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军团兵败怀玉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08704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十军团兵败怀玉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红十军团兵败怀玉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红十军团兵败怀玉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红十军团兵败怀玉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红十军团兵败怀玉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十军团兵败怀玉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红十军团兵败怀玉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十军团兵败怀玉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红十军团兵败怀玉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因红军兵力不占优势,武器装备更差,双方一时打成胶着相持不下。

此时国军49师已海运登陆增援而来,攻守发生易势。

寻淮洲当机立断,指挥红7军团撤围北去。

沿途又连续与遭遇之敌发生激战,伤亡达千人以上。

因长期的艰苦转战,7军团部队相当疲惫,士气转趋低落,伤员增多,很多人抛掉武器担子当了逃兵。

更糟糕的是,军团指挥层内部也很不团结。

军团长寻淮洲年轻气盛,用兵机断专权,而政委乐少华坚持执行中央命令不打折扣,对寻淮洲很看不上。

两人经常争吵,弄得指挥上也犹豫不决。

粟裕和刘英急在心上,却帮不了多少忙。

尽管如此,红7军团仍一路猛进,直入闽东,攻下罗源县城,俘敌1000余人并缴枪数百支。

红7军团将这些枪支交给闽东地方党组织,并安置了数百名伤员,然后进入闽北。

后来闽东党组织利用这些伤员和枪支组建成了闽东红军独立师,成为新四军的部分血脉。

红7军团连经穆阳、庆元、竹口等战,歼灭了部分敌军保安部队,在闽北站住了脚。

寻淮洲本想要部队休整一段时间,但中革军委来电,要求7军团继续北上,而且速度不能太快,每天限定二、三十里。

中央的意思就是要利用7军团来粘住国民党军,以减轻中央红军的突围压力。

这样一个战略行动方针,明显使红7军团摆脱不掉敌军的围追堵截,一直处于被动之中。

在军团作战会议上,以寻淮洲、粟裕为一方,主张机断独行,轻装前进甩掉敌人;

以乐少华、刘英

为一方,认为要坚决执行中央的指示,不得擅作主张。

双方争论得很激烈,最终决定服从中革军委的命令。

就这样,红7军团一路艰苦转战,击破拦路敌军顽强突进。

好在国民党军主力都在围剿中央红军,沿路并无重兵,总算是有惊无险。

历经近4个月的转战,红7军团终于进入了方志敏等人建立的闽浙赣苏区,此时全军减员已达一半。

方志敏立即组织人送来了几百头猪及大量鸡鸭被服等物,还有上万双草鞋,来慰劳这支疲惫不堪的部队。

因为红7军团的前身是闽浙赣苏区的老10军,这就更加增近了双方的亲切之情。

此时已是11月初,中央红军已撤离了江西苏区,正在全力突击国民党军的第三道封锁线。

中央苏区则成立了以项英为首的中共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

中革军委给闽浙赣苏区及红7军团发来一份加印“火急”的电报,要求将红7军团与闽浙赣苏区的新红10军合编成为红10军团,由曾洪易任赣东北省委书记,方志敏为军区司令员,曾洪易兼政委,统归项英的苏区中央分局领导。

原新红10军军长刘畴西被任命为红10军团军团长,政委是乐少华,参谋长是粟裕。

全军团编为3个师,原红7军团编为19师,师长寻淮洲;

原新红10军编为20师,师长由刘畴西兼,师参谋长是王如痴。

在这个指挥体系中,军团长刘畴西是黄埔一期学生,参加过南昌起义,后又赴苏联学习过军事。

刘畴西在战斗中失去过一条胳膊,为人沉默寡言。

乐少华也去苏联学习过,年轻气盛,常以执行中央正确命令自居。

比较不公平的是对寻淮洲,别人都是原职调动,唯独将他从军团长职位上撤下来任了一个师长。

刘畴西在中央苏区时最高军职是师长,来闽浙赣苏区任军长时间也不长,缺乏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

而乐少华对军事较生疏,却以政治正确自居。

寻淮洲身经百战长于军事,但无法干预军团指挥。

这个指挥班子在组建之初就已矛盾重重。

11月18日,项英的中央军区发来一电,要求红10军团合军一处,由方志敏、刘畴西、乐少华、聂洪钧、刘英五人组成军政委员会,以方志敏为主席,统一领导全军团。

要以运动战的方式向外线出击,以在皖浙边界创建新的苏区。

全军团对外仍称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事隔39年后,朱德对此电的评价为:

“不编不垮,一编就垮”,语气之间满怀着痛惜。

事后看来,当时主力红军已远离苏区,国民党军已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敌强我弱之势极其明显。

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以大兵团的方式和敌军打运动战,无异于是暴露目标,自取灭亡。

坚守苏区的红军作战方式应为迅速分散,以积极的游击战袭扰敌人,从而最大程度地保存自己。

只可惜,项英等人当时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还期望着能大干一场,并无此见识。

方志敏等人立即进行了全军动员,并对苏区的伤员隐蔽、群众转移等工作进行了详尽的安排。

红10军团进行了整编,加入了以赤卫队员为主新组建的21师,由胡天桃任师长,全军团兵员达1万余人。

11月19日,寻淮洲、刘英率19师先行出发,经怀玉山向浙西前进,沿路击溃小股敌军,拆毁国民党军设置的碉堡和路障,并大力宣传红军北上抗日的主张。

11月24日,方志敏、刘畴西等人率红10军团主力也踏上了征程。

红10军团的行动立即吸引了国民党军的注意,每天都有意大利制的空军侦察机飞来进行侦察,国军王耀武部补充第1旅也尾随而来。

12月10日,19师与红10军团主力在黄山东南的汤口会师。

全军团立即大造声势,执行打土豪、分浮财的政策,积极宣传红军北上抗日的救

国主张。

这样一来,蒋介石终于坐不住了。

江浙素为中国之财赋重地,卧榻之畔,岂容他人酣睡?

蒋介石立即调动5个正规师、2个独立旅、4个保安团,加上后备部队,共10几万人,以俞济时为总指挥,为左、中、右三路向红10军团包围尾追而来。

面对严峻的敌情,红10军团指挥部召开了会议。

寻淮洲力主找个空子打一仗,不能总是被追着走;

粟裕主张将跟上来的王耀武部打一下;

乐少华则认为补充1旅建制充实,一个旅和红10军团兵力相差不多,而武器则远胜过红军,只能快走,不能硬拼;

刘畴西态度模棱两可。

最后方志敏考虑为求得主动,有必要打击一下敌人。

于是决定打补充1旅,战场放在浙西谭家桥附近的乌泥关。

乌泥关距谭家桥5公里左右,是个山隘口,一条公路自南向北通过,路东侧有一个高地,靠北侧是一溜小山坡,公路南端有一道悬崖。

这个地形非常适合打伏击战。

寻淮洲认为,将主力放在路北侧山坡上,路东高地上则设置机枪火力,待敌军进入包围圈后突然出击,将敌分割切断。

另将一支部埋伏在路西侧,战斗打响后断敌归路,可以说十拿九稳。

刘畴西宣布了作战计划,沿公路由南向北将19师、20师、21师依次布置,将20师放在主攻位置上,21师则迎头堵击,19师以一个连控制乌泥关高地,师主力则置于路南悬崖地带截击敌军尾部。

寻淮洲认为20师和21师长于游击作战,对正规的阵地战较生疏,不宜担任重要的主攻任务,不如换成19师。

然而刘畴西坚持原计划,并下了作战预令。

12月14日上午9时多,王耀武部的补充1旅出现在公路上,慢慢进入了伏击圈。

因为并没有估计到红军会在这里设伏,国民党军的行军显得懒洋洋的,队伍也拉得很长。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再过一会补充1旅就会完全进入伏击圈。

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一个红军战士过于紧张,竟然放枪走火。

这下国民党军立时警觉,停止了前进,主力迅速沿公路两侧展开,一部分队伍则去抢占最近的高地。

刘畴西见状又气又急,但战机不可失,便立即下达了出击的命令。

立时,公路两侧枪弹齐发,一场伏击战打成了遭遇战。

红军集中火力扫射敌军,一时倒也把国民党军打了个手忙脚乱。

但担任主攻的20师和21师缺乏战斗经验,只顾打得痛快,没有能及时发起冲锋截断敌军。

而寻淮洲的19师部署在路南的悬崖地带,出击地域狭窄,兵力一时无法展开,也耽误了攻击时机。

补充一旅的指挥官王耀武是黄埔二期毕业,相当善战。

他在很短时间内就判明了战场局势,迅速作出了战斗部署。

他看出了占据路北山坡地带的20师战力较弱,而乌泥关高地又是控制战场的制高点,于是集中旅里的迫击炮和重机枪向两处进行火力压制,同时命部队发起猛攻。

国民党军武器占优,火力很猛。

20师部队没怎么打过像样的阵地战,一时慌乱起来。

国民党军乘机扑上阵地,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

王耀武立即增调兵力投入攻击?

