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采砂规划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河道采砂规划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道采砂规划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修水县境内河流属修河水系。
境内主要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岭,由于河流受山区地形影响,河谷强烈下切,山地坡度陡峻,因此河床比降较大。
境内10km以上河流众多,水系纵横,我县河道受区域地貌及地质构造控制,属冲积山区河道,河道有顺直、弯曲、蜿蜒和分叉等河型。
随着人类活动和经济的发展,自古以来,人们陆续在主要河道两岸修建了大量的河堤和护岸,结构有砌石的、有土质的,这些河堤和护岸构成了河道防洪的重要屏障。
1.2河道采砂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河道采砂状况
2005年以前我县河道砂石资源较为丰富,城镇建设、交通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缓慢,建筑市场需求的砂石量较少。
山口水、东津水、安溪水、修河中游等干、支流河道砂石储量较多,且砂石质量好。
当时砂石开采方式,主要是以采砂船挖采为主,个体户农用车、装卸车零星、分散自采,供应市场。
县水利部门作为河道管理的主管单位,依照《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至2010年之前批准了60处采砂点;
而对三五成群的个休及个体农用车零散采砂石的无法进行集中管理,还有少数人乘夜晚开着挖掘机、运输车擅自到河道内偷采砂石行为。
1.2.2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河道采砂,获取许可开采的采砂户和无证采砂户的法律意识淡薄和受经济利益驱动,超规定范围开采和滥采乱挖河道现象难控制,造成的危害较大。
目前河道采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残渣弃料随意堆放,严重危及河道行洪安全和河岸(堤)安全,有造成毁坏农田的后果,损害群众利益。
2、非法采砂引起的水事纠纷多,群众反映及举报事件相应也多,影响社会稳定。
3、采砂点分散、线路长、监管人员少,执法难度大,受经济利益驱动,无证无序偷采、乱采活动屡禁不止。
1.3河道采砂规划的原则与任务
1.3.1河道采砂规划的原则
根据我县的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坚持河道采砂与河道治理、河道防洪安全相结合;
坚持河道采砂与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和土地治理规划相统一;
坚持河道采砂与我县旅游开发相结合;
坚持宏观控制与微观调节相结合,保障市场供需,合理开发和利用河道砂石资源相结合为原则。
1.3.2河道采砂规划的任务
1、按照河道砂石资源量,划定河道可采区和禁采区,确定开采期和禁采期。
2、建立健全河道采砂许可制度。
申请在河道采砂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向县水利部门提出申请,提供有关材料,按河道采砂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审批。
3、加强对河道采砂许可证的管理和检查验审。
河道采砂单位和个人要按照审批和采砂许可证规定要求进行采砂作业。
禁止无证采砂和违章作业。
1.4河道采砂规划
我县的河道砂石资源主要分布在修河主干流河道、渣津水河道、山口水河道、奉乡水河道中下游及安溪水河道;
汨罗水河道及其它主要分支流的山涧盆地河道段砂资源相对较多,但砾石较少;
溪口水河道、噪口水河道、奉乡水上游河道的河床主要是以砾石为主。
根据各河道的沙石储存量及市场对沙石资源的需求,考虑到河道断面的宽窄及河道防洪安全,保护水环境和旅游景区线路的视线划定河道可采区和禁采区。
1.4.1可采区划定
