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文化强县战略之我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048818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柱文化强县战略之我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石柱文化强县战略之我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石柱文化强县战略之我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石柱文化强县战略之我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石柱文化强县战略之我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柱文化强县战略之我见.docx

《石柱文化强县战略之我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柱文化强县战略之我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柱文化强县战略之我见.docx

石柱文化强县战略之我见

石柱文化强县战略之我见

童中安黄怀琳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文化委)

 

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石柱历届县委、政府一直在不断地探索,试图走出一条适合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子,仅工业园区和移民生态工业园区就有三个。

这些大胆的尝试,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但仍然没有走一条真正适合石柱发展的路子,离民富县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石柱的自然资源和地理区位都不具备明显优势。

而文化资源相对富集,实施文化强县的战略,应该是石柱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文化强县文化资源战略旅游环线

引言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幅员面积3012平方公里,辖32个乡镇,总人口54万人。

这里孕育了著名的巾帼英雄良玉、经典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石柱,也是久负盛名的“中国黄连之乡”、“中国辣椒之乡”、“中国莼菜之乡”。

石柱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森林覆盖率超过50%,被誉为绿色宝库和森林氧吧。

云梯街、油草河、黄水森林公园、千野草场等风景区山清水秀,美丽如画,黄水夏季平均气温为20°,公园云山雾海颇为壮观,置身其间,宛如腾云驾雾!

这里独具特色的土家吊脚楼、迎宾咂酒、土家情歌对唱、摆手舞等民俗风情表演让人留连忘返。

石柱站在风云如梦的历史蓝图上,为我们展示着它的生态魅力和自然情怀。

石柱毗邻省,具有南北承启,东西传递的区位优势,被纳入国家成渝经济区和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和市江南万亿工业走廊三大区位经济优势。

近年来,石柱已经建成了沪渝高速公路、涪丰石高速公路、渝利铁路,在建沿江高速公路、西沱深水良港和梁黔高速公路。

特别是沪蓉高速铁路的全线通车,从石柱县城出发,80分钟可到主城,7小时可达、、,使石柱迎来了“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的大发展时期。

这些有利条件,加上石柱富集的文化资源,为石柱实施文化强县战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石柱文化

石柱历史悠久,古属九州之一的梁州,为巴国腹地。

从唐武德二年(619年)置南宾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发展历程。

上溯到战国时期巴盐销楚至今,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独具石柱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和土家民族文化。

●文化区位。

石柱是市陆路出渝至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东大门;是“渝东南生态保护区”唯一濒临长江的土家族自治县,是巴渝文化和武陵山区民族文化的交汇地;是长江大河文化和乌江流域民族生态文化的交汇地。

●文化资源。

自治县成立30周年来,从封闭、简陋中艰难启程,负重前行,逐步迈向开放、繁荣、多元的发展方向,基本形成了独具石柱地域特色、具有国际国影响力的石柱文化,为提升石柱的知名度、美誉度,促进石柱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为石柱政治、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石柱文化,可以概括为七大资源、五大文化品牌:

一是以巾帼英雄良玉为代表的良玉文化及土司文化。

良玉是明末石柱宣抚使,是唯一登录中国正史(《明史》、《南明史》等)封侯拜将的巾帼英雄。

多年来,我们克服重重困难,致力于巾帼英雄良玉及石柱土司文化的发掘整理工作。

先后编辑出版了《良玉史料集成》(人民)和《历史名人题良玉诗词楹联集》,正在编辑《良玉史料大全》、《石柱土司八百年》等史料专著。

经市作协推介,由省作家贝锦三夫创作武陵王系列长篇历史小说之《良玉》,即将于今年四月由以重点出版物隆重推出,公开出版面世。

我们先后拍摄了《良玉》史料专题片(电视台多次播放);去年我们又协助市、县纪委拍摄了以良玉为题材的《执干戈以为社稷》(中国传统文化家训家规专题片,是市唯一在中纪委国家监察部推出的专题片);今年三月十二日,根据我县提供的资料,央视7“农业与军事”频道,播出了《讲武堂》倾国倾城三部曲

