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一中学年度高二语文上学期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013556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吉林一中学年度高二语文上学期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吉林省吉林一中学年度高二语文上学期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吉林省吉林一中学年度高二语文上学期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吉林省吉林一中学年度高二语文上学期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吉林省吉林一中学年度高二语文上学期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吉林一中学年度高二语文上学期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吉林省吉林一中学年度高二语文上学期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吉林一中学年度高二语文上学期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吉林一中学年度高二语文上学期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果真如此,对诗歌和读者,都将是福音。

1.下列关于“诗歌批评”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诗歌批评对于作品而言意义巨大,犹如灯光一样能够指引着作品由暗处走向前台。

B.诗歌批评是对作品的诠释,也是对作品文本的一种再创造,但须坚持适度的原则。

C.诗歌批评需要批评者保持清醒,与文学和读者紧密联系,而非人云亦云一哄而上。

D.诗歌批评需要批评者有学术良知,用心关注、反映生活,而不是对生活进行图解。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现在的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学术含量低,有些甚至沦为学术游戏,妨碍了诗歌创作的进步。

B.不少的诗歌批评脱离现实,牵强附会,更有甚者竟然割裂与原作品的联系另起炉灶,天马行空,肆意畅想。

C.无痛不成诗,流水线、小餐馆、地下室和打工妹顿时成为诗歌的新宠,这些陋习导致了诗歌批评的庸俗化。

D.诗歌批评之所以会出现概念代替文本,行为代替写作的现象,在于批评者心气浮躁,不能潜心、埋头创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批评与诗歌一样,都应该是自然与人文背景下的顺产儿,反映真实是它们的共同要求,而不是制造噱头。

B.现在的诗歌批评家习惯以偏概全,搞门派之争,以自己的喜好为唯一或主要标准,给诗歌创作造成恶劣影响。

C.文艺作品需要揭示生命本质,表现真善美;

文意批评则要把文艺作品中真正的创造性成果点亮,将价值沉淀。

D.诗歌批评庸俗化,会丧失文学批评的职业公信力,如果文艺批评家再不反省,对诗歌和读者来说,都是灾难。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43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

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

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

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

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

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①,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

座下缁白四众②,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

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

“君以此权子母③,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

”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

“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

”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后④,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

或问“圣叹”二字何义?

先生曰:

“《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

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

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言。

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义、《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传先生解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云:

“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

”先生遂以为戒。

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

临刑叹曰:

“斫头最是苦事,不意于无意中得之。

曲江廖燕曰:

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

呜呼!

何其贤哉!

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

而说者谓文章妙秘,即天地妙秘,一旦发泄无馀,不无犯鬼神所忌,则先生之祸,其亦有以致之欤!

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⑤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

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节选自清代廖燕《金圣叹先生传》

【注】①内外诸典:

佛教徒称佛经为内典,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典。

②缁白:

指僧俗,僧衣缁,故称僧为缁徒。

四众:

四部众的省称。

佛教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为四部众。

这里泛指听众。

③权子母:

以资本经济或借贷生息。

④鼎革:

指改朝换代的重大改革,这里指入清以后。

⑤元好问(论诗)其三“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后以教人作诗文方法为“金针度人”。

度,授与。

4.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善衡文衡:

通“属”,缀缉、撰写

B.不意于无意中得之意:

料想

C.迥出意表迥:

D.因为诗吊之因为:

于是写作

5.下列用“/”给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

B.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

C.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

D.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

6.下列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金圣叹先生博览群书,学问渊博,在贯华堂召徒讲经时,旁征博引,极其透彻,让听众叹服,但讲稿秘不示人。

B.金圣叹的好友王斫山给他提供了放贷营生的银子,虽然金圣叹交还了千两本金,但利息全被花光,王斫山对此只一笑了之。

C.明朝灭亡后,金圣叹将自己的字改为“圣叹”,自我期许为孔子弟子曾点一类的人;

他评论六大才子书,皆有独到的眼光。

D.本文作者既记述了金圣叹的不识时务之处,又高度评价了他的伟大成就,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伤。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5分)

(2)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双调】清江引咏梅

贯云石

南枝夜来先破蕊,泄漏春消息。

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

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8.请赏析“南枝夜来先破蕊”句中“先”字的妙处。

9.该首元曲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3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钟鸣鼎食之家;

,青雀黄龙之舳。

(2),。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3)若夫乘天地之正,,以游无穷者,?