拨一拨地冲了上来。

争夺乌泥关高地的战斗也打得很惨烈,国民党军用迫击炮猛烈轰击高地,然后发起一次次冲锋。

坚守高地的一个连红军无险可守,伤亡很大,但仍拼死阻击。

经过激战,高地终于被国民党军攻陷。

寻淮洲这下急了,这个高地是全局制高点,如何能沦入敌手!

他立即指挥19师部队向高地发起反攻。

国民党军的机枪火力很猛,冲上去的红军被一次次击退下来。

年轻气盛的寻淮洲干脆端起一挺机枪,带头发起了冲锋。

战士们见师长冲上去了,齐声高喊着跟着杀了上去。

寻淮洲冲上一个山坡,迅速指挥部队扩张战果。

这时,一排子弹飞来,寻淮洲腹部中弹,鲜血喷涌。

他咬着牙坚持指挥,直到昏迷过去。

通讯员急忙将他背离战场。

方志敏闻讯十分着急,命担架队将寻淮洲抬往茂林医院进行救治。

战斗进行到下午,21师的阵地又被国民党军突破了,双方里出外进的打成了胶着混战。

此时

战机已完全失去,再打下去对势单力薄的红军愈加不利,方志敏和刘畴西于是下达了撤出战场的命令。

这一战红10军团伤亡达300余人,师团领导干部寻淮洲、乐少华、刘英先后负伤。

补充一旅也伤亡很大,打得筋疲力尽,王耀武没有追击,下令收兵。

乌泥关一战,红10军团没能够消灭敌军,反而折损不少,还消耗了大量弹药,可以说打了个败仗。

一时红军的士气非常低落。

更加令人惋惜的是,重伤的寻淮洲在送往茂林的途中,因山路颠簸从担架上摔了下来,导致失血过多,于第二天牺牲,年仅22岁。

死前寻淮洲恨恨地说:

“死我是不怕的,不能死在抗日的战场上,死在汉奸手里,我痛心啊!

”方志敏命人将寻淮洲就地埋藏,并作了记号。

后来国民党军根据红军俘虏的供词掘出了寻淮洲的遗体大加宣传。

解放后,党和政府重建了寻淮洲的陵墓,并由朱德元帅亲自作了碑序。

红10军团转移至陶村,又遭遇了国民党军一个保安团。

此时红军的3个师仍相当于3个整团的兵力,如果坚决作战是有可能全歼这股敌军的。

然而刘畴西此时有了避战的思想,只派上去一个营作战,看看不行又上去一个营,结果全打成了无谓的消耗战。

方志敏不太懂军事,又不想和刘畴西搞得太僵,在一边干着急。

最后刘畴西不顾军团很多指战员的反对,决心避战撤离。

一个重振士气的机会又失去了。

就这样,红10军团经旌德、泾县、青阳、太平直向皖南而去。

一路在休宁、祁门、屯溪、歙县、绩溪、婺源、开化等地都与国民党军发生了遭遇战。

因为刘畴西无心恋战,不肯决心争取胜利,各战都无所获,反而弄得人疲马乏,士气更加低落。

在一路转战中,红10军团度过了1935年的新年。

1935年1月10日,红10军团指挥层在浙西遂安县的茶山开会。

会上有两种方针,一种是乐少华、刘英、粟裕等人提出,要分兵游击,减小目标保存实力;