渣津水至修河主干流修武两县分界处可开采的河段规划为21处,分别在渣津镇噪口水噪口铺至黄源垅河段(长潭砂场)、东堰殿下至南山河段(螺丝顶砂场)、渣津水朴田河段(四角洲砂场)、渣津水小斗岭至下车水河段(湖潭角砂场)、渣津水帅塅村河段(帅塅砂场)、渣津水司前村河段(司前砂场),马坳镇渣津水十甲河段(十甲砂场)、渣津水塘三里河段(二三四点砂场)、渣津水青板桥河段(青板桥砂场),西港镇修河郭家滩电站库区修口河段(修口砂场)、焦步滩河段(焦步滩砂场,修口二组河段)、马祖湖河段(马祖湖砂场),修河杭口镇上高塅至下高塅河段(民兴砂场)、修河麻滩河段(杭口砂场),四都镇修河抱子石河段,太阳升镇修河饶家河段(幸福砂场)、修河湾头(三都村砂场)、修河杨梅渡河段(太阳升沙场)、石岐村河段(石岐砂场)、坪塅村河道(坪塅砂场)、渡口至港口河段(三都灰沙砖长砂场)。
其他流域规划可开采的河段21处,分别在大桥镇汨罗水关西河段(关西砂场)、彭家堰至东狱殿河段(琵琶塘砂场)、东岳殿至鲁操桥河段(东岳环保砂场)、三坳至界上村河段(垅塘砂场),全丰镇噪口水双港口河段(双港口砂场)、噪口水下西源至洞下河段(洞井砂场),古市镇噪口水画坪河段(画坪砂场)、古市河段(东山砂场)、古市垅口河段(垅口砂场)、冷水井至中塅河段(古市灰沙砖厂砂场),山口镇山口水山口电站大坝下游河段(山口砂场)、柘蓬河段(柘蓬砂场),漫江乡山口水尚丰村河段(尚丰来苏砂场),征村乡山口水茶子岗电站库区河段、山口水上湾至华家湾河道(洲上鱼坑砂场)、熏衣村河段(熏衣砂场),何市镇奉乡水何市河段(胜利砂场)、奉乡水征村杨田里上游河段(杨田里上游砂场)、奉乡水征村杨林里河段(杨林里砂场),宁州镇安溪水走马河段(走马岗砂场),溪口水董家窝河段(董家窝砂场)。
其它河道砂石资源量较少,加上河道断面较小且窄,不宜进行开采砂石。
1.4.2禁采区划定
禁采区河道内严禁一切经营性采砂活动。
划定河道采砂禁采区范围为:
修河的杭口镇明月湾至抱子石大坝十里秀水河段;
山口水龙潭峡水库库区熏衣桥至大坝(修铜线公路)河道,龙滩峡水电站大坝以下至修河大洋洲河段;
安溪水除八一砂场及月山砂场保留区河段外,均属禁采区;
禁采区河道禁采期为3年。
1.5河道采砂影响分析
1.5.1水污染现状
我县沿河两岸(修水县城在外)工业废水基本上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或间接地排入河道,生活污水、建筑施工用水及部份垃圾也排放、倒入河道,是河道主要水污染源。
1.5.2采砂对水环境和水生态的影响
按照批准许可的范围采砂,既可以扩大河道的排洪断面,加大河道的行洪能力,有利于防洪安全,又有利于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因此,采砂对水环境和水生态的影响不大。
但是,对无证无序乱采滥采以及偷采河道砂石,残渣弃料随意堆放,就会防碍河道行洪,影响河堤或护岸安全,甚至损毁沿岸农田,破坏水工程及其他工程,对当地会造成经济损失,对水体也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
1.6环境影响评价
1.6.1河道采砂对环境的有利影响
我县属修水水系的上中游,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的问题,加上河道防洪体系不完善,防洪标准低,洪涝灾害频繁。
流域内的沿河城镇防洪标准多数只有3-5年一遇。
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部份主要河道及农田、村庄、公共设施和公路的重要河段、水利、公路部门都修建了防洪护岸。
但大部份河道仍是原始河堤或护岸,甚至受历次洪水冲毁的护岸,至今仍未修复。
防洪标准低,河床抬高,砂石淤积严重,影响行洪能力。
因此,对大部份河床抬高,淤积严重的河道段规划合理采砂,疏通河道,加大河道断面,扩大行洪能力,是河道整治的一项重要措施。
同时可以改善水环境,保持青山绿水相衬映。
1.6.2河道采砂是充分利用矿产资源举措
河床抬高,淤积严重,对河道行洪是一大障碍,但这些砂石资源趟在河道里,不进行充分利用,其实就是废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市场对砂石材料迫切需求,规划好河道采砂方案,充分变废为利,一方面使砂石资源得到利用,为社会服务,一方面又为国家创造财富。
1.7结语与建议
1.7.1结语
我县是洪涝灾害较重的山区,现状防洪治涝标准低,频繁发生的水患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威胁,此外,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目前,大部份主要河道的河堤、护岸没有得到整治和恢复、解决河道行洪能力,只有通过对河道的淤积河床进行治理。