故曰: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4),,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5),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形影相吊。

(6),凡在故老,,况臣孤苦,。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晚清名臣沈葆桢

沈葆桢的故居在福州城区宫巷11号。

这是一幢建于明天启年间的大宅,面积达1500平方米。

当年的沈宅布局严谨,装饰富丽。

1936年,客居福州的郁达夫,曾对这条巷子有这样一番描写:

走过宫巷,见毗连的大宅,都是钟鸣鼎食之家……两旁进士匾额,多如市上招牌。

沈葆桢有三个身份:

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大清船政大臣兼通商大臣、两江总督兼管台湾。

这三个响当当的身份,也勾勒出他非凡的一生。

沈葆桢的母亲林蕙芳是林则徐的六妹。

沈林两家既是近邻又是近亲。

沈葆桢长相一般,个子不高,少时多病。

他从小就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熏陶,聪慧好学,林则徐早早看好了这个外甥,将自己最疼爱的二女儿林普晴嫁给他。

姨表亲通婚,在当时是亲上加亲的大喜事。

沈葆桢与妻子感情非常好,两人还曾相伴赴京赶考。

沈家并不怎么有钱,因为沈葆桢是个著名的清官。

他先是中进士,入翰林院,后又外放九江知府,仕途更迭,唯一不变的是贫穷的生活。

当时,将要到省城赴任的沈葆桢身无分文,还曾向人“挪川费百金”作为盘缠。

到了省城,他租了二进三间排的房子,“每月租足纹十一两五钱”,为此他还发出了“屋价之贵,可谓极矣”的感叹。

1855年,35岁的沈葆桢刚刚被破格提升为九江知府,举债购买了这个宅院。

沈葆桢装修好房子,安顿好父母妻儿,自己就安心到江西任职去了。

第二年,江西闹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沈葆桢采取攻其不备、袭扰辎重的战术,七战七捷,扬名官场。

此后,平叛太平天国运动,成为沈葆桢的主要工作。

1865年,沈葆桢的母亲过世,朝廷终于给了他27个月的假,沈葆桢回到这里过了几天清静日子。

在他留下的大量家书中,几乎每封信都要嘱咐子女读书,并告诉他们,读书主要为了立品做人,做官倒是其次。

可惜那时中国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困境,无法让人有一丝的安宁。

1866年,沈葆桢接到熟人左宗棠的邀请,出任福建船政大臣,这时他还重孝在身。

左宗棠请沈葆桢出山并非一帆风顺,也曾三顾茅庐,二人在这个古香古色的小院里畅谈了很久,左宗棠准备打造中国自己的海军,而沈葆桢是他心中的不二人选。

左宗棠第一次来到沈宅,恳请沈葆桢出山继承船政事业,沈葆桢婉言拒绝。

左宗棠保证在接管之初,由他和沈葆桢联名署签奏折,并给他推荐著名商人胡雪岩相助,所有人马,归其调遣。

沈葆桢还是犹豫不决,左宗棠干脆上疏,推荐沈葆桢主持船政。

清廷降旨,署沈葆桢“先行接办”,“不准固辞”。

本无心官场的沈葆桢,还是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出任福建船政大臣的沈葆桢,将办公的地点设在了自己的宅子里。

宫巷11号这个普通的民宅成了中国近代船政工业的思想发源地。

沈葆桢建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船厂,8年时间,造出了5艘商船和11艘兵舰,而就是这些轮船,后来装备起中国第一代海军舰队。

沈葆桢还创办了“近代中国船舶工业与海军人才的摇篮”——福建船政学堂,培养出一大批叱咤风云的人物:

甲午海战中牺牲的刘步蟾和林永升、清海军总长刘冠雄、中国海军元老萨镇冰……

沈葆桢虽多受林则徐儒雅之风的熏陶,但是做起事来,雷厉风行。

他果断宣称“铁甲舰不可不造,日本不可不防”!

于小事方面,有部下偷了外国人的汗衫,他认为此事有辱国格,将此人斩首示众。

1874年,日本进犯台湾后,沈葆桢被派往台湾加强防务。

此后,他兴建台南的亿载金城和台湾最南端的恒春城,建设苏花公路前身、新中横公路前身等,废除渡台禁令,鼓励民众到台湾开垦,促成了台湾政经中心由南部转移到北部。

2009年,台北市府为了纪念沈葆桢,将市府大厅命名为“沈葆桢厅”。

1879年7月,久受病痛折磨的沈葆桢在南京与世长辞。

他告诉儿孙“究竟笔墨是稳善生涯,勿嫌其淡”。

 

(删节自《文史参考》2011年总第44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沈葆桢的三个响当当的身份,从家庭成员和朝廷官员两方面,表现出了他的不平凡,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 

林则徐不以貌取人,而是早早看好了从小就遵奉经世致用思想又聪慧好学的沈葆桢,后将自己的二女儿嫁给了他。

C. 

沈葆桢赴省城担任九江知府时身无分文,只好向别人借钱作盘缠,后来还为了能到江西去安心任职而举债买房。

D. 

左宗棠为请沈葆桢出山而三顾茅庐,第一次来恳请,第二次作出保证,第三次后则上疏推荐,终于实现了心愿。

E. 