另一种是方志敏、刘畴西提出,继续大兵团作战,转回闽浙赣苏区休整。

经过争论,方志敏拍板决定采用后者。

从事后看,这是一个致命的失着。

红军转移后,各地苏区都已沦陷。

国民党军在苏区疯狂烧杀,已严重毁坏了苏区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

而且国民党军还在沿苏区的路上设置了多道封锁线,苏区内外用兵的地域都很狭小,根本无法展开大兵团作战。

方志敏等人一心要使疲惫的红10军团得到休整,总认为到了苏区就到了家,而忽视了这些变化了的客观情况。

1月10日当天,红10军团全军转回赣东北,北上皖浙边的行动至此失败。

要说从茶山到闽浙赣苏区只有200多里路,急行军2天就能到。

可今非昔比,国民党军已沿路设置了十几条封锁线,四面重兵又齐围过来,形势变得十分险恶。

红10军团刚出开化县的大龙山,便与国民党军一个团遭遇。

刘畴西不敢恋战,也没有通知前卫部队,率大队改道青岭顶险道夜行甩掉了敌人。

而先头侦察连与敌军接上了火,与军团失去了联系。

1月12日下午,10军团行至扬州,由此向南越过南华山就是化婺德苏区,那里仍有游击队活动,便于红军休整隐蔽。

粟裕建议全军加速通过南华山,而刘畴西顾虑部队太疲劳,便下令宿营休息一夜。

第二天上午继续行军至徐家村,突遇敌军一个保安团。

事后得知,这支国民党军仅比红10军团早到半小时插死了通路。

红军立即发起突击,国民党军占据有利地形,火力又密集,几次攻击不能得手。

此时刘畴西又开始犹豫不决,既舍不得撤走,又下不了决心全军压上去。

这样拖到傍晚,仍然过不去,只好趁夜色向西绕道。

红10军团两次受阻,部队疲乏,士气极为低落。

此时刘畴西仍没有拿出果断决策突围,而是放任部队缓慢行军,致使队伍拉了十几里长。

1月15日中午,前锋19师刚到德兴县的港首村,即与国民党军49师遭遇。

19师负责掩护方志敏、粟裕率领的军团机关和伤病员,无法恋战,只好夺路冲出。

国民党军趁势出击,将后边的20师和21师切断。

刘畴西见前面受阻,便率大队改道向南。

1月16日,方志敏、粟裕率19师余部800余人冲到了化婺德附近的陈家湾村。

在此等了很长时间,仍不见刘畴西率大队到来。

责任感极重的方志敏放心不下,让粟裕及负伤的乐少华、刘英等带19师先走,自己回去接应大部队。

粟裕等带队连夜疾行,抢先一步冲破了国民党军在童家坊至暖水湾一线设置的封锁线,终于抵达了赣东北苏区。

粟裕等人在此等了4天,仍不见大部队跟上来,而远处持续了几天的枪炮声也渐渐停息了,知道大势不妙,只好洒泪挥别,继续前行。

15日当天,刘畴西率红10军团主力在张家坞又遇到国民党军4个营的阻击,混乱中20师和21师被打散。

刘畴西、王如痴及20师主力连打边撤,来到了黄土岭南侧的一片密林内。

此时方志敏派人来送信,要求刘畴西带部队务必于当夜闯过常山、平乐一带的封锁线,如此才有一线生机。

然而刘畴西又顾虑部队饥饿疲劳,决定休息一夜再走,又错过了一个机会。

方志敏得信后,长叹一声,久久无语。

为了将这支宝贵的队伍带出来,方志敏毅然带着几个人再次闯进了包围圈,找到了刘畴西的大部队。

就在这一夜,国民党军第49师、57师、补充1旅、独立43旅、浙江保安纵队等共14个团部队已分路赶来,插死了四面的通道。

红10军团主力被围在了方圆只有15里左右的怀玉山地区。

红10军团至此已只剩2000余人,枪支破烂,弹药缺乏。

怀玉山区此时更是天寒地冻,部队饥寒交加,疲惫不堪。

国民党军正分片围剿,四面压迫而来,小股的战斗不断发生。

方志敏、刘畴西率部队四处绕行,东冲西突,竭尽全力要找出一条生路来。

1月18日夜,在一个老向导的带领下,红10军团向金竹坑发起扑击,只要冲过这里,就能进入化婺德苏区了。

驻守在碉堡里的国民党军不明红军虚实,只好不间断地猛烈开火。

刘畴西冲在前面,被枪弹击伤了那只唯一完好的手臂。

警卫员急忙扶他撤下来,后边的部队不知详情,见军团长下来了,也跟着撤退。

后来得知,此处驻守的国民党军只有一个排,而红军还有千余人。

如果坚决攻击,天黑夜暗中是完全可能突出去的。

最后的一个机会也失掉了。

