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史地生上册复习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53694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史地生上册复习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七年级史地生上册复习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七年级史地生上册复习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七年级史地生上册复习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七年级史地生上册复习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史地生上册复习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

《七年级史地生上册复习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史地生上册复习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史地生上册复习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

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

,以东的180°

为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

为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4)经线圈 

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组成经线圈之和等于180°

,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

(5)东西半球的划分 

国际上习惯用20°

W和160°

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

20°

W以东到160°

E为东半球。

W以西到160°

E为西半球。

(切记:

--20°

W虽为西经,但是东半球;

160°

E——180°

虽为东经,但是西半球。

四、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

(1)方向:

自西向东

(2)周期:

大约是24小时

(3)产生的现象:

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时差

2、地球的公转:

一年。

四季的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4)公转的重要特征:

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

的夹角,并且

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5)昼夜的长短:

阳光直射赤道(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越往北去白昼越长,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长,66.5°

N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

南半球相反,昼短夜长,越往南去,黑夜越长,到66.5°

S以南出现极夜

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越往北去白昼越短,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达到最短。

66.5°

N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

南半球相反,昼长夜短,越往南去,白昼越长,到66.5°

S以南出现极昼

五、温度带的形成与分布

1、五带的划分:

依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2、范围:

23.5°

N~~0°

~~23.5°

S为热带;

N~66.5°

N为北温带;

S~66.5°

S为南温带;

N~90°

N为北寒带;

S~90°

S为南寒带。

3、特点: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

寒带——阳光斜射,有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

温带——阳光斜射,无极夜极昼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六、地图

(1)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

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能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读比例尺技巧:

记住:

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个0)

比例尺表示方法:

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2、方向:

地图上判定方向有3种依据:

指向标、经纬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判定A在B的什么方向的方法:

在B处画十字光标,标出东南西北,看A点在哪两个方向之间,答案就是哪个方向,

指向标指向的地图:

绘制十字光标时要注意与指向标指向一致,绘制办法是:

将指向标平移到B处,再以此为基础绘制十字光标(南北方向定出来后,将试卷翻转,将北N转到上面,就可以方便地判断左西右东了!

经纬网地图:

由于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参照点B如果就在经纬线交点,那就直接在B点标注方向判断即可。

提示:

指向北极点为北,反方向为南,然后将北转到上方,左为西右为东!

3、图例和注记

图例=符号 

文字=文字和数字

(2)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

用等高线(海拔相等的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

山体不同形态等高线是不一样的:

山体形态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td]

文字描述

闭合曲线的中心(点)

等高线向山脚突出(线)

等高线向山顶突出(线)

两个山顶之间(点)

等高线重合的地方(线)

这里山脊和山谷都是上山的路线,山脊一般通向山顶,是登山路线,也是分水岭;

山谷一般通向鞍部,是翻山路线,是汇水区域,通常是小溪源头和河流源地。

2、分层设色地形图(一目了然看地形)

不同地形等高线的特征看图,文字表述如下:

地形类型

平原

山地

高原

丘陵

盆地[/td]

海拔

一般低与200米

超过500米

低于500米

不一定[/td]

起伏状况

平坦

起伏大:

坡度陡(山高谷深)

主体平坦,边缘部分陡峭

起伏小,坡度和缓

中间低四周高

3、地形剖面图(直观看出高低起伏)

绘图步骤:

(1)绘出剖线AB

(2)在剖线与等高线的交点上标出字母

(3)绘制一坐标,根据等高线地形图标注高度(如图)

(4)将字母下垂放到其所在高度

(5)用平滑曲线将坐标图上字母连接起来(注意:

鞍部部位下凹,山顶部位上凸)

第二章 

陆地与海洋

1、地球表面三分(29%)为陆地,七分(71%)为海洋大体上成3:

7

2、大洲大洋的分布

读图分析:

(1)图中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洲和洲;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洲;

大陆部分被赤道横穿的大洲是洲和洲,岛屿部分被赤道横穿的是洲和洲;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是洋,它南临洲、洲和洲;

(2)图中左边半球为半球,右边半球为半球,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洲和洲。

主要位于东半球的是、、、和等5个大洲;

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洋。

(3)从图上看:

7大洲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四大洋呢?

(4)读图回答:

北5个大洲包围的大洋是 

洋和 

洋,北4个大洲包围的大洋是洋,北3个大洲包围的大洋是洋。

注意分别是哪些大洲包围了他们。

(5)南北美洲之间分界线叫运河,亚非两洲之间分界线又叫运河,亚洲和北美洲之间隔着海峡,非洲和欧洲之间也有一个海峡叫海峡;

亚洲和欧洲连在一起叫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分界线最长,自北向南分别是山、河、海(世界最大内陆湖)、山和海、海峡。

3、海陆变迁

海陆变迁的原因:

地壳运动(喜马拉雅山看到三叶虫:

海——陆)、海平面升降(台湾海峡看到人类活动痕迹:

陆——海)、人类活动(荷兰填海造田:

海——陆)

大陆漂移假说:

(魏格纳提出)2亿年前地球陆地是一个整体——分裂——分离——七大洲四大洋

板块构造学说:

地表由岩石组成;

分为6个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板块在不断运动中(根据箭头判断运动方向);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边缘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

1、地图的种类包括:

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在地图上确定方向: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

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5、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6、赤道就是0°

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

,分别用N和S表示。

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

,分别用E和W表示。

7、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8、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以20°

