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电视综艺节目比较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014708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电视综艺节目比较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外电视综艺节目比较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外电视综艺节目比较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外电视综艺节目比较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外电视综艺节目比较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电视综艺节目比较文档格式.docx

《中外电视综艺节目比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电视综艺节目比较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外电视综艺节目比较文档格式.docx

在粉碎“四人帮”后,饱受精神饥渴的中国人民表现出对文化生活前所未有的热情,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春节联欢晚会以高质量的节目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的精神需求,综艺类节目开始风行全国。

1990年4月25日《正大综艺》创办,则标志着综艺节目得到进一步发展。

这档汇集了知识问答、搞笑、风光旅游短篇和连续剧的新型节目,在电视节目还极其贫乏的当时横空出世,一炮而红。

它的出现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它不仅开创了一个娱乐新形态,并且带动了当时各地方电视台一批同类型节目的问世,培养出了中国第一批综艺节目制作人员。

从那以后大约十年间,《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又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综艺风潮。

几乎与此同时,以湖南电视台《玫瑰之约》和上海电视台《相约星期六》为代表的婚配节目也横空出世,吸引了大量观众。

随后,《幸运52》、《开心辞典》又掀起一股益智类节目风潮。

与此同时,《生存大挑战》、《走入香格里拉》等节目刮起“真人秀”旋风,极大的满足了观众的窥视欲望。

如今,国内的《超级女声》、《明星学院》等“选秀”节目正如火如荼的开展,成为当下电视文化的新奇观。

第二节 

电视综艺节目特点概述

一、内容的丰富性

综艺节目集音乐、歌舞、戏剧、相声、曲艺、杂技、绘画、游戏、笑话、故事于一身,融娱乐性、欣赏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它的内容的丰富多样,没有任何一种电视艺术形式可以匹敌。

二、形式的多样性

艺术形式的多样——一台综艺节目可以包括舞蹈、歌曲、相声、小品、戏曲、双簧、快板、杂技、故事等许多艺术形式。

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时空转换、内外结合、声画并茂;

可以通过服装、化妆、道具、舞美、音响、灯光等多种艺术手段强化艺术效果。

主持形式的多样性——主持人可在台上也可在台下,可报幕也可茶座式,可一人主持也可多人主持,可在演播室内主持也可在外景主持。

播出形式的多样性——可直播、可录播也可插播,还可两台对播或多台联动播出。

三、大众的广泛性与参与性

收视调查表明,在电视艺术各门类中,综艺节目的受众人数最多,人群分布广泛,雅俗共赏,老少咸宜。

另外,综艺节目特别注重受众的参与,因为要参与,才能娱乐。

因此常常安排猜谜、游戏、设置热线电话等广泛吸引受众参与。

第三节 

中外电视综艺节目类型比较

按照不同的方法和界定标准,综艺节目可以有许多不同类型,纵观中外电视综艺节目,我们按照是否进入固定栏目,将其区分晚会型和栏目型。

一、晚会型综艺节目

晚会是综艺节目的一个重要形式。

它能够自由地汇集众多的大牌明星和各种娱乐表演样式——音乐、舞蹈、相声、小品、魔术、杂耍等等。

它还可以将某个公众关注的、具有特殊意义的人物请出场,演绎成一段搞笑的或煽情的脱口秀、真人剧;

有的重大晚会本身还兼有新闻发布的功能(如各种颁奖晚会)……这些元素的集合,给晚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之常常成为高收视和高收益的节目。

