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XX红豆树等优良珍贵树种培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025809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XX红豆树等优良珍贵树种培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选XX红豆树等优良珍贵树种培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选XX红豆树等优良珍贵树种培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选XX红豆树等优良珍贵树种培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选XX红豆树等优良珍贵树种培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XX红豆树等优良珍贵树种培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精选XX红豆树等优良珍贵树种培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XX红豆树等优良珍贵树种培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XX红豆树等优良珍贵树种培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7.1 生态效益分析18

7.2 社会效益分析18

7.3 经济效益分析18

第八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19

8.1 可行性研究结论19

8.2 建议19

附件:

1、组织机构代码证

2、林权证

3、建设单位自筹配套资金承诺函

4、福建省林业厅关于加快珍贵树种资源培育的通知(闽林综[2007]149号)

5、永安市红豆树等优良珍贵树种培育基地位置图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提要

1.1.1 项目名称:

永安市红豆树等优良珍贵树种培育基地建设

1.1.2 项目建设单位:

永安市林业科学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1.1.3 项目法人代表:

汪炎明

1.1.4 项目技术负责:

许国强

1.1.5 项目财务负责:

郑美珠

1.1.6 项目性质:

新建

1.1.7 项目主管单位:

永安市林业局

1.1.8 项目建设地点:

永安市林业科学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燕江林场(燕东街道麻岭村)

1.1.9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建设红豆树、香樟等珍贵树种无性系(或家系)种质资源收集区14.5hm2,建设繁殖圃3.5hm2。

维修生产管理房及仓库200m2,新建便道1km。

1.1.10 建设期限:

1年,即2009年。

1.1.11 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60万元,其中种质资源收集区投资36万元,占60.0%,繁殖圃投资16万元,占26.7%,附属工程投资8万元,占13.3%。

1.1.12 项目资金来源:

项目建设总投资为60万元,其中申请省级预算内基建投资补助资金30万元,建设单位自筹资金30万元。

1.2 编制依据

1.2.1 中共福建省委闽委发〔2004〕8号文《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海峡西岸的决定》,福建省委、省政府;

1.2.2 《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设立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国家林业局;

1.2.3 《福建省林业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福建省林业厅;

1.2.4 《福建省林业“十一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福建省林业厅;

1.2.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组成及深度要求》(LY5141-99),国家林业局;

1.2.6 《造林技术规程》(DB35/T84--2005),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1.2.7 《福建省永安市营林生产定额》,福建省永安市林业局;

1.2.8 《福建省林业厅关于加快珍贵树种资源培育的通知》(闽林综[2007]149号);

1.2.9 《永安市“大种珍贵树种、建设绿色家园”活动实施方案》(永委办〔2007〕50号)。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2.1.1 项目建设背景

福建省是一个多山的省份,林业较发达,而且发展潜力巨大,占国土面积80%的山区,居住了60%的人口,农民致富的希望在林。

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民有了经营山林的自主权,迫切希望提高林地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而提高林地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在于林地上所种植的林木能否速生、丰产,选择好的树种和优良的种苗是促进林木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种好、苗优,林木才能速生、丰产、优质、高效。

近年来,全社会造林的积极性高涨,森林资源的培育得到了较大发展,全省造林面积大幅递增。

如何满足福建省造林热潮对优质种苗的需求,提高福建省森林资源质量和营造林效益,确保全省森林资源培育的稳定持续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种苗是林业生产的基础,尽管福建省林木良种繁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林木种苗攻关工程的实施,选育了一大批优良种质材料,建立了种子基地5609.94hm2,可供生产使用,但是由于投入不足,良种繁育的设备设施跟不上,限制了优势种苗的扩繁推广。

特别是珍稀阔叶树良种繁育还处于初级阶段,与新时期林业发展要求差距较大。

根据《福建省“十一五”林业发展专项规划》,“十一五”期间,我省需营造珍贵树种用材林基地3.7万hm2,需要大量的珍贵树种良种壮苗,而目前珍稀树种良种基地较缺,苗木繁育基地种苗生产规模有待提高。

