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Word格式.docx
《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Word格式.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已经攒够钱了,我要去游泳了!
”中国学生对父母说:
“我要去游泳,请给一笔钱。
10、美国学生的父母对他们说:
“亲爱的,你已经长大成为一个男子汉,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主了!
不要老是依赖我们给你提供意见。
”中国学生的父母对他们吼道:
“放肆!
翅膀硬了是不是?
敢把我的话当耳旁风了?
!
告诉你,就算你长出了胡子,你还是老子的儿子!
还得听我的!
两份报告
1979年6月,中国曾派出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
回国后,访问团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报告,报告这样叙述了访问团的见闻:
“美国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昂、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而不同凡响’的意味,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眼里,让地球调个头,好像都易如反掌似的;
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
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
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
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着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摇去。
”由此,访问团得出下面的结论——
“美国的初等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用20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有意思的是,在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出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
他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下了自己的见闻:
“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举起右边的一只,否则不轻易改变;
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把手背在后面,室外活动时除外;
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七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小巷上见到的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路边用早点;
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老师解释,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
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
”在结论中,美国考察团这样写道——
“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
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
可以预测,再用20年的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
历史给中美两个考察团开了一个玩笑,25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培养了4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197位知识型亿万富翁,而中国还没有哪一所学校培养出一名这样的人才。
评析:
为什么长大后连最起码的交通规则也不遵守呢?
每个孩子都拥有独特的天赋。
我们的学校只承认一种,那就是把课堂上灌输给他们的适度,写在试卷上的天赋。
美国的学校则承认孩子各有各的天赋,并且在教育中让他们竭力张扬他们的天赋。
为什么两上国家考察团的估计都是完全一致而又完全错误?
问题出在哪里?
无论从感情,还是从历史上的角度,老外们当然无法理解中国父母的苦心:
中国的一代又一代家长,是如何把自己一生没法实现的愿望全部倾注在子女身上,甚至把后半生的目标全部投入到望子成龙的努力中去。
于是,在不知不沉中,中国的父母不自觉地成为连小学生都熟知的拔苗助长的宋国人。
即使到了今天,访问中国的外宾常会被领到幼儿园和中小学参观,令外国人感到惊奇的是中国孩子表现出军人一般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孩子们背挺得很直地端坐着,老师提问的时候,几乎是众口一词的,也是唯一的标准答案,天真和童稚却很难发现。
如今的外国人已经不同于25年的美国考察团的观点了,他们甚至指责中国老师对孩子们的教育,是对孩子们的残酷和扼杀。
谁来教育中国的教育,看来已经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无论对教育界,还是对空长来说,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孩子成材的观念,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责任,也许我们现在急需做的,不是帮助孩子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如何保护孩子的天赋,如何让孩子们健康的成长,去享受生活、创造生活。
思考:
1,教育和训练的最大不同,在于教育不仅传授着知识,更孕育着一种源源不断的人文资源。
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如果中学退学的比尔。
盖茨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还会成为亿万富翁吗?
点燃信念
案例
“家豪,一个令人头疼的家伙!
”老师们说。
英语课,他不找ABC,专找老师、同学的麻烦;
美术课,不认真听课,颜料不涂图画,专涂同学的手、脸,甚至衣服;
音乐课,没几天,书不见了,再过几天,人也要同学去找才能拉来,可来了,又惹麻烦,不是阴阳怪气就是捣乱;
微机课上,第一个钻进去,马上玩起了游戏,津津有味……
“家豪,一个令人厌恶的家伙!
”同学们说。
上课,忽然头部“中弹”,不用想,肯定是他扔的小纸团;
下课,经过他坐的地方,你得预防“陷阱”说不定来个“拌马索”,说不定“飞来横祸”:
挨上一拳,飞来一脚,骂上一句……活动时,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跳蚤似的……
这孩子是怎么啦?
我和几个老师一筹莫展,屡教不改,思想、学习、态度……似乎什么都差,家访好多次,家长也无可奈何,不见成效。
曾一度,我有这种想法:
干脆,放弃他!
