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切实巩固退耕成果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047228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切实巩固退耕成果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切实巩固退耕成果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切实巩固退耕成果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切实巩固退耕成果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切实巩固退耕成果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切实巩固退耕成果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切实巩固退耕成果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切实巩固退耕成果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切实巩固退耕成果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生态效益开始显现。

工程实施以来,全县增加了森林面积11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5.1%。

据退耕还林效益监测,坡耕地营造乔木树种的地块与退耕前相比,其径流量、泥沙含量分别下降81%、92%。

工程区泥沙流量明显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大幅度下降,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

3、增加了退耕农户收入,拓宽了农户增收渠道。

截止2010年,退耕农户已户均从退耕还林补助中直接获得收入3027元,人均获得收入976元,工程完成后,退耕农户户均累计可获得收入11820元,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已成为当前退耕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工程实施还促进了农村劳务结构的调整,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从事多种经营和外出务工创造了条件。

2010年退耕农户人均外出务工收入达到182元,占退耕户期内现金收入的6%,高于全县农户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

4、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了林业产业发展。

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

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的发展思路,积极引导和带动广大农户大力培植特色经济林,推动林产业发展。

10年来,全县结合退耕还林建设产业基地11万亩,其中发展特色经济林0.5万亩,工业原料林8.7万亩。

在退耕还林工程的辐射带动下,各地发展特色经济林的热情空前高涨,全县进入了发展特色经济林的新一轮高潮。

5、建立了生态保护屏障,粮食生产连年稳产增产。

虽然退耕还林减少了部分陡坡耕地,但工程的实施,改善了退耕还林区生态环境,减轻了水土流失等产生的危害,建立起农业增效的生态保护屏障。

同时,各地通过加大对高产、稳产农田的建设和农业科技支撑力度,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全县粮食生产连年获得稳产增产,2010年再创历史新高,达20.45万吨。

实现了县政府提出的科技兴农、精耕细作、减地不减产的目标。

6、提高了全民生态保护意识。

随着工程的推进,政策的落实,生态效益的显现,经济效益的体现,触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生产方式的调整,从工程起步时的担心、不积极、压任务,到今天地方党委、政府及广大群众积极要求,争任务、抢任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二)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1、产业基地初具规模

近年来结合退耕还林、日元贷款造林、林业灾后重建林业等重点工程,紧紧围绕全县建设40万亩纤维林基地目标,以建丰、新锐企业等为龙头,建设工业原料林基地33.6万亩,其中新建以桤木、杨树、巨桉为主的短期工业原料林8.6万亩(到2015年我县将建成工业原料林业40万亩),流转建丰和种植大户25万亩。

以若源公司、添宝柑桔协会等为重点,围绕特色经果林生产和新品种开发两条主线,从引进品种、建立种植基地和建立专业协会入手,逐步扩大规模,延长产业链,拓展需求市场,增加就业和增收,特色经果林成为我县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全县已发展特色经果林基地3.8万亩(到2015年我县将发展特色经果林基地6万亩),建协会(或专业合作社)9个,可实现年收入13900万元。

2、林产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我县对木材加工利用进行了合理规划布局,按照“经营加工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工艺设备先进、加工利用率高、产品附加值高,社会效益明显”的要求,对原有经营加工户进一步规范木材经营、加工行为,鼓励扩大经营规模。

全县共有木产品加工、经营企业94户,就业人员2687人,主要是人工商品林经营、自用材加工、家具制造销售等,年实现产值51000万元。

其中建丰公司建成了年产20万立方米的中纤板生产线、年产5万吨甲醛工程项目、年产600万平方米强化地板项目,年产值达4亿元;

绵阳新瑞木业公司板材生产和实木家具生产,年产值达4000万元。

3、生态旅游发展迅速

森林生态旅游全面兴起,围绕七曲山古柏自然保护区、七曲山国家森林公园、长卿山森林公园、两弹城建设,积极开发森林观光旅游与汉唐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和科考等相结合的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开展生态旅游。