为此,项目建设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项目建设符合林业发展和政策的要求,根据《福建省林木种苗发展“十一五”及中长期规划》,“十一五”期间,福建省除继续抓好良种选育外,将加快优良树种、品种的选育快繁,突出加大速生丰产林、优良乡土树种、珍稀名贵阔叶树种的种苗繁育体系基地建设,提高优良林木品种快速繁殖的技术水平和设施条件,以满足全省对优良林木种苗的需求。

本项目建设,应用先进的育苗设施和技术以促进种苗繁育上一新台阶,为实现福建省种苗发展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1.2 永安市红豆树等珍贵树种培育基地发展现状

三明市现有森林面积176.4万hm2,森林覆盖率76.8%;

活立木蓄积量1.15亿m3,竹林储量3.66亿株(其中毛竹3.55亿株)。

全市的木材、竹材、人造板、松香、机制纸等主要林产品产量均占全省1/3左右,素有“林海竹乡”、“绿色金库”之称。

三明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建立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的构想,2006年6月13日,省政府函请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6月14日,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设立。

根据三明的自然资源基础、经济社会条件和林业发展水平,本着“立足基础、突出重点、消化创新、注重辐射”的原则,以点带面,全方位推进闽台林业交流与合作,把三明建成海峡两岸闽台林业合作的先行区域。

具体建设5个区、3条带和1个中心。

其中苗木花卉及珍稀树种繁育是其建设内容之一。

永安市地处福建省中部,位于闽西、江西赣州与厦门经济特区,闽北与广东连线上,是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

有优良乡土珍贵用材树种(如楠木、香樟、沉水樟、黄樟、银杏、红豆杉、秃杉等)数十种,特种资源非常丰富。

但长期以来,在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上,对阔叶树种,尤其是珍贵阔叶树种的营造重视不够,导致森林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天然林资源锐减,人工林面积迅速扩大,且人工林面积95%以上是以杉木和马尾松等针叶树为主,而曾居优势资源的许多乡土针阔叶树急剧减少,有的甚至濒临灭绝,致使森林资源生态环保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

为挽救物种,保护资源,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实现闽北树种越采越多,森林质量越来越高,促进森林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充分发挥以及林业的可持续经营和发展,加快永安市乡土珍贵树种的培育刻不容缓。

为此,永安市提出大力发展乡土珍贵树种培育基地建设,争取每年营造相当规模的珍贵树种,若干年后形成各具特色的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满足福建对特殊用材的需要。

建立珍贵乡土树种种质资源基地是林木良种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珍贵乡土树种,不仅生态效益好、材质佳、使用价值高、经济效益可观,而且可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森林结构调整,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木种苗是林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决定林分质量的内在因素,要发展珍贵乡土树种,抓好林木种苗是关键。

永安市为挽救、保护、开发乡土珍贵树种,按照区域分布,选择本地速生、优质的阔叶树种进行选育,建设永安市珍稀树种种质资源基地。

项目建设对发展乡土珍贵树种,优化森林资源结构,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和产量,改善生态环境,有效增加林农收入,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我省树种资源丰富,但可用于人工造林的树种较少,多数树种处于天然状态,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优良的乡土树种,已成为当务之急。

红豆树(豆科Ormosiahosiei),又名花榈木、花梨木。

分布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夏季凉爽多雨雾,空气湿度大。

多散生于海拔800m以下的山地丘陵、河边和村落附近,常混生于天然杂木林中,分布于福建、广西、四川、贵州、湖北、江苏、陕西、甘肃等省区,福建主要产于永安、南平、古田、浦城、政和、松溪、沙县等地。

红豆树为我国特有种,属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是本属植物经济价值较高的珍贵树种,以其可爱的种子、优质的木材著称于世。

