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066570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的英雄事迹;

《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教学难点

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甲午风云》,引导学生说出观后感。

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

今天,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二、自主学习 

建构知识

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交流、讨论。

自学要求:

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①阅读教材p16页回答问题:

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

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

引发这场战争的因素还有哪些?

为什么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②阅读教材p16-17页并结合《甲午战争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几次战役的名称、时间、相关人物、重大影响。

③《马关条约》的时间、人物、内容、影响?

2.自学效果反馈,跳出教材,同桌互相提问。

相信你是最棒的!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生生合作: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

温馨提示:

小组内依据问题进行交流,形成统一认识,然后,标出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留待解决。

师生合作:

1.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小组内出现的问题,并抽查部分学生,检验自学效果。

2.教师精讲点拨:

A战火硝烟,黄海大战:

【引导】

1.根据影片《甲午风云》的重要片段,然后让课前准备好故事的学生进行演讲,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和战争的名称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的经过、黄海大战的结果、特别突出邓世昌的事迹。

2.老师在学生讲完后进行归纳和总结。

要求学生注意看有关的地图和图片材料。

3.老师简要讲述辽东半岛战役并着重讲清旅顺的陷落和旅顺屠城,指导学生看小字部分内容。

4.讲清威海卫溃败的情况,指出威海卫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B、《马关条约》:

1.讲明《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双方代表。

(要求学生记忆)

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四点画在书上,并要求学生理解和记忆。

3.关于“三国干涉还辽”,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教师不必讲解。

4.结合《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之,《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5.指导学生阅读以徐骧为首的台湾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有关材料,抨击当今台湾“台独”分子的言论。

C、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引导】从割地范围、赔款数额、通商口岸、侵华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入手总结。

四、《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与今天我国的招商引资,允许外国投资设厂不同,二者有本质的不同。

从目的上看,前者是外国通过投资办厂掠夺中国的资源,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后者是我国利用外资和技术发展民族经济;

从方式上看,前者清政府是被迫的,后者 

我国是主动的;

从影响上看,前者破坏了中国的主权,造成了中国的贫穷与落后,后者发展了民族经济,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五、《马关条约》签订后,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的歌谣(反:

背叛祖国);

也有人说日本之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也”。

李鸿章不仅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也是一位影响了近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晚清军政重臣。

他是淮军的创始人和统帅,积极参与洋务运动,兴办北洋 

海军,在当时是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力量。

与此同时,他还加紧了旅顺、威海卫等海军基地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海防。

应客观公正的评价李鸿章。

《马关条 

约》的签订并非李鸿章一人造成的,而是整个清王朝腐败无能、国力不足、科技落后造成的。

同时,他对北洋舰队的覆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拓展延伸 

深化主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旗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材料二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材料三 

慈禧太后庆祝60寿辰,当时有人写了这样一幅对联: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

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材料四 

1891年,应日本政府的邀请,李鸿章让丁汝昌率北洋舰队的定远、镇远等六艘军舰访问日本。

一时军容之盛,国际侧目。

但当东京湾防卫司令东乡平八郎应邀上中国旗舰定远号参观时,他便觉得中国舰队军容虽盛却不堪一击。

原来他发现中国水兵竟在被视为庄严而神圣的两门主力炮的炮管上晒衣服。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回答:

(1)材料一的诗句反映的是哪场战争的哪次战役?

发生的时间是哪一年?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描述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足壮海军威”。

(3)材料三中的“割地求和”说的是什么事情?

“割地”具体是什么地方?

(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中国失败的原因。

分析:

此类综合题不仅考查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还考查分析史料并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多阅读几遍史料,注意先把提供时间、地点、人物等的关键词句找出;

第二,注意史料中对历史事件或者人物的评价或态度;

第三,仔细审题,归纳概括,答其所问。

五、反思总结 

能力提升

1.利用板书小结本课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2.教师强化指出:

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六、学以致用 

举一反三

一、精挑细选

1.在黄海战役中,率领致远舰迎战敌舰而壮烈牺牲的爱国将领是(  )

A.邓世昌 

B.刘步蟾 

C.林永升 

D.丁汝昌

2.北洋舰队的基地是(  )

A.旅顺 

B.大连 

C.威海卫 

D.马尾

3.《马关条约》中最为严重地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项是(  )

A.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增辟通商口岸 

D.开辟内河新航线

在山东的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讲解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哪些内容?

①甲午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略战争②林则徐率兵抵抗英军③致远号直冲敌舰,二百余名将士为国捐躯④清政府同日本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春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请回答:

(1)这首诗应该写于哪一年?

(2)台湾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被割占的?

割占台湾的是哪个国家?

它是通过哪一条约实现其野心的?

(3)请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

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

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

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

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

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

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

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

[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

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