疏通河道与合理采砂相结合,编制河道采砂规划,分期实施,可以加大河道断面,扩大行洪能力,以达到河道防洪安全。
1.7.2建议
河道整治是一项涉及到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也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及社会稳定的大事。
河道整治要搞好规划方案,国家要加大对河道整治的投入,水利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河道采砂的管理力度,严格审批采砂许可,做到合理有序进行河道采砂,确保河道安全行洪。
2、河道基本情况
2.1河道概况
2.1.1地理位置
修水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居幕阜山脉与九岭山脉之间,地理位置为东经113°
57′—114°
56′,北纬28°
47′—29°
22′,东连靖安县,南靠奉新、宜丰、铜鼓三县,西临湖南省平江县和湖北省通城市,北接湖北省崇阳、通山两县,全县辖区总土地面积4503.72km2,东西长85km,南北宽67km,幅员面积为江西各县之首。
2.1.2地形、地貌
修水县境四周高山耸立,群山环绕,地势较高;
中部则低山起伏,丘陵广布,地势四周高,中间低,西北幕阜山脉与东南九岭山脉呈环抱之势,使中部腹地形成一向东北倾斜的盆地。
全县最高点为县境东部的山门峡,海拔1716.5m,最低点为东北部修河出境处港口,海拔约75.0m。
境内海拔在1000m以上的山地面积约580km2,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3%,海拔在500-1000m的山地面积约为2348km2,约占全县总面积的52%,海拔300-500m的丘陵面积约925km2,约占全县总面积的20%,海拔在300m以下的低山丘陵面积约606km2,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4%。
从地貌成因分析,构造地貌、侵蚀地貌、溶岩地貌均有发育,且互为作用,互为存在。
中低山区纵向切割深度大,地表岩体相对较为破碎,起伏较大,丘陵地区普遍存在剥夷面。
复杂的地貌形态,深刻地影响了修水县的水文气象格局,制约了土壤、植被的发育过程,导致气候的垂直差异和水资源的重新分布。
2.1.3水文地质、土壤
修水县地下水受气候、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貌等方面的差异影响,其富水性极不均匀。
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侧向渗透补给,在一定地貌形态上通过断层、基岩裂隙渗透而形成,河川基流是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
由于地下水的循环交替作用强烈,其动储量大于静储量,具有典型的山地丘陵水文地质特征。
根据地下水埋藏条件及水文地质特征,修水县地下水主要有基岩裂隙水、孔隙水、断裂脉状水和岩溶裂隙水等四种类型。
其中基岩裂隙潜水分布范围最广,主要分布于幕阜山脉与九岭山脉所属低山丘陵谷地及大片花岗岩区;
孔隙水分布范围不大,但富水性较强,主要分布于县境内修河及其一级支流两侧阶地;
岩溶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县境内清水岩及布甲一带的石灰岩地区;
断裂脉状水主要分布于县境内溪口至太阳升一带的向斜断裂带中。
一般境内地下水的补给区与排泄区基本一致,地下水的分水岭与地表水的分水岭基本基本相同。
2.1.4河流水系
修河是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发源于江西省铜鼓县高桥乡叶家山,即九岭山脉大围山西北麓,地理位置为东经113°
56′~116°
01′,北纬28°
23′~29°
32′。
行政区涉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武宁、永修、瑞昌,宜春市铜鼓、奉新、靖安、宜丰、高安和南昌市安义、新建等3市12县(市)。
流域东临鄱阳湖;
