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60457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安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长安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长安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长安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长安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安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长安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安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安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2.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十五”期间我校的教学改革应紧紧围绕21世纪人才市场的需求和我国高等学校改革的总体要求展开,其总体目标是:

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

调整、建设本科专业,逐步形成长、短线相结合的,能够支撑学校发展的本科教育的基本框架;

理顺教学管理体制,形成能充分调动院、部和师生教学与学习积极性的教学运行机制;

建立具有时代特征和长安大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适应21世纪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

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提高学生素质、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个性发展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深入开展教育科研,推出一系列具有较大影响、为同类学校普遍认同的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成果;

推进教育的信息化、网络化,积极发展远程教育;

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

到2005年,设置本科专业60个,在校本科生达20000人。

3.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21世纪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的、主要面向交通运输、国土资源、环境和建筑等行业建设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素质全面、创造力强的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的创新型复合人才。

4.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

构建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国土资源、建筑等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我校应根据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总体要求,逐步构建富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1)分段式培养模式(4+3+1培养模式、五年制专业6+3+1),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是我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4—就是用四个学期的时间进行基础教育。

学校将根据新的专业目录按大类制定教学计划,保证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增强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有足够的后劲;

3—就是用三个学期的时间进行专业方面的知识培养,使学生精通一门专业知识,具备从事某专业实际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1—就是用最后一个学期对学生进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及岗前培训,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市场选择人才的要求,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2)主辅修制、双学位和第二学士学位式培养模式,用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为使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更多地掌握本专业以外的其它专业知识,学校开设相应辅修专业和第二学士学位专业,使学生能够一专多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人才市场对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能力。

(3)本硕连读式培养模式(3+3培养模式),用于培养研究型人才。

我校将在主干学科专业进行本、硕连续培养,即在每年的高考招生中,按本、硕连读的要求制订招生计划,招收优秀的毕业生进入本、硕连读班进行培养。

在本、硕连读培养模式中前3年的本科知识培养阶段将实行严格的淘汰制度,以保证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5.本科教育的专业结构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行业发展对专业建设的要求,我校本科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在公路交通、国土资源与环境和建筑领域,形成学科齐全、专业配套、特色明显的专业群;

在此基础上拓宽专业口径,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适当增加社会需求的专业,满足多科性大学发展目标的需要。

在此思想指导下,积极鼓励新型学科、交叉学科、文理渗透学科专业的设置,加大本科专业改造和调整的力度,解决专业重复设置、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保证新办专业师资经费的投入,做好新办专业教学工作。

形成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法、文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和布局。

二、深化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

目前,学校的教学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对教学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网络化越来越迫切。

1.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就是要从促进素质教育,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培养的角度,抓住并解决制约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关键管理环节,创建与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机制。

为此,我校必须改革和完善现有的教学管理体制,理顺校、院、部教学管理工作关系。

今后学校在保证教学秩序稳定的前提下,扩大学院在学生学籍、学业管理、调整设置本科专业、招生、制订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等方面的自主权,形成完整的校、院、部教研室(系)三级建制,以学院管理为主体的三级教学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教学管理部门职责。

教务处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主管职能部门,要在学校领导和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逐渐转变管理职能,优化运行机制,在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中严格履行职责;

在教学过程中的检查评估、监督保障等方面发挥宏观调控和指导、协调作用;

集中精力抓好教学政策规范与制度建设、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规范管理与学生学籍学业管理,院、部教学工作评估、全校性教学改革举措、专业人才市场研究、专业设置规划、专业教学计划修订以及组织全校性公共课程等的宏观管理等工作。

院、部作为学校教学和管理的实施主体,应在学校统一领导和教务部门的指导协调下,具体做好本单位教学过程的教学活动安排和常规管理工作,调控所属课程教学秩序和师生遵守教学规范与纪律的情况等,并接受学校和教务处的检查、指导;

为加强学院二级教学管理,院、部要配备专职教务管理人员两人以上,充分发挥教学管理干部、教学秘书的作用,明确其职责任务。

教研室(系、研究所)是学校实施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单位,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基本单元。

各院、部均应原则上按照二级学科设置各专业教研室(系、研究所)。

教研室(系、研究所)由各学院、部组织筹建,经校教务部门审核后报学校批准行文公布。

教研室(系、研究所)要在安排、检查教师任课情况、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方面发挥作用。

