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上册实验备课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64644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4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上册实验备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科学上册实验备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科学上册实验备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科学上册实验备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科学上册实验备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上册实验备课Word文件下载.docx

《科学上册实验备课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上册实验备课Word文件下载.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上册实验备课Word文件下载.docx

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三年级上册第三课《科学在我们身边》 3 

用吸管吸水实验

口含两根吸管,一根插到一只装有汽水的杯子里,另一根露在杯子外面,你能从吸管中喝到水吗?

杯子、水、两根吸管

口含两根吸管,一根插到一只装有汽水的杯子里,另一根露在杯子外面,试着用吸管吸杯中的汽水。

按照上面的方法喝水,你就是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喝到一滴汽水。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用吸管来喝饮料时,嘴就好比一个真空泵,吸气时口腔的气压就降低了,由于空气压力要保持平衡,外面的气压比口腔内的气压大,大气压压迫饮料的表面,就把饮料沿着吸管压到口腔里来了。

如果我们口含两根吸管,那根露在杯子外的吸管使你的口腔无法形成“真空泵”,换句话说,你的口腔这台“真空泵”漏气,这样你口腔中的压力和外面的大气压一样,饮料依然原封不动地留在杯子里,当然你就喝不到饮料了。

三年级上册第七课《水温的变化》4 

热水温度变化的实验

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的温度变化规律。

铁架台、烧杯、水温计、计时器

1.将水温计悬挂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水温计的位置,使水温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水温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数填写到表格0分钟内。

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

实验现象:

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

热水降温的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三年级上册第七课《水温的变化》5 

容器对热水温度变化影响的的实验

探究不同材料的容器对热水温度变化的影响。

钢化保温杯、玻璃杯、陶瓷杯、纸杯、水温计

1.在钢化保温杯、玻璃杯、陶瓷杯、纸杯里同时倒上相同温度的(50-80℃)、等量的热水。

2.每隔3分钟观测一次水温,做好记录。

环境

钢化保温杯

玻璃杯

陶瓷杯

纸杯

开始温度

3分钟

6分钟

9分钟

12分钟

15分钟

我的发现

不同结构、材料的容器保温效果不相同。

三年级上册第七课《水温的变化》6 

外部环境的温度对水温变化的影响的实验

探究外部环境对热水降温过程的影响。

每组实验材料:

2个水槽、3个烧杯、3只水温计、3个铁架台

1.在一个水槽里倒上一半温水(40℃左右),一个水槽里倒上一半冷水。

2.在3个烧杯同时倒上相同温度(50——80℃)、等量的热水。

3.将两个杯子分别放进水槽里,另一个放到常态下(室温),分别用铁架台悬吊水温计,调整水温计液泡与烧杯中水的位置,使液泡均悬浮于水中。

4.仔细观察3杯水中水温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温水中

凉水中

室温中

2分钟

10分钟

实验现象;

温水水槽中热水降温速度最慢,冷水水槽中热水降温速度最快,常态下的热水降温速度居中。

外部环境的温度影响热水降温的速度。

三年级上册第七课《水温的变化》7 

加快热水降温的实验

探究快速降温的方法。

烧杯、筷子、扇子、冷水、热水、水槽

1.在5个烧杯上分别编上号,倒上等量同温度的热水。

2.在1号杯上方用扇子扇,2号杯用筷子搅,3号杯放进盛冷水的水槽中,4号杯子往另一个杯子来回倒,5号杯静放在桌子上。

3.半分钟后,同时测量五杯水的温度。

4.继续按照原来的方法实验,一分钟后再次测量五杯水的温度。

1-4号杯中的热水的降温速度都比5号杯中的热水降温速度快。

用扇子扇、筷子搅、放到冷水中、两杯子倒都可以加快热水降温的速度。

其中降温最快的方法是两个杯子倒,静置状态降温最慢。

三年级上册第九课《有趣的不倒翁》8 

选做

制作不倒翁

学会制作不倒翁。

乒乓球、胶皮球、白乳胶、碎彩纸、橡皮泥

1.将胶皮球的顶端开一个直径为3厘米的孔,从孔口向球底部装进相当于球体三分之一左右橡皮泥做不到翁的身体。

2.用白乳胶把乒乓球粘到胶皮球的小圆孔上,做不到翁的头部。

3.用彩纸剪出不倒翁的五官和四肢,分别贴在头和身体上。

三年级上册第十一课《有趣的浮沉现象》9 

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的实验

让学生知道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

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

1.把钩码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橡皮筋的长。

2.再把钩码放入水中,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3.比较两次橡皮筋的长度,有什么发现?

