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016121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Word格式.docx

《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Word格式.docx

一些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促进部分行业良性发展、改善境外产品市场

准入条件的同时,也加剧了部分石化化工产品的市场竞争。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化工领域贸易摩擦频发,围绕市场、资源、能源、技术等方面的竞争更趋激烈。

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又对石化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从国内看,“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不断深入,石化化工产品内需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工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要求石化和化学工业必须加快调整和升级,大力发展高端化学品

和化工新材料,以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相关产业的更高需求。

随着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的实施,石化和化学工业在资源保障、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环境治理、安全生产等方面,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和任务。

(二)需求分析

以“十一五”国内石化化工产品消费情况为基础,综合考虑“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相关行业发展情况,采用多种方法测算,预计“十二五”时期大宗石化化工产品的需求增长低于同期GDP的增长,高端石化化工产品增长率略高于GDP增长速度。

其中,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的产品有:

成品油、烯烃、钾肥等刚性需求较大的产品,对二甲苯(PX)、己内酰胺、乙二醇等进口量较大的产品,天然气、轻烃等低碳原料与产品,工程塑料等化工新材料及专用化学品。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联合重组、淘汰落后、技术改造、安全生产、两化融合力度,提高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石化和化学工业集约发展、清洁发展、低碳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内需为主。

坚持结构调整。

坚持技术进步。

坚持绿色发展。

坚持国际合作。

(三)发展目标

1.总量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行业经济总量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总产值年均增长13%左右。

到2015年,石化和化学工业总产值增长到14万亿元左右。

2.结构调整目标

组织结构:

到2015年,全国炼厂平均规模超过600万吨/年,石油路线乙烯装置平均规模达到70万吨/年以上。

氮肥、农药、氯碱、纯碱、电石、轮胎等行业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全行业销售收入过千亿的企业达到10个以上。

原料结构:

烯烃原料多元化率达到20%,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的氮肥产能比例提高到30%,低阶煤和低品位矿产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产品结构:

发展高档润滑油、工艺用油、高等级道路沥青、特种沥青;

石化化工产品质量全面提升,烯烃国内保障能力保持合理水平,烯烃下游产品品种进一步丰富;

单质肥复合化率逐步提高,专用肥规模逐步扩大;

子午线轮胎、离子膜烧碱、环境友好型涂料和绿色工艺的染料等比重明显提升;

高毒高残留农药比例降至3%以下;

氟硅材料、工程塑料、特种合成橡胶、聚氨酯及中间体、高性能纤维、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新型专用化学品等高端产品国内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布局结构:

成品油“北油南运”状况得到改善。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三大石化产业区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形成3-4个2000万吨级炼油及3个200万吨级乙烯生产基地;

配合国家油气战略通道建设,完善东北、西北、西南石化产业布局。

传统煤化工布局分散状况得到改善,现代煤化工产业向资源地集中;

原料产地化肥比重提高到70%,专用化肥等深加工产品和精细化学品向消费地集中。

园区和基地建设更加规范完善.

3.技术创新目标

到2015年,行业科技投入达销售收入的1%以上。

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装备,产业核心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

一批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实现产业化。

建立和完善一批企业技术中心。

4.节能减排目标

全面完成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全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能源消耗降低20%、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减少8%、8%、10%、10%,挥发性有机物得到有效控制。

炼油装置原油加工能耗低于86千克标准煤/吨,乙烯燃动能耗低于857千克标准煤/吨,合成氨装置平均综合能耗低于1350千克标准煤/吨.

四、重点任务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1.促进企业兼并重组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产业关联企业,以资产、资源、品牌和市场为纽带,通过整合、参股、并购等多种形式,实施兼并重组,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若干个国际化大型石化化工企业集团。

专栏1促进企业兼并重组

01石化

推动大型石化企业强强联合,开展战略合作,优化产业布局和上下游资源配置。

鼓励企业间、相关产业间联合布局和一体化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并购、重组或投资合作,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

02煤化工

突破现有煤化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格局,鼓励石化化工企业与煤炭、电力等企业联合,形成若干个以大型企业为主体的“煤电化热一体化”产业集群和大型煤化工生产基地。

03化肥

促进基础肥料向优势企业集中。

引导大型能源企业与氮肥企业联合重组或结成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竞争力。

到2015年大中型氮肥企业产能比重达到80%以上,大型磷肥企业产能比重达到70%以上,支持钾肥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产业整合,形成以大型企业集团为主的集约化产业格局。

04农药

以市场为导向,鼓励优势企业跨地区整合农药企业,促进原药、制剂上下游一体化;