不去理睬他,也让同学们不要与他计较。
直到有一天,看到这样一则故事:
纽约州的大沙头是一个黑人聚居的贫民窟,这里不仅穷困,而且声名狼藉。
在这儿出生的孩子长大后很少有人能够获得体面的职业。
皮尔。
保罗这时担任诺必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
走进这所小学,他发现这里的孩子无所事事,旷课、斗殴,甚至砸烂黑板成了家常便饭。
当罗杰。
罗尔斯这个孩子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的时候,皮尔。
保罗说:
“我一看修长的小手指就知道,将来你就是纽约州的州长。
”当时罗杰。
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他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
这一次竟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的州长,这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他。
从那天起,纽约州的州长就成了飘扬在罗杰。
罗尔斯精神领域上一面旗帜。
他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也不再污言秽语,走路也挺直了腰杆,他成了班长。
此后,他一直以州长的身分要求自己。
51岁那年,他真的成了纽约州的州长。
在就职记者招待会上,他没有提及个人的奋斗史,他只提及了一位“点燃”过他信念的校长——皮尔。
保罗。
看了这个故事,心中触动不已。
“不良儿童乃是失败教师的象征。
”马卡连柯的话又在耳旁想起,扪心自问,我真的就这样失败吗?
不!
恰逢学校举行运动会,没有想到家豪也参加了!
虽然他人小但志挺高,竟然参加的是八百米中长跑。
我担心这么懒的人,会跑得动?
果然,跑了200米。
就明显速度减慢,东张西望起来,同学们不停地鼓励他,我也大喊:
“你能行!
坚持到底!
”他继续跑下去,一直到最后,虽然没有得到名次,但坚持住了,更没有想到的是,回家后,因为太累,竟然吐血了……
我真的很感动,多好的孩子啊!
他的内心也有上进心的,也有集体荣誉感的!
我没有因为没有得到名次而批评他,没有因为他的种种过失而耿耿于怀,激动得大肆表扬:
“家豪,多么勇敢,多么具有集体荣誉感,那敢于拼搏的精神不值得所有人学习吗?
他的学习、思想也一定会赶上来的!
因为他本来就应该是个好孩子!
也许就是这种表扬的魅力,也许就是这种信念的点燃,也许就是抓住了这种教育的契机,孩子的内在潜能被激活了,虽然有时马虎捣乱,但他明显变得安稳多了,惹是生非的事儿变少了,学习上也能做做作业了……在孩子不断螺旋上升改变自己的同时,我和老师、学生们给予他更多的关心,而不是嫌弃,一次次把他当好孩子来看,一次次帮助,激励他;
他也把自己当作好孩子来看,一次次改变,一次次进步、提高……学期结束,他的语文成绩竟然考到了良好!
我本以为他一定是不及格的!
评析
美国成功学的奠基人奥里森。
马登说:
“你的体内有着伟大的力量,如果你能发现和利用这些力量,你就会明白,你所有的梦想和憧憬都会变成现实。
”每个孩子都一样,关键是我们没有一双慧眼,像校长那样去点燃他的信念。
这位校长令人敬佩之处在于,他相信每一个人都有潜能,进而找到了促使学生自我发展的好方法、好途径。
他把握住学生的内心世界,他在仿佛不经意之中将信念转化为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的内驱力。
而家豪从一个令老师、家长、同学都不怎么喜欢的学生。
经过一点点表扬,点燃了他心中的信念,从而激发了他的潜能,安稳听话多了,也开始学习了……成了一名良好的学生。
“教学和教育的全部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真是太精辟了!
我和我的学生也再次演绎、诠释了这句真理!
给孩子一个自主的天空(自信)、
一个名叫胡怡的女孩转到我们班。
她的学习成绩不怎么好,也不善于言谈,对于身边的人和事的态度让人觉得她似乎对什么也不关心,在我的眼里她无缝就是一个差生。
但胡怡的智商并不低,我在教学中却一直未找到解开胡怡症结的那把钥匙,走到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后,才真正使胡怡有所改变。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胡怡刚上三年级。
当我第一次做宣传动员时,胡怡有这个方面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我感到教育的契机到了,便问:
“胡怡,胡怡,你要研究什么呢?
”“我,我,我想研究中国。
”胡怡的声音轻极了。
我与她商量后希望她能从一个角度去研究中国。
最后她告诉我,她很想知道中国西藏的情况。
于是我便和她共同想方案,找资料。
在我的鼓励下,不久胡怡完成了她生平第一份调查报告。
当我告诉胡怡学校准备在学期结束的典礼上请她为全校师生介绍自己的调查报告时,她先是一怔,满脸疑惑地看着我,随后一边摆手一边摇头连声说道:
“我不行,我不行,我真的不行!