同一个钩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短。

下沉的钩码,由于也受到水的浮力,所以使得钩码的重量变轻了,提起时所用的力小了,橡皮筋变短了。

说明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三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改变浮和沉》10 

改变浮和沉

【实验目的】

1、能对沉浮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

【实验材料】橡皮泥、铁钉、牙膏皮、木块、塑料泡沫、烧杯、水、鸡蛋或土豆(生自备)、食盐。

【实验步骤】

1、把烧杯装上大半杯水,将橡皮泥放进水里,橡皮泥沉到水底。

2、取出橡皮泥,将橡皮泥捏成船状,放在水面上,会看到它浮在水面上。

3、把一只鸡蛋浸没在烧杯中,松开手后,发现鸡蛋缓缓沉入杯底。

4、捞出鸡蛋,往清水中加入食盐,并搅拌成盐溶液,再把鸡蛋浸没在盐溶液中,松开手后,鸡蛋却缓缓上浮。

【实验结论】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液体,可以改变物体浮沉。

【注意事项】

1、橡皮泥的形状改变后,中间不要透气。

2、鸡蛋是生的,但要注意别碰坏。

【整理器材】本次实验的器材比较杂乱,要特别注意提醒学生整理器材时的安全,实验用过的废物和能再次使用的物品要注意分类。

三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改变浮和沉》12 

选做

制作潜水艇模型

了解浮沉情况的应用;

了解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自制潜水艇模型、两用气筒、清水

1.潜水艇模型的船体可采用透明塑料瓶或透明玻璃瓶。

在瓶塞上插上两根玻璃管,短管作排水和进水用,长管一端接软管作抽出和压入空气用。

为使瓶口能稳定朝下,可在瓶颈上加铁丝作配重,使重心降低。

2.将潜水艇模型按书上图安装起来,放入水中。

3.用手关闭进气管,瓶内因有空气,潜水艇漂浮于水面。

从瓶内向外抽气(可采用用嘴吸气法将瓶内空气抽出),瓶内压强减小,水从短管进入瓶内,潜水艇变重,从而缓缓下沉。

当全部没入水中时,停止抽气,潜水艇可悬浮于液体内任何地方。

继续抽气,水继续进入瓶内,潜水艇下沉至水底。

4.改向瓶内压气(可用嘴吹气),瓶内空气压缩,压强大于外部大气压强,瓶内水从排水管排出,整个装置变轻,潜水艇又上浮。

三年级上册第十三课《水面的秘密》13 

证明水有表面张力的实验

证明水有表面张力。

实验一材料:

水、广口瓶、滴管、曲别针、抹布、托盘 

实验二材料:

水、玻璃杯、滴管、托盘 

实验三材料:

硬币、水槽、叉子等

实验一:

实验步骤:

1. 

将广口瓶用滴管帮助装满水,知道能清晰地看到水的凸面为止。

2. 

盛满水的杯子里放曲别针,要一枚一枚慢慢放入,仔细观察水表面的样子。

3. 

一直放到水溢出为止,记下放入曲别针的数量。

实验二:

将玻璃杯盛满水。

用那个滴管往盛满水的杯子里慢慢滴水,仔细观察水表面的变化。

一直滴到水溢出为止,记下滴入水滴的数量。

实验三:

把硬币放到叉子上

小心的把拖着硬币的叉子慢慢放到水的表面,然后稍向下移动叉子,并慢慢移出。

仔细观察硬币周围水的样子。

水的表面有张力。

三年级上册第十三课《水面的秘密》14 

自动变圆的棉线圈

知道肥皂能够破坏水的表面张力

棉线、肥皂

1.用一根棉线圈围成一个棉线圈,并把它放在水中,观察现象。

2.取一根火柴,一端粘上一小块肥皂,插进棉线圈中,观察现象。

火柴插进棉线圈后,棉线圈立刻自动胀成圆形,好想画的圆一样。

肥皂能够破坏水的表面张力。

三年级上册第十四课《水往高处走》15 

探究毛细现象的实验

了解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一条毛巾、水槽

1.往水槽里倒上三分之二的水

2.将毛巾搭在水槽边上,一端浸入水中,一端在水槽外,仔细观察毛巾变化。

水慢慢沿毛巾向上爬升,并越过水槽上沿,从另一端滴下。

水能沿着像毛巾这样有缝隙的材料往上爬。

三年级上册第十七课《我的雨量器》16 

制作雨量器

通过制作,认识雨量器的构造。

大饮料瓶一个、剪刀、尺子、纸、笔

1.选取一个大饮料瓶,沿瓶颈处周圈划线。

2.沿线将瓶颈剪下。

3.取一张与瓶子高度差不多相同的纸条,在纸条上划出刻度(模仿尺子刻度画)。

4.沿瓶底处往上将纸条贴在瓶外面。

5.将切下的瓶颈部分倒置在瓶口上作为漏斗。

三年级上册第十四课《我的风向仪》17 

制作风向仪

通过制作,认识风向仪的构造;