(二)《倾城之战》,讲述巾帼英雄良玉忠贞爱国的史实。

以历史文化名人良玉为代表的良玉文化及土司文化品牌,魅力无限。

良玉及土司文化已经引起海外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一个得到明末以来周恩来、崇祯皇帝、康有为、胡适、郭沫若、天华、秋瑾、宋氏三姐妹、冰心、尚可云、玉祥等,各界诸多重量级大人物为其大量赋诗、题词、撰文和艺术展示,高度赞誉的巾帼英雄,其忠贞爱国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永恒的主题。

二是以经典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为代表的啰儿调民歌文化。

长期以来,将世界经典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定位成民歌或川东民歌。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们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发掘、走访和考证,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将《太阳出来喜洋洋》正名为石柱民歌,并于2003年3月在央视4频道“魅力12”栏目成功播出,让这首世界经典民歌回归故里。

同时,以《太阳出来喜洋洋》为代表的民歌“啰儿调”,成功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形成了石柱独有的地域特色啰儿调民歌文化。

以经典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为代表的“啰儿调”民歌文化品牌,独树一帜,已经唱响全球。

目前,我们借助“互联网+”平台,启动了为期3年的《太阳出来新洋洋》网络宣传推广活动,希望让世界唱响石柱民歌的同时,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石柱,了解石柱,渴望来探索石柱。

三是以首批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西沱古镇为代表的古镇及巴盐古道盐商文化。

经考古发掘和考证,战国时期的巴国“因盐而兴、因盐而亡”。

巴盐古道正是在巴盐销楚的历史大背景中,逐步形成的一条融古镇、商贸、生态为一体的文化古道。

巴盐古道的起点西沱古镇,是汉代至明清时期因盐而兴、保存较为完好的商贸重镇,于2003年成功申报为“全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

以西沱云梯街为代表的古镇及巴盐古道文化品牌,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界的高度关注。

巴盐古道文化已经成功列入国家文化资源库。

自去年启动西沱古镇文化旅游开发以来,游客量增长明显,古镇古道文化热正在逐步形成。

四是以“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为代表的土家民居和土家碉楼文化。

土家吊脚楼在土家民族聚居区普遍存在。

发掘、整理、传承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我县义不容辞、一马当先,将“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并正在发掘、整理和改造家大院、土家碉楼等土家民居风貌,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系统地传承土家民族民居文化。

以土家族传统吊脚楼和土家碉楼核心的土家民居文化品牌,正在成为有关人士的研究热点。

近年来,包括啰儿调、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玩牛、断头锣鼓等,一系列石柱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常到主城和市外交流展示,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弘扬,草根文艺已经走出吊脚楼院坝,登上了大雅之堂。

五是以黄连和莼菜为代表的石柱特色传统农耕文化。

石柱种植黄连有数百年,是享誉世界的“中国黄连之乡”,也是中国莼菜生产第一大县。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石柱土家人民不断总结、改进传统生产技艺,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黄连、莼菜原生态文明。

在此基础上,我们联合西南大学加以发掘、整理、升华为石柱黄连、莼菜农耕文化而闻名中外。

以黄连和莼菜生产为代表的生态农耕文化品牌,方兴未艾。

以黄连、莼菜生产为代表的传统农耕生态文化基本成型。

六是以保护性开发银杏堂和三教寺为代表的文化。

银杏堂是明清时期与双桂堂齐名的渝东名刹。

由于种种原因,到上世纪末已经损毁殆尽。

本世纪初,我们顺应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坚持完全遵照原貌、修旧如旧的原则重新修复,得到了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及专家的首肯,现已成功列入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此,以银杏堂和三教寺为主的石柱文化渐成气候。

七是龙河岩棺神秘文化。

龙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贯穿石柱全境。

经考古、考证和发掘,龙河岩棺,是古代巴人长期在石柱繁衍生息中,形成独特而神秘的丧葬文化。

如何在距水面几十甚至几百米的悬崖上开凿石窟、安放棺椁等神秘的丧葬文化面纱,专家们至今也未能破解。

●文化成果。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文化工作者共同努力,我县文化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1.文化政策逐步健全。