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9、纬度范围:

30°

为低纬度;

60°

为中纬度;

90°

为高纬度。

10、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11、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名称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有长有短东西方向12、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注意看P23图2-19和图2-20)(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13、四大洋分别是: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

大西洋呈“S”形;

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4、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

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5、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16、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褐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7、非洲的刚果盆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18、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

海拔较低,地面平坦;

高原:

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

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

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

盆地:

周围高,中间低。

19、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三部分,大洋底由海沟、洋盆和大洋中脊组成。

20、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

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2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2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23、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和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上。

24、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的部位是山谷,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的部位是山脊。

25、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60亿。

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6、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

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27、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如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临海地带。

28、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表示,指一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量。

29、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30、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31、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

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黄色人种分布在:

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分布在:

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分布在:

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三大人种的具体分布到P46图3-8识记)32、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均为黄色人种。

33、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34、巴西通用葡萄牙语,西亚和北非通用阿拉伯语。

35、世界的三大宗教:

基督教:

产生于公元1世纪,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典型建筑为教堂。

伊斯兰教:

产生于公元7世纪,经典为《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

典型建筑为清真寺。

佛教:

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典型建筑为寺庙。

道教是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

36、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

城市和乡村。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资料 

1.、地图的分类?

地图三要素: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3、地球的形状:

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4、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5、地球转动方向:

自西向东转动,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7、一般情况下,同样经度和纬度的地方有四个,赤道上有两个,但在南北两极点,只有纬度,没有经度。

8、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白令海峡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 

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

德雷克海峡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 

9、最高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最深的海沟——马里亚那海沟 

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10、世界两大山脉带:

1.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2.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山脉带p28页 

11、

(1)山峰:

(山顶)山的最高处 

(2)山坡:

陡坡——等高线密集处 

缓坡——等高线稀疏处 

(3)山脊:

等高线由高向海拔低处突出 

(4)山谷:

等高线由低向海拔高处凹进去 

(5)鞍部:

两山峰之间不相连接的地方 

(6)陡崖:

(悬崖)等高线密集或重合的地方 

12、 

1、地球表层可分为 

六 

大板块,除 

太平洋 

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外,其他板块既包括大

陆,也包括海洋。

P35页 

2、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13、 

安第斯山脉是由 

美洲 

板块和 

南极洲 

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亚欧 

印度洋 

14、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地震前兆:

1、动物反应异常;

2、地形突变和地下水异常;

3、有地光和地声。

进行防震教育:

1、保持冷静,及时到户外空旷处;

2、躲在坚固的家具下;

3、保持体力,等待救援。

经线 

纬线 

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形状 

半圆 

圆 

长度 

一样长 

赤道最长,南北极最短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特殊线 

0度经线 

赤道、南北回归线、极圈 

分布规律 

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数值越来越大,0度经线以西为西经,数值越来越大并在180度东西经重合。

赤道纬度是0度,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数值逐渐增大,到南北极点为90度 

半球划分 

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15、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

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④人口稠密地区:

中低纬度的临海平原地区。

P40页 

人口稀疏地区: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极地地区 

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

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

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属于黄色人种)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

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16.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②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汉语、英语 

、俄语 

、法语 

、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 

③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④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⑤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

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⑥基督教——教堂;

伊斯兰教——清真寺;

佛教——寺庙。

补充1.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以20°

2.纬度范围:

90°

纬度变化规律:

从赤道向两极度数越来越大 

(度数向北变大的是北纬,向南变大的是南纬) 

经度变化规律: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度数逐步增大、向西度数也逐步增大 

3.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

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4.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

(注意看P23图2-19和图2-20)四大洋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8.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

由赤道(0°

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

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

由本初子午线(0°

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

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W、160°

E组成的经线圈。

西半球的度数范围:

W~180°

~180°

东半球的度数范围:

0°

~20°

~160°

E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的复习资料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3、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比较

远古人类

生活年代

体质特征

使用工具

使用火情况

生活情况

元谋人

距今约170万年

制造工具

知道用火

北京人

距今约

70万-20万年

保留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使用天然火 

保存火种

群居生活

山顶洞人

距今约3万年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懂得磨光和钻孔技术

人工取火

氏族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与半坡的比较

原始人类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粮食作物

生产工具

房屋

制作陶器

河姆渡居民

距今约七千年

长江流域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种植水稻

使用耒耜

干栏式房屋

半坡居民

距今约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

陕西西安半坡村

种植粟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半地穴式房屋

彩陶

2、大汶口原始居民:

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于山东大汶口,制作出黑陶、白陶,出现了私有财产,贫富分化。

第3课 

华夏之祖

1、华夏族的形成

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

2.黄帝——“人文初祖” 

3、禅让制

(1)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是尧、舜、禹

(2)禅让制是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1、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亡国之君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阳城

公元前1046年

盘庚迁都到殷

西周

公元前771年

镐京

周武王

周幽王

东周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221年

周平王

2、启继承父位,表明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武王伐纣:

牧野之战

4、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①夏桀、商纣残暴统治。

②汤、武王得到民心。

③汤、武王任用贤人。

④联合其他小国。

5、分封制

(1)分封的目的:

巩固统治

(2)分封制的内容:

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

服从命令;

交纳贡品;

镇守疆土;

战时随天子作战。

(3)分封的意义:

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6、西周时期社会等级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

2、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目前世界上现存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