同时,以生态建设成果为依托发展新农村休闲旅游36家,已成为林农新的增收点。

今年上半年生态旅游接待游客107万人次,收入达9560万元。

通过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以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主体,以优化林业资源为基础,以工业原料林产业、特色经果林产业、林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为主导,产供销一条龙、工农贸一体化的林业产业化生产格局。

2010年实现林业总产值7.5亿元;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439元,其中来自林业产业收入10387元。

二、工作措施扎实有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和林业产业发展工作,列为各级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和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

各级政府分别成立了退耕还林工作和林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层层建立和落实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为退耕还林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领导小组出台《梓潼县退耕还林考核奖惩办法》、《梓潼县林业产业发展考核奖惩办法》,把每年对乡镇责任状考核的50万元奖励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实行责任制考核和奖惩。

县级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合力推进工程建设。

(一)全力以赴抓好退耕还林工作。

一是广泛宣传,政策深入人心。

为使国家政策传播到退耕农户,县里在县广播电台开展了面向广大农村的退耕还林专题宣传,宣讲退耕还林政策,并对工程实施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广泛报道;

在梓潼电视台设立《退耕还林在梓潼》专栏,宣传全县退耕还林取得的成效和各地好的做法和经验;

在中国绿色时报专版报道我县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和巩固成果所取得的成绩。

国务院《通知》下发后,及时在《绵阳日报》、梓潼电视台进行专题报道,并针对国家新的政策,组织开展了全县工程管理和资金管理培训班。

各地通过采取制作宣传标志碑牌,印发各种宣传手册、宣传制品等宣传方式,提高了广大农户对实施退耕还林重大意义的认识,加深了对退耕还林政策的理解,使退耕还林政策深入人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户退耕还林的积极性。

二是优化树种配置,促进农户增收。

工程实施中,各地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机遇,因地制宜地引导退耕农户选择杨树、桤木、苦楝、巨桉、竹类等既能发挥生态效益,又有很好经济效益的树种造林,努力培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为农户增收打下了良好基础;

并通过合理配置造林模式,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采取林果、林药、林草结合模式,千方百计增加退耕农户收入。

三是加强工程管理,确保工程成效。

在贯彻执行国家各项政策规定的同时,结合梓潼实际,县林业局制定了作业设计、检查验收、大户承包、确权发证等一系列技术规程和规范性文件;

与县财政局共同制定下发了资金管理、政策兑现等管理办法,规范了工程管理。

建立了县级自查、州市级抽查、省级复查三级检查验收制度,健全了按设计施工、按标准检查验收,按验收结果兑现政策补助的操作规范,保障工程顺利实施。

四是创新经营机制,发展产业基地。

积极鼓励公司、企业、集体、个体、大户等社会各方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推行公司和大户租赁、承包荒山造林,提高荒山荒地的造林成效,推动产业发展。

推行户造户管,户造村管,大户承包等管护机制,确保了造林成效。

2000~2010年,全县40多家公司和大户参与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发展杨树、桉树、竹子等8多万亩。

公司参与工程实施,既解决了农户在退耕还林中种苗费不足的问题和市场问题,又解决了公司原料短缺的问题。

为我县退耕还林注入了活力,加快了我县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和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步伐。

五是扎实有效工作,圆满完成规划。

我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和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工作经历了方案准备、调查摸底、汇总编规、评审修改和上报审批等五个阶段,特别是退耕还林专项规划涉及资金量大、覆盖面广、建设内容多、涉及部门多,林业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组织县林业调查规划队,编制完成了《梓潼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

(三)注重森林资源培育质量

我县始终以林业重点建设项目为依托,以营造林招商引资为突破口,调整林种结构,重点发展以杨树、桤木、巨桉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和以核桃、柚子为主的特色经果林,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认真组织实施林业重点项目。

严格按照“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益”的要求,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市场调查评估、总体设计、施工设计、技术模型到选地、种苗、整地、栽植、抚育、环保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