通过利用自制的风向仪测风向的活动,认识风向。

卡纸一张、剪刀、刀子、胶带、一次性筷子2根、大头针1枚、纸张若干、蜡烛一段、圆珠笔芯一根。

1.制作箭头、箭尾。

在卡纸上画出形状,大小像科学教科书一般即可。

再将箭头部分剪开,变成风向仪的箭头、箭尾。

2.取一根软木杆,作为风向杆。

用刀子在两端管口处沿中间割开约2厘米的缝。

3.将箭头、箭尾插入杆中固定住。

4.取另一根塑料管作为支架。

将钉子从风向杆的中心穿过,再将钉子插入支架一端,旋转几周,保证风向杆在支架上能自由旋转。

5.将装置拿到有风的地方,固定住支架。

试一试,如果风向杆能随风自由旋转,说明制作成功了。

风向杆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就是当时的风向。

观察实验:

用自制的风向仪测一测当时的风向,看看当时刮的是什么风,和自己观测的风向是否一致。

三年级上册第二十课《空气在哪里》18 

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

通过实验,感受到空气无处不在。

水槽、1个玻璃杯、几张干燥的废纸、1块毛巾

取一个杯子,将纸团成一团,放入杯子底部,塞紧。

将杯子口部向下,竖直放入水中,直至水没过杯底。

引导学生猜想:

有没有水进入杯中?

纸有没有湿?

将杯子从水中竖直提出来,用毛巾擦掉杯口的水。

将纸从杯中取出,让学生观察。

发现:

纸并没有湿。

问:

“问为什么纸没有湿?

说明什么”

4. 

再次将有干燥纸团的杯子竖直放入水中,在水中慢慢倾斜,直到水进入杯子,引导学生观察:

有气泡冒出。

5. 

将杯子提出水面,取出纸团观察。

纸湿了。

引导思考:

这又说明什么。

只有让被子里的空气出来,水才能进入。

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三年级上册第二十课《空气在哪里》19 

空气从一个杯子进入另一个杯子的实验

通过实验验证是否能把空气从一个杯子倒进另一个杯子

水适量、透明玻璃杯2个

1.将一个杯子装满水,另一个杯子空着。

(里面已充满空气)。

2.将空杯子倒立扣在有水杯子的上面,使2个杯子口口相对。

(为了保证实验的严密性,还可以在杯口相接处,用透明胶封闭)。

3.将2个杯子一体地旋转180度,使原来的两个杯子的位置颠倒过来。

空气从一个杯子倒进了另一个杯子。

三年级上册第二一课《空气的成分》20 

验证空气成分的实验

认识到燃烧只用去了一部分气体,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判断出空气至少有两种气体组成。

玻璃钟罩、水槽、小木板、蜡烛、细铁丝、火柴

1.在水槽里放约30毫米深的水,滴入几滴红墨水染成红色。

将粘有小蜡烛的木板放置于水面中央,点燃蜡烛。

罩上玻璃钟罩,立即塞住钟罩上面的开口。

可以看到烛火在罩内燃烧,过一会儿,烛火慢慢熄灭。

这时会发现罩内水面逐渐上升。

缓慢的向水槽中加水,使水槽的水面略高于罩内水面。

这时将钟罩上面的塞子取下,立即向钟罩内插进点燃的火柴。

发现燃着的火柴进入钟罩后马上熄灭了。

第一步结论:

烛火燃烧用去了罩内一部分空气。

这部分空气支持燃烧。

第二步结论:

罩内剩下的空气不能支持燃烧。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备课

四年级上册第二课《我们的营养》 1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检验

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碘酒米饭滴管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瘦肉

1.把少量的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先将一根头发在酒精灯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再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蓝,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

2.白纸上挤压花生,有油渍,说明花生中含有脂肪。

3.在酒精灯上烧肉,有一种烧焦头发的味,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四年级上册第二课《我们的营养》 2 

