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5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教案 新人教版doc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040518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1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5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教案 新人教版doc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5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教案 新人教版doc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5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教案 新人教版doc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5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教案 新人教版doc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5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教案 新人教版doc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5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教案 新人教版doc文档格式.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5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教案 新人教版doc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5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教案 新人教版doc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5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教案 新人教版doc文档格式.docx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脱离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作为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政策,是失败的。

2.试图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俄经济又恢复到资本主义时代了吗?

新经济政策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是在国有经济占主体的前提下进行的,也是在苏维埃领导之下,不会恢复到资本主义时代。

4.试图示“新经济政策”。

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有哪些?

(1)从根本上讲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由苏俄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捍卫新政权方面功不可没,但政策本身存在严重的弊端。

所以为了从根本上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就必须取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

6.斯大林体制是指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吗?

斯大林体制指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不能将它简单地理解为只是一种经济体制。

7.斯大林模式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吗?

斯大林模式所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但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不适合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史论要旨 背一背(先填后背)]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战时”的特点,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具有“共产主义”的特点,但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2)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发展的,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

(3)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促进了苏联的工业化,但也存在不少弊端,影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4)斯大林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

但是,它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不仅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Step1 微考点——图文证史深化

微考点1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WEIKAODIAN

一 把①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思考1 史料一反映出新经济政策有何特点?

史料解读:

由①可知其特点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

二 列宁指出:

“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

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①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思考2 史料二反映出新经济政策有何特点?

由①可知其特点是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资本主义存在。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1)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微考点2 “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点

一 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一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

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

——《世界历史》

思考1 史料一反映出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特点?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二 ①“斯大林模式”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计划管理体制,它限制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粗暴的手段管理经济,②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

——XX百科

思考2 史料二反映出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特点?

由①可知其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由②可知其实行计划经济。

三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

“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①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斯大林文选》下卷

思考3 史料三反映出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特点?

由①可知优先发展重工业。

“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点

(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2)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采取指令性计划经济。

(3)重视工业化,片面发展重工业。

Step2 综合点——总结升华提能

综合点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ZONGHEDIAN

[要点整合]

[针对训练]

1.[2016·

山东临沭月考]某学者把苏俄(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D.斯大林模式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追随理想的实验是指共产主义政策,面对现实的实验是指新经济政策,回归理想的实验是指斯大林模式。

故B项为正确答案。

综合点2 斯大林模式的特征、影响和教训

         [要点整合]

1.特征

(1)经济方面: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

重视重工业的发展。

(2)政治方面:

权力高度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

个人专权,民主法制被忽视,缺少群众监督,个人崇拜之风盛行。

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极不正常。

2.影响

(1)这一模式在工业化初期和战争时期以及在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了巨大作用,使苏联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2)它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对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形成了同资本主义阵营相抗衡的社会主义阵营。

(3)但是,它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的一系列根本问题。

它忽视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和中国照搬苏联模式。

“斯大林模式”成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致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

3.教训

(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2)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3)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4)执行计划指令,挫伤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5)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特别是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后来因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革而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2.[2016·

江苏诊断]斯大林说:

“苏维埃经济制度则具有许多优点,这些优点是任何一个资产阶级国家,即使是最‘民主的’‘全民性的’……资产阶级国家所不敢梦想的。

”这一制度(  )

①建立了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 ②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绝对领导 ③开创了一种新的现代化模式 ④确保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苏联斯大林模式的优点。

根据所学可知“①建立了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

②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绝对领导;

③开创了一种新的现代化模式”都是其优点。

但它使国民经济没有协调发展,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故排除④,选C项。

Step3 名家评史解读

1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

……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

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你的解读:

参考提示:

作者主要论述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和特点。

(1)国家在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

(2)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3)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的目的不是发展资本主义而是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2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

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

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

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

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

作者主要叙述了苏联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及其原因。

作者认为:

(1)苏联开始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它是以重工业的发展为核心。

这一点与西方国家不一样。

(2)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是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化需要。

与西方国家不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资金匮乏,农业部门就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

农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服务。

(3)农业集体化的实施,有利于推动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产量,同时便利了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真题典例 

1.[2015·

广东高考]发生在1920年苏俄的现象有(  )

A.私营企业纷纷涌现

B.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

C.政府禁止买卖粮食

D.农民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再现历史情境并进行辨别的能力。

1920年苏俄正在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商品贸易,故本题选C项。

“私营企业纷纷涌现”“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农业集体化运动是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展的,故A、B、D三项不正确。

2.[2015·

课标全国卷Ⅱ]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

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

这表明苏联(  )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答案 A

解析 材料信息显示,苏联在粮食大幅减产的情况下,却依然加大粮食出口,这必然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说明苏联人民为此时期的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巨大奉献,A项正确;

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状况,B项错误;

苏联加大粮食出口就是为了给工业化换取外需,促进工业化发展,“制约”一说不准确,C项错误;

材料信息无法反映农民生产积极性,D项错误。

3.[2015·

山东高考]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

解析 1928~1937年,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强国,到1937年其工业产量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在此期间苏联工业生产虽快速增长但依然落后于美国,而美国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工业萎缩,工业总产值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综合分析可知本题选A项。

4.[2015·

江苏高考]“苏联于20世纪50年代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

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

”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解析 苏联于20世纪50年代发明的“连续铸钢法”专利技术被28个国家购买,而自身的采用率却很低,这与苏联当时的计划经济模式有关。

计划经济主要通过指令性和指导性计划来管理和调节国民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技术的转化,B项正确。

考向分析

(1)利用新材料、新情景设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及特点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因此在复习备考时要牢记其内容与特点,特别是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比而显现出的特点。

(2)新经济政策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典范,对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很大的启示作用,与罗斯福新政同属现代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因此高考中往往把它与罗斯福新政、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对比考查。

(3)高考试题一般要求辩证地分析“斯大林模式”的作用,要求考生既要认识到其短期内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又要求考生明确从长期来看对经济的破坏作用。

(4)改革开放前,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学习“斯大林模式”的产物,高考试题通过对比两者的异同点,要求考生认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仿真练习

1.[2016·

泰安模拟]“1917年10月到1918年夏季,俄国群众实现了土地的要求,但后来他们同强大起来的政权发生了矛盾,因为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

”材料中“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是指(  )

A.农奴制改革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D.“斯大林模式”

解析 题干时间“1917年10月到1918年夏季”以及“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的信息说明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B项正确。

临汾模拟]“两年多来,人民在苏维埃制度下忍饥挨饿,而被夺走粮食的人势必会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从而延长国内战争。

”为了结束这种状况,苏维埃俄国(  )

A.给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

B.按国家规定价格收购农民的余粮

C.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实行固定粮食税,允许粮食自由贸易

答案 D

解析 材料“被夺走粮食的人势必会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说明当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工农不满,威胁苏维埃政权,为此,苏维埃俄国推行新经济政策,D项是新经济政策内容,故正确;

A项是罗斯福新政内容,故错误;

B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故错误;

C项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内容,故错误。

3.[2016·

江西月考]在斯大林的观念中,国家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所支撑的军事力量)是衡量先进与落后的尺度,至于如何在社会诸层面的现代化及其协调发展等更广义的发展领域赶超先进国家则不在他的视野中。

这一观念影响下苏联实施的核心政策是(  )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D.农业集体化方针

解析 由“国家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所支撑的军事力量)是衡量先进与落后的尺度”“这一观念影响下苏联实施的核心政策”可知此题所要求选出的是为增强苏联的经济实力及军事实力而采取的措施。

符合这个条件的只有社会主义工业化。

故C为正确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