二是全力建设不同林种的示范基地。

以市场为导向,根据不同的经营目的,适时调整林种树种结构,重点发展以杨树、桤木、巨桉为主的工业原料林。

全县发展工业原料林8.6万亩,其中通过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新发展工业原料林3.7万亩,2008年全县纤维林基地建设栽植工业原料林2.4万亩,2009年春季新栽工业原料林0.8万亩,2010年春季新栽工业原料林1.7万亩。

同时,大力兴建以核桃、柚子、黄金梨为主的特色经果林示范基地。

许州天宝柑桔协会始终坚持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培训、统一技术队伍、统一销售,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成立协会9家,现已发展农户12500多户,有柚子3000多亩,碰柑500多亩,年产柚子5000吨,碰柑600吨,实现销售收入3600多万元,仅此一项,果农人均收入6000元以上。

绵阳科兴公司在东石乡皇观村建立黄金梨示范基地1500亩,每亩年收入4000元以上。

丰裕农场豢龙乡红江村建设1200亩核桃示范基地,若源公司在宝石乡核桃示范基地2600亩,长势良好。

三是以科学技术为支撑,推进低效林改造。

为了确保低效林改造达到改善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和效益的目的,县林业局邀请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和四川省林科院多位专家来我县实地考察论证,因地制宜确定更新树种、制定栽植技术和管理措施,以科学技术推进低效林改造。

四是加快林地流转,奠定产业基础。

通过林权合理流转,适度扩大规模,依法重新明晰和落实租赁期内森林资源所有权、使用权,从而调动社会各方面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高质量、高规格、高起点、大规模地建设产业基地,依法保护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林业生产经营秩序。

近两年,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建设40万亩纤维林基地目标,通过县林业局的牵头协调,各乡(镇)配合,完成流转建丰公司林地18万亩,林业种植大户流转8万亩,为基地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做大做强林产工业

积极转变林产工业发展思路,实现由单一林产品加工向以市场化、低消耗、高效益规模经营发展。

一是严格遵循“总量控制,扶优扶强”的原则,规范木材经营加工行为。

我县原有林产品加工、木材经营单位94个,大多数生产设备差、资源消耗大、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不高,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加之“5.12”地震灾后农房重建的巨大木材需求量,使我县资源保护面临严重挑战。

为有效缓解加工利用和资源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县上对木材加工利用进行了规划布局,进一步规范木材经营、加工行为,鼓励扩大经营规模。

二是加大林产工业招商引资力度,带动产业发展。

实现林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是培育林业龙头企业,因为只有龙头企业才能把生产和加工组合起来,把农民和市场联结起来,促使农村经济结构由林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农村产业化向工业化迈进,最终实现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目标。

2007年我县引进了全市规模大、全省也排名前列的林产加工企业——绵阳建丰林产有限公司,该公司是西南地区最具规模的专业化生产、销售中密度纤维板、印刷装饰纸、浸渍胶膜纸的材料制造商之一,同时经营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

从建厂至今已在我县投资近4亿元,建成了年产20万立方米的中纤板生产线,年产5万吨甲醛工程项目10月份投产、年产600万平方米强化地板生产线,可为农户带来420万元务工收入,实实在在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在此基础上,公司加快了二期项目的实施,主要内容有:

热能中心、2000万㎡浸胶纸生产线、1200万㎡压贴生产线、堆料场、纤维林地建设配套苗圃。

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一、二期项目可实现年工业产值12亿元,利税2亿元,提供1500以上人员就业,带动老百姓年增收300元以上。

绵阳新瑞木业公司是我县2007年扶持发展起来的实木加工及家具制造企业,已建成板材生产和实木家具生产线各两条,年产值达4000万元,创税220万元以上。

公司的生产原料是柏木,为了有充足的原料基地,现已通过流转购买了5000多亩林地作为原料基地,并将逐年采伐更新,在采伐更新中可带动当地老百姓增收200元以上。

这些企业的引进对调整我县林产品结构,提升林产工业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大力开发森林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新兴的“生态工业”和“朝阳产业”,也是一个综合带动效应很强的产业。

