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桥课堂实录Word文件下载.docx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桥课堂实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桥课堂实录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山洪爆发的时候,老支书指挥全村人从木桥上撤离,使全村人脱离了生命危险,自己和儿子却牺牲了。
是啊,老支书让全村人安然脱险,却使得自己和儿子被无情的洪水吞没了。
就从这件事中,你能感受到老支书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是一个舍己为人的人。
大公无私的人。
我觉得他还是一个勇敢的人。
老汉是一个英勇献身的人。
同学们说得真好。
老支书就是这样一个人。
那么老支书到底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他的哪些言行打动了你,让你深受感动。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支书的语句,画出打动你的语句,用心体会,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学完后,必要的话,可以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
(生自学课文,拿出笔在书上圈画,同时把自己的感受简单地写在旁边。
)
同学们,我们先自学到这儿。
谁先来说说,老支书的哪些言行打动了你,让你深受感动?
我从第八自然段能感受到,老汉站在木桥前等着大家,他是想帮助全村人。
是啊,从这儿,我们能感受到,他心里装着全村人。
从这儿我也能看出,老汉十分了不起。
全村人都爱戴他,而不是一个人拥戴他。
师(问回答的这个学生):
你能不能说说,老汉为什么会受到全村人的拥戴?
生回答不出来。
谁能说说,帮帮他?
我猜老汉平常一定是为全村人做了不少好事,所以他才得到大家的拥戴。
说得真好。
来,我们继续交流,老支书还有哪些言行打动了你?
第八自然段写道,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得人们。
他像一座山。
从这儿我能看出,老汉很镇定。
他一点都不慌乱。
你说得真好。
这一自然段,还有同学想谈的吗?
从这儿我还能体会到老汉很冷静,很有威严。
你看,上文写道,洪水那么凶猛,而老汉还像一座山一样站在那儿。
体会得真深刻。
这一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齐答:
比喻。
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老支书比喻成山。
是啊,老支书沉着、冷静地站在那儿,像一座山一样。
和老支书的沉着、冷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什么?
生抢答:
是人们乱哄哄的。
人们为什么乱哄哄的啊?
因为发洪水了。
因为洪水太凶猛了。
对,山洪突袭了村庄,情形变得十分危急,因而,人群才乱哄哄的。
课文中是怎么描写洪水的?
你从哪些描写中能感受到当时的情形十分危急?
(教师板书:
洪水
突袭)
(学生做短暂的思考,而后,纷纷举手回答)
我们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来学习这一部分。
首先请同学们找出写雨大的句子。
生1读: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适时出示幻灯片)仔细看看这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还能读懂什么?
生2:
这句话只有四个字,却是两个独立的句子,简短,有力。
生3:
为下文山洪暴发埋下了伏笔,做了铺垫。
师评价:
你的发现太有价值了!
来读读这个句子,读出雨势来!
(指名读)
(读出了什么?
哪个句子写出了山洪的猛烈?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下来,势不可当。
”
你在读的过程中,读懂了什么?
从“咆哮”、“受惊的野马”、“狂奔”读懂了洪水来得声音大,来得速度快,来得势头猛。
师指导读句子,读出声音大、速度快、势头猛来!
(指名个别读、师范读、男生读、齐读)
师追问:
洪水的可怕还能从文中那一句看出来?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谁来说一说,从哪儿看出人们慌不择路?
从“村庄惊醒了。
”和“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才进水里。
”读懂了人们对于这可怕的灾难时猝不及防。
从“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和“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还有“跌跌撞撞”读懂了人们的惊慌失措,慌不择路。
(无序)
师引导:
你读懂人们此时的心情了吗?
慌乱、惊恐、害怕、恐惧……
谁能来读?
出示视频。
(山洪暴发)死亡近在咫尺(板书)
(音效起)师引读
(像泼。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村庄惊醒了。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才进水里。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上跳舞了。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
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是啊,就在这疯狂的洪水面前,人们才跌跌撞撞地向那座--
生(接话读第六自然段):
向那座木桥拥去。
这是一座怎样的木桥?
窄窄的木桥。
师(语气很凝重):
窄窄的木桥啊,这窄窄的木桥意味着什么呢?
木桥窄窄的,意味着一下子不能过去很多人,只能一个人一个人地过。
还能看出木桥很容易就被大水冲毁了。
对,情形已经十分危急了。
情形的危急仅仅是因为洪水的疯狂肆虐、仅仅是因为这窄窄的木桥吗?
听!
(多媒体课件播放山洪暴发时洪水的咆哮声,人们的喊叫声)
(伴着课件演示的山洪爆发时的各种声响)师问:
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
我听到了洪水的声音。
除了洪水的疯狂咆哮声,你还听到了什么?
听到了人们的喊叫声。
他们会喊些什么,叫些什么?