”在我多次鼓励下,胡怡始终没有鼓起这个勇气,这次介绍胡怡只是举着那份调查报告,所有讲解是请一位小干部协助胡怡完成的。
当她们汇报完毕,胡怡兴奋极了。
孩子那亮晶晶的眼神告诉我:
我找到了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
这以后胡怡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在第二个课题中,胡怡不再坚持一个人研究课题,而是主动和其他同学合作。
她还被小组成员推行为小组长,在研究中胡怡副食大家找资料、做调查、发倡议,小伙伴们对她佩服极了。
胡怡也越来越开朗,她经常和同学们交流对问题的看法。
第二次课题汇报,轮到胡怡小组汇报时,只见胡怡不慌不忙地走上讲台,十分流畅地给全班同学和老师讲解她们小组的调查结果和发现,这时的胡怡和半学期前的胡怡已判若两人,此时的她自信、开朗、幽默。
由于自信心的重新树立,胡怡的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
在学期结束时,胡怡被同学们一致推选为校“雏鹰进步奖”的获得者。
类似的案例在实施新课程的实验区很多,引发的问题发人深省。
对于什么是教育,我们往往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环境中成年人对未成年人讲解知识技能的活动。
但是,诚如我们在案例中看到的,教育理念的墨迹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墨迹。
面对未来的挑战,教育的涵义必须超越传统的界定,在时间、空间以及活动方式上,教育的功能应该拓展。
“教育学概念涵盖了所有大人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成熟和发展而与孩子找交道的事件和领域。
当然,它也包括了学校的学习活动”。
合格的铃木(兴趣)
鈴木上小学时,日本的升学竞争很激烈,所有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
但铃木的爸爸对他的成绩要求却不高,每门功课只要考60分就行了。
“60分怎么行?
”儿子不解地问。
分数像座大山一样压得他有点喘不过气。
“60分怎么不行?
”爸爸反问道。
“60分就代表及格了,及格了就表示及格。
你想想,工厂的产品合格就出厂了,既然你已经及格了,儿子,你没有必要把全部的精力耗费在争名夺利上。
考第二名非要争第一名,考90多分非要争100分,一次100分不够,非要次次100分。
儿子啊儿子,求知是人世间最大的欢乐,如果你成天想到的只是考试分数,那求知不就变成一种无尽的苦难吗?
铃木父亲一语道破了求学的最高目的:
培养孩子的求知欲。
儿子陡然觉得身轻如燕,兴奋起来了。
但转念一想,不对,忍不住问道:
“爸爸,这样学习太轻松了,空闲时间做什么?
“你永远记住爸爸的话,其他时间用来博览群书,把求知的欢乐还给自己。
老爸的话常常地印在铃木的脑海里,铃木就按照老爸的教导,在功课上花的时间不多,学习成绩中等。
而读过的课外书是全班同学的十几倍。
从中体验到学习的愉悦。
他在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后,感觉到应该还要读天理:
读每个生命——这本无字的天书,读大自然——这本无字的百科全书。
最后铃木成功了,比班级中的任何一个好学生都成功,获得的财富也最多。
玉米苗的故事(活动激励法)
星期五下午,我正在办公,一个农民模样的中年人急匆匆地来找我,原来我们班的四个学生把他种的玉米苗踩死了。
我当时非常震惊,因为前儿天,学校还在红领巾广播中宣传要爱护庄稼,学生不会明知故犯吧。
我虽说难以置信,但还是一个劲的赔不是,并答应他,一定尽快给他答复。
我把那四个学生喊到跟前,问清了原因。
原来他们在老操场打篮球,打热了就在树阴下乘凉。
不知谁想了个鬼主意,从一条枯竭的小河这边跳到那边,看谁跳得远。
于是,河那边的玉米苗就在他们的玩闹下遭殃了。
知道原因后,我非常生气,怒气冲冲的训斥了一番,可他们满不在乎,一个学生竟说:
“老师,我只踩坏了两三株玉米苗而已。
”脸上的表情好像告诉我:
“老师,你没有必要为了几棵玉米苗对我们发这么大的火。
我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想起了以前在班级发生的很多事情:
不知谁逮了只鸟带来学校玩,最后被大家折腾死了;
为了吃到鲜美的龙虾,许多学生杀死癞蛤蟆和青蛙,用它们作饵料;
马丽丽同学在体育课上不小心跌倒了,不少人笑得前仰后合,却没有伸出手把她扶起来……
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可这些孩子的同情心和爱心去哪儿了?
我作为班主任,一直都是简单的训斥,没有重视培养学生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品质,我是有责任的。
这件事不能就此打住,我决定利用这一并光彩的事情,开展一次实践活动。
——为玉米苗开“送别会”
星期一早上,我批改日记时,发现副班长孙倩写了一篇文章——《一株小玉米苗的哭诉》,读后我心中一思量,这不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吗?