沈葆桢的部下有人偷了外国人的汗衫,他将此人斩首示众,这样的小事表现了他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

(2)本文第一段引用郁达夫的话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概括。

(6分)

(3)作为“晚清名臣”,沈葆桢有哪些主要功绩?

请简要分析。

(4)成就沈葆桢“名臣”声誉的原因有很多,请就你对“出身”、“读书”、“无私”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73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

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

②对于什么是企业人才,与会者,但有一点得到公认:

引领未来企业发展的人才必须具备领导才能、谈判能力和全球思维三大条件。

③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为什么是最美的?

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此,即使是同一个观者,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A.莫衷一是各抒己见各执一词

B.各执一词各抒己见莫衷一是

C.莫衷一是各执一词各抒己见

D.各抒己见莫衷一是各执一词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家长会上,班主任汇报了同学们准备文艺节目,到处借服装和道具,利用放学后的时间积极排练,准备过一个愉快的“文化艺术节”。

B.城市改造与规划能否保留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个性,关系到市民居住心理的满足,关系到城镇化的和谐发展,必须防止急功近利的做法。

C.在世界杯这个舞台上,球迷们能够近距离地为自己属意的巨星欢呼,初来乍到的小将们也有机会一战成名,这些也恰是世界杯的魅力所在。

D.依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在70个大中城市的房产统计中,10月份的房价、成交量、购买预期均呈现大幅下降的态势。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社会的发展总是深刻地影响着文学的走向。

上世纪90年代以来,,。

,。

从整体上看,这一时期的乡村文学在现实农村变革面前,是被动的、软弱的。

它把握不住农村的深层脉动和走向,看不清中国农村的未来生路和光明。

①城市的膨胀式扩张与乡村的急剧衰落

②—个以城市为核心的现代工业科技文明强势崛起

③源远流长的乡村文明正在解体

④直接导致了城市文学的兴盛和乡村文学的式微

⑤面对这样一场现实变革

⑥乡村文学既努力跟踪和反映,又深感迷茫和乏力

A.①③②④⑤⑥B.①④③②⑤⑥C.③②⑤⑥①④D.③④①②⑤⑥

15.下面是关于“名人故里之争”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

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

要求紧扣主题,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字。

(4分)

在文化遗产开发中出现的严重问题和不良现象包括:

打着传承名人文化的旗号争夺名人故里,表面看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实际上是①,名人故里之争对于中华遗产经济价值的过度追求,已然将文化遗产商品化。

兴建假文物,对文化遗产进行不恰当的商业利用和运营,过度的商业炒作和破坏性开发,②;

盲目举办祭拜活动,缺乏严肃性,造成传统文化内涵被严重扭曲。

一些地方肆意炒作负面文化现象、历史人物和文艺形象,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 

② 

五.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有两枝火把,奉火神之命到世界各地去考察。

两枝火把中有一枝没有点燃,另一枝是点燃的,发出很亮的光芒。

过了不久,两枝火把回来提交考察报告。

第一枝火把说,整个世界都陷入浓浓的黑暗中,它觉得眼前的世界情况很糟,甚至已达到了极点。

可是第二枝火把的报告却刚好相反,它说它无论到哪里,总可以找到一点光明,所以它认为这个世界是十分有希望的。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拟标题,写作一篇议论文;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书写规范。

参考答案

1.A(偷换概念,好的文学批评才如灯光,才能起到那个作用。

2.C(因果倒置,将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表现当成原因。

3.B(以偏概全,只是部分诗歌批评家犯了“以偏概全,搞门派之争,以自己的喜好为唯一或主要标准”的错误。

4.A(批驳)

5.B

6.B(没有经营,生成利息,将本金直接全部花光)

7.

(1)即使从前讲学的人听说了这件事,皱眉长叹,他也不会理会(考虑、顾念)。

(“向”、“攒”、“顾”各1分,句意2分)

(2)这些东西在先生家,恰恰(只是)增加您守财奴的名声罢了,我已经替您打发掉了。

(“适”、“为”、“遣”各1分,句意2分)

8.①“先”字说明梅花并未都怒放,仅仅是南枝因朝阳而破蕊先开。

(2分)②在严寒笼罩之时,一枝梅花独绽,写出了梅花斗霜傲雪的风采。

(3分)

9.①拟人。

“泄漏春消息”中“泄漏”一词将梅花拟人化,写出了梅花报春隐秘而不盛开怒放的形态,也流露出诗人殷切盼春的情意。

(2分)②衬托。

“偏宜雪月交”一句,写梅偏偏适宜与冰雪、夜月交往,用“雪月”的一尘不染、洁白无瑕衬托梅的神韵。

(2分)③托物言志。

表达了作者崇尚高洁,不慕名利的高尚人格写照。

(2分)

10.略

11.