先后制定出台了《群众文化活动队伍管理办法》、《石柱县“龙河文艺”创作项目资助试行办法》、《石柱县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等。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我县乡镇综合性文化站建设,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门出台了《石柱县乡镇综合文化站运行管理办法》,对人、才、物、体制和机制等方面进一步理顺,为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广大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提供了政策保障。

2.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近几年,陆续新建、改造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新华书店,32个乡镇(街道)相继建起了面积在300㎡以上的文化站;全县241个村(社区)普及了农家书屋。

城乡公共文化设施逐步完善并全部实行免费开放,全县广大群众真正享受到了公共文化建设带来的实惠。

3.文艺创作和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今年,市第七届乡村文艺汇演《土家魂》获一等奖;2015年我县参加第二届中国文化馆年会·文化艺术博览会“中国文化馆事业成就展”,现场演出等活动,受到多方好评;舞蹈《二嫂》《土家玩牛》获市级舞蹈比赛一等奖;散文《庄稼人生》获中国散文家学会颁发的文学大赛二等奖;美术作品《逝》获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美协颁发的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近年来,我县作者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和出版的作品达数十部(种),700万字以上。

文艺创作获得省(市)级以上奖项200余件(次)。

我县土家族诗人茅舍的抒写石柱题材的长篇组诗《龙河吟》,获得中国作协2014年度少数民族作家重点作品项目扶持,由中国文联正式出版公开发行,实现了我县作家作品得到中国作协肯定和重点扶持零的突破。

每年定期举办的“玉带河之夜”、“群众文化活动展演”、春节及节庆等活动,已经成为宣传石柱的重要名片,也是提供广大群众丰富的“文化大餐”。

4.文物保护和非遗保护成果显著。

顺利完成了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三峡后续文物保护工作项目申报实施工作有效推进。

设立了石柱县博物馆并实现全年无休假免费开放,新公布了两批共4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3项(石柱土家啰儿调、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和土家玩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4项;同时,我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啰儿调)之乡”;西沱镇和悦崃镇分别被市文化委命名为“巴盐古道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土司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5.文化产业逐步壮大。

文化产业是产业。

近年来,国家和市上,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我县文化产业近几年发展较快,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文化产业比重逐年增加。

2012年投入1.3亿元建成占地30亩、建筑面积7690㎡的天上黄水大剧院,大型歌舞《天上黄水》已连续演出3年共300场。

2015年,市文化委确认天上黄水大剧院为市文化产业示基地。

截止2015年底,全县发展涵盖广播影视、文化休闲娱乐、文化创意与设计等十大类文化企业近400余家,从业人员1.3万人。

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11年的0.86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279亿元,增长率达到48.72%,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当年全县GDP比重为1.06%。

(2)文化创意产品和影视剧多点开花。

倒流水豆腐干(国家地产保护标志商品)、金音石砚(正在申报国家地产保护商品标志)、绣花鞋垫、土家织锦、根雕、石雕、土家服饰等一系列文化产品,极大丰富了旅游商品市场。

《太阳出来喜洋洋》、《黄连有点甜》和《山间传来牛铃声》等影片相继拍摄上演,文化旅游产业不断提档升级。

二、文化战略

文化工程是最能充分反映民意的“惠民工程”。

建设和完善覆盖我县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和并逐步实现公益文化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既是全面贯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要求。

“十三五”期间,我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思路定位是:

以党的十八大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针,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主动争取支持,充分利用资源,广泛形成共识;重点建设一个中心、着力抓好两大工程、扎实做亮三大品牌、全面落实四项措施的“1234”工作目标。

(一)重点建设一个中心。

重点建设好县城这个文化中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目前的现状是,不要说外地,就是市,很多人知道黄水,而不知道石柱。

具有千多年建县历史的石柱县城,客观上正在或者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存在。

因此,增强文化软实力,是石柱城市建设的关键。

如何让本地人更好地了解石柱,让外来游客更加留恋石柱,这就需要用独有的文化符号来识别,用有序的文化传承来认知,用鲜明的文化特色来吸引。

加快石柱城市文化建设,注重再现石柱建县至今的发展历史中重要的、积极的、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重大过程、重大事件、重要人物。

