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专业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61589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制药专业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物制药专业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物制药专业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生物制药专业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生物制药专业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制药专业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生物制药专业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制药专业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制药专业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我省在国内率先开发出三苯双脒、阿德福韦酯、恩度、白介素-11衍生物等多个国家一类新药。

2009年生物技术药品销售额突破200亿元。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白介素-11、重组瑞替普酶、基因工程唾液酸、基因工程二十二碳六烯酸、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人血白蛋白等生物药物,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第一位。

另外,2009年我省有17家企业进入全国医药工业百强行列,总数列全国第一,威海威高、齐鲁制药、瑞阳制药、山东药玻、山东步长等5家企业排名进入前30名。

截至到2010年底,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80家,过五亿元的企业26家,过10亿元的企业20家,过20亿元的企业10家,过30亿元的企业5家,过40亿元的企业3家,齐鲁制药达到50亿元,威海威高突破100亿元。

威海威高、齐鲁制药、新华制药、鲁抗医药、鲁南制药、瑞阳制药、东阿阿胶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成为带动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十二五期间将围绕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创新药物、海洋药物和中药现代化以及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等创新前沿和关键技术,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

支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内外重大市场前景的创新药物产业化项目和重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品的技术创新,攻克并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抢占我国生物技术药的制高点。

发展高技术产品集群,大力提升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根据对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调查,在生物医药产业和农畜产品安全检测行业中,主要需要以下三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即从事生物药品生产、质量控制与营销人员。

因此,本专业的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机会,同时又存在着一些挑战。

主要体现在培养和就业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

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体系尚不很清晰,精品课程和适用教材不多;

仪器设备不足或需要更新,实训室运行尚不规范,校企合作运行不完善的现象;

专业教师相对不足,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在行业中影响不大,覆盖专业群教师双师素质不足,兼职教师和实训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

主动服务行业和企业力度不大,社会和经济效益不明显的现象。

二、专业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在未来5年中,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校企紧密合作,共同建设专业,根据行业发展拓展专业方向;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为本,加强内涵建设;

发挥专业特色和优势,立足生物医药行业,为相关行业内中小型企业提供服务。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符合山东省生物技术及相关产业需要、具备基本从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专业复合能力、团队工作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掌握生物制品和生物药品生产与营销、中药材的加工与鉴定、生物性产品质量控制及检测等技术,能在生物医药、中药、食品等行业企事业单位以及药检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生产管理、产品检验、产品营销或科研辅助等工作的高技能性专门人才。

(二)发展目标

以“校内合作共建”和“校外项目合作”的方式进行校企合作;

共同建设“双向选择、定向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以生物药品生产与检测、中药材的鉴定与加工为主的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

打造一支职业教育理念先进、专兼职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

使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成为主动适应生物医药、中药材加工、食品安全发展需要,在省内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具有带动作用的骨干专业。

三、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积极探索构建“双向选择、定向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标:

校企合作共建“双向选择、定向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评价体系和学生专业实践教学运行管理机制;

初步开展国际合作培训项目。

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牵头下,以“校内合作共建”的两个实训中心为平台,与企业共同制定招生计划、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建设教学团队、共同开展教育教学、共同负责顶岗实习、共同安排岗位就业、共同分享办学效益,进行定向或准订单式人才培养;

以“校外项目合作”的企业为核心,联系同类企业,进行定向式或准订单式人才培养,达到精准培养的目标。

在该培养模式中,第1-3学期为基础素质培养阶段,主要学习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

第4学期的前半个学期,主要针对在生物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进行项目化训练,第4个学期的后半个学期则进入校内企业化运行的生产性实训中心或校外委托培养企业进行定向训练,作为岗位职业技能的储备,并进行考证;

第5、6学期为顶岗实习期,在人才需求单位定向顶岗实习,实现岗位技能实训与工作过程的对接。

主要措施:

1、在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框架下,由校企合作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具体指导本专业的校企合作项目实施,引入企业的人才和管理制度,形成合作共管、共育、共享、共担的企业化运作机制,既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学生,又培训企业相关人才和专业教师。