他们会喊:
“救命啊,救命啊!
他们可能会喊自己亲人的名字。
对,他们可能会这样喊,也可能没想着要喊什么,只是恐惧地、不由自主地放开喉咙大声喊叫。
此时,我们能感受到,在疯狂的洪水面前,人们已经怎么样了?
人们已经惊慌失措了。
大家都只顾着自己逃命。
场面特别混乱。
我能感觉到,人们都特别害怕,场面不但是很乱,而且已经根本无法控制了。
对,天灾没有丝毫的缓解,人们的慌乱使险情更加升级了。
你能把这万分危急情形给读出来吗?
(伴随着课件播放出的山洪爆发时的各种声响,一名学生读文章1――6自然段)
通过这名同学的朗读,我们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当时情形的万分危急。
幸好,就在此时,谁出现了?
老汉出现了。
来,齐读。
(大屏幕上显示课文7、8自然段,学生根据老师手势的指引,有感情朗读)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我们说老汉像一座山,除了我们刚才体会到的,他稳稳地、沉着、冷静地站在那儿,外形上像山以外,还因为什么?
没腿深)
生默然,回答不出来。
师提示:
人们有困难的时候就会想到他,有了他就能解决困难,他就是人们的依靠,这是人们心目中的什么山哪?
是靠山。
老汉
像山)
体会的真深刻。
靠山出现了,人们是怎么做的?
全班学生读第九自然段。
此时此刻,老汉又有哪些言行打动了你?
(读第十自然段),老汉他很关心村里的人。
他很聪明,能想出这样好的办法,让大家排成一队。
我还能看出老汉他让党员排在后面,说明他让党员把活着的希望留给大家。
大家谈得不错。
这里面说道,“老汉沙哑地喊话”,他的嗓子为什么沙哑了?
沙哑地喊话)
因为洪水的声很大,他大声地喊了很多遍,所以把嗓子喊哑了。
还有,就是他着急,上火,很大声地喊,所以嗓子哑了。
对,看着这乱哄哄的的人群,望着这汹涌而至的洪水,他怎么能不着急啊,(教师引读文章第十自然段,指名读)所以他大声地喊道……(此时学生读得并不是很精彩,教师结合文情,充满激情地范读,而后指名读)。
(师引读第十一自然段)就在这时候,有人喊了一声……
为什么有人会这样喊?
因为党员们觉得,他们也是人,也应该赶紧逃命。
对,党员也怕死,也要活着。
可老汉听到了却冷冷地说(师引读第十二自然段)……
为什么冷冷地说?
老汉生气了,觉得党员没有党员的样。
老汉觉得,党员就应该把活命的希望留给大家。
对,如果不这样做,就不配做党员。
所以他才冷冷地说……(全班齐读文章第十二自然段)我们接着看,老支书还有哪些言行让你感动?
(读第十五自然段),这个小伙子是他的儿子,他还这样对待他,我能看出老汉他舍己为人。
这时候,洪水已经舔着人们的腰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老汉还冲上前,揪出儿子,大声吼,从这些动作词,我能看出他没把儿子当儿子,大公无私。
舔着腰
像豹子
……冲……揪……吼……)
对,从吼我们能看出他--
生气。
为什么生气?
觉得儿子不争气,不像自己一样,就想着自己。
师(充满激情):
对,他恨儿子不争气,在危急关头只想着自己,贪生怕死,所以老汉才极其愤怒地大声吼道……(引读十五自然段)
(指名有感情读)
他这样对待儿子,看似有些残酷无情,可他真的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吗?
生(肯定地回答):
不是
你怎么知道的?
因为课文写了,洪水爬上胸膛的时候,死亡更近了,小伙子让老汉先走,老汉却儿子先走,还把他推上木桥。
爬上胸膛
……吼……推……)
是啊,当年轻力壮的儿子让他先走时,他却大声地对儿子吼道……(引读二十自然段)
同学们又是一声吼啊!
课文中几次出现吼?
两次吼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吼是他很生气,第二次吼是怕儿子有生命危险,很着急。
对,如果说第一次吼,老汉是极其愤怒的话,老汉的第二次吼就是极其--
指名生站起来依次说:
极其关心儿子。
那我们看老支书吼的这句话(大屏幕出示文章第二十自然段,――“少废话,快走。
”
这一句),你不觉得这里面有个标点用得不恰当吗?
我觉得老汉喊的那句话应该用感叹号,因为他当时特别害怕儿子会有危险,很着急,他一定会大声地喊,大声地吼,所以应该用感叹号。
对,我们把它改过来。
(引导学生把书上的句号改成感叹号)来,通过朗读,我们把老支书的着急、把他对儿子的爱给读出来。
(教师和学生一起读第二十自然段)。
师(多媒体课件播放轻音乐):
可就在此时,最悲惨的一幕发生了!