在坚持尊重历史、注重现实的基础上,通过整体城市规划布局、建筑风格、城市雕塑、文化景观、主题公园、文化广场、特色街巷、商号匾联等予以历史再现或创新体现,从而记录、塑造、再现一批文化标志和文化符号,让人们能从中感受石柱的文化底蕴和领悟石柱文化精神。

1.突出抓好县城文化建设规划的编制。

把城市文化建设,当成家庭房屋装饰来思考。

城市建设的大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无法改变,只能依势就型,通过高规格、高起点的文化建设规划来完弥补石柱县城规划的遗憾、建设的遗憾和城市管理的遗憾,最终实现锦上添花的目标。

所以,要下决心,学习外地“富规划、穷建设”的新观念,将我们通过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土专家和爱好者挖掘整理提出的“两轴(二三环路、公园)两山(旗山冒顶山)两河(龙河、玉带河)”做文章的理念和文化资源素材,请高层次的文化规划编制机构和高人点化开光,尽早编制出可操作的石柱县城文化建设的科学规划。

2.加快县城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步伐。

围绕文化强县、文化大县的目标,加大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力度。

加快县民族文化中心、小区文化氛围的建设步伐。

2015年11月底,占地14644㎡,建筑面积25400㎡,集文化馆、图书馆、“啰儿调”传习所、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为一体的民族文化中心建设项目,已正式动工,力争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成地标性设施。

3.着力建设“新城文化景观”。

从石柱西高速下道口、火车站到都督大道(三环路)、万寿大道(二环路)一轴为主,并延伸至三河镇为一区域性板块。

这一板块是新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扩发展的重点,也是石柱现代城市的代表。

因此,在新城区的建设发展中,要结合建设发展进程,注重城市特色文化项目建设。

如在都督大道和万寿大道交汇处(儿童公园附近),利用自然山岩,规划修建一段古城墙,墙体用浮雕形式展现良玉文化;在适当地点设立仿古牌坊;在万寿大道移民局外的转盘,设立石柱八景之“万寿连云”雕塑;在三教寺、万寿古寨、三河镇片区重点围绕良玉文化予以精心打造。

4.打造龙河及公园文化景观带。

龙河一轴的建设,一是要进一步治理龙河河道,争取能够开行小型画舫(游船)。

二是在关门岩堤口建设一个中型水上儿童乐园。

三是在旗山下红色雕塑前,建设一个适度规模的露天演出场地(策划一台石柱原生态文艺节目每天固定时间演出)。

四是注重体现石柱历史文化特点和现代文化特色的文化标志建设。

同时,强化公园建设,用体现石柱文化主题的公园、广场、雕塑等,新建一批特色的文化景观,增强人们对石柱文化有别于其他地方文化差异性的识别度,强化石柱的文化影响力;将后河大桥南至靴井公园一线,建成石柱文化展示长廊;将县城东面龙河对岸的冒顶山公园,新建为太阳出来喜洋洋主题公园,在该公园入口处塑立《太阳出来喜洋洋》作者蓝河雕像。

在后河大桥对岸的垮岩脚滑坡治理岩体,以《太阳出来喜洋洋》曲谱为背景,建设土家民族风情大型浮雕。

5.玉带河公园历史文化再现营造。

在玉带河公园,建石柱及与石柱有关的历史文化雕塑,摆放镌刻有石柱历史文化题材的诗词、书法、楹联文化石。

在适当的地方规划安排喝坝坝茶、卖地方特色文化旅游小商品……以营造“守望石柱印象,留住石柱记忆”的氛围。

6.打造“特色商业文化街区”。

梳理引导同类别商贸业者分门别类入住相应街道,逐步形成文化娱乐街、文化用品街、饮食文化街等特色商业文化街区。

同时,打造楹联文化一条街、仿古牌匾一条街等。

将石柱文化发展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将石柱文化发展与商贸经营结合起来;将石柱文化发展与市容市貌建设结合起来,从多方面展现石柱文化,让人们多角度感受石柱文化。