晚会型综艺节目容易受到特别关注,不仅在于它集合了各种娱乐表演样式,还在于它不是栏目化、经常性的节目,而是只在特殊时刻存在的稀有节目。

最常见的周期是一年一度,如音乐、影视的颁奖晚会和春节联欢晚会,还有的则更是只此一回。

因此,晚会本身成为一个潜藏巨大商业价值的商品,被电视从业者们开展利用。

为了最大程度地挖掘这种商业价值,如何给晚会增加娱乐性以提起更多观众地兴趣,就成了许多晚会制作人的课题。

由于晚会大多充满着喜庆气氛,他们通常将幽默、搞笑的风格贯注入晚会当中。

如美国奥斯卡颁奖晚会,整个晚会过程中,明星与主持人之间互相调侃,互相开涮,幽默搞笑俯拾皆是,气氛十分夸张随意。

而与此相比,中国的晚会娱乐性还有所不及。

主要表现在晚会基调和风格过于严肃,不够轻松幽默,主持人的主持风格过于郑重而亲和力不足,以及节目本身娱乐性不足。

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晚会承载了太多意识形态功能而不胜其重,且陈旧的节目理念衍生出呆板的主持方式和拘谨的节目场,并使能出彩的嘉宾也表现得大打折扣。

长期以来,国内晚会制作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程式。

10年前和今天的春节晚会,除了置景、灯光、服装等技术型元素外,从节目编排到主持方式,都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在大众娱乐方式日益丰富的今天,综艺晚会不宜承载过多的非娱乐功能。

而如何加强晚会的娱乐性,提升晚会的号召力和商业价值,则应该成为一个被重视的课题。

二、栏目型综艺节目

栏目型综艺节目的主要特点是:

在专有的固定栏目内播出,它的节目长度和播出时间是固定的,有固定的主持人,并逐渐形成独特的主持风格。

纵观中外电视综艺节目,栏目型综艺节目由其不同的风格和内容而区分为几大类型。

(一)娱乐谈话节目

谈话节目,又叫“脱口秀”,原是港台媒体对英文TalkShow的意译,意为“访谈节目”。

它往往以一个主持人和一个或多个嘉宾聊天的方式进行。

可以分为以人物为中心和以话题为中心两种类型,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围绕人物组织话题而后者则根据话题选择谈话人。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电视谈话节目已成为电视节目的主体样式,占总量的60%-70%。

其中娱乐谈话节目具有很高的收视率。

美国NBC的《杰·

雷诺今夜秀》和CBS的《大卫·

莱特曼夜间秀》是这一类的成功代表。

这类节目不局限于单纯的“说”,而是注重各种手段并用,从形态上看,它结合了谈话和综艺两种节目的特质。

它们通常在晚上11:

00-1:

00之间播出,使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得到放松。

谈话内容多为成人话题,内容广泛、庞杂,主持人风趣、幽默,时常庸俗的开些玩笑,做些噱头提供观众以笑料。

美国谈话节目的兴起和火爆,使其他国家和地区纷纷仿效。

欧洲、日本、台湾的谈话节目已经具有了美国谈话节目的各种形态。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种节目形态也开始流行于中国大陆,特别是迈入新世纪之后,这种类型的节目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1996年3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推出了《实话实说》,开创了中国内地谈话节目的先河。

节目形式为群体现场交谈,通过主持人、嘉宾、观众的共同参与和直接对话,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展开社会生活或人生体验的某一话题。

经过叙述、讨论或辩论,达到各抒己见、增进参与者之间交流和理解的目的。

之后,央视二套、三套相继推出《对话》和《艺术人生》,在全国各地引起巨大反响。

这两套节目分别被媒体评价为“2001年中国电视界的最大惊艳”和“2001年中央电视台最大亮点”。

这几年里,各地方上星台,也冲杀出了一些好的谈话节目。

如重庆电视台的《龙门阵》以浓郁的巴渝特色为地方方言节目争了个脸;

《荧屏连着我和你》从1990年开始至今一直唱着普通人的歌谣;

上海电视台的《有话大家说》以市民话说市民事的方式也比较早的赢得了上海人的认同。

湖南卫视的《背后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个鲜活感人的人物故事。

虽然中国的谈话节目发展如此火爆,但与西方国家的节目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以美国为例,他们的电视谈话节目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尤其是在嘉宾选择、节目分工、节目制作、主持人选择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

1.嘉宾的选择

在美国,谈话节目的嘉宾并不局限于当红明星,它可以由体育明星或演艺明星参与节目,也可以请普通百姓或者青少年参与节目。

还可以展示新奇的事物,如通灵的人、失明多年突然复明、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等等。