其木材光滑坚硬,纹理美丽,不经油漆却形同墨玉,因而与红木齐名,供作高级家具、工艺雕刻、特种装饰和镶嵌之用,举世闻名的龙泉宝剑柄就是用它的心材加工而成的。

它树形优美,叶色浓绿苍翠,是优良的绿化树种。

种子因其鲜红圆润或具黑色斑纹,光泽美丽,玲珑可爱,常用以做项链、耳饰等装饰品;

还能供药用,主治产后恶露冲心、症瘕结气、白带漏下等症。

由于其种子易遭鼠食,种皮干燥后不易吸水,自然更新较为困难,加上人为采伐破坏,红豆树的野生资源渐趋枯竭。

在我省永安建立红豆树等优良珍贵树种培育基地,加强红豆树种子丰产技术研究,利用扦插、组培等手段生产遗传品质较好的优良乡土阔叶树种苗,提高优良乡土阔叶树种苗的产量、质量,其成功实施,既能拓宽良种选育范围,增加全省造林树种种类,又能为项目区开展多树种的林木良种繁育研究创造良好的机会。

2.2.1 项目建设有助于林木良种壮苗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项目区林木良种基地建设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科研力度不足。

现有的采种基地面积较小,分布不均,且多由当地农民人工采集,难以形成规模,与产业化生产要求和市场发展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项目建设使林木采种生产由粗放经营向集中、规范、集约经营转变,同时重点应用扦插、组培等手段提高育苗规模与质量,逐步实现良种壮苗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

通过项目建设,可扩大与各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协作,成立科技攻关小组,制定科技攻关计划,使科研、生产一体化,减少科研成果转化中间环节,推动林木育种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2.2.2 项目建设有助于优良乡土阔叶树种苗的充足供应,解决当前树种结构调整需求

林木种质收集基地经过严格的人工选择,所提供的林木种苗在当地有一定的生产基础,目前社会需求量较大,具有优良的遗传品质和较高的经济价值;

同时可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采种基地,面积相对集中,管理集约,种子产量高且稳,能解决优良乡土阔叶树及珍贵树种的种子问题,满足项目区及周边地区当前树种结构调整对阔叶树种子供给的需求。

2.2.3 项目建设有利于加快优良乡土树种的栽培推广

我省树种资源丰富,但作为主要造林树种并不多,约20种左右,大多数乡土珍贵树种还处于野生状态。

建国后我省林业科技人员对野生树种驯化栽培进行研究,并取得了成果,已筛选出40多种有推广前途的阔叶树造林树种;

这些树种有的已在生产中推广造林,有的因为种苗缺乏而无法推广。

项目建成后,可有效提高我省珍稀、优良乡土树种的种苗供给能力,加快优良乡土树种的栽培推广,丰富我省造林树种,满足社会发展对树种多样性的需求。

2.2.4 项目建设有利于收集保存种质资源,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

建国以来,我省在林木种质基因资源收集保存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经济发展对木材需求量的增加而进行长期不断地采伐,尤其是对原始林和天然次生林的采伐,导致森林植物物种的种质资源多样性遭到破坏,有的物种基因已消失,有的已濒临灭绝,森林植物群落结构逐渐趋于单一化、针叶化。

森林植物群落结构的改变,削弱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总体功能,如不加以高度重视森林植物物种和种质基因资源的搜集保存和利用,将导致物种消失,资源枯竭,影响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通过种质收集基地建设,收集保存珍稀和优良乡土树种,可为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地力衰退,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第三章 项目区资源条件和利用程度

3.1 项目区资源条件

3.1.1 自然条件

⑴ 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永安市位于福建省中部偏西,地处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之间,地理座标为东经116°

56′-117°

47′、北纬25°

33′-26°

12′。

项目区位于永安市燕东街道境内,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交通方便,距永安市区约7km。