实现农药企业大规模、多品种、国际化经营。

到2015年农药原药生产企业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达到20家,培育2-3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农药企业集团。

05化工新材料与新型专用化学品

鼓励有实力的化工新材料与新型专用化学品生产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提高企业规模,促进产品开发,形成若干个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高科技企业。

2.优化产业布局

坚持基地化、一体化、园区化、集约化发展模式,立足现有企业,严格控制项目新布点。

炼油布局要贴近市场、靠近资源、方便运输,缓解区域油品产销不平衡的矛盾,鼓励原油、成品油管道建设,改善“北油南运”状况;

乙烯、芳烃布局应坚持炼化一体化,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现代煤化工需综合考虑煤炭、水资源、环境容量、区域二氧化碳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等条件,适度布局;

煤制烯烃是石油制烯烃的重要补充,要在对现有国家示范工程进行技术经济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总结研究和优化提升,与石油制烯烃项目实现差别化布局。

引导基础肥料向资源产地或粮棉主产区转移,二次加工产品向消费区域集中。

能源产地特别是具有能源优势的粮棉主产区实现尿素自给;

进一步提高云、贵、鄂、川四省磷肥产能比重;

继续建设青海、新疆两大钾肥基地,鼓励企业在国外钾资源地建设

钾肥生产基地;

在化肥消费区域基本形成复混肥料、缓控释肥料和掺混肥料加工、集散、分销和使用服务体系。

农药原药生产向工业园区或化工集中区聚集,制剂加工向交通便捷、靠近市场的地区转移,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建成3-5个生产企业集中、配套设施齐全、管理水平较高的专业农药工业园区,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综合考虑资源和市场条件,优化氯碱、纯碱、轮胎等产业布局。

推进安全风险高、环境风险大、安全防护距离不足的城镇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搬迁进入化工园区,不能搬迁的,限期转产或关闭。

在临港地区依托国内外资源与市场,建设以大型炼化、特色精细化工等为代表的外向型化工园区;

在内陆地区依托本地资源能源优势,建设以大型煤化工、盐化工、磷化工等为代表的资源优势型化工园区。

专栏2重大生产力布局

01石化

依托海上进口原油,在沿海地区完善炼油生产力布局;

依托中缅、中俄、中哈和沿江原油管线,提高华中、西南炼油能力,发展以武汉、成都、昆明等为核心的中西部内陆石化产业集中区,建设规模以满足当地成品油市场为主。

到2015年我国地区间油品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得到较大缓解。

优先依托条件好的现有大型石化企业,结合炼油能力改扩建,完善炼化一体化;

在资源供给有保障、物流成本较低、下游市场发达、环境容量大的广东、浙江、江苏、海南、天津等沿海地区布局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做强长三角、珠三角等石化产业群,支持海峡西岸发展石化产业;

为满足中西部市场需求,加快武汉、成都乙烯项目建设;

促进东北地区石化现有装置改造升级,推动大庆、抚顺等乙烯项目建设。

对二甲苯原则上依托炼油项目布局,要充分考虑极端自然灾害发生可能性,确定合理的安全防护距离,提高项目建设安全环保标准。

02现代煤化工

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项目要按照有关产业政策,综合考虑煤炭、水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及区域二氧化碳、节能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等综合条件,在蒙、陕、新、宁、贵等重点产煤省区,适度布局,并采取集中集约、上下游一体化方式建设现代煤化工生产基地及煤电化热一体化示范基地;

其余省区,尤其是煤炭调入和基本平衡省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气联防联控重点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超标和节能评估审查不合格的地区,严格限制现代煤化工的发展。

新建项目烯烃规模要达到50万吨/年以上;

“十二五”重点组织实施好煤制烯烃升级示范项目建设。

在原料可以保证稳定、持续供应的前提下,在沿海地区慎重布局进口甲醇制烯烃项目。

研究集中利用已建成的符合经济规模的甲醇生产能力建设大型烯烃项目。

03化工园区

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及城市发展规划,结合危险化学品分布及产业特点,统筹区域危险化学品发展规划及化工园区或化工集聚区布局,与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新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必须设置在化工园区等专业工业园区内,并严格准入条件。

对不在规划区域内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制定“关、停、并、转(迁)”计划,推动重大危险源过多或分散、安全距离不足、安全风险高以及在城市主城区、居民集中区、饮水源区、江河水资源保护地、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内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进入化工园区等专业工业园区。

化工园区要定期开展区域安全、环保风险分析,园区内建设要遵循产品项目一体化、公用工程一体化、物流运输一体化、安全消防应急一体化、园区管理服务一体化的原则。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逐步实现“生产上规模、工艺上水平、管理上台阶、企业进园区”的目标。