7.定期举办文化节(会)。

扩大石柱城市文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既要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对石柱的积极影响,又必须弘扬本土优秀的地域特色文化。

这就需要加强文化交流,通过定期举办节会的形式来实现。

比如,我县每年定期举办武陵山区民族文化艺术节;把我县国家级、市级非遗文化项目以舞台演艺的形式,充分展示本土民族、历史人文底蕴。

8.抓好城区体育设施建设。

目前县城体育场地主要集中在城东片区,在下一步城市体育事业发展中要布局合理,充分满足广大居民健身需要。

(二)、着力抓好两大文化工程。

第一,全面启动并实施好“良玉文化工程”。

实施“良玉文化工程”,是我县今后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务必抓好三件大事、实事。

一是尽快落实长篇历史小说《良玉》的正式公开出版发行工作。

二是在“十三五”期,完成良玉电影、电视、戏剧(川剧或京剧)剧本的改编工作,策划良玉故事动漫制作;三是落实选址、争资立项、复建太保祠,为良玉影视拍摄做好基地建设工作。

“良玉文化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文化工程,必须举全县之力,一环扣一环,上下齐心,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取得显著的成果。

(1)小说出版发行。

经市作协推介,已经与长篇历史小说《武陵王》系列之《良玉》的作者达成合作意向,并与沟通,力争在2016年4月,以重点出版物正式公开出版发行。

在小说正式公开出版发行前,我们已做好了相应的前期工作:

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委、市作协等做好汇报、衔接工作,力争在小说正式出版发行时,举办一个高规格的“首发式”。

首发式建议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委、市作协和石柱县委、县政府共同举办。

邀请中央、等地的媒体记者,良玉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参加,规模在100人左右。

同时,落实小说在相关文艺报刊、广播电台连载(播)或选载(播)。

(2)“五个一”工程奖申报。

小说正式公开出版发行后,做好前期勾通衔接工作,在市上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认同的基础上,尽快按程序申报市和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并力争申报成功,以填补我县自国家设立“五个一”工程奖以来,从未获得过该奖项的空白。

(3)剧本改编创作。

根据与小说作者达成的合作共识和合作期限,必须在“十三五”期间,通过争取与我县有关的文艺界名人(如晓庆等)的支持,落实知名的历史题材编剧(导演),完成将良玉小说改编电影、30集左右电视连续剧和戏剧脚本的工作。

同时,做好将良玉故事制作成动漫的工作。

(4)太保祠复建。

我县已有全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西沱镇、川东名刹银杏堂、土家雕楼枫香坪以及河嘴谭家弯底院子等一大批享誉市外乃至全国的古建筑,加上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千野草场等自然景观,在复建太保祠后,就基本具备影视拍摄基地的初步条件。

因此,我们要在“十三五”期间选好址,落实好争资立项工作,力争完成复建太保祠工程。

这既是为下一步拍摄良玉影视创作条件,更是为我县争取成为西部又一个重要的影视拍摄基地,推动我县文化旅游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全面抓好深度挖掘、整合和弘扬文化资源工程。

在原有“玉带河之夜”、“群众文化展演”、“啰儿调民歌传唱”等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以举办“土家民族文化节”、《太阳出来喜洋洋》广场舞邀请赛为平台,以拍摄视频、出版图书、媒体传播、制作动漫等作为载体,以聘请国一流文化名家为依托,以深度挖掘、整合文化资源,集中力量打造一台以《太阳出来喜洋洋》为主线、以啰儿调民歌文化、良玉历史文化文化、西沱古镇文化和巴盐古道文化、黄连莼菜原生态传统农耕文化等为核心元素,以现代声光电为辅助手段,以太保祠(大都督府)为背景,形成一台独具石柱文化特色的、相对固定的大型歌舞《千年石柱魂》(或《太阳出来喜洋洋》。