而纵观中国众多大大小小的谈话节目,我们不难发现穿梭游走在不同荧屏上的“老面孔”太多了,而且这些嘉宾反复谈的基本上都是雷同的话题。

出于名人效应的考虑,许多谈话节目纷纷把目光盯着各种明星或成功人士,于是电视荧屏上就顺利成章地冒出了各种各样的“职业”脱口秀者。

虽然名人比较容易控制话语主导权,他们说出来的话可信度大。

但是如果这种节目做得太多太滥的话,明星们在观众心目中的“号召力”和节目对观众的影响力肯定就会下降。

最后的结果只会使节目没有深度,谈话节目变成看人谈话的节目。

如何以平民化的视角做好以名人为嘉宾的节目,央视的《艺术人生》做了很好的探索。

可喜的是,如今有许多栏目开始真正把老百姓的事当事了。

除《实话实说》外,《讲述》、《聊天》都在极力挖掘普通人身上的不寻常故事,平民视角和纪录风格是它们所追求的方向。

但是,如何在平淡中找出不平淡的话题,让人生的哲理闪现在平凡的故事中,目前仍是这类以普通人为谈话对象的节目所遇到的一个最大难题。

2.观众的定位

在美国,电视谈话节目对公共空间的划分已经非常清晰。

仅以专门针对女性受众的谈话节目为例,可能是这个频道里一群家庭主妇正在聊各种家庭问题,另一档节目中几个职业女性正在谈未来的发展前景,再一台节目《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专门谈男女婚恋,观众可以各取所需,选择自己想看的频道。

而在我国,谈话节目还处在泛话题时代,很多谈话栏目还没有形成各自独立的谈话群。

今后,谈话栏目应该走分众化路线,只有这样谈话节目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足。

3.气氛的营造

在美国,谈话节目的气氛相当热烈、激动人心,场上场下一片火热,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掀起节目的阵阵高潮。

以CBS的《大卫·

莱特曼夜间秀》为例,节目一开始就是激动人心的音乐、现场观众狂热的尖叫声和宏大场景的快速扫描。

然后,舞台的大幕拉开,53岁的大卫·

莱特曼在一片掌声和尖叫声中走到台前,向观众和乐队成员打招呼。

他滔滔不绝的以一种幽默搞笑的语言来开场,在节目过程中会做出各种手势和夸张的表情。

一个小时的节目中,观众的掌声和尖叫声此起彼伏,场面十分热烈。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国人的保守与环境差异,确实不利于谈话节目的发展。

这就需要谈话节目的策划者以及主持人,一定要有极强的调动谈话的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谈话场”。

节目一开始就要先声夺人,在一分钟内把观众的心抓住。

香港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非常善于小题大做,抓住一点新闻事件,由窦文涛带着两位“职业”脱口秀者天马行空。

主持人常常忍不住要顺手抓来一把好笑的“段子”当作调料撒进谈话现场,话题便会神奇般迅速升温。

营造气氛是贯穿整个节目始终都要做的事,而不单单是节目开场。

总之,对于一档娱乐谈话节目来说,使嘉宾和现场观众得到某种暗示,即这个节目是一个大家一起逗乐的场所,这对嘉宾的发挥是至关重要的。

4.主持的技巧

观察美国几档谈话节目,我们对美国谈话节目的主持人感触良多。

首先,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直接用主持人的姓名做栏目名称和标识。

这就更加突出主持人作为栏目“主人”的地位。

谈话节目的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和核心,他起着控制整个节目节奏的作用。

主持人在节目开始时引言人,中间是串联人,结尾是总结人,全程节奏是控制人。

在节目的外在形态上非常强调节目主持人的明星作用,以明星品牌连接嘉宾、现场观众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

主持人就成为了节目的形象代表,使节目风格的重要象征。

谈话节目名称和标识设计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更加突出主持人作为栏目符号的地位。