南隔九岭山主脉与锦江毗邻;
西以黄龙山、大围山为分水岭,与湖北省陆水和湖南省汨罗江相依;
北以幕阜山脉为界,与湖北省富水水系和长江干流相邻,总流域面积14797km2,占全省总面积的8.9%。
整个流域西高东低,东西长、南北窄,形似芭蕉叶。
修河干流流经铜鼓、修水、武宁、永修县,于永修县吴城镇望江亭汇入鄱阳湖,全长419km。
修河水系绕山穿谷、河溪密布,右岸较左岸发达。
修水县城抱子石以上为上游段,河道群峰夹岸,水流湍急,河道平均比降1.05‰,河面宽50-100m;
抱子石至柘林水库大坝为中游丘陵河段,三都、修水两大盆地位于此段,河道平均比降为0.42‰,水面逐渐拓宽,由150m扩宽至300-400m;
柘林以下为下游,河道渐入冲积平原,水势平缓,河道平均坡降0.462‰。
修河汇入的流域面积500~1000km2一级支流3条(渣津水、安溪水、山口水),1000~3000km2河流1条(东津水),3000km2以上河流1条(潦河)。
修河是修水县境内的主要水系,境内主河道全长134km,境内流域面积4222km2,由渣津向下汇合司前水、大桥水、东港水、东津水、山口水、溪口水、杭口水、奉乡水、安溪水、杨湖水等10条支流后,蜿蜒曲折,呈树枝状分布,流贯全境。
县境西部汨罗水为修水县另一水系,发源于幕阜山脉的黄龙山,流经黄龙、水源、大桥后进入湖南省平江县境,最后汇入湖南汨罗河,境内全长44km,流域面积270km2。
修水县境内河流众多,面积在200km2以上的河流有:
渣津水(流域面积952km2)、北岸水(又称溪口水,流域面积478km2)、杭口水(流域面积228km2)、山口水(又称修水水,流域面积1735km2)、安溪水(又称黄沙水,流域面积516km2)、洋湖港水(又称洋湖水,流域面积273km2)、东港水(流域面积274km2)、杨津水(流域面积209km2)、奉乡水(流域面积450km2)等9条。
2.1.5水文气象
修水县地处中纬度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受地貌形态影响,其气候呈现为复杂多变、垂直差异大的山地气候,常年日照时间相对偏少,云雾较多,温差悬殊,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
区域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春秋短,夏秋长。
据有关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80hr,平均日照百分率约为38%;
多年平均气温为16.5℃,极端最低气温为-11.6℃(1967年1月6日),极端最高气温为44.9℃(1953年8月15日);
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47天,多年平均蒸发量1342mm,最大年蒸发1567mm,最小年蒸发978mm;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5~80%。
全县各地多年平均降雨量因地形地貌的差异而差别较大,总的分布趋势是:
县区四周山区多于中部盆地,一般为1400mm-1700mm之间,局部地区略小于1150mm或略大于2050mm。
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52.4mm,降水在年内分布不均,年降水量的40-50%集中在第二季度。
由于县境内高山、丘陵及盆地共存,地形差异变化大,同时雨量在年内分布不均,因此暴雨季节产生的洪涝灾害和无雨季节的干旱年内也同时并存。
一般区内暴雨历时多为1天,最长可达3天,区内河流纵坡均较陡,洪水汇流迅速,洪涝灾害一般历时较短,但洪峰量大,具有典型的山区河流洪水特征。
干旱主要在年内无雨季节,一般干旱时间长为10-15天,最长干旱期不超过2个月。
2.1.6泥沙特性
据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2005年11月编制《江西省鄱阳湖采砂应急规划报告》:
修河属少沙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在0.087-0.136kg/m3,多年平均平均悬移质输沙量为159.4×
104t。
入河砂量年内变化规律与径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一般是丰水年多沙,中水年中沙,枯水年少沙。