近年来按照“旅游兴县”的要求,我县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强化核心景点打造,初步形成了核心旅游品牌,林业资源逐步转化为旅游资源,对县域经济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一是围绕七曲山古柏自然保护区和AAAA级风景区——七曲山森林公园积极开发森林观光旅游与汉唐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和科考等相结合的精品旅游线路。

近年平均每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旅游直接收入3400多万元。

二是依托生态建设成果发展休闲农家旅游。

通过近几年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我县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县城周边乡村纷纷以休闲山庄、农家乐为载体兴办休闲农家旅游,全县现已发展农家乐36家,实现农家生态旅游收入1000多万元。

三、推动全县退耕还林和林业产为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扎实抓好退耕还林工作

一是深化认识,把握机遇。

国家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既是巩固建设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发展后续产业、加快贫困山区退耕农户脱贫致富的重大机遇。

我县需要巩固的退耕地还林面积4.2万亩,专项资金总额8033.7亿元,专项规划涉及22乡镇32766户87162人。

实施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各建设项目,直接涉及党和国家对广大退耕农户惠民政策能否落到实处,涉及广大退耕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能否得到改善,涉及退耕还林成果能否稳得住、不反弹,涉及退耕还林工程区的社会稳定,政策性强,责任重大。

要认真学习领会国务院《通知》精神,准确把握当前退耕还林新的形势和任务,统一思想,调整思路,抓住机遇,用好用足政策,扎扎实实做好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工作。

二是开展政策宣传,加强技术培训。

落实退耕还林政策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任务,要开展退耕还林十年看成效主题宣传活动,继续在梓潼电视台开办专板宣传退耕还林政策专栏,在县电视台、政务网开展系列宣传报道,通过印制、发放宣传品等多种形式,将国家延长补助期限、补助方式、补助标准和退耕农户的责任传播到村村寨寨、千家万户,使完善后的政策措施家喻户晓。

针对工程建设主体是广大退耕农户的特点,采取集中讲授、现场示范、参观等方式,加强对退耕还林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退耕农户经营管理能力。

三是规范项目建设,实施好专项规划。

一要抓紧编制实施方案。

要根据省市下达的任务,编制年度实施方案,重点是要明确产业发展思路,重点布局区域,提出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

二要抓实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要以退耕还林集中区为重点,覆盖一定比例的退耕农户,落实到山头地块和退耕农户。

三要规范农村能源项目建设。

坚持技术规范、综合建设;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管理办法和标准,逐村调研,逐户设计,统一施工;

实行标准化和专业化施工,施工人员必须具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要因地制宜地引导开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四位一体”、“猪沼果”和“五配套”等生态家园模式建设,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确保农村能源建设取得综合效益。

四要严格执行统计报告制度。

要定期报送项目建设进度报表和项目建设总结报告,及时准确地反馈建设项目动态,认真总结项目建设中取得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上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四是大力发展后续产业,促进退耕农户增收。

以国家完善补助政策、配套安排巩固成果专项资金为契机,以“增收富民”、“兴林富民”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通过优化树种、更新品种,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

采取林药、林茶、林桑、林草、林菜间作,矮杆农作物套种等方式,促进退耕农户加强抚育管护,提高退耕还林地的林分质量和土地利用率,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户增收。

并带动种植、养殖、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进后续产业基地建设,逐步形成产业带动基地、基地连接农户的良好运作机制,实现巩固成果与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五是抓好阶段性验收,及时兑现政策补助。

对补助到期和即将到期的退耕地保存面积和质量,逐一进行检查验收,并对合同签订、政策兑现、确权发证、抚育管理、档案管理等关键环节开展自查,为兑现政策、加强工程管理提供依据。

