中倒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
不复燃
无氧气放出
给试管1稍微加热
①
②
向试管2中倒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一匙二氧化锰
③
④
待试管2中无气泡冒出时再倒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
⑤
⑥
再向试管2中加入一匙二氧化锰
⑦
⑧
(2)实验分析:
①比较步骤1和步骤2可得出结论:
过氧化氢溶液不加热无氧气放出,稍加热有氧气放出。
②比较步骤1和步骤3可得出结论:
③比较步骤4和步骤5可得出结论:
(3)该同学觉得该实验还不完美,他还想证明MnO2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你认为他该增加什么实验?
根据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一系列对比实验,得出过氧化氢在稍微加热和加入催化剂的条件下,放出氧气的结论。
思考该题时,一定要找好对比实验并比照思考,即可得出答案。
(1)①复燃②有氧气放出③复燃④有氧气放出⑤复燃⑥有氧气放出⑦不复燃⑧无氧气放出
(2)②常温下观察不到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但在MnO2的催化作用下,能明显观察到过氧化氢分解生成O2。
③MnO2可反复使过氧化氢分解出氧气,说明在化学反应中的MnO2性质不变,而且MnO2本身不放出氧气。
(3)反应前称量MnO2的质量,反应后,过滤出MnO2再称量。
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与实验室制取氧气在原理上有什么本质区别?
工业大量制取氧气是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利用液氮与液氧的沸点不同,采取低温蒸发,氮气先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
在整个的分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混合物的简单分离,因此属于物理变化。
而实验室制氧气,是利用过氧化氢分解的方法,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生成了新物质,所以属于化学变化。
工业上制氧气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而实验室制氧气时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化学变化。
1.密度比空气小(或者大)的气体都可以用排空气法来收集。
气体能否用排空气法收集,除了要比较气体密度的大小外,还要该气体能否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或者有毒造成空气污染。
如例2。
2.错误认为催化剂可以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也可以改变生成物的多少。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只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不发生改变的。
如例3。
3.“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是化学变化。
“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是利用液氮与液氧的沸点不同,采取低温蒸发,氮气先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
如例4。
1.根据下表中列出的几种常见的气体和空气的性质,可知其中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项目
空气
A(甲烷)
B(二氧化硫)
C(氨气)
D(氯化氢)
0℃、101kPa时的密度(g/L)
1.29
0.72
2.86
0.77
1.63
20℃、101kPa时1体积水中溶解气体的体积
/
0.033
680
500
2.对加热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实验,小明假设:
“成功率不高的原因是加热初期有大量水蒸汽产生”,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其中不能对此假设提供较好实证的是( )
A.使用生石灰干燥生成的气体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