我把这篇日记作了一番修改。
班会课上,在忧伤的音乐中,我动情地朗诵了这篇文章,文章是这样的:
我是一株普通的小玉米苗,刚从土里钻出来,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
我闻到的花香,听到了鸟语,看到了我的同伴们。
我们尽情地吮吸着清凉的甘露,接受阳光的抚慰。
我身边有一条枯竭的小河,小河那边是一所小学,我每天能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欢笑声,看到孩子们在操场上玩耍、打球。
我觉得自己和孩子们已经是好朋友了。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中午,农民伯伯来看我们了,他抚摸着我说:
“孩子们,快快长大吧!
”我听了,心里特别希望自己赶快长大。
农民伯伯走了,我和同伴们在快乐地聊天。
忽然,河那边传来一阵嬉笑声。
我顺声望去,原来是五六个小男孩在河那边打篮球。
我羡慕地说:
”如果能和他们一样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多好啊!
“突然,那几个男孩从河那边跳了过来。
我顿时感到全身酸痛,一下子晕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迷迷糊糊地睁开了眼睛。
天哪,同伴们都陷在泥土里,自己也已经遍体鳞伤了。
我想起了那几个男孩,他们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是他们,残忍地杀害了我的同伴们。
我痛哭起来,哭了好久好久,我渐渐昏睡过去。
睡梦中好像听到有人说话,我睁开眼睛,是农民伯伯。
他气愤地说:
“又是这帮孩子,把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玉米苗踩死了。
我又是播种,又是施肥、浇水,好不容易才长出了这些可爱的小苗儿。
现在的孩子呀,怎么成这样了,唉……”
我感到自己的生命在一点点消逝,可我还想对那几个男孩说:
“亲爱的孩子们,我曾经那么喜欢你们,把你们当作我的好朋友,可你们为什么要伤害我们呢?
故事读完了,班级异常安静,同学们还沉浸在故事的情境中,感情丰富的学生眼眶里已闪烁着泪花,就连踩坏玉米苗的那几个学生也羞愧地低下了头……
我把已枯萎的玉米苗放在讲台上,说:
“孩子们,小玉米苗把我们当成他的朋友,现在他走了,我们为他和他的同伴们开个送别会吧。
同学们在音乐声中默默地行动着,有的小组创作送别小诗;
有的小组在制作贺卡,送给玉米苗;
有的小组商量下课后,给玉米苗一个新家……
“小玉米苗/你再也闻不到花香/听不到鸟语/看不到可爱的世界/可是/你不要难受/也不要伤心/你要记住/我们永远是你的好朋友/一路走好/小玉米苗”,虽然诗句既不押韵也不优美,可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
制作贺卡的小组把贺卡放在小玉米苗的身边,素净的白色,点缀着朵朵小黄花,上面写着:
“可爱的玉米苗,你们安息吧!
……
下课后,同学们把玉米苗埋在学校花园里,把贺卡插在泥土上,整个行动我都和孩子们一起完成,看到他们虔诚的样子,我感到孩子们内心深处最善美的情感被激发出来了。
——我们自己种玉米苗
今天早上,我利用晨会时间,和孩子们交谈昨天班会课的感受。
陈云首先告诉我:
“老师,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小玉米苗笑着对我说谢谢。
“你梦里的小玉米苗是怎么样?
”吴小华急切地问道。
“还是嫩嫩的,绿绿的。
”陈云高兴地说。
“老师,昨天我们四个人商量了一下,准备买一些玉米种,种在自己家的门口,等长出小苗,我们把它们搬到农民伯伯的田里去。
”其中一个犯错的学生说。
这是我原计划的第二步,没想到孩子们自己要求这样做了,我微笑地点点头。
“老师,既然是我们的过错,我们自己承担。
”另一个学生接着说。
“老师,我们也种!
”其他学生都站起来说。
“好,我们大家一起种!
”我真的被感动了。
昨天的班会活动激起了孩子们的道德情感,使他们形成了健康的道德认识。
经过一夜的思考,四个孩子承认了错误,主动提出种玉米苗,赔偿农民伯伯的损失,这不正是我开送别会的初衷吗?
——把玉米苗还给农民伯伯,把玉米种种下地。
以后的几天里,孩子们遇到我就告诉我种植的情况。
一个星期后,孩子们欣喜地告诉我,他们种的玉米种长出小苗了,嫩嫩的。
我告诉他们,等再大一些,就可以搬到农民伯伯地里了。
孩子们都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又过了几天,我种的玉米苗已经长得很高了。
中午放学时,我宣布下午把玉米苗搬来。
下午到学校的时候,我发现教室前面放着一排排用纸包好的带着土的玉米苗。
我们捧着玉米苗,孩子们都有些失望,我说:
“找一块空地种下吧,农民伯伯看见了,一样会高兴的。
”孩子们都小心翼翼地,生怕又踩坏了田里的小苗。
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把苗都种下了地。
回到班级,大家感觉轻松多了。
孩子们的心是滚烫的,从课堂到校外,他们自始至终都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通过活动,不仅学会了一门技能,还培养了他们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态度。
——向大家做个宣传吧!