面粉变蓝

知道面粉中含有淀粉

碘酒面粉小碗筷子盘子开水

1.把少量面粉放在小碗里,加入一点水用筷子搅拌。

2.再倒水搅拌。

3.待冷却后,取一点放在盘子里,再滴几滴碘酒。

4.观察现象。

面粉变成蓝色了。

四年级上册第四课《水变咸了》 3 

不同材料的溶解实验

通过实验判断不同材料在水中是否溶解。

烧杯玻璃棒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

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

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

小苏打、洗衣粉能在水中溶解,面粉、食用油、粉笔末、黏土、木屑不能在水中溶解。

有的物体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

四年级上册第五课《怎样加快溶解》 4 

物体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物体溶解的快慢与搅拌、热水、把物体研碎等因素有关

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冰水热水

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快,不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慢。

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

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发生的变化。

热水中冰糖溶解得快,冷水中冰糖溶解得慢。

2.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冰糖,将其中一块研成粉末,然后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同时搅拌十秒钟。

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快,未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慢。

实验一结论:

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实验二结论:

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实验三结论:

把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四年级上册第六课《做一杯饮料》 5 

做一杯饮料

知道做饮料过程及配方。

烧杯蔗糖柠檬酸香精氯化钠氯化钾磷酸二氢钠碳酸氢钠玻璃棒

1.烧杯中倒入500毫升水。

2.把备好的蔗糖、柠檬酸、香精、氯化钠、氯化钾、磷酸二氢钠、碳酸氢钠倒入烧杯。

再倒水搅拌。

3.用玻璃棒搅拌。

4.品尝。

四年级上册第七课《水里有什么》 6 

沉淀的实验

知道沉淀是净化水的一种方法

烧杯玻璃棒明矾浑浊水药匙

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大半杯浑浊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明矾放入其中一个烧杯中,同时搅拌两个烧杯中的浑浊水,然后静置。

观察两杯水变清的速度和清澈程度有什么不同。

两杯水中都有沉淀现象,但加入明矾的水中的杂质沉淀得快,水清澈透明。

沉淀有分离水中不溶解杂质的作用,但不能全部除去,明矾可以加快沉淀。

四年级上册第七课《水里有什么》 7 

过滤的实验

知道过滤是净化水的一种方法。

铁架台(含漏斗架)玻璃棒漏斗烧杯滤纸待过滤的水和纯净水

1.将烧杯放在铁架台的底座上,再将漏斗放入漏斗架,调节高度和位置,使漏斗颈下口直面贴在烧杯的内壁上。

2.将滤纸对折两次成四层,打开,使其一边三层,一边一层,呈漏斗状。

3.将滤纸放入漏斗内,使滤纸上边略低于漏斗口,用纯净水浸湿,再用手指按一按,使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

4.将玻璃棒斜放在漏斗内(45度)。

下端轻轻抵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5.将待过滤的水用烧杯沿着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内,水不要没过滤纸的上边沿。

6.观察比较过滤前后的水有什么不同?

滤纸上留下了什么?

浑浊的水经过过滤变成了无色透明的水,滤纸上留下了细小的杂质。

用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的细小杂质。

四年级上册第九课《植物的根》 8 

根吸水的实验

知道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一株生长完好的植物试管花生油水

1.在试管中倒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试管中。

3.在试管里滴入花生油,防止水分蒸发,同时固定好植物,并在试管壁水面处做好标记。

4.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液面的变化。

试管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由于杯口用花生油密封,不会蒸发,液面降低就是水被植物的根吸收了。

四年级上册第十一课《植物的叶

(二)》 9 

分离叶绿素的实验

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这是含有叶绿素的缘故,有没有办法能把叶绿素分离出来呢?

2个烧杯(一大一小)、新鲜的绿叶、浓度95%的酒精、三脚架、石棉网、火柴

1.把一片绿叶放入小烧杯中,再加入95%的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

2.把小烧杯放入一个大烧杯中,在大烧杯中倒入热水。

3.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上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酒精沸点低于水的100度)

实验现象:

过一会儿,会看到小烧杯中的无色酒精变成绿色。

将叶片加热煮沸,叶绿素能溶解在酒精中,叶绿素跑到酒精中,酒精变成了绿色。

四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植物的茎》 10 

茎输导水分的实验

了解茎有疏导水分的作用

凤仙花、水、滴入几滴红墨水的水、矿泉水瓶、刀片

1.剪取一枝凤仙花枝条。

2.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

3.将插好凤仙花枝条的矿泉水瓶放在较强的阳光下照射,使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