力争成为人们一生必看的演出,并使之成为石柱城市文化的灵魂,达到让更多的人认识石柱,渴望来到石柱的目的。

(三)、扎实做亮三大品牌

广义的“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和符号,或者是他们的组合。

“品牌文化”,则是识别一个民族,或者某个地区的民族独有性、区域特殊性,并使之成为该区域文化软实力、区域竞争力的文化特征。

其涵一般通过知名度、美誉度、市场表现、信誉价值等方面来体现。

石柱人文底蕴深厚,文化资源相对自然资源较为富集。

目前,我县具有国际国影响力和市外公认的五大品牌文化。

而文化资源也好,文化品牌也好,如果不能加以利用,不能为促进当地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大发展服务,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我们拟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做亮三大文化品牌。

1.做亮以黄连和莼菜生产为代表的生态农耕文化品牌。

去年,我县与西南大学签订了“石柱黄连种植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框架协议。

目前,县校协作、紧密配合,正在积极开展工作,力争尽早向联合国粮农组织申报“全球农业文化遗产”获得圆满成功。

2.做亮西沱古镇为代表的古镇文化和巴盐古道盐商文化品牌。

西沱古镇“全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的名头,这本身就是一个无争的国际品牌,国有许多打造古镇文化的成功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巴盐古道”已经成功列入国家文化资源库,只要我们正式启动建设,国家将会给予大力投入和支持。

加上也有“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国家级和区域级层面的经验可资借鉴。

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精心组织,高规格的策划好实施方案,一定会取得显著成果。

3.做亮吊脚楼营造技艺民居文化品牌。

对于这一点,我们希望得到县上的高度重视。

“吊脚楼营造技艺”作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我们有充分的依据向上级争取对该项目的大力扶持和优惠政策。

我们已经在全县“十三五规划”讨论、石柱四大发展定位方案、《石柱县城文化建设规划》(初稿)等中明确提出。

具体思路是:

高起点、科学地策划、包装、规划和建设一个“中国第一土家山寨”大项目。

这个项目规划、选址、建设同等重要。

选址确定后,将整片土地全部征用,统一规划设计。

县上建好基础设施后,面向市外全方位招商建设。

建设占地面积应在2000-5000亩围考虑;所有建筑外观全部建设成3楼以下体现吊脚楼元素的建筑。

资金渠道:

除基础设施向上争取(特色村寨项目资金、渝东南生态保护建设资金、土家民族文化项目和国家相关政策项目资金)和财政配套资金建设外,其余全部市场化运作。

所有建筑必具有土家民居特色,无论单体、连体建筑外观都要按土家吊脚楼特色规划设计。

外观必须是砖木结构、青瓦屋面、飞檐翅角的形制,可以由业主自己确定,但不能破坏外观形象。

在这个大型建筑群的适当位置,复建太堡祠,新建一个能容纳2-3000人的摆手堂(有含吊脚楼元素的单独戏楼或舞台的广场),建设相应的文化旅游服务设施。

最终建设成为我县财政增收,为县城增色、为石柱添彩;同时,成为一个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历史文化古城;成为一个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国际慢城”,从而长期造福石柱人民。

(四)全面落实四项措施

“十三五”期间,是我县未来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要做好上述各项工作,必须有强有力的措施(限于篇幅,略写)。

一是要注重深层挖掘。

深层次挖掘石柱的文化资源,并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是做好上述各项工作的关键。

 二是要注重文化传播。

我们在充分利用本县的所有宣体的基础上,还要加大力度,联系国家级和省市级媒体加强对石柱文化的宣传。

这是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广泛达成共识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

三是要注重提升品牌价值。

我们要充分认识和利用石柱的文化品牌价值,为我们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大发展服务。

因此,提升品牌价值是我们做好上述工作的根本。

 四是要注重文化激励。

没有奖励、激励机制和优惠政策,是人性化缺失的表现,也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

因此,石柱应在做好有效监督的前提下,出台一系列具有奖励、激励机制的优惠政策,是石柱实施文化强县战略的保障。

三、三条建议

(一)在“文化强县”的认识上实现新的突破。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一个地区发展、振兴的重要支撑。

人们每到一个地方去看什么?

首先是看文化。

和我们比邻的利川有个腾龙洞风景区,洞里有什么?

什么都没有。

但是,人们为什么还是要去?

因为洞里做有一台节目,有一个激光秀。

稍远点的湘西——,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最初到那里并不是去看,是去看三个形态的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