教研室(系、研究所)对院、部和本教研室(系、研究所)教师负责,并接受学校教学职能部门的检查指导。

2.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就是要补充、修订原有的管理规章制度,调整不利于调动广大教师教学积极性、主动性和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体系和方法,优化并形成有利于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益提高的政策环境。

在加强教学骨干队伍建设、青年教师培养、教师评聘、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等方面,出台一系列制度、条例和办法,在建立约束、规范机制的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和激励。

学校将积极创造条件,完善学分制,推广选课制,逐步过渡到导师制、弹性学制和完全的学分制,在满足基本培养要求的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培养拔尖人才。

3.实现教学管理的网络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改革管理方式和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

学校将投资50万元,在1-2年内完成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开发,实现网络化管理。

该系统主要包括:

学生信息管理模块、教师教学信息管理模块、院、部教学管理模块、教学研究信息管理模块、教务管理模块、选课信息管理模块、招生信息管理模块等。

三、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近几年来,我校本科教学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与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指标的要求相比较,还存在着明显差距。

因此,需要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继续增加对本科教学的经费投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成功能齐全、运转有序、质量一流、保障有力的本科教学保障体系。

1.从总体上保证本科教学经费的持续稳定增长。

根据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标准及教育部4号文件精神,加大本科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学校学费收入中用于日常教学的经费不低于20%。

用以保障教学业务、教学仪器设备维修、教学差旅、体育维持等基本教学经费。

2002年生均主要教学经费达到1000元,并保证逐年递增。

2.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根据院、学科、专业重组情况,合理调整各类教学用房和教学设备,避免各类重复建设,学校鼓励各单位打破学院界线,积极开设跨学科专业选修课、辅修专业,逐步开放各单位所属的实验室、机房,实现教学、科研资源共享。

3.加强计算机校园网建设对于本科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

根据学校未来的建设规划,在今后1-3年内努力使校园网络覆盖到主要的教学楼、教师住宅和校内学生公寓,进一步推进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发展。

4.加大教学图书资料的经费投入。

“十五”期间,要将图书馆基本建成结构优化、技术先进、布局合理的文献收藏系统和文献服务传递系统。

要加强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实现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知识创新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卓越的信息服务环境。

2002年,全校教学图书资料的购置费要在国家拨款的教育事业费总额中达到5%,使教学图书资料每年能保持一定更新比例,保障各类文献资源的稳定增长和发展;

要针对学校教学科研发展需求,开展开放、多样、有序、高效的信息服务;

要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专业技术队伍。

真正把我校图书馆办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型、多功能、网络化、开放式的国内一流大学图书馆。

5.加强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教室、语音室等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力争3~5年内使我校的教学基础条件有一个根本改观。

5年内,使我校多媒体、多功能教室增加至70个左右。

6.设立专项资金积极改善教师工作条件,包括教研室工作环境、教师课后休息室条件、大教室扩音设备、使用无粉尘黑板等。

定期对普通教室、制图教室和设计教室进行全面维修,努力营造优良的教学环境。

7.加强体育场馆和设施建设,使体育设施和器材得到更新补充,尽快使主校区的体育设施规模达到教育部直属院校的中等水平,满足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需求,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结构优化的教师队伍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核心,坚持政治思想建设和业务建设并重的方针,加强师德建设,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建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和优秀人才引进机制,逐步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努力建设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爱岗敬业、富有团队精神的一流教师队伍。

1.加强师德建设,号召广大教师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树立“以人为本,以德育人”的思想,提倡“严谨治学,求真务实,克已奉公,团结协作”的良好风气。

学校将通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和讲课竞赛、教学观摩、表彰先进等各种活动,宣传先进,宏扬正气,以形成优良教风。

2.加强教师在岗培训,增加培训投入,建立严格的教师聘用标准,强化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建立教师业务提高的保障机制,注重教师教育理论、教学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与提高。

加大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力度,对年龄在45岁以下的教师实行培训、考核制度。

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课时要达到总课时的30%以上,学校将其作为考核院、部教学工作的标准之一。

3.新教师必须参加岗前培训,青年教师独立授课前必须参加至少两轮的教学辅导工作;

资深教师应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

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固定时间、地点,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答疑,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师生之间的交流。