所以美国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相对固定。

奥普拉从1986年《奥普拉·

温弗莉节目》开播就担任主持,至今已有15年。

大卫·

莱特曼也一直是《莱特曼夜间秀》的主持人。

其次,平民化的相貌和主持风格增强了主持人们的亲和力。

几乎所有的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都相貌平平,没有过人的外表,像普通人一样常见,但都有极强的现场调度能力。

由于谈话节目主持人是在演播室与嘉宾、观众面对面交流。

普通人的长相拉进了主持人与观众和谈话者的距离,不会让普通人觉得自惭形秽而在主持人面前失去自如交谈的自信。

创造友好、亲切、愉快的谈话氛围是大部分美国谈话节目主持人所追求的目标。

主持人扮演倾听者的角色,在有现场观众的谈话节目中,台上常常不设主持人席,主持人穿梭于观众群众中,时而向台上嘉宾提问,时而把话筒递给想提问的观众。

杰·

雷诺和大卫·

莱特曼活泼、欢快,幽默风趣。

奥普拉·

温弗莉和塞莉则总在营造与嘉宾和现场观众促膝谈心的情景。

再次,主持人不一定有高学历,但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

美国几个著名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的学历并不高,很多仅仅是高中毕业。

然而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却弥补了这一点缺憾,他们丰富的社会知识反而促成了他们与普通大众的充分沟通。

学历不是选择主持人唯一的标准,主持人是同一群体中有特殊才能的人,特殊才能在某个程度上比学历更珍贵。

比如萝西·

奥唐娜只有高中毕业的文凭,但是她从小就给自己定立了“用表演给人们送去欢笑”的人生目标,十几年从荧屏到银幕再从银幕到荧屏的表演生涯中,萝西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了太多的人生故事,这使得她在自己的节目中非常容易和嘉宾及观众达成默契、愉快的交流。

参照我们国内谈话节目主持人的现状,我们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1.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不要求亮丽漂亮,但需要有睿智的头脑,在个人素质方面要善于倾听、善于交谈,能与各种人很好的交流。

主持人要求有较强的调度能力和极强的把握节目节奏的能力。

主持人要能够使节目在不同时段内张弛结合,或建立信任,或引发兴趣,或表现想象力,令节目内容丰富而不呆板。

2.主持人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就是要及时引导现场对话主体的观点,并为之创造表达的机会。

主持人要成为节目中诸多板块的有机组织者,能在节目中发挥主导作用。

因为在节目中,既要有语言对话,也要有资料片断,主持人必须能够自然流畅的转换不同样式,从而使节目浑然一体的进行下去。

(二)真人秀节目

“真人秀”是最近几年里新出现的一种节目样式,它集中了纪录片的纪实手法、电视剧的故事性,对最原始的人性和个人隐私予以公开展示,从而极大的满足了观众的窥视欲望。

它最早出现在荷兰,这档节目叫《老大哥》,节目名称出自乔治·

奥威尔著名小说《1984》中的一句话:

“老大哥在看着你呢。

”这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偷窥节目,10个青年男女须在同一所房子中共同生活9个星期,20多台隐藏摄像机全天候24小时直播他们的活动,除了上厕所,你什么都能看见。

为增加节目的紧张气氛,屋内的“演员”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分阶段进行投票,将最不受欢迎的“演员”淘汰出局。

谁能在9个星期后仍留在屋内,便能得到约12万美元的奖金。

随后,《老大哥》迅速被澳大利亚、德国、丹麦、美国、法国等18个国家照搬制作了各自的版本。

2000年5月,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推出名为《幸存者》的节目,可以说把“真人秀”做成了经典。

一炮打响之后,紧接着又推出了《幸存者II》和《幸存者III》。

同类节目国外还有福克斯电视公司的《诱惑岛》、法国的《阁楼故事》、德国的《硬汉》,以及《放逐这2000》、《谁想嫁给百万富翁》、《半小时内花完百万美金》、《太空司令》等等。

在真正制作国内“真人秀”节目方面,广东电视台首当其冲,早在2000年6月18日它就在国内抢先推出了《生存大挑战》,而且每年一届。

它是在国内第一个打造“挑战生存极限,显我生命风采”的具有探险性活动的大型电视“真人秀”节目。

作为国内第一个“真人秀”节目,虽然各个环节仍不成熟,但它为国内电视界和观众宣传了“真人秀”的概念和节目形态,培育了一定数量的观众和市场,并有盈利,应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