3.调整产品结构

保障基础石化化工产品有效供给。

立足国内市场,合理安排具有刚性需求的石化化工产品产能增长,兼顾优化产业布局和工艺流程;

有效增加烯烃、有机原料、合成材料、化工新材料和专用化学品等国内短缺石化化工产品的供给能力。

严格控制烧碱、纯碱、氮肥、磷肥、农药等供需基本平衡产品产能的过快增长。

加快发展高端石化化工产品。

围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发展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的化工新材料及中间体、新型专用化学品等高端石化化工产品。

大力发展工程塑料、特种合成橡胶等先进结构材料,促进结构材料的轻质化;

加快发展以氟硅材料、功能性膜材料为代表的非金属功能材料;

加速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其增强复合材料;

注重发展电子化学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水处理化学品、环保型塑料添加剂等高性能、环境友好、本质安全的新型专用化学品。

专栏4“十二五”高端石化化工产品发展重点

01基础有机原料

双酚A、多乙烯多胺、己二酸、1,3-丙二醇、脂肪族和脂环族二异氰酸酯(ADI)、环氧丙烷(过氧化氢法)。

02合成树脂

聚乙烯、聚丙烯专用料,ABS树脂、电子级环氧树脂。

03合成纤维及单体

己内酰胺、己二腈。

04合成橡胶及弹性体

溶液丁苯橡胶、乙丙橡胶、(卤化)丁基橡胶、丁腈橡胶、异戊橡胶、氯丁橡胶(丁二烯路线)、丙烯酸酯橡胶、聚硫橡胶、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硫化橡胶弹性体、聚氨酯弹性体等。

05农药

高效环保型农药新品种:

新型菊酯类农药(氯氟醚菊酯、七氟甲醚菊酯等)、新型杂环农药(烯肟菌酯、烯肟菌胺等)等。

06工程塑料

聚碳酸酯、聚甲醛、尼龙工程塑料、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苯醚、特种工程塑料(聚苯硫醚、聚砜、聚酰亚胺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特种聚酯。

07高性能纤维

芳纶、碳纤维、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苯硫醚纤维。

08氟硅材料

高性能含氟聚合物、环保型含氟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替代品、功能性氟材料、烷氧基硅烷、液体硅橡胶、硅油、高性能有机硅深加工产品。

09可降解材料

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可降解塑料、CO2降解塑料。

10功能性膜材料

含氟离子交换膜、太阳能电池背板膜、高性能纳滤膜、溶胶(EVA)封装膜、光学聚酯膜、耐热动力电池隔膜、单片型双极性膜、均质离子交换膜、扩散渗析膜、光伏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光学聚乙烯醇(PVA)薄膜、光学三醋酸纤维(TAC)膜、透明导电膜、电磁波屏蔽膜、反渗透膜、柔性有机聚合物膜等。

11其他新材料

高性能聚氨酯材料、水相法氯化高聚物、液晶聚合物、特种塑料合金、特种功能性高分子材料(高吸水性树脂、复合型聚丙烯酰胺等)、高性能复合材料、风力发电叶片专用环氧树脂、感光材料,以及磷酸铁锂、钴酸锂及六氟磷酸锂等先进储能材料。

12专用化学品

高性能、环保型专用化学品,包括高性能无机颜料(如氯化法钛白粉等)、环保和特种功能高档涂料、新型含氟染料、安全型高性能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如蛋氨酸等)、环保型水处理剂、环保型塑料添加剂、高性能电子化学品、无卤阻燃剂、低汞/无汞催化剂等。

13其他

绿色节能乘用车胎、高性能乘用车胎、航空轮胎、高性能绿色轮胎添加剂、高等级道路沥青和水工沥青、高铁沥青、机场沥青等特种沥青。

专栏5落后产能淘汰重点

01氯碱、电石

单台炉容量小于12500千伏安的电石炉及开放式电石炉,高汞催化剂(氯化汞含量6.5%以上)和使用高汞催化剂的乙炔法聚氯乙烯生产装置。

02农药

加快淘汰钠法百草枯生产工艺、敌百虫碱法敌敌畏生产工艺以及部分高毒、高残留农药品种。

03其他

淘汰单台产能5000吨/年以下和不符合准入的黄磷、有钙焙烧铬化合物(2013年)、隔膜法烧碱、5000吨/年以下和工艺技术落后及污染严重的氢氟酸生产装置,逐步削减并淘汰含氢溴氟烃、溴氯甲烷、甲基溴等消耗臭氧层物质(ODS)、以及多氯联苯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等。

(二)大力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1.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专栏6技术创新重点

