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52690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儿科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医儿科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医儿科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医儿科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医儿科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儿科学文档格式.docx

《中医儿科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儿科学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儿科学文档格式.docx

压之不褪色,摸之不碍手。

疹:

压之褪色,摸之碍手。

5、指纹诊法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推。

指纹诊的辨证纲要,可以归纳为“浮尘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6、小儿病理脉象主要有浮、沉、迟、数、无力、有力等6种。

7、捏脊疗法是儿科常用的一种推拿方法,该法用捏法施于脊柱两侧,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按摩,调和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恢复脏腑功能以防止疾病,

8、掌握用药剂量:

新生儿1/6,乳婴儿1/3,幼儿1/2,学龄儿童2/3或接近成人量。

9、针刺四缝可以用于清热、除烦、止咳化痰、通畅百脉、调和脏腑等,常用来治疗疳证、厌食、积滞、咳喘、顿嗽等疾病。

10、添加辅食:

目的补充不足;

断乳准备。

原则:

由少到多;

由稀到稠;

由粗到细;

由一种到多种。

11、胎黄常症方药:

茵陈蒿汤,茵陈理中汤,血府逐瘀汤,

12、感冒的病位在肺,病机:

肌表失疏,肺气失宣

13、咳嗽各证选用的方药:

风寒袭肺证,华盖散;

风热犯肺证,桑菊饮;

痰热壅肺证,清金化痰汤;

痰湿蕴、肺证,三拗汤合二陈汤;

肺脾气虚证,六君子汤;

阴虚肺热证,沙参麦冬汤。

14、泄泻西医称小儿腹泻,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以运脾化湿为治疗原则

15、泄泻的病机是脾胃受损,升降失和,水谷不分,混杂而下。

16、厌食以运脾开胃为基本治则。

厌食各证的方药:

脾失健运,不换金正气散;

脾胃气虚,异功散;

脾胃阴虚,养胃增液汤

17、积滞的治则是消食化积,理气行滞。

积滞各证的方药:

乳食内积证,消乳丸,保和丸;

食积化热,枳实导滞丸;

脾虚夹积证,健脾丸;

18、疳:

自古有两种解释:

其一曰“疳者甘也”,言其病机,是指小儿恣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形成疳证;

其二曰“疳者干也”言其病机、主症,是指气液干涸、形体羸廋。

43.前者言其病因,后者述其病机和症状。

形体消瘦,体重比正常儿童平均值低15%以上,面色不华,毛发稀疏枯黄;

严重者干枯羸瘦,体重可比正常平均值低40%以上。

19、急惊风:

为痰,热,惊,风四证具备,临床以高热,抽风,神昏为主要表现。

治疗原则:

清热,豁痰,镇惊,息风

20、急性肾小球肾炎主症:

急性发病,浮肿、血尿、少尿、高血压(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烦躁等)严重者可有心悸、抽风、气促发绀等。

血清总补体及C3可一过性明显下降,6~8周恢复正常

证治分类:

风水相搏,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苓散;

2.湿热内侵,五味消毒饮合小蓟饮子;

邪陷心肝,龙胆泻肝汤合羚角钩藤饮;

凌心肺,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

水毒内闭—通腑泻浊,解毒利尿—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

阴虚邪恋,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

气虚邪恋,参苓白术散

21、麻疹的治疗原则:

清凉透疹。

证治分类:

1.邪犯肺卫,宣毒发表汤;

邪入肺胃,清解透表汤;

阴津耗伤,沙参麦冬汤

22、幼儿急疹是婴幼儿时期一种急性出疹性疾病。

有热退疹出的特点

23、风疹的证治:

邪犯肺胃证,银翘散;

邪入气营,透疹凉解汤;

24、水痘:

临床以发热,皮肤黏膜分批出现皮疹,红斑、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为主要特征。

证治:

邪伤肺卫,银翘散;

邪炽气营,清胃解毒汤

25、手足口病:

清热祛湿解毒。

邪犯肺脾,甘露消毒丹;

心脾积热证,清热泻脾散;

湿热蒸盛,清瘟败毒饮;

气阴两伤证,生脉散。

26、流行性腮腺炎:

初病时可有发热,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大,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疼痛感,。

常一侧先肿大,2~3天后对侧亦出现肿大。

腮腺管口红肿

,或同时有下颌下腺,舌下腺肿大

27、佝偻:

血磷明显降低,钙磷乘积小于30,早期预防每天服维生素D400TU预防。

28、过敏性紫癜的证治:

风热伤络,连翘败毒散;