对因灾受损、征占用林地等造成面积不足的,采取措施,重新落实地块和农户,补足造林面积;

对质量不合格的面积,指导农户及时补植补造,做到地块落实、面积真实、质量合格。

同时,根据阶段验收结果,及时足额兑现原有补助和延长期政策补助,确保政策补助落实到位。

六是精心组织,圆满完成造林任务。

紧紧抓住继续实施荒山荒地造林的机遇,结合全县特色经济林、木本油料等林业产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突出发展核桃、竹子、茶等特色经济林,加快林产业发展。

同时,要总结推广成功的造林模式,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成效。

及时落实任务,编制作业设计,确保全面完成造林任务。

七是强化监督,做好信访工作。

坚持公开、公平、公证的原则,在任务安排、政策兑现、检查验收等关键环节公开、透明,特别是任务安排要通过村民委员会集体讨论,张榜公示的程序,从源头上遏制问题的发生。

认真做好涉及工程建设的群众来信、来访及案件办理工作,耐心细致地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

强化责任追究,严厉查处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对发生问题的地方,依据法律法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八是加强工程管理,巩固建设成效。

一要强化补植补造。

根据县级自查和阶段性验收结果,指导农户结合补植补造调整或配置经济价值高的树种,确保退耕还林促进农户增收。

二要落实管护责任。

通过签订合同、检查验收、兑现政策和确权发证等工作,落实退耕农户的责任和权益,将补助政策与退耕还林管护成效挂钩,促进退耕农户加强管护,确保造林质量。

三要加强档案建设和管理。

加强工程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保证退耕还林工程档案的完整收集、规范整理和安全保管。

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推进退耕还林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全面提高全县退耕还林档案信息管理水平和效率。

四要加快林权证发放工作。

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退耕还林地和荒山荒地造林地确权发证工作,切实维护退耕农户合法权益。

同时,要依法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调整土地承包经营合同,杜绝“一地两证”现象。

五要开展效益监测工作。

继续加强退耕还林地区工程建设效益监测,为科学评价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状况提供基础依据。

六是加强基层退耕办管理能力建设。

健全机构,充实人员,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管理能力,履行管理、指导职责,发挥协调、服务功能,切实做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

(二)大力发展林业产业

一是继续深化林业改革。

全力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推进配套改革,建立并完善林业管理服务、林业投资融资等体系。

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加快全社会办林业进程。

二是强化资源保护管理。

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和凭证运输制度。

加强林地保护和管理。

护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实行群防群治。

坚持依法治林,严厉打击各类森林违法犯罪行为。

三是加大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大力兴建以杨树、桤木、桉树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基地和以核桃、枣子、柚子、香桂为主的特色经果林基地,不断完善科学营林长效管理机制,普及应用林业实用技术,提高科技成果的贡献率和转化率。

扶持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推广新工艺,引进新设计,拓宽销售渠道,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基础上,将产品向更广大地区幅射。

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抓好森林旅游开发,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使其成为农村经济新的亮点。

四是以科技兴林支撑发展。

一要引进优良品种。

尽快选育一批最适宜梓潼自然条件和产业发展需要的优良品种,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现有低产、低效林实施改造,大幅提高产品产量。

二要强化技术推广。

认真开展技术培训,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特别要注重加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特色经果林等丰产高产技术部与经营管模式的集成和推广运用,不断提高产业基地的经营水平和效益。

三要提升装备水平。

加强林产加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换代,提高企业对小径村、木材在“三剩物”的加工利用率,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不断扩大产业面,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五是切实提高林业服务能力。

加强机关作风管理和效能建设,全力建设服务型机关。

加强木材源头监督检查力度,保障流通顺畅,依法监督检查木材、苗木和野生动物运输。

加强林业产业协会建设,建立健全林业专业化合作组织,提高林农组织化程度,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格局。

全面落实林业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充分调动广大林业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泛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林业建设。

加强林业队伍建设,为林业产业快速发展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