至此,屡屡受挫的红10军团终于支持不住了,不断有人逃跑、离队,部队频于瓦解的态势。

而国民党军的包围圈也日益缩小,红军被不断打散分割。

方志敏将所有的人马组织起来,发起最后的突击。

然而,无济于事,在国民党军的优势兵力火力下,红军很快就被打散了,方志敏和刘畴西等人也都失散。

1月的怀玉山区大雪纷飞,国民党军逐山逐垅地搜剿,不断搜出打死冻馁交加的红军。

后来,国军干脆就放起火来,跟着火势搜剿。

就这样,王如痴被搜出来了,21师师长胡天桃被搜出来了,原红10军参谋长曹仰山被搜出来了,彭杨陆军学校校长彭干臣牺牲了。

1月27日,冻饿交加的刘畴西昏倒在程家湾附近,也被搜出。

刘被押到搜剿军指挥部,总指挥俞济时和他是黄埔同期的同学,但俞连顿饱饭热水都没给他

面对如此惨景,方志敏痛苦万分。

怀着生的信念,他不分昼夜地爬山越岭,在冰天雪地中苦苦支撑,希望能闯出一条生路来。

此时国民党军已搜山近一月,也是冻累交加,疲惫不堪。

搜剿指挥部认为清剿任务已基本完成,方志敏可能已突围,要求撤回休整。

就在这时,方志敏的警卫员魏长发叛变告密,在南昌的蒋介石下了死命令,说方志敏仍在山上,在搜到以前,凡要求撤军休整者杀无赦。

就这样,国民党军再次加大了搜山的力度,一树一草地逐层搜索。

1月29日傍晚,方志敏在德兴与玉山交界的垅首村被两个国民党兵搜出。

同一天,中央红军开始一渡赤水。

2月2日,方志敏等人被押到南昌。

他们受到了酷刑对待,但始终信仰不变。

蒋介石亲自来劝降,也被方回绝。

在6个月的铁窗生活中,方志敏积极鼓励狱中难友团结起来和敌人斗争;

争取看守的同情准备越狱。

他借着敌人要他写供状的机会,分秒必争的写出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记实》等16篇文章。

在书中,方志敏写道:

“我相信,中国一定有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

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凄凉的荒地!

这时,我们的民族可以无愧色的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的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

”一腔赤诚,跃然纸上。

当时社会各界强烈要求蒋介石释放方志敏等人,宋庆龄、何香凝等人连续给蒋去电。

为防夜长梦多,1935年8月6日,蒋介石电令将方志敏、刘畴西、王如痴、曹仰山等人在南昌赣江下沙窝杀害。

时年方志敏36岁。

曾经轰轰烈烈赣东北红军和红7军团就这样失败了。

突围出去的粟裕、乐少华、刘英等人则再起武装,组成了红军挺进师,在闽浙边坚持战斗。

抗战爆发后,这支部队则改编成了新四军的一支。

粟裕在抗日战争中迅速崭露头角,成长为我军高级将领。

1955年,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

乐少华后来伤重离队去了延安,抗战胜利到东北工作,解放后在三反运动中被怀疑为反党,愤而自杀;

刘英先是当了红军挺进师的政委,抗战后在浙江省委工作,1939年在浙江丽水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杀害。

方志敏兵败谭家桥

"

不编不散,一编就散"

朱总司令曾经这样痛心地评价红10军团的的失败。

的确红10军团这支8000多人马的队伍,从1934年11月编成到1935年1月覆灭只存在了短短两个月。

谭家桥一战便是转折点。

1934年11月初,奉命执行"

调敌"

任务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第7军团,从中央苏区长驱3200余华里,进入赣东北根据地与红10军会合。

11月上旬,根据中革军委的电示,这两支部队整编为红10军团,方志敏任军政委员会主席,刘畴西任军团长,乐少华任军团政委,参谋长粟裕(后任),下辖2个师。

原红7军团缩编为第19师,师长寻淮洲;

