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11411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156 大小:41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6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6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6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6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1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

授课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探索、实践,认识角及各部分名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

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主题图,剪刀,插有吸管的可乐瓶,自来水管,三角板,带孔小棒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景

导入

师: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同学们都开心在做操,(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那些信息?

说给你的同桌听。

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图形朋友(出示园丁在剪草的图)。

你们看,园丁爷爷手里拿着的剪刀,张开就形成了这样的图形;

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和球门的角,让学生再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

你们认识它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和他交个朋友,它的名字叫做“角”。

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

学生观察图,互相交流信息,操场上有许多我们学过的图形(学生指出如: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球等)。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二、合作

学习

1、初步认识角。

(1)教师出示剪刀、插有吸管的可乐瓶、自来水管等物品,请小朋友们观察并分别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教师画出角。

(2)仔细观察,小组同学互相说说角有什么特点?

小朋友们提到的尖尖的头,也就在两条线相交的这一点,我们把它称为胶的顶点。

(课件出示)从点延伸出两条射线就把它们叫做角的边。

数一数,一个角有几个顶点?

几条边呢?

(3)找角。

孩子们,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教室里,也都有好多角陪伴着我们。

下面,就请大家在教室里找一找,看看那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并要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观察物品并从中寻找角。

同桌交流后全班汇报。

学生交流后汇报:

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并总结出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三、巩固

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练习八第1-2题。

1、第1题。

出示题目后,第2个图,可以引导学生说两条线相接的地方不是一个顶点,而是一段弯曲的线,所以不是角。

2、第2题。

学生通过观察能区分出题中的图形那些是角,哪些不是。

判断后,可让学生说说理由。

出示题目,先让学生分别说出每个图形中分别有几个角,然后让学生指出这几个角分别在哪,在图中指一指。

四、课堂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

练习八第1-2题。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课后反思

备课组批阅

中心组批阅

学校批阅

第二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

(2)

制作不同的角,加深对角的认识。

认识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程度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探索、实践,认识角及各部分名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制作角,认识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一、复习

说说生活中的图形那些是角?

角的各部分是什么?

1、制作活动角。

(1)折角。

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

(2)制作角。

刚才我们折出了一个角,请看老师手上的这个角(出示活动角)你们看,这是一个活动角,小朋友们能不能利用老师发给大家的这样两根带孔小棒做个活动角?

(3)认识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程度的关系。

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

问:

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与什么无关?

2、画角。

教师示范画角:

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出示一张圆形的纸,让学生动手折一个角。

学生折角,师巡视指导。

折好后让学生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制作活动角的过程。

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

学生总结: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角的两条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学生练习画角,老师进行巡视,画好后学生之间互相说说是怎么画的,然后再全班进行展示。

第3题。

本题主要是要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边的长短无关。

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教师还可以把这两个角做成投影片,把它们重叠上来验证。

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提出不懂的问题。

练习八第三题

角的初步认识

(2)

第三课时

直角的初步认识

(1)

使学生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

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直角,动手判断直角。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认识直角,动手判断直角。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摆一个角?

比比谁摆的角大?

谁的角小?

你们摆的角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你们是怎么比较的?

老师再用活动角摆出一个直角。

(出示)

出示并板书:

教师说明:

像这样的角,还有我们刚才找到的角,在数学中,我们叫它“直角”,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

直角的初步认识。

学生独自开展活动,同桌间比一比谁的角大,谁的角小。

学生展示角,老师板书。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三个书本中的生活例子,抽象出“直角”。

二、

探索新知

合作交流

1、初步认识直角的大小。

教师出示三角板,让小朋友从中找出直角,然后在自己的三角尺中也找一找直角。

老师的三角板里有直角,你们的三角尺上也有直角,刚才我们还找到了书本上的直角,这些直角都一样大吗?

为什么?

师生交流,总结得出:

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2、折直角。

刚才我们初步认识了直角,知道了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那现在我们来动手折一折,看谁能用纸折出一个直角?

3、验证直角。

怎样验证,你折的就一定是直角呢?