(1)(5分)A(3分)E(2分)

【解析】B.林则徐也没有以健康状况取人,“从小就遵奉经世致用思想”的说法曲解原意。

C.“还为了能到江西去安心任职而举债买房”的说法与前面文意联系不确切。

D.“三顾茅庐”的具体内容属无中生有。

(2)(6分)①郁达夫的话描写了沈葆桢故居的环境;

(内容作用)②烘托出沈宅的富丽和文化气息;

(手法作用)③为后面写沈葆桢重视读书的特点和他的功绩(与他有深厚的文学文化功底有关)作铺垫。

(结构作用)(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3)(6分)①平叛太平天国运动七战七捷;

②建起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船厂;

③装备起中国第一代海军舰队;

④创办福建船政学堂并培养出一大批叱咤风云的人物;

⑤明确提出“铁甲舰不可不造,日本不可不防”的主张;

⑥建设台湾并改善了台湾的经济。

(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4)(8分)观点一:

出身有可能帮助人获得声誉。

观点二:

读书能帮助人获得成就和声誉。

观点三:

无私一定能帮助人获得美誉和成就。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观点明确,给2分;

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示例】出身有可能帮助人获得声誉。

①一个人的出生可能让他接触的人,受到的教育,所处的环境等与别人不同,可能会比其他人多了更多的机会。

②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这双重身份无形之中帮助他较快地获得了声誉。

林则徐是当时朝中的重臣,他的亲人自然会更早地引起左宗棠等要员的注意,使之得以在官场施展身手。

更为关键的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林则徐,在给他耳濡目染的同时,也为他带了光环。

③其实在我们身边的政界、学界、演艺界,这样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

建筑学家梁思成是梁启超的儿子,已经小有名气的房祖名是大名鼎鼎的成龙的儿子。

这些特殊的出身,都有形无形地帮助他们获得了声誉。

当然,我们在肯定出身能帮助人获得声誉的同时,不能迷信出身,而要打破出身的束缚,敢于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12.B

13.C

14.B

15.①竞相争抢经济利益。

②使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大致意思相同即可,每句2分)

作文:

试题分析:

材料审读。

第一支火把:

如果环境黑暗,就做一支火把,你就是一个光明的使者,不要畏惧阴冷和潮湿,把自己举起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和光辉,让世界多一线亮光,多一份希望。

第二支火把:

只要有一颗明亮的心,世界就充满希望。

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用明亮的心点亮世界;

做光明的使者;

境由心生;

世界的好坏取决于自己的眼睛;

请不要冷漠;

乐观的心态等。

【译】先生姓金,名采,字若采,吴县生员,为人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高傲奇特,傲视一切。

爱好喝酒,善于评论书籍文章,对书籍文章的评论都是以前的人没有说过的。

当时有凭讲授学问而闻名的人,先生总是站出来批驳这些人。

他在所住的地方贯华堂设置很庄严的座位,招收学生讲授经书。

他所讲授的经书名叫《圣自觉三昧》,讲稿总是自己带着自己看,从不公开给别人看。

每次到讲堂开设讲座,环顾四周的样子神采卓异,所有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和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所记载的内容,没有不被他评论的。

议论纵横捭阖,自始至终都讲得极其透彻。

座位下面听讲的僧俗侣众诸色人等崇拜到了极点,感叹说从没有听过这样的见解。

先生就拍着巴掌自我赞许,即使以前讲学的人听说了,皱眉长叹,他也不理会。

先生向来和王斫山交情最深,王斫山本来也是侠义的人,一天他拿一千两银子给先生,说:

“先生拿这些钱去借贷生息,以后本金归还我,利息就给你补贴生活,行吗?

”先生爽快地答应了,可是刚刚过一个月,那些钱已经被他挥霍一空了。

于是就对斫山说:

“这些东西在先生家,只是增加您守财奴的名声罢了,我已经替您打发掉了之。

”王斫山笑了笑没当回事。

明清易代后,先生断绝了做官进取的念头,改名叫人瑞,字圣叹。

除了和亲人朋友谈笑之外,只是独自端坐贯华堂中,把读书著述作为追求。

有人问“圣叹二字是什么意义?

先生说“《论语》有两次‘喟然叹曰’颜渊感叹孔子,孔子赞叹弟子曾点,我大概是曾点一类的人吧!

先生所评论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等书,根据次序编定为“六才子书”,都是有独到的眼光的。

尤其爱好讲《易》,对“乾”、“坤”两卦的评述,多到十万多字。

其它的评论还有很多,如今流传社会上的著作,只有《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几种刊刻版本。

传说先生在解读杜甫的诗时,他自己说有人在他的梦中传话说:

“各种诗都可以评论,只是不能评论《古诗十九首》。

”先生于是把这个梦作为戒律。

后来因为醉酒不受拘束地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