原红10军缩编为第20师,师长刘畴西兼任。

红10军团改编不久,先遣第19师赴浙西、皖南游击,尔后军团部率领第20师也赶到皖南。

12月11日,全军团在黄山东南的汤口合兵一处,首战谭家桥,始成败局。

当时敌情是浙江保安纵队、第7师第21旅、第49师、补充第1旅等部,正分三路合围皖南。

鉴于追敌左右两翼相互靠拢很紧,唯有补充第一旅孤立突出,判断其与中央纵队主力第49师至少有8小时路途。

该旅第2团曾经被红19师在分水县附近击溃过,劳师疲惫。

红军攻击此手下败将,心理上居有优势,而且预设战场地形也非常有利。

从乌泥关到谭家桥两侧都是山地和森林,便于部队隐蔽。

红军如果能打掉补充第1旅,不但能补充大量匮乏的物资装备,而且能挫灭敌人的气焰,真正在皖南立足。

红10军团的作战部署是在乌泥关到谭家桥一带10华里处设伏,以军团教导队和土地雷队在公路两侧布设地雷,如敌未发现红军,则待其进入火网内,再采取一致动作予以杀伤,否则需等主力部队打响后,才自正面展开迎头堵击。

在伏击地域右翼以第20师2个团和第19师第56团埋伏在谭家桥以南至石门岗北端一线高地密林,担任正面攻击,待公路上的地雷爆炸后,3个团同时出击,抑制敌于公路上面,将其挤压消灭在黄山脚下。

在伏击地域左翼埋伏了第19师的2个团,待主攻方向打响后,越过麻川河,从石门岗以东向乌泥关穿插,全力截断敌后路。

这场战斗的立意是很积极的,但寻淮洲和粟裕对于具体作战部署是有异议的。

他们认为第19师野战经验丰富,作风顽强;

第20师是新队伍,组建时间不长,担任主攻略显不足。

刘畴西却相当自信,以为他的老部队没什么问题。

他的自信是很有资本的。

其本人的经历就极具传奇色彩:

1922年入党;

参加过五四运动;

担任过孙中山先生的警卫;

黄埔一期,在第一次东征的棉湖之役------奠定黄埔党军赫赫威名的关键一战中,奋不顾身失掉左臂;

照样日后参加南昌起义,又到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此等经历国共阵营中几人能及。

他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敌人。

补充第1旅名为补充其实并不属二流,是在1933年冬由保安编练处的3个补充团改编。

装备好,素质高,军官多是军校毕业,士兵多是北方人,战斗力不弱。

旅长王耀武,在刘畴西眼里也许只是黄埔三期的后进生,早年在上海站柜台的小伙计。

但当年南下堵截南昌起义的有王耀武;

四次"

围剿"

中坚守战略要地宜黄24天未被红军攻破,被蒋介石誉为奇迹的是王耀武;

日后练出国军精锐第74军,在抗战沙场上八面威风的是王耀武。

12月14日,补充第1旅以第2团附浙保第3团第3营为前卫,其余按直属队、第3团、第1团的顺序,经乌泥关、谭家桥向太平县方向追击前进。

7时许,旅本队抵达乌泥关,见到这一带地势险要,为防不测留下第1团防守乌泥关及其东西附近高地,其余人马继续前进。

红军隐蔽地很好,敌人未发现任何踪迹,队伍浩浩荡荡前进。

9时许,敌前卫团行至谭家桥以南约3公里处时,由于设伏部队枪走火,敌人立即警觉起来,发现了有红军埋伏,马上开始抢占路边高地,并派人向后飞报情况。

这场伏击战瞬间变成了攻坚战。

敌"

追剿队"

指挥官俞济时立即下达了作战命令:

补充旅(王旅)附浙保陈营,应以一团以上之兵力,占领乌泥关至谭家桥间汽车路东端一带高地,以防敌人袭我侧背,并相机抄袭匪之侧背。

另以两营以上兵力占领谭家桥西南、正南一带高地,向匪之正面攻击,并警戒我左侧。

其余为预备队,应控置于515高地西南端待命。

接令后,王耀武当即命令前卫第2团附浙保1个营展开于谭家桥西南端一带高地坚守待命,令第3团迅速抢占515高地及其西北亘东南一带各要点,令第1团为预备队策应各方。

自己亲率旅部特务连到前卫团督战。

战斗初起时,红军攻击猛烈,使敌第2团前卫营陷入混乱之中,敌团长、团副均负伤。

但敌第3团第1营抢先攻占了515高地,直接支援第2团作战,另以工兵连、特务连攻占515高地西北小高地。

敌集中了2个团的大部分兵力反扑谭家桥,尽占乌泥关以及谭家桥以东一带高地,由此战场主动权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