引导学生说明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老师示范和说明方法:

先要将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与角的顶点重合在一起,再将三角板上直角的一边跟角的一条边重合在一起,看看三角板上直角的另一条边是不是也和角的另一条边重合;

如果没有重合在一起,这个角就不是直角;

如果重合在一起,这个叫就是直角。

我们已经清楚,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那么就用这种方法,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刚才自己折出的角、课本封面上的角是否都是直角。

学生大胆猜想。

然后引导学生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比看,是不是都是直角,大小是不是一样。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各种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彩色卡纸,进行折角。

活动或进行展示,然后指名学生汇报折直角的方法。

学生自主活动,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八第4-5题。

1、第4题。

出示题目后,可以先让学生直观判断,再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来验证自己判断是否正确。

2、第5题。

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实际做一做,如没有钉子板,可以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照样自画出两个图形,然后再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检验一下,看是不是直角。

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判断。

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五、布置

作业

今天我们认识了直角,那么你收获了那些有关直角的知识?

直角的初步认识

用三角板上判断直角方法:

第四课时

直角的初步认识

(2)

二年级(    )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直角,使学生会用三角板画直角。

通过探索,掌握直角的画法。

会用三角板画直角。

说说怎么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画直角。

(1)师:

刚才我们自己折出了直角,还学会了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那么你会画直角吗?

老师边演示,边讲解直角的画法:

先画顶点,然后从顶点开始画一条水平的边,最后把三角板的直角放在这条边上,沿着三角板直角的另一边把剩下的一条边画好。

如下图: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41页“做一做”第2小题。

让学生讨论该怎么画直角。

(小组讨论)

讨论后,让学生尝试画直角。

然后反馈汇报画直角的方法。

让学生用三角尺在方格纸上画直角。

教师巡视,提醒学生画直角需注意的要点。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八第6-8题。

1、第6题。

可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照课本上的样子画出三角形。

2、第7题。

出示题目后,要先让学生找,必要时教师可以指点。

3、第8题。

可以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物,进行数一数,老师也可适时提出问题。

学生画出三角形。

练习八第6-8题。

直角的初步认识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表内乘法

(一)》。

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乘法的初步认识。

具体为:

1.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会读、写乘法算式。

3.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第二部分是2~6的乘法口诀。

1.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体验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通过操作等教学活动,会编制2、3、4、6的乘法口诀,并运用6以内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两个数的乘法及简单的乘加、乘减。

3.运用乘法含义解决求相同加数的和的乘法应用题。

由于二年级的学生是刚开始学习乘法,建立乘法概念较为困难.所以教材加强了学生的操作,通过摆实物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是表示几个几相加.熟记口诀也很重要,是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学乘法口诀都是从复习相同的数相加引出,了解口诀的来源,然后达到熟记,防止死记硬背。

由于学生是首次接触乘法的概念,因此在教学时应注重利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加法入手,及时迁移,化难为易,从而较快的学会乘法的概念。

因为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弱,教学方法要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通过直观的操作、演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感知,形成表象,最后抽象出概念.这样通过直观——操作,形成表象,使操作——思维——语言表述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打下基础,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1.通过具体的操作及具体情境中体会并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口诀是这样得来的。

熟记2~6的乘法口诀。

3.学会运用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要切合实际,运用电脑、投影仪,小黑板等,使学生能够理解算理,转化成计算方法。

教师应该从激发兴趣出发,从加强基础入手,从培养智能着眼,通过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全过程,学会学习数学。

1.体会乘法的由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知道乘法各部分名称。

3.运用2~6的乘法口诀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4.运用2~6的乘法口诀口算解决实际简单的实际问题。

1.理解乘法口诀是得来的过程。

2.理解乘法算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

3.解决实际的问题。

本单元计划安排15课时教学,分述如下:

课题1:

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课题2:

2-6的乘法口诀(9课时)

课题3:

整理和复习(2课时)

第4单元《单元练习》:

(1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年级()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体会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会读、写乘法算式。

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表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并正确指出相同加数、加数的个数。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理解乘法的含义,体会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会读、写乘法算式。

口算两组题(要求读出算式,说出得数).