血热妄行,犀角地黄汤

1、钱乙的学术思想:

①钱乙创建了儿科五脏辨证体系;

②重视望诊,总结出面部望诊

的实践经验;

③对痘诊类,出疹性传染病的鉴别有较清楚的描述,其中对麻疹的症状、诊断、治疗,论述尤详;

④创急惊风、慢惊风有别,并对惊风和痫症进行鉴别;

⑤将小儿的生理病理概括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⑥在治疗上重视五行生克关系而辨证用药;

⑦指出疳皆脾胃病,因津液之所遗也;

⑧用药上善于化裁古方,创立新方。

2、明代世医万全,字密斋,《万氏家藏育婴秘诀》、《幼科发挥》、《痘疹心法》、《片玉心书》,倡导‘育婴四法’即“预养以培其元,胎养以保其真,蓐养以防其变,鞠养以慎其疾”,形成了中医儿童保健学的系统观点

3、小儿年龄分期:

1.胎儿期:

从男女生殖之精相合而受孕,直至分娩断脐,属于胎儿期。

胎龄从孕妇未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为40周,280天,以4周为一个妊娠月,俗称‘怀胎十月’。

2.新生儿期:

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生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

3.婴儿期:

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亦称乳儿期。

4.幼儿期:

1周岁后至3周岁为幼儿期。

5.学龄前期:

3周岁后到7周岁为学龄前期,也称幼童期。

6.学龄期:

7周岁后至青春期来领(一般女为12岁,男13岁)为学龄期。

7.青春期:

女孩至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为青春期。

4、小儿生长发育(生长发育是小儿不同于成人的最根本的生理特点)1.体重:

测量体重,应在清晨空腹、排空大小便。

仅穿单衣的状况下进行公式:

<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0.7×

月龄7~12个月体重(kg)=7+0.5×

(月龄-6);

1岁以上体重(kg)=8+2×

年龄2.身高(长)身高(cm)=70+7×

年龄血压袖带宽度应为上臂长度的2∕3,袖带过宽测得的血压较实际血压值为低,过窄测得的血压值较实际血压值为高。

收缩压=80+2×

年龄舒张压=收缩压×

2/3

5、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生理学黄疸

病理性黄疸

①出现晚,消退较快

足月儿:

出生后第2~3天出现,4~5天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两周

早产儿:

出生后3~5天出现,5~7天高峰,7~9天消退,最迟不超过3~4周

②程度较轻:

血清胆红素每日增加<85µ

mol/L

足月儿<221µ

mol/L;

早产儿<257µ

①出现早:

出生后24h内

②发展快:

血清胆红素每日增加>85µ

③程度重:

足月儿>221µ

早产儿>257µ

④消退迟(超过2~3周)或黄疸退而复现

仅见轻微食欲不振

重者有中毒、消化系统等症状

6、感冒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的机理:

由于小儿肺脏娇嫩,感邪之后,失于宣肃,气机不畅,津液输布不利而内生痰液,,壅塞气道,则咳嗽加剧,喉间痰鸣,产生感冒夹痰;

小儿脾常不足,乳食不知自节,感邪之后,肺病及脾,脾运失司,乳食停滞,积于中焦,气机不利,则皖腹胀满,不思乳食,甚或呕吐,大便稀薄,产生感冒夹滞;

小儿神气怯弱,肝气未充,筋脉未盛,感邪之后,热扰心肝,易致心神不宁,睡卧不安,甚至抽搐,产生感冒夹惊。

7、哮喘的诊断要点:

常突然发病,发作之前,多有喷嚏、咳嗽等先兆症状。

发作时不能平卧,烦躁不安,气急,气喘。

有诱发因素,如气候转变、受凉受热或接触某些过敏物质。

肺部听诊,两肺满布哮鸣音,呼气延长。

8、如何鉴别积滞、厌食、疳证?

答:

积滞是由乳食喂养不当,停积脾胃,运化失健引起的一种病证。

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不调为特征,有伤食病史。

积久不消,迁延失治,可转化成疳。

厌食是由喂养不当,饮食失节而致脾胃运化受纳不健所引起,以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为特点。

无明显消瘦,精神状态尚好,病在脾胃,不涉及他脏,予后良好。

疳证是由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功能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慢性病证,以形化消瘦,面黄发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为特征。

本病起病缓慢,病程缠绵,迁延难愈,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9、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血虚不荣是其主要病理基础,病变脏腑主要在心、肝、脾、肾、其中以脾胃最为重要。

病情分度:

轻度:

血红蛋白:

6个月~6岁90~110g/L,6岁以上90~120g/L;

中度:

血红蛋白60~90g/L重度:

血红蛋白30~60g/L;

极重度:

血红蛋白<30g/L。

新生儿血红蛋白120~144g/L者为轻度,90~120g/L者为中度,60~90g/L者为中度,<60g/L者为极重度

10、病毒性心肌炎:

临床诊断依据①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

②心脏扩大:

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

③心电图改变:

Ⅰ、Ⅱ、avF、V5导联中2个或2个以上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及其他严重心律失常。

④CK-MB升高,心肌肌钙蛋白(cTnI或cTnT)阳性。

.