之后,国内开始刮起真人秀旋风。

2001年8月,由北京维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四川电视台、湖南经视等全国20多家省级电视台共同制作,并在全国108家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播出的大型野外生存节目《走入香格里拉》成功推出,2002年夏天,湖南电视台经济频道和生活频道也分别推出名为《完美假期》和《有爱不孤独》的两档类似节目。

中国的“真人秀”节目虽然在借鉴外国同类型节目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与发展,也获得了不错的收视率,但相比之下,还是有一些差距,以《幸存者》与《走入香格里拉》为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前期策划

《幸存者》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成功在策划上。

CBS在决定投拍这档节目之前作了大量的社会调研,包括请传播学专家、社会学专家以及心理学家对节目进行反复论证,并对整个节目的每个细节和场面都进行了精心设计。

从整体来看,策划的最主要的功能体现在广告策略、游戏策略和节目的保密等三个方面。

从广告策略来看,CBS对节目的前景进行了大胆的预测,估计节目越到最后收视率越高,所以节目最后一集(一小时)的贴片广告并没有和前些集一起卖出去,而是留到了最后。

从游戏策略看,主要体现在对游戏参加者的选择上。

为了让节目更具可视性,制作者从上万名应征者寄来的录像带中挑选出16名参赛者。

男女各半,年龄搭配合理,而且职业、性格各异。

这样不仅可以让观众找到自己喜欢的代言人,而且将性格各异的人组合在一起也可以让整个节目保持活力。

此外,为了确保节目的“天机”不外泄,让节目的悬念保持到最后,CBS费尽了苦心,事先要求16名节目参与者与140名节目制作人签订一份严格的保密合同:

在节目每播完之前,任何人不得将最后的获胜者说出去,否则将向节目商赔偿400万美元的补偿金。

这样使得节目的悬念一直保持到了最后,为CBS赚取了一大笔广告收入。

而《走入香格里拉》的前期策划则明显有些火候不够。

主要是因为前期摸底太少,策划不够深入,因此不能很好地把握好志愿者的个性特征,对于每个志愿者的刻画都只是“蜻蜓点水”,没有体现不同的人物性格,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流于形式”、“拖沓”。

2.商业运作方式

举办《走入香格里拉》这么大规模的活动,每天的开支可想而知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据业内人士估计,此次活动的总投入却不会超过1000万,如此算来,就是所有的广告全部打折出售,主办方也不会赔本。

但相对《幸存者》来说,《走入香格里拉》的投入则少得可怜。

《幸存者》的录制现场,光专业录音师就有10多个,所以节目中各方面的音响及同期声采集都非常清晰。

一架专用直升机不停作业,轨道车、升降机等“重型武器”也不时派上用场,从而保证了画面的丰富和流畅。

还有数目浩大的现场道具、强大的后期编辑队伍、强势的宣传炒作等等,都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如果说,《走入香格里拉》的操作模式是“先拉钱后做事”,那么《幸存者》的操作模式则是:

“先做事再赚钱”。

而事实证明,耗资巨大的《幸存者》,只在美国国内播出时就赚了个盆满钵满,而在全球巨大的销售网络里出售拷贝,则使它实现了“一本万利”的商业目标。

当然,后一种操作模式需要有更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

3.摄制队伍的职业化水平及艺术素养

首先,《幸存者》情景设置非常“真实”。

节目的拍摄地选在远离现代文明和现代生活的荒岛上,广阔蔚蓝的大海,金色的沙滩,小岛以及夏日岛上的茂密翠绿的原始森林,满足了观众一种异态体验。

这一点对我国电视节目很有启发。

如何将“真人秀”节目做到更加“真人”,真正从视听语言上满足观众,《幸存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范式。