入河泥沙主要集中在4-9月,占年总量的85%,其中汛期4-6月占60%。
修河多年平均悬移质、推移质输沙量36.8×
2.1.7土壤与植被
修水县成土母质复杂多样,呈现互为层叠、混合的特征。
根据农业部门普查结果表明,县域有红壤土、水稻土、潮土、石灰土、紫色土、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等八种土类,其中红壤土最多,分布最广,占总数的80%以上;
水稻土与潮土分布面积不大,不足10%,是目前耕地中利用率最高的土壤类型;
此外还有石灰土、紫色土、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等土类零星分布于全县各地,总面积约占总数的10%。
修水县植被类型及组成种类复杂多样,受气候、地形、土壤等要素制约,西部地区植被稀疏,东南部及北部山区植被发育良好。
由于人为活动影响,植被破坏严重,具有明显的次生性,全县森林覆盖率为49.2%。
从地区性天然植被看,大致可分为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其分布最广,面积最大,且分布在海拔8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其大部分为天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山区、李阳山等地。
山地矮曲林和山地草灌丛、山顶草甸主要分布在海拔1100m以上山地,其中多为乔木遭破坏或蜕化后的次生植被。
2.1.8水生动植物
修河湿地包括水域、滩、岛屿等,修河湿地动物资源主要有鱼类(鲤、鲫、鳊、青、草、鲢、鳜、鲩、鲑、银等),鸟类底栖动物(螺、龟、鳖)和学游生物等,主要植物有香根草、绿藻等。
2.2水文,泥砂特性及床砂质
2.2.1水文
修水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17℃,多年平均为239~266天,多年平均降水为1577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42mm,多年平均湿度为75~80%,年平均风速为2.9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2m/s。
虽然水资源丰富,但降水的时空分配极不均匀,年降水量差异也很大,因而洪旱灾害较为频繁。
2.2.2泥砂特性及床沙质
我县境内主要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岭,由于河流受山区地形影响,河谷强烈下切,山地坡度陡峻,县内河流属山区性河流,且面积较小,河流都具有洪峰陡涨陡落,水位、流量变幅大,历时短的特点。
汛期久晴不雨时,也能出现枯水,而在枯水期遇大雨,也常出现洪峰。
年内枯水期的历时比大河要长得多。
山区河流按自然地理又可分山区段,过渡段和盆地段,水流特性因河而异,山区段河床比降一般在10%以上,河床多系岩石,河岸石嘴和卡口较多,对河槽水流起控制作用,形成不规则的流态和险恶的水流,并影响水面线呈阶梯状。
过渡段河流一般在0.25%~1.0%之间,流速较山区段河流为小,盆地段河道的比降在0.1%左右,流速小,水流较平稳,河槽较宽浅,水流分散。
泥沙来源及其运动,由于地质、地形、气候和植物覆盖的差异,同一类河流,其特性略有不同。
我县河流属山区河流,又可分为山区段河流,过渡段河流和盆地段河流,修河山区段河道均由岩石组成,河床稳定。
山区河道的沙、石集中来源于汛期,枯水期则清澈见底,过渡段河道,河床成因河段而不同,盆地段河道洪水时来沙,粒径较细,表明泥沙来自上游,当枯水时悬沙粒径较粗,但上游此时来沙较少,水流中悬砂主要是本河段的底沙转化而来,悬沙对河床地形起相当作用。
据现场调查分析情况表明,我县山区段河道和部分过渡段河道泥砂无法停留,基本没有储沙量,只有部份过渡段储存些砾石。
主要砂石的储存分布在盆地段河道及河道的弯道段。
河道的床砂质:
溪口水、杭口水、噪口水的河道属砂岩、板岩地质,河道上游及两岸岩基基本裸露,河槽底均属岩石,槽底以上大部是砾石河床,砂粒较少,砾石层深度约1.5~4.0M不等;
砂质较差,是该区缺砂材料的不利因素。
而修河水系的其他河道地处花岗岩、红砂岩、砂岩、灰岩地质区,河道上游及两岸均岩石裸露,有风化层,强风化层,河槽底为花岗岩、砂岩、板岩层,槽底以上均为砂、砾石层河床,厚度1.0M~10.0M不等,砂均由花岗岩、砂岩、板岩脱落风化演变而成,砂质良好。