证治分类①风热犯心—清热解毒,宁心复脉—银翘散加减②湿热侵心—清热化湿,宁心复脉—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③气阴亏虚—益气养阴,宁心复脉—炙甘草汤加减④心阳虚弱—温振心阳,宁心复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⑤痰瘀阻络—豁痰化瘀,宁心通络—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加减

11、肾病综合征:

诊断要点:

(1)单纯性肾病:

仅具有典型的“三高一低”临床表现者。

①大量蛋白尿:

24小时尿蛋白定量≥50mgp;

②低蛋白血症:

血浆白蛋白,儿童<30g/L,婴儿<25g/L。

③高脂血症:

血浆胆固醇,儿童>5.7mmol/L,婴儿>5.2mmol/L;

④不同程度的水肿。

①②为必备条件

12、麻疹,风疹和猩红热的关系

病名

麻疹

风疹

猩红热

出疹与发热的关系

发热3~4天出疹,出疹时发热更高

发热1/2~1天出疹

发热数小时~1天出疹,出疹时热高

特殊体征

麻疹黏膜斑

环口苍白圈,草莓舌,帕氏线

皮疹特点

玫瑰色斑丘疹自耳后发际→额面、颈部→躯干→四肢,3天左右出齐。

疹退后遗留棕色色素斑、康麸样脱屑

玫瑰色细小斑丘疹自头面→躯干→四肢,24小时布满全身。

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无脱屑,

细小红色丘疹,皮肤猩红,自颈、腋下、腹股沟处开始,2~3天遍布全身。

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有大片脱皮

13、过敏性紫殿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

答:

过敏性紫癜的紫癜皮肤会出现呈对称分布,大小相等,高出皮肤,压之不褪色的斑丘疹样紫癜,以双下肢伸侧及臀部,常兼见关节肿痛,腹痛等症状,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血块收缩实验均属正常。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皮肤,黏膜可见非对称性瘀点及瘀斑。

不高出皮肤,可遍及全身。

血小板计数减少,出血时间延长。

14、过敏性紫癜临床四大症状:

1,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或药物、食物过敏史;

2,典型皮肤症状:

皮肤分批出现对称分布、大小不等、高出皮面、压之不退色的斑丘疹样紫癜,以双下肢伸侧及臀部为多;

3,约2/3患儿出现消化道症状,以脐周或下腹部绞痛伴呕吐为主;

部分患儿同时伴有关节痛和尿异常改变;

4,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升高;

出血凝血时间正常,血块收缩试验正常。

部分患儿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血沉轻度增快。

肾脏受累者尿常规可有镜下血尿、蛋白尿等肾损伤表现。

肾组织活检可确定肾脏病变性质。

有消化道症状者大便隐血试验多阳性。

肺炎喘嗽:

病因病机:

①病因分内外因:

外因责之于感受风邪:

内因责之于小儿肺气虚弱,卫外不固。

②病位在肺,病机关键为肺气郁闭,痰热是其病理产物;

诊断:

发病较急,发热咳嗽,喉间痰鸣,重证呼吸急促,鼻翼煽动。

病情严重时,痰壅气逆,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苍白,唇口青紫发绀。

初生儿患本病时,常见不乳、神萎、口吐白沫,可无上述典型证候。

肺部听诊可闻细湿哕音。

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部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

治则:

以开肺化痰,止咳平喘为主法。

风热闭肺:

证候:

初起证候稍轻,发热恶风,微有汗出,口渴欲饮,咳嗽,痰稠色黄,呼吸急促,咽红,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重症则见高热烦躁,咳嗽微喘,气急鼻煽,喉中痰鸣,面色红赤,便干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分析:

风热外袭,肺闭失宣,因而发热恶风,微有汗出,口渴引饮。

咽红,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之象。

治法:

辛凉宣肺,清热化痰。

方药:

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常用药:

麻黄、杏仁、生石膏、生甘草、金银花、连翘、薄荷、桔梗、牛蒡子。

痰热闭肺:

壮热烦躁,喉间痰鸣,痰稠色黄,气促喘憋,鼻翼煽动,或口唇青紫,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痰热壅盛,故壮热烦躁,喉间痰鸣,痰稠色黄。

肺气郁闭故见气促喘憋,鼻翼煽动。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之象。

清热宣肺,涤痰定喘。

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麻黄、杏仁、生石膏、生甘草、细茶、桑白皮、葶苈子、苏子、前胡、黄芩、虎杖。

哮喘:

定义:

发作性的哮鸣气促,呼气延长,不能平卧。

病因:

1.外因:

感受外邪,接触异物,食咸2.内因:

痰饮内伏,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

病机:

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

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喘。

鉴别诊断:

哮喘需与肺炎喘嗽相鉴别。

哮喘以咳嗽、气喘、呼气延长为主症,多数不发热,两肺听诊以哮鸣音为主;

肺炎喘嗽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症,多数发热,两肺听诊以湿哕音为主。

发作期当攻邪以治其标,分辨寒热虚实、寒热夹杂分别随证施治。

缓解期治以扶正,调其脏腑功能。

寒性哮喘:

咳嗽气喘,喉间有痰鸣音,痰多白沫,形寒肢冷,鼻流清涕,面色淡白,恶寒无汗,舌淡红,苔白滑,脉浮滑。

风寒外束,痰湿阻肺。

风寒在表,故恶寒无汗,鼻流清涕;

痰湿内阻,阳气不能宣畅,故面色淡白;

湿痰阻络,气道受阻·

,故咳嗽气喘,吐白沫痰;

痰气相搏,喉间可闻哮鸣音。

温肺散寒,化痰定喘。

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麻黄、桂枝宣肺散寒,细辛、干姜温肺化饮,白芥子、苏子、莱菔子行气化痰,白芍药、五味子敛肺平喘。

热性哮喘:

咳嗽哮喘,声高息涌,咯痰稠黄,喉间哮吼痰鸣,胸膈满闷,身热,面赤,口干,咽红,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外感风热,引动伏痰。

痰热蕴阻,肺气失肃,故咳嗽哮喘,声高息涌,咯痰稠黄;

外感风热,故身热面赤,咽红口干。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麻杏石甘汤加味。

麻黄、生石膏宜肺清热,杏仁、葶苈子、桑白皮泻肺降逆,苏子化痰,生甘草调和诸药。

外寒内热:

恶寒发热,鼻塞喷嚏,流清涕,咯痰粘稠色黄,口渴引饮,大便干结,舌红,苔薄白,脉滑数。

表寒未清,内已化热。

风寒在表故见恶寒发热,打喷嚏,流清涕;

口渴引饮,吐痰粘稠色黄,便秘为里有痰热之象。

解表清里,定喘止咳。

·

大青龙汤加减。

麻黄、桂枝、生姜温肺平喘,生石膏清里热,生甘草和中,白芍、五味子敛肺。

泄泻:

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

外因责之于感受湿邪,或兼风、寒、暑、热等邪而为病,以湿热为多见内因责之伤于乳食或脾胃虚弱

病机:

其主要病变在脾胃,病机关键为脾胃受损,升降失司,水谷不分,混杂而下。

盖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若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之后,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清浊不分,合污而下,致成泄泻。

1.大便次数增多,每呈淡黄色,如蛋花汤样,或黄绿稀溏,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粘液。

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重症腹泻及呕吐严重者,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神疲,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眶下陷,啼哭无泪等脱水征,以及口唇樱红,呼吸深长,腹胀等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的表现。

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或少量白细胞、红细胞。

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或病毒检查阳性等。

运脾化湿为基本法则。

痢疾大便稀,有粘冻或脓血,便次增多于里急后重,腹痛明显。

大便常规检查红细胞、白细胞均多,可找到吞噬细胞;

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

证治分类

伤食泻:

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脘腹胀满,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腹痛拒按,嗳气酸馊,或有呕吐,不思乳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

乳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常,故泻下稀便夹有不消化的乳凝块或食物残渣。

食滞中焦,气机不利则腹胀腹痛;

泻后积滞见减,,气机一时得畅,故见泻后腹痛暂时减缓。

乳食内腐,浊气上冲,胃失和降,嗳气酸馊,或有呕吐。

舌苔厚腻或微黄,大便酸臭,或如败卵,不思乳食,夜卧不安,皆为乳食积滞之证。

消食导滞。

方药:

保和丸加减。

山楂、神曲、莱菔子消食化积导滞,陈皮、半夏理气降逆,茯苓健脾渗湿,连翘清解郁热。

湿热泻:

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见少许粘液,腹痛时作,食欲不振,或伴呕恶,神疲乏力,或发热烦闹,口渴,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湿热之邪,蕴结脾胃,下注肠道,传化失司,故泻下稀薄如水样,量多次频。

湿性粘腻,热性急迫,湿热交蒸,壅阻胃肠气机,故泻下急迫,色黄而臭,或见少许粘液,腹痛时作,烦闹不安;

湿困脾胃,故食欲不振,甚或呕恶,神疲之力。

若伴外感,则发热;

热重于湿,则口渴;

湿热下注,故小便短黄;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征。

清热利湿。

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葛根解表退热、生津升阳,黄芩、黄连清解胃肠之湿热,甘草调和诸药,共具解表清肠、表里双解之功。

急性肾小球肾炎:

简称急性肾炎,临床以急性起病,浮肿、少尿、血尿、蛋白尿及高血压为主要特征。

病因:

感受风邪、水湿、疮毒。

病位:

肺、脾、肾。

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液潴留,泛益肌肤,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

全身浮肿(紧张性,多以头面眼睑明显,严重者可有胸腹水);

高血压;

肉眼血尿。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血常规、血沉、ASO、补体(C3为主)、血肌酐、尿素氮

急性期以驱邪为旨

风水相搏:

症候:

水肿自眼睑开始迅速波及全身,以头面部肿式为著,皮色光亮,按之凹陷随手而起,尿少色赤,微恶风寒、或伴发热,咽红咽痛,骨节酸疼,鼻塞咳嗽,舌质淡,苔薄白或薄黄,脉浮紧或浮数。

辨证要点:

本证多见于病程早期,外感风邪而诱发。

以起病急,水肿发展迅速,全身浮肿、头面部为甚,伴风热或风寒表证为特点

疏风宣肺,利水消肿;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苓散。

麻黄、桂枝发散风寒,宣肺利水;

连翘清热解毒;

配杏仁、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等宣肺降气,利水消肿;

甘草调和诸药。

湿热内侵证候:

头面肢体浮肿或轻或重,小便短赤,或见尿血,烦热口渴,头身困重,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常有近期疮毒史。

本证多见于疮毒内归患儿,或病程中期、后期,水肿减轻或消退之后,也可见于水肿持续阶段。

以血尿、烦热口渴、头身困重、舌红苔黄腻为特点。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五味消毒饮合小蓟饮子加减。

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

栀子清泻三焦之热;

猪苓、淡竹叶利湿清热;

小蓟、蒲黄、当归凉血止血并能散瘀。

肾病综合征:

是一组有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内大量白蛋白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

以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水肿为特征。

封藏失职,精微外泄,水液停聚,

.鉴别:

急性肾小球肾炎与肾病均以浮肿、尿改变为特征。

①急性肾小球肾炎:

以血尿为主,不伴低蛋白血症及高胆固醇血症,浮肿多为紧张性。

②肾病:

以大量蛋白尿为主,伴低蛋白血症及高胆固醇血症,浮肿多为指凹性。

与阳水鉴别:

阳水是以血尿,浮肿、少尿或尿闭、眩晕为主症。

病程较短,血压偏高,尿常规以大量红血球为主,ASO阳性。

而阴水是以明显浮肿(指陷性)为主症,初期也可有尿少,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

一般无血压升高,尿常规检测是以大量蛋白尿为主。

且血清总蛋白低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

以扶正培本为主,重在益气健脾补肾、调理阴阳,同时注意配合宣肺、利水、清热、化瘀、化湿、降浊等驱邪之法以治其标。

肺脾气虚:

全身浮肿,面目为著,尿量减少,面白身重,气短乏力,纳呆便溏,自汗出,易感冒,或有上气喘息,咳嗽,舌质淡胖,苔薄白,脉虚弱。

辩证:

本证以头面肿甚,自汗出,易感冒,纳呆便溏,自汗气短乏力为特点。

益气健脾,宣肺利水。

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加减。

黄芪、白术、茯苓、泽泻、猪苓、车前子、桂枝、防己、甘草

脾肾阳虚:

全身明显浮肿,按之深陷难起,腰腹下肢尤甚,面白无华,畏寒肢冷,神疲蜷卧,小便短少不利,可伴有胸水、腹水,纳少便溏,恶心呕吐,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本证多见于大量蛋白尿持续不消,病情加剧着,以高度浮肿,面白无华,畏寒肢冷,小便短少不利为辩证要点。

温肾健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