又一个班会课上,我对这件事情作了总结。
“同学们,经过这件事后,老师发现你们是一群心地善良、敢作敢为的好少年……我非常感动,相信同学们以后会做得更好!
“老师,我们还想做一件事,我们想出一期宣传板报,也向其他班级的同学们宣传宣传。
”班长说。
“是呀,听说其他班也有踩坏庄稼的情况,你想的办法真不错。
”我对她的想法给予了肯定。
“我想写一篇文章投稿。
“我想把这件事告诉我的好朋友,让他们也知道。
一次看似偶发的事件,触发一场让学生经历心灵里程的教育体验。
学生毕竟还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犯一些错误。
作为教师,不可空口说教,这样孩子的逆反心理会强烈。
而这些问题正是孩子进行教育的良好契机,我们要把握住这些有利时机,帮助孩子们真正学会做人。
孩子们是最富有情感的。
在老师语言的调节下,音乐的渲染下,很容易激起他们强烈的情绪,他们就会主动地用心投入到活动中。
在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没有距离的。
我真庆幸当时没有过多地训斥那四个孩子,也没有在班会课上讲什么大道理。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每天都被感动着,他们的思维、想象、创造、情感得到充分而和谐的发展,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情动而辞发”,孩子们经过真切情感的体验后,迫切地想把自己的情感、体验与别人分享。
于是,他们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下面的活动中。
劳动,可以如此美丽
下午照例又要进行全校性大扫除。
中午在校吃完饭后,我踱到班上,看着脏兮兮的走廊和教室,不禁皱起了眉头。
得先把走廊擦干净,下午把桌子搬到走廊上,然后才能彻底打扫教室。
正寻思着,一抬头看见班上几个在校用餐的男生正在走访上追逐打闹,我灵机一动,试探性地问:
“和老师一起把走廊擦干净,行吗?
”听了我温柔的命令,几个男生尽管不太情愿,还是拿起劳动工具,和我一道干了起来。
在我的带动下,大家先在地面上洒了些水,继而倒了点洗衣粉,便开始拿出板刷、清洁球之类的工具擦起来。
虽说是水磨地面,却磨得极为粗糙,因此很难把嵌在凹缝里的污迹擦去。
我也半蹲着和孩子们边聊天边吃力地用铁丝球擦拭。
这时,小胖子孙浩人叫起来:
“周老师,我家洗浴缸的塑料刷子最管用,轻轻一擦,污迹去无踪。
”“真这么神奇?
”孩子们纷纷围上来,要拿手里的铁丝球跟他换。
我笑着说:
“没想到工具也大有讲究,只有擦了才知道哪样工具最好使,这就叫劳动出真知。
”孙浩人则洋洋得意,带着他的塑料刷子干得更起劲了。
不用我指挥,他专拣最脏的地方擦,看来他挺能干的,平时还真没看出来!
中午的太阳还挺猛的,我和孩子们脱去外衣,依旧边擦边拖。
这时孙浩人给我两个橘子,我轻轻地剥开它,塞进孩子们的嘴里,多出的两瓣给了翟正,这孩子平时父母极少关心他。
孩子们一改往日动嘴不动手的习惯,地面渐渐白了,亮了,露出了浅蓝、淡绿相杂的水磨花纹来。
“哦,终于干净了!
”我长长吁了一口气。
一直跟在我们后面拖地的吕品向我们建议:
“周老师,擦干净之后再用水冲一冲,就会更干净了。
”“行!
”吕品急急打来一盆水,倒在地面上。
“呀,真的一尘不染!
”“哈哈,干了之后可以在这儿午睡了。
”孩子们兴奋地欣赏着自己的劳动成果。
“快来看呀,多奇妙的景观!
”教室里的女生惊叫起来,指着天花板让我们看。
可不,洁白无暇的天花板竟成了一方池面,那漾着一圈圈涟漪,映着阳光发出迷离的光点,明晃晃地耀人眼。
“为什么会这样呢?
”惊奇的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连声嚷着:
“是我们的走廊太干净了,刚才吕品把水倒上去,太阳光透过玻璃把水折射到天花板上。
”我微笑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