第一组   第二组

7+8    3+3

6+4+3  5+5+5

7+2+6+1 4+4+4+4学生按要求口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

1.这两组题都是加法,但是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像第二组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我们叫它“求相同加数的和”

学生口答。

学生回答:

第一组每道题的加数不相同,第二组的每道题的加数都相同。

1.教学例1:

(1)指导同学们用学具和老师一起摆例1中的例子。

(2)讨论:

用了多少小棒?

你准备怎样算?

从加法算式中你知道了什么?

(3)教师讲述:

还可以用乘法计算(板书:

用乘法算)怎样列式呢?

教师边讲边板书:

相同加数是10,先写一个“10”,有3个10就是相同加数的个数是3,再写一个“3”,中间写“×

”.

板书: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指导写乘号。

读作10乘以3.

2.指导学生5个5地摆小正方形,摆4次

(1)教师提示:

用加法算5+5+5+5=20,板书4个5,用乘法算怎样列式?

(2)教师一边引导学生汇报一边板书.5×

4

3.引导学生比较例1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用学具和老师一起摆。

加数相同,相同加数是10,有3个10相加。

学生思考讨论。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写起来和算起来都比较简便.

1.基本练习

出示复习准备中的两组题,哪组题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改写?

说出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几连加。

3+3 5+5+5

25×

3 

2.书上48页做一做

3.练习九第一题

4.游戏

(1)拍手游戏.老师每次拍4下,拍3次。

(2)想一想,怎样算比较简便?

7+7+66+6+5

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练习九第2、3题。

乘法各部分名称

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解答简单的乘法文字题、实际问题。

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会列式解答简单的乘法文字题、实际问题。

说出乘法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乘法来表示呢?

你能举个例子吗?

1.教学例2

出示3组气球,每组气球有5个

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用最简单的话来表示吗?

(3个5)

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呢?

(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呢?

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你是怎么想的呢?

为什么可以乘法表示呢?

你们喜欢那种算法?

同学们你们知道乘法各部分的名字吗?

3=15

因数乘号因数积

2.教学例3

出示例3的图

你看了到了什么?

你能列式计算吗?

4+4+4+4+4+4+4+4=36(个)

9=36(个)

你喜欢那种写法呢?

小结:

同学们,今天通过我们的学习,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生共同总结出:

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简便运算

学生思考并列式:

5+5+5=15(个)

3=15(个)

1.练习九,第5.6.7.8题

练习九,第5.6.7.8题

巩固练习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的意义,熟记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通过加法与乘法关系的转化,使学生了解各部分数学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和转化。

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的意义,熟记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使学生了解各部分数学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和转化。

1.先计算出得数,再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且说出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

(1)3+3+3+3=()

乘法算式:

()×

()=()

或:

()×

(2)2+2+2+2+2+2=()

2.填空。

(1)4×

5=20,读作()乘()等于()。

(2)一个因数是3,一个因数是6,积是18,写作()×

()=(),读作()乘()等于()。

学生独立完成,相互订正,教师予以个别辅导。

二、巩固

完成课本练习九的第4-11题。

1.第4题。

(1)出示图。

(2)学生试做,教师指导。

2.第5题。

(1)先出示萝卜图。

①引导说出图中是求几个几相加。

③在书上写出乘法算式。

④集体订正。

(2)再出示糖果图。

①提问:

6颗表示什么意思?

(每袋有6颗糖果)

有几个6相加。

③让学生在书上写出乘法算式。

3.第6题。

教师说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各是什么?

4.第7题。

集体订正时,哪些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

5.第8题。

读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先把算式列出来,再计算。

6.第9题。

出示情境图。

集体订正。

7.第10题。

出示挂图。

请三个学生上台分别扮演小白兔、小鸟、小狗,找出对应的卡片,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8.第11题。

先出示一只甲壳虫,指名数一数一只甲壳虫身上有几个斑点(7个)。

学生仔细观察图,并说出图意。

让学生把括号填完整。

学生仔细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