百万吨乙烯成套装备、直接氧化法环氧丙烷技术、环氧乙烷大型反应器、高档润滑油成套技术开发,基于非茂体系的聚烯烃合成及后续改性技术、ABS本体法聚合大型成套技术、五大通用树脂高性能化技术、顺式和反式异戊橡胶合成及加工关键技术、10万吨/年以上大型氯乙烯流化床反应器、万吨级脂肪族异氰酸酯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乙烯-醋酸乙烯树脂、聚偏二氯乙烯等高性能阻隔树脂、聚异丁烯、特种共聚单体的聚烯烃开发等。

02现代煤化工

大型煤液化、甲醇制烯烃(MTO)、流化床甲醇制丙烯(FMTP)工艺完善和技术升级,超大型甲醇、甲烷化、煤制乙二醇、合成气制多元醇、甲醇制芳烃等大型煤化工成套技术和装备。

03化肥及无机盐

大型成套氮肥技术和装备、大型煤气化炉成套技术、湿法磷酸精制技术、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铬盐清洁生产技术、高纯锂盐制备技术等。

开展非水溶性钾资源开发、优化海水提钾的示范工作。

吡啶及其衍生物定向氯化、氟化技术,羧酸盐系列农用专用助剂,农药生产三废处理技术,废弃农药包装瓶回收再利用技术等。

新型臭氧层消耗物质替代品、高性能含氟聚合物、特种有机硅材料、工程塑料、丁基橡胶、乙丙橡胶、异戊橡胶、稀土顺丁橡胶、高性能热塑性弹性体、碳纤维、芳纶等生产技术和复合材料生产技术。

2.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专栏7技术改造要点

继续实施油品质量升级、对不同品质原油加工适应性和综合利用技术改造;

加快现有大型乙烯及副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改造。

02化肥

氮肥工业继续开展原料及动力结构调整。

磷肥工业提高磷资源加工利用率和氟资源回收。

钾肥工业重点加强镁、锂、钠等钾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加大国内钾资源开发,重点推进新疆罗布泊钾肥基地、青海固液转化氯化钾项目建设。

复混肥工业重点开发和推广缓控释肥和掺混肥生产技术和装备,以及新型包裹材料生产技术,实现相关技术和装备产业化。

03农药

加大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创制产品的产业化扶持力度,优化农药生产工艺,大力推进农药剂型的水基化、无尘化,提高环境友好型农药产品比例。

04盐化工、染料、涂料、无机盐、轮胎等传统产业

围绕提升产品档次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强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技术改造。

05危险化学品

实施城市主城区、居民集中区、饮水源区、江河水资源保护地、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内石化化工企业搬迁、转产;

通过行业技术进步、兼并重组淘汰落后高危工艺,优化危险化学品的产品结构。

06两化融合

推进先进过程控制系统的应用,普及实时在线产品质量成分分析系统,发展工艺流程仿真技术,优化调度、故障诊断,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

推进安全生产防控信息系统建设。

(三)促进绿色低碳安全发展

专栏8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要点

进一步提高重质原油的综合加工和利用水平,扩大加氢裂化、加氢精制的规模水平,推广各项节能技术,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

采用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对乙烯生产装置进行节能降耗改造。

综合利用炼油乙烯副产资源。

在化肥生产中推广先进煤气化和煤基多联产技术、推广清洁节能生产工艺,加大测土配方施肥等科学施肥工作,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03现代煤化工

提高现代煤化工能效水平。

鼓励采用节水型工艺,充分利用再生水、矿井水发展煤化工。

开发二氧化碳捕捉、封存、综合利用技术和装备并推广应用。

探索建设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IGCC)热电化一体化可行性。

04精细化工

采用新技术,提高对农药、染料等精细化工生产特征污染物的处理能力,加大环境友好型涂料、胶粘剂、水处理剂等产品的开发力度。

05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提高低品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提高废胶粉沥青、翻旧沥青的利用率。

推进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

综合利用磷矿伴生和电解铝副产氟资源,减少萤石资源消耗;

重点抓好磷石膏、碱渣、电石渣、铬渣等固体废物无害化科学治理和综合利用;

推广磷石膏制建材、碱渣脱硫、电石渣制水泥、多种氯产品联产工艺技术,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推广大型密闭电石炉、零极距电解槽、氧阴极电解技术、低汞触媒的应用,实现电石炉和黄磷炉尾气的回收利用。

选择有条件的地方改造氯碱-异氰酸酯联合生产工艺。

五、政策措施

(一)加强规划指导;

(二)完善产业政策;

(三)加大科技投入;

(四)健全标准体系;

(五)加强资源保障;

(六)维护公平贸易;

(七)改善行业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