学校在40岁下以的青年教师中选拔100名左右优秀教师作为业务骨干进行重点培训、重点培养;

学校将建立教学高级访问学者制度,设立教学高级访问学者专项经费,每年资助至少20名教学骨干到国外一流大学研修。

4.学校在岗的教授、副教授必须讲授本科课程。

一般情况下,55岁以下教授、副教授原则上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程。

如无特殊原因,连续两年不服从学校安排讲授本科课程的,可不再聘任其担任教授、副教授职务。

每位教师要严格按照岗位责任制提出的要求,完成本科教学任务,不断进行以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为重点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5.学校将把教师教学效果作为考核教师教学工作和职务聘任的重要条件,考核主要以学生评价为主,在教师职务评聘中,实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权制。

对于不主讲本科课程,或达不到本科教学基本工作量和质量要求的教师,不能聘任副教授或教授职务。

对于在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等方面学生普通反映较差的教师,教务部门应根据有关规定暂停或取消其授课资格,并及时更换教师。

6.学校要求各学院就本科教学排课采取“从高到低梯级排课制”,即每学期在安排本科教学任务时先排教授的课,其次排副教授的课,后排讲师的课,助教主要从事教学辅助工作。

鼓励教师与其他学校建立联系,更多地参加学术研讨会,了解教育发展现状,指导教改实践。

学校鼓励青年教师抽出更多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鼓励教师一专多能,能独立开设2~3门课,特别鼓励跨院、部、跨学科、跨专业开设课程。

全校获得博士学位的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均应在教学第一线从事教学工作。

7.学校设立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奖。

获奖教师的材料载入教师业务档案,并作为职称评聘、晋级增薪的重要依据。

对连续五年在本科教学第一线工作,完成教学工作量,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效果优良的教师,可在教师技术职称评聘时优先考虑。

五、加强课程建设,推进双语教学

1.加强基础课程的教学,逐步推行主讲教授和主讲教师制。

主讲教授和主讲教师竞争上岗,每学期必须承担公共基础课本科的教学任务。

学校在本科教学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50万元用于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2.加强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设立主干课主讲教授岗位。

主讲教授竞争上岗,每学年必须承担主干课本科教学任务。

学校在本科教学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30万元用于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改革。

3.加强系列课程建设,学校将确定100门重点系列课程,在本科教学专项资金中每年投入建设经费100万,经过3~5年时间的建设,使100门系列课程逐步达到优质课程标准。

4.网络课程建设是加强我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将每年投入50万元建设经费,鼓励更多的教师参加网络课程建设,对获准省部级立项的网络课程建设项目,学校给予经费配套,积极发展远程教育,争取全国远程教育试点资格,招收一定规模的远程教育学生。

5.大力开发教育软件,更新教学手段。

学校鼓励和支持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并设立专项资金,建立全校多媒体课件研制工作平台,为教师研制课件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引进、推广较为成熟的优秀课件应用于教学。

近5年内,在全校适合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必修课中,保证50%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开发优秀软件,走向市场。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用于教学,效果优良的,经专家评定后可确认为教学成果。

6.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倡导讲授与自学、讨论与交流、指导与研究、理论学习与实践实习、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大力加强学生自学、课堂讨论、实践实习、科学研究、创新训练等培养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复合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鼓励教师进行考试方法的改革和探索,倡导平时检测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笔试、口试与操演考试相结合,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考试命题的科学化水平。

今后,学校每年将拿出20万元,用于教学方法改革实践。

7.大力加强教材建设。

学校设立教材建设专项资金,用于资助编写、出版具有我校优势、特色的教材。

加强“十五”规划教材建设,学校将确定100种重点教材,每种予以1~2万元的资助。

鼓励使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九五”国家重点教材和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

学校设立优秀教材奖,每两年评选一次。

对国家级、省部级教材优秀奖获奖者,学校予以对等奖励。

同时,学校将逐步引进国外先进的原版教材并承担引进原版教材的所有费用。

8.推进双语教学。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需求,不断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学校将创造条件鼓励教师采用双语教学。

由于双语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外语水平要求较高,学校将在部分专业中进行教学试点,对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师安排进修培训,对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以教学改革立项的方式给予经费资助。

授课方式可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或中文教材、外语讲授,分步到位,逐步推行。

六、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1.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设立重点实验室建设专项资金和开放基金、建立访问学者制度,加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力度。