其次,《幸存者》竞赛环节的设置具有很强的可视性。

如在《幸存者I》中就有30多种游戏,如掘宝比赛、打靶比赛、救援比赛、点火比赛等,这些游戏大都有较强的观赏性,极大地丰富了节目的内容。

但是在国内的“真人秀”节目中,游戏等竞赛环节明显不足,因而导致节目节奏拖沓且缺乏观赏性,不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生存大挑战》和《重走长征路》中游戏环节很少,《走入香格里拉》整体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节目,特别是对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都有比较精彩的表现,节目中也有意识的设置了“爬山”、“赛马”、“夺宝”等游戏,但这些游戏的观赏性显得不够,不能很快吸引住观众。

再次,冲突的设置。

《幸存者》不仅有真实的纪录,而且客观记录和戏剧冲突的矛盾在节目中得到了很好地解决。

正是冲突的刺激性维持着观众长达4个月的注意力,并最终达到5800万的收视率高峰。

与《幸存者》的戏剧冲突性和刺激性相比,我国目前的“真人秀”节目则显得过于平淡。

另外,在《幸存者》中主持人和游戏参与者在节目中的地位处理也非常恰当,主持人的作用弱化,参与者的地位加强。

综上可见,《幸存者》在节目的真实性、演播方式、戏剧冲突等很多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创新,虽然对由《幸存者》带来的节目社会效益等有很大的争议,但是研究吸收其新的节目制作方式,对我国电视节目的发展还是大有裨益的。

(三)益智博采节目

益智博采类节目最近这几年大行其道,受到观众的狂热追捧。

这类节目最早兴起与美国,塞拉多制片公司为美国独立电视台制作的《谁能成为百万富翁》节目,在1998年开播后,迅速风靡世界各地,成为不同国别、不同人种和电视观众的收视灵药。

在中国内地,央视《幸运52》的创办真正标志着电视益智类节目的开始。

这档从英国引进的节目在开播两年后火爆全国,央视从这档节目中尝到了甜头,又推出了一档仿自英美《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节目《开心辞典》,也取得了成功。

于是,以《幸运52》、《开心辞典》为代表的集传播知识、娱乐游戏、有奖问答于一身的益智性娱乐节目迅速在荧屏走俏,收视率节节攀升。

于是,国内各地方电视台纷纷推出类似节目。

中央台出炉《三星智力快车》,北京台播出《SK状元榜》,广东卫视有了《步步为赢》,上海卫视推出《智力大冲浪》,湖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打造了《超级英雄》,大获成功之后又马上推出了《超级小英雄》。

中国版的益智博采类节目对于外国的同类型节目既有创新又有值得借鉴的地方,这表现在:

1.气氛营造

由于以竞争性和物质刺激行为主要特征,所以益智类节目最适合刻意营造紧张气氛,在快节奏中通过持续不断的刺激抓住观众。

美国很多益智类节目较为注重制造紧张气氛,对选手施加心理压力。

比如《谁想成为百万富翁》,通过演播室的设置和灯光、音乐的使用,在选手答题时,使气氛从轻松逐渐转为紧张,节奏控制极为讲究。

在最紧张的时候,连观众也会跟着摒住呼吸。

《最弱一环》则通过主持人的尖酸刻薄,不断向选手施加压力,使选手像考试中的学生一样生怕出错或答得不够迅速。

我国的益智节目气氛耀平和温馨的多。

《幸运52》主持人李咏不时迸发的小幽默和它具有亲和力的长相,冷不丁突然提高的声调;

《开心辞典》刻意制造的家人支持氛围,都使节目失去紧张感而更具游戏玩乐色彩。

这种安排虽然符合我们的传统和现实环境,但却不是这类节目最好的形式。

2.节目风格

《幸运52》的原版是英国《GOBINGO》,这档节目每天奖金高达2万英镑。

其核心在于博采,电视演播现场的程序反而很简单。

但《GOBINGO》的节目性质域我国的国情不合,为避免国外此类节目利用高额奖金刺激吸引观众的负面效应,《幸运52》在借鉴其节目形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造,根据中国观众的欣赏口味加入了许多本土化的因子。

它剥离其博采性质,强调益智的成分,重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