⑵ 地形、地貌

永安市属山地丘陵,境内山峦叠嶂,溪流纵横,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全市山地海拔多在200-750m之间,地貌80%以上为中低山丘陵。

项目区多为低山、高丘山地,海拔在225-400米之间,地貌以中低山和山间盆地为主。

⑶ 气候

项目区地处中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水热同期,干冷同季。

年平均气温18.7℃,1月平均气温8.7℃,7月平均气温28.1℃,极端最低气温为-7.1℃,极端最高气温为40.5℃。

日均温≥10℃的活动积温6052℃。

年日照时数1529-2367h,无霜期295天,年平均降雨量1564mm,年均蒸发量1455.5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87%。

灾害性天气有暴雨、干旱、风灾、冰雹、寒害和雷暴等。

⑷ 土壤

项目区基本为林业用地,土壤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地带性特征,土壤以黄红壤为主,立地质量等级为Ⅰ、Ⅱ类地,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养分丰富,Ⅰ、Ⅱ类地面积占林业用地面积的64.4%,适宜各类种木生长。

3.1.2 社会经济条件

全市有6个街道、7个建制镇、5个行政乡,228个行政村,总人口31.56万人,9.12万户,其中农业人口19.18万人,农户4.83万户。

永安市是福建省四大林产工业基地之一,“永安林业”是全国首家以森林资源为主要经营资产的上市公司,具有资金、技术、人才和遍布全国各地的营销网络优势,社会经济条件十分优越。

3.1.3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永安市林业科技推广网络健全,有林业科技人员150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41人,与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林科院、浙江林学院竹类研究所建立起产学研合作关系,有对成熟技术进行配套整合,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的能力,同时,为适应项目建设需要,永安市林业科技推广中心还将对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林农进行培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素质。

3.1.4 基础设施

永安市是闽西北的公路和铁路的交通枢纽,即将通车的三泉高速和正在建设的永武高速、永宁高速在此交汇,鹰厦铁路贯穿永安全境,永安市距连城机场和在建的三明机场的路程均在100km左右,水路运输开通后可抵达福州,交通十分方便。

3.1.5 项目建设地点选择

按照项目建设目标、产品规模和布局要求,根据区域代表性,依照红豆树立地条件、交通条件、经营类型和管理水平,本着因地制宜、相对集中并形成规模优势的原则,项目区设在永安市林业科技推广中心燕江林场(燕东街道麻岭村)。

3.2 利用程度

永安市是全国南方集体林区重点林业县市之一,是福建省四大林产工业基地之一,土地资源宽裕,林业工作基础扎实。

项目区建设的基地与其它经营区土地连片开发,机耕路、部分电力和灌溉设施可以得到共亨。

项目建设单位现有的生产设备、工具车均可提供本项目利用。

另外,几年来所积累的科学种植技术和人力资源也将在该项目建设中发挥作用。

3.3 建设单位概况

建设单位——永安市林业科技推广中心,成立于1999年9月,注册资本50余万元。

中心设有主任(1人)、副主任(1人),办公室、财务室等生产管理机构,下属机构设有1个林场。

林场设有场长1人,1个生产小组,共有专业技术人员8人。

现有职工12人,其中高级1人,中级5人,初级6人。

一直承担永安市林业的项目规划、试验研究、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与转化、对林业技术人员及林业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等工作,同时先后主持承担了多项科研和技术推广课题,获得多项省厅和三明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永安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及其基层林业站拥有健全的科技推广网络,拥有一大批在林业培育方面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专业技术力量较为雄厚,对永安市的林业科技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推广中心下属试验林场经营面积9097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9097亩,占100%,森林覆盖率为100%,分别分布于燕东办麻岭村5668亩,燕北办西坑村2973亩,燕南永浆村456亩。

林场林地海拔在300-600之间,为戴云山脉余脉,大多属低山和丘陵地貌类型,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属亚热带常绿针阔混交林区,针叶林以马尾松、杉木为主,阔叶林以桉树为主,中心林木总蓄积量53750m3,其中:

林分蓄积量53745m3,占99.999%;

疏林蓄积量5m3,占0.001%。

3.4 综合评价

项目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水热条件优越,物种资源丰富,林地资源充足,土壤肥沃,种苗工作成效显著,技术力量雄厚,科技协作基础良好,社会经济较发达,交通通讯便捷,劳动力充裕,非常适合项目建设。

第四章 项目建设指导、原则、目标和任务

4.1 指导思想

项目建设以发展珍贵阔叶树种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供应闽台林业合作试验区珍稀阔叶树种造林的良种壮苗需求为中心,按照现代化、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商品化的基本思路进行建设,建立一个与现代林业发展相适应的布局合理、生产优化、技术含量高的林木种质资源收集及良种繁育基地,为永安市及福建省发展优良珍稀阔叶树种提供品质优良、数量充足的良种壮苗,推动福建省珍稀阔叶树种的建设全面发展。

4.2 原则

● 科学性的原则。

项目建设坚持实事求是,科学设计,遵循林木树种生物学特性和遗传改良的客观规律,把科技支撑贯穿于基地建设的全过程。

● 实用性的原则。

基地建设本着以满足林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珍稀树种良种壮苗为首要,充分合理利用当地自然、经济、技术等有利条件,建设具有特色的、科研和生产为一体的实用型的种质收集和种苗繁育基地。

● 先进性的原则。

项目建设积极推广新技术、应用新成果,在生产工艺确定时,选择最先进、最可靠的生产技术;

在设备选择中,选择技术先进、质量可靠、性价比高的设备。

4.3 建设目标

1、收集经济价值高的珍稀树种种质资源,开展林木良种定向选育和苗木繁育,为林业生产提供名贵珍稀树种种质材料。

2、与科技协作单位共同努力,选用国内先进的种苗繁育技术和生产设备,建设以林木良种选育、苗木生产、科研示范为一体,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珍稀树种繁育基地,提高永安市珍稀苗木繁育水平,以辐射和推动周边地区乃至福建省林木种苗现代化生产建设水平。

3、基地建成后,年产红豆树等珍稀树种苗木168万株,以满足林业生产的需要。

4.4 建设任务

1、建设种质资源收集区14.5hm2;

2、建设繁殖圃3.5hm2。

3、附属工程: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

5.1 项目总体布局

5.1.1 布局原则

● 因地制宜,科学实用,合理布局,重点突出;

● 选择自然条件适宜,土层深厚,立地条件良好,地势开阔、平缓(坡度≤25°

),交通方便的山地;

● 集中连片,规模经营,便于生产和经营管理;

● 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和基础设施,进行改扩大建,提高项目建设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5.1.2 选址与布局方案

根据项目建设原则,按照红豆树等珍贵树种的生物学特性要求,结合永安市林业发展实际,以及永安市林业产业发展规划,进行综合研究,最终确定项目建设地点在永安市林业科学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试验林场(地处燕东街道办事处麻岭村),距永安市城区7km,基地位于县道公路边,交通便捷,有利于基地生产与运输。

具体布局为:

种质资源收集区位于基地东侧3林班9大班2、3、4小班,繁殖圃区布局在基地西侧8大班3小班、9大班1小班,基地新修便道1km并与县道连接,管理房在种质收集区的西侧。

5.2 建设方案

5.2.1 种质资源收集区

⑴ 建设面积

建设种质资源收集区14.5hm2。

⑵ 建设类型

建设红豆树、香樟等无性系(或家系)种质资源库。

⑶ 位置条件

①位置:

建设于推广中心燕江试验林场9大班2、3、4小班。

②立地条件:

现有林地为杉木中龄低效林分。

高丘地貌,坡度25°

,坡向西北,坡位全坡,地形开阔,光照充足、通风和排水条件好,土壤红壤,厚土,薄腐,立地质量等级Ⅱ-Ⅲ级。

⑷ 无性系(或家系)数量与来源

①材料数量:

每个树种为20-50个无性系(或家系)。

②材料来源:

由省林木种苗总站指定单位供给,或根据具体情况在省内、外采集选定的优树种子或穗条。

⑸ 规划设计

采用罗盘仪进行面积测量,因地制宜,合理区划。

各树种为一个大区,共分为4个大区;

大区以自然山脊或山沟为界线进行划分,或以坡向、坡位、小路为界限进行划分,每个大区面积为3.5hm2(50亩左右);

每个大区再根据无性系数量进行小区区划,小区以山脊或山沟小路(林道)为界线进行划分,或以坡向、坡位进行划分,每个小区面积为0.15hm2左右(2-2.5亩)。

区划完成后,开设区道,大区道为1.5m宽,小区道为0.8-1.0m宽,同时种质资源库四周配置生物防火林带。

⑹ 无性系(或家系)配置

每个大区配置20-50个无性系(家系),同一无性系或家系配置在一个小区内。

⑺ 营建技术

①林地准备:

在造林前一年秋季,进行全面劈草、清杂、堆烧,要求清除干净所有的剩余物。

②整地:

采用水平带状或块状整地方式,水平带垦:

带宽1.0-1.5m,挖除带面树兜,带内定点挖穴,穴规格为60×

50×

40cm,穴内回表土;

块状整地:

穴规格同带状整地。

整地要在定植前3-5个月内完成,定植前半个月穴内施过钙100g与农家肥3-5kg等基肥。

苗木培育:

单系育苗。

将单系采集的种子或穗条进行单系育苗,采用整地作床高垄育苗,各无性系(家系)采用随机排列进行分块育苗,并挂牌编号,以免无性系(家系)混淆。

按照《育苗技术规程》(GB6001——85)进行育苗,起苗时,要分系起苗、捆扎、编号,选用生长优良的苗木进行种植。

①栽植密度:

根据红豆树生物学特性,林地立地条件,设计栽植株行距2×

3m,或2.5×

2.5m,栽植密度1650株/hm2(110株/亩)。

②抚育管理:

造林后头3年,分别进行块状锄草、松土、扩穴、放肥各2次,时间为4-5月和8-9月,每次抚育后,分别进行追施复合肥,在穴面树冠外围开环状沟施肥,每株施200g,以促进林木生长。

同时要加强林木管护,防止牲畜破坏。

⑻病虫害防治:

红豆树主要有角斑病为害嫩叶,宜及时防治,坚持“治早、治少、治了”原则,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采用化学防治(1∶1∶100的波尔多液喷施)和营林技术措施等综合方法进行防治。

⑼护林防火:

做好护林防火工作,建立健全护林防火组织制度,加强火源管理,每年幼林抚育时,及时清除林道及小区界上的植被,并维护好现有的防火林带。

⑽建立技术档案:

种质资源库的技术档案不仅是种质资源经营管理的科学依据,而且也是建立高世代良种基地的基础。

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技术档案资料。

主要内容有设计资料、施工资料,选优及优树等记载资料、小区无性系(家系)配置图、林木生长及结实情况、经营管理措施、各项作业投资及表型测定等资料。

档案资料要求填写工整、齐全,并有专人保管。

5.2.2 繁殖圃

5.2.2.1 繁殖圃扦插育苗设计

⑴ 建设地点:

推广中心试验林场8大班3小班。

新建繁殖圃3.0hm2。

培育红豆树等珍贵树种苗木。

⑵ 圃地准备

带状整地,带宽2.0m,带内回填表土,并进行土壤改良,掺磷肥、细河沙、红壤土、绿肥、沟泥土,掺合比例12∶34∶28∶11∶15,施用量15t/hm2。

作床前应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拌以猪、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