2、由于生物产业发展迅猛,涉及行业众多,设备更新速度快,价格昂贵,学校的教学内容和实训设备难以囊括整个生物技术产业的各个方面,因此拟与生物技术行业中的典型企业合作,通过服务项目协议,将专业教学中难以开展的部分教学任务委托企业完成,这样既有利于降低购买设施设备的费用,又可以借助企业的资源优势,开展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同时又可以根据这些企业的特点和用人岗位需要,开展定向或准订单培养,实现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基本一致。

3、以“校内合作共建”和“校外项目合作”企业及订单企业专家为主,共同制定相关合作制度、管理办法和覆盖各个教学环节(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

以企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为基础,建立以就业水平、企业满意程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过程+结果”的考核方式,社会、企业、学校、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探索建立“校内合作共建”和“校外项目合作”定向培养模式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4、对学生初步开展个性化培养,形成多层面培养学生的机制

学生的兴趣和专长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科学评估、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对学生初步开展个性化培养,通过定期进行专业技能比赛、参与校外职业技能大赛等方式进行特色人才培养,通过学生科研、参与教师科研及技术服务等项目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培养,通过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对学生的创业能力进行培养。

(二)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

校企合作,构建具有显著行业和地区特点的能力模块课程体系,组织行业技术专家与专业教师一起成立重点课程建设团队,共同开发、建设、实施重点课程。

1、课程体系建设

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生物药品生产营销与检测、中药材的鉴定与加工等职业能力模块为核心,构建能力模块课程体系。

学生可以根据职业岗位要求选择相应模块和课程进行学习。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面对行业和产业众多,在课程体系设计中,立足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方向,达到职业生涯自主选择、定向分流。

我们以“校内合作共建”和“校外项目合作”的企业为平台,按照工作岗位划分专门化方向,从岗位需求出发、以职业能力为依据设计课程,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

2、重点课程及资源库建设

由企业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骨干教师牵头,组织行业和定向合作企业的技术专家与专业教师一起成立重点课程建设团队,共同开发、建设、实施重点课程。

引入行业、企业标准,重点建设生物制品工艺与检测、发酵工艺、药理与毒理、中药材鉴定等4门项目化课程。

同时紧贴国内外生物技术发展趋势和山东省的实际状态,融合行业成熟技术经验,组织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进行重点课程资源库建设,包括网络课程学习中心、教师多媒体资源库、教材建设、行业资源库建设等内容,为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提供平台。

一览表

序号

资源种类

主要内容

建设要求

1

网络课程学习中心

专业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生物制品工艺与检测、发酵工艺、药理与毒理、中药材鉴定等4门重点课程的课程标准、实训项目与指导、电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试题库、学习评价等资源。

四门重点建设的项目化课程达到院级精品课程要求,实现学生可在网上辅助学习、教师可以实施网上辅助教学和评价的愿景。

2

教师多媒体资源库

生产、教学图片,生产、实训、教学音视频、动画、虚拟仿真实训软件。

为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提供多媒体素材。

3

教材

生物制品工艺与检测、发酵工艺、药理与毒理、中药材鉴定等四种教材,专业综合实训指导书1本。

在校本教材基础上正式出版。

教材体现项目导向,任务引领。

4

行业资源库

职业技能标准、专业标准、专业信息文献及特色资源、职业技能鉴定资源、企业网站链接。

提供相对比较完整的行业资源,为学生拓展学习、教师科研、服务提供帮助。

(三)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扩建药物制剂和制剂检验2个实训中心,新建生物制药实训室和虚拟实训室;

探索实训中心校企合作和标准化运行模式;

实训面积和工位总数量增加1倍,实训项目增加2倍。

达到山东省同类专业领先水平。

1、新建生物制药实训室

按照发酵工艺流程建设一条发酵生产能力为50L/h的模拟生产线,为教学、培训和科研服务。

建成后,不仅可同时满足40人的实训需要,还可作为同类院校和企业的培训场所,并可承担发酵相关科研项目。

年实训能力可达800人学时,生产性实训比例达80%以上,每年可培养教师和技术人员50人次,培训企业技术工人300人次。

2、扩建药物制剂实训室:

扩大实训容纳能力,工位数从20个增加到40个,实训项目增加到10项,年实训能力可达300人学时,达到山东省同类职业院校的先进水平,能够进行多种制剂的基本技能实验和实训。

3、新建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虚拟实训室:

开发或购买药品分析、生物制品生产、发酵工艺、现代生物技术操作等虚拟工艺和虚拟实验软件。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大多数实验实训需要较为现代化的先进设备,投资耗资巨大,运行成本昂贵,一次实训也难以达到操作熟练的目标。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针对性的虚拟工艺、虚拟实验不仅可节约成本,而且给学生提供直观、可反复训练的条件。

4、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

在菏泽卫生职教集团的平台下,建设15家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校企双方共同成立管理机构,共同制定顶岗实习管理方法;

完善实训、顶岗实习全过程科学、规范、系统的监控机制。

(四)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建设

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相关合作制度、管理办法和覆盖各个教学环节(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

以企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为基础,建立以就业水平、企业满意程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过程+结果”的考核方式,社会、企业、学校、学生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机制,探索建立“校内合作共建”和“校外项目合作”定向培养模式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具体措施:

1、教学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建设

由业内行业专家为主,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积极探索职业岗位要求与专业教学计划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与订单企业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培养方案,共建覆盖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

以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为目标,以工作任务分解为手段,以职业资格鉴定为契机,建立专业课程的理论、实践技能考核标准体系。

2、监控体系建设

以专业已有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基础,进行不断深化创新,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教学质量监控。

同时,要突出建立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体系,完成与企业合作探索建立专业顶岗实习发展规划、顶岗实习工作程序文件、顶岗实习计划、顶岗实习各项管理规章制度、顶岗实习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完善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综合评价性考核、岗位技能考核、日常活动考核、宿舍卫生考核等办法;

明确顶岗实习指导小组、校指导教师、企业及企业指导教师、顶岗实习学生等的职责,切实加强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实习质量监控,切实提高实习质量,并最终建立起对教学全过程科学、规范、系统的运行监控体系。

3、评价体系建设

转变现有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企业和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为基础,将教学质量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与企业合作制订质量评价指标,建设社会、企业、学校、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实现“过程+结果”的教学效果评价。

(五)教学团队建设

1、专业带头人建设

培养高层次专业带头人1名,外聘行业有影响力的专家2名作为专业带头人,逐步形成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梯队。

选派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带头人去国内职业教育发达的地区研修至少6个月,参与国内相关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和专业建设参观考察活动,提高学术水平。

主持市级应用型科研或教学研究课题,指导青年教师。

在企业聘用专业带头人2名,参与专业建设,把握教改方向,校内专业带头人到企业兼职,实现互兼互聘。

2、专业骨干教师引进培养

培养“双师”素质骨干教师;

骨干教师在培养期间,承担专业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任务,提高教学与实践能力,在培养期间至少承担一项院级教学改革项目;

到企业兼职参与生产管理;

主持或参与教科研课题,协助指导青年教师。

每年有1-2名教师在项目执行期间到国内大学、企业以访问学者或短期访问等形式进修学习,提高教师职业水平;

所有骨干教师均拥有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3、其他教师培养

与业内企业及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培养青年专业教师;

以进入职业教学发达的国家或国内院校培训、下企业挂职锻炼和参与企业研发等形式,提升专业教师能力,90%教师至少获得一种与专业相关的技师证书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使他们分别成为现代生物技术、生物制药、发酵、中药材鉴定等方面的技术能手。

培养实训中心实训教师2名,拥有相应证书。

4、兼职教师聘请

主要从校外实训企业中聘请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组成兼职教师资源库,重点承担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实训、实习指导或专题讲座等教学任务,专业课程中承担课时数不低于50%。

对兼职教师开展教学能力培训。

(六)技术服务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以生物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中心的建成和运行为标志,为医药、食品等相关企业、研究机构提供技能培训、产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开发服务,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创造价值50万元,产生明显社会效益;

服务区域经济,带动同类专业建设。

同时也可以成为相关院校的教师培训基地和生物技术行业相关职业的技能培训平台,发挥辐射作用,促进同类院校的师资建设和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

1、依托校内实训中心,为相关企业工作人员免费进行技能培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中药制剂工、药品销售员等)600人次。

学生资格证书获取率达98%,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学生比例在80%以上。

2、为中小企业提供检测、开发等服务;

3、拓宽与企业交流和联系,增加横向研究项目数量,争取每年有1-2项横向科研课题,技术服务20家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