争取使道路与桥梁隧道工程、汽车运输与安全工程、工程机械三个学科的实验室达到国家重点实验室标准;

保持其他学科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力度,使其综合实力和研究能力达到国内同类专业领域的先进水平,并逐步实现高层次和全方位开放。

争取新建2-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2.加强基础课、公共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建设,加快常规教学设备的更新,重视新设专业实验室建设,加大对新兴学科实验室的投资力度。

继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投入和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投入,成立实践教学督导专家组,加强实验教学质量检查,全面提高实验技术水平和实验教学质量。

积极创造条件使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鼓励支持学生在实验室进行设计性实验及课外科技活动,为学生参加校外科技竞赛创造条件,满足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

3.加快三个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尽快使其能够进行完整的教学实习,改善教学实习条件,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两年内使渭水校区基地成为新的长安大学教学、科技园区;

三年内完成太白校区建设,年接纳学生实验实习人数达到1500-2000人;

两年内使地质教学实习基地投入使用。

4.加强实验教学队伍与实验课程建设,鼓励知名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实验中心主任或开放实验室主任;

鼓励硕士、博士研究生以教师助手的身份参加本科实践实验教学;

鼓励现有实验人员通过学习提高自身学历和能力;

选留和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充实实验教学队伍。

重视实验大纲和实验内容的更新改革,提倡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实验讲解和演示,认真进行实验教学质量监控。

设立实验技术成果奖,建立实验教学改等项目立项制度;

合理规划,改善现有设备、设施条件;

增加实验维持费用,落实实验人员工作量酬金和超工作量奖励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实验室,逐步向学生开放实验内容和实验时间,设置开放性的、设计性的、综合性的实验,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学校对于开放性实验项目体系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

5.加大实习教学改革力度,学校每年在教学研究专项资金中划拨部分经费,用于本科教学实习的改革,加快多媒体实习教学课件研制和使用,五年内使我校名牌专业的实习做到多媒体教学和实地实习教学相结合。

同时,加大实习经费的投入,确保每年生均实习经费300元,教务处建立实习教学质量的检查制度,定期进行检查评比,不断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6.进一步加强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管理和质量控制,充分利用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综合性特点,全面检验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

各学院要对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积极进行研究和改革探索,改进指导方法,提供优良的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设备,不断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水平。

学校每年进行应届本科毕业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表彰工作。

7.创造条件,实施创新训练计划,加强对在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训练,我校将试行《长安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实施方案》。

目的在于通过有组织的研究实践活动,鼓励教学科研人员利用自己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能力,较早地深入专业实际,在学校形成一种良好的创新人才成长氛围。

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创新人才

1.改革教学体系,探索人才培养新路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体制和氛围,学校将继续对各本科专业培养计划进行修订,优化整合教学环节和课程体系,增加培养计划柔性,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使之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精选和更新教学内容,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注重把体现当代学科发展特征的、多学科相融合的知识和成果固化到教学内容中来。

倡导学生进行自我设计,鼓励个性发展,增加跨学科、专业的选修课,增强教学的科学性、自主性和多样性,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大的自我发展、自我创造空间。

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和团委等有关部门及各院、部要认真贯彻执行《长安大学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实施办法》,由此全面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工程,逐步建立充分体现长大学生特点的素质教育体系和现代化的学生社区文明教育、引导、传播、交流与监督体系。

2.加强学风建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积极培养学生勤奋自律、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和敢于拼搏、发展创新的精神,营造“求是、笃学、敬业、创新”的良好学风。

学校在不降低学业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主辅修制,试行双学位制、第二学士学位制和本硕连读制;

加大奖学金的奖励力度,改革考试方法,更新考试内容,实行“严格淘汰制”。

逐步推行弹性学制、优异生制,鼓励学生提前毕业、提前读研和积极创业,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教风建设,树立教书育人新形象

要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需要有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的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

今后我校将着重开展师德建设,以形成“以德治校,教书育人”的良好风尚。

八、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过程管理

强化教学质量意识,更新教学质量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质量观,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学校将严格管理,加大教学质量的监查力度,建立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内部评估和认证机制;

建立有利于加强提高本科教学的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使人才培养的高质量落到实处。

1.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方案为蓝本,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完善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质量评价方法和实施方案、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质量评价实施细则以及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等系列评估办法,通过认真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