(大屏幕出示文章21--23自然段,学生配乐朗读)
师(饱含难过深情,音乐一直流淌):
同学们,人世间最悲惨的事情莫过于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最亲近的人从眼前消失。
望着这无情的洪水,想着刚才还活生生地站在这儿的,原本不必失去姓名的儿子,老汉会喊些什么呢?
老汉可能会喊儿子的名字。
老汉会喊:
儿子,快跑!
生(平淡地):
老汉可能会喊,儿子,爸爸对不起你。
老师希望你能像老汉那样充满愧疚之情地再喊一遍。
生(充满感情地):
儿子,爸爸对不起你!
他到底要喊些什么,我们已经无从知道了,但那一定师积蓄了一个父亲全部的爱,全部的愧疚。
可更让我们心碎的是他还来不及诉说自己的愧疚,猛然间……(引读二十二--二十三自然段)
师(沉默几秒钟,音乐流淌,深情地):
同学们,真的什么也没有留下吗?
(学生依次站起来饱含深情地说)
生:
老汉舍己为人的精神留下了。
老汉留下了对儿子疼爱的心。
老汉虽然牺牲了,但是他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师(伴着音乐引读24-27自然段):
五天以后……她丈夫和她儿子。
同学们,来祭奠老支书的仅仅是这些人吗?
还会有哪些人?
还有其他的被救的村民。
还可能会有其他听说过这个故事的人。
面对洪水冲刷过的大地,回想五天前那惊心动魄的场面,被救的一百多人一定会热泪盈眶满怀深情地说一句:
老支书,
!
(学生伴着音乐,深情述说)
此时此刻,每一个听说过这个故事的人,包括你,包括我,也会深情地说一声:
(师生共同读这句话)老支书,您和儿子一路走好!
课文学到这儿,老师想和大家交流,这篇课文是写的是谁的感人事迹?
是老支书的感人事迹。
写老支书的感人事迹,为什么以桥为题呢?
因为全村人是从桥上脱险的。
在危难时刻共产党员冲在最前面,在危险面前,共产党员挺身而出,我们也许不知道他们的姓名,可是我们却会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共产党员!
这座桥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工厂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8、老支书就是矗立在我们心中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的优秀代表,这样的党员
才真正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无坚不摧的桥。
(相机板书:
党群桥)
理解题意,总结全文。
文章以“桥”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呢?
在理解文章内容、深刻感受老支书的感人形象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理解文题“桥”的深刻内涵,就不会有那么大的难度了。
学生已经对老支书的形象有了认知,同时前面的分析中对老支书语言的反复朗读,也能感受到一个共产党员对人民的热忱与责任,此时再分析课题的含义,也是对老汉为代表的这一共产党人形象的拓展和升华。
(7)品味语言,感情朗读。
1.这篇课文是根据谈歌的小小说改编的,全文只有六百来字,却被评选为优秀短篇小说,它好在哪儿?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4)通过自然环境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刻画人物表情、动作、语言等塑造人物形象。
让学生思考、交流这篇课文好在哪儿,既是对全文的再次回顾,同时也是让学生通过这一分析,感受小说的魅力,激发课后阅读小说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将受到的情感教育通过读的形式外化出来。
(八)课文小结。
课文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了远离死亡的生命桥,自己却同儿子一起被洪水吞没。
课文歌颂了老共产党员这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六、说板书设计。
本次板书根据课文情节展开,按故事的发展依次提炼内容,概括板书,最后总结中心,得出“桥”的意义。
层次清晰地帮学生串起故事内容,引导认识小说的情节,感知人物形象,受到情感熏陶。
起因(1—6) 山洪暴发 村民逃生
发展(7—13) 指挥过桥 稳重果敢 连心桥
桥
高潮(14—23) 保全他人 父子牺牲 生命桥
结果(24—27) 洪水退去 祭奠英灵
理解题意,总结全文
1.课文以《桥》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2.总结:
在灾难面前,一座窄窄的木桥引渡人们走过危险,走向安全。
后来,这座木桥倒塌了,可是另一座高大雄伟的桥却在人们的心中建立起来,那就是——老支书,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支书,在人民群众生死攸关的时刻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老共产党员!
[教学板书]
12桥
桥老支书
窄窄的木桥像一座山
开始发抖冲上去揪出一个小伙子
痛苦呻吟用力推小伙子上桥
轰地塌了被洪水吞没了
(不朽的生命之桥)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我先从词句入手,引导学生学习有关描写洪水的词语和句子,接着学习有关描写老汉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体会人物形象。
然后,我放手让学生在默读课文中整体感悟,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展开学习。
在这节课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强,在理解句子时能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
但教学还是存在许多不足,如课堂引导的语言表达不够简练,讲解课文的高潮部分还欠火候,对课文的解读还不够深入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改善这些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