2.3地质概况
修水县位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钱塘台拗~修水一武宁凹褶断束区。
区域地质特征是地层是北东一北东东向展布、构造总体也呈北东一北东东走向,其中北部九宫穹断束主要由中元古界地层组成,修水一武宁凹褶断束主要由下古生界和早三叠统地层组成、中部九岭台隆,其核心为规模巨大的九岭花岗体,两侧为古老的中元古界地层。
查《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勘察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于0.05g,相当于地震烈度等于Ⅵ度区,设计时可不进行抗震复核。
2.4已建涉水工程与拟建涉水工程规划概况
2.4.1已建涉水工程概况
1、修复、新建防洪河堤、护岸工程概况
自古以来,频繁的洪旱灾害给修水县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人们与大自然的斗争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昔日建成的古碣、河堤、护岸仍在继续使用,发挥应有的效益。
解放初期至今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全县人民齐心合力修复和新建了一批重点河道的河堤、护岸上千余处,总长50余公里,有效地保护沿河两岸的农田、村庄及公共设施,减轻了洪水灾害带来损失。
2、修建蓄水工程概况
五十年代末期后,我县就开始了在河道上游修建众多的灌溉水库蓄水工程及发电蓄水工程建设。
至今全县已建成大中小灌溉水库149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总库容2330万m3,小
(一)型水库38座,总库容7599万m3;
小
(二)型水库111座,总库容2834万m3。
全县建成电站160座,其中大型水库一座(东津电站),总库容79500万m3;
中型水库4座,总库容10735万m3,小
(一)型水库30座,总库容7870万m3;
小
(二)型水库30座,总库容907.3万m3;
小山塘水库96座,总库容87.3万m3;
从2005年至2010年已对23座小
(一)型、2座中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
河道上游所修建的水库工程对山区河道拦蓄洪水,调节洪峰起到了显著作用,为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及城乡供水发挥重要任用。
2.4.2拟建涉水工程规划概况
虽然在河道上游修建了一批中小型水库工程,起到拦蓄洪水、调节洪峰的作用,同时通过对淤积河床段的河道采取了合理采砂拓宽河道断面,扩大行洪能力,对河道防洪起到有效作用。
但因历史上的洪水毁坏河道的护岸,仍未修复完善,加上原有的河道防洪标准低,有的河道段河堤仍是原状,且洪灾仍是我县的一大危害。
为了进一步加大河道的整治力度,减轻洪灾的损失。
我县于2008年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文件要求,2008年5月编制了《修水县修河中小河流规划报告》,并通过专家审查。
上述规划是我县河道整治的方向,规划实施后,必将洪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5航运现状与航运规划概况
2.5.1航运现状
鉴于修水县是修河水系的发源地之一。
河流受山区地形影响,河谷强烈下切,山地坡度陡峻,河床比降较大,限制了航运业的发展。
曾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修河作为经商货运和客运运输通道。
1975年柘林水库建成后,截断了航道。
2.5.2航运规划概况
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基础不断完善,如高速公路及农村公路等建设,交通运输网络已基本形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和旅游业起到了巨大作用。
对于山区河道的航运业已成为历史。
山区航运花钱巨额,效益甚微,更无航运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