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学年高二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学年高二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学年高二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5.苏格拉底曾经和美诺一起讨论什么是“美德”。
美诺讲到男人的美德是什么,女人的美德是什么,老人和青年人的美德是什么。
苏格拉底认为,这只是具体的美德,而不是哲学的回答。
由此可见,哲学的特点是
A.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化奥妙
B.哲学是现成的知识,可以随意接受和套用
c.揭示世界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D.哲学把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特定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6.人类需要伟大思想家的指引。
中国人说: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正是有了老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人类才从根本上告别了荒昧,走向人文、理性、高贵。
社会永远在变化,而今该怎样让人类告别战争、贫穷、恐怖,灾害……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智慧、新的真正哲学。
要能指引当代人类,这要求新的智慧
①能反映新时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状态
②能够正确地反映时代的任务、要求和历史趋势
③能正确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具体领域规律
④能帮助人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下列各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举一纲而万目张”
②“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9.《庄子▪外篇•秋水》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
“鯈(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庄子与惠子争论的焦点是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B.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10.毛泽东思想的精髄是
A.与时俱进B.解放思想C.实事求是D.中体西用
1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世界客观性为依据,以实践为基础,以规律为对象,它关于世界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具有可证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要求它不可能纯学术化,在政治和价值取向上,它必须关心社会现实问题,直接或间接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相联系。
上述材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A、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B、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D、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
12.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
“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
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
”下列观点与之相对立的是
A.物是观念的集合B.吾心便是宇宙
C.天地为万物之本D.存在就是被感知
13.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辩(形体与精神的关系)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如火之然(燃>
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
罗马教皇约翰·
保罗二世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
”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①前者属于唯物主义派别,认为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②后者属于唯心主义派别,认为意识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
③前者准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科学的
④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4.“星座”这个词在中学生中很流行,部分中学生把星座运程与考试、情感和今后的工作挂钩。
从哲学上看,他们的行为体现
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15.被列宁称之为“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的是
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辩证法D.形而上学
16.“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
”哈佛大学校训短短一句话里包含两个哲学家的名字,之所以高擎哲学点亮的精神火炬,是因为真正的哲学()
①正确地决定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
③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
④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7.马克思哲学产生的基础和来源是
①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自然科学的进步
③德国古典哲学④客观唯心主义
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8.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
第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30米高。
这种现象反映了
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B.只要量变到一定度,就有质的飞跃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9.放眼周围的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森林、原野……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探究这些事物的属性和本质,这些事物
A.都具有客观实在性B.不存在共同的属性和特征
C.都具有主动创造性D.不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20.《清明上河图》上几乎不见马和羊这两种常见动物。
究其原因,是马和羊牵扯到北宋的军事秘密。
为应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宋朝加紧对马和羊等战略物资的控制。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D.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1.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哲学智慧。
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①望梅止渴——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坐井观天——只见部分,不见整体
③人定胜天——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④户枢不蠹——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哲人说:
“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事我能改变的,什么事我不能改变的。
”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②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哲学可以为生活提供指导④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A.②③B.①③C.③④D.①②
23.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下列属于规律的是
①水往低处流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④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运动
24.东晋僧人僧肇在《物不迁论》中说:
“然则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
复何怪哉?
”与此观点不相符的是
①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②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③飞矢不动
④“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归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③
25.研究发现,人脑中有一类被称为“镜像神经元”的神经细胞,其功能是反映他人的行为,使人们学会从简单模仿到复杂模仿,学会语言、音乐、使用工具。
这项发现说明
A.人脑神经系统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B.镜像神经元对意识的产生起决定作用
C.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控制作用
D.意识内容源于大脑对客观存在的模仿
26.“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我也是醉了”……各种网络流行用语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增添了不少乐趣。
事实上,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
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②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
③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④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7.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创造性地解决了高教蓝光发光二极管制造难题,改变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让明亮节能的白光光源成为现实。
这表明
①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②实践的深入促进了认识的发展
③认识的深化决定的事物的发展的方向④认识最终还是要回到实践中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8.“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
”下列与之蕴含哲理一致的有
①十事半通,不如一事精通②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③多言数穷,不如守中④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29.拉丁谚语:
真理走到极端便成为谬误。
真理走到极端意味着
①真理超出了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②真理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③真理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超越自身
④真理脱离了自己使用的特定过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0.(2014高考北京卷27)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
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
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
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
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
这一认识过程
①每一阶段的特点相同
②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③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④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实践是
A.人的精神活动B.人的理性行为
C.人的日常生活D.人的存在方式
32.德国科学家曾在1929年预言外尔费米子的存在,但科学家们始终无法在实验中观测到这种粒子。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团队经过多年努力,利用光源同步辐射光束照射TaAs晶体,使得外尔费米子第一次展现在科学家面前,外尔费米子的发现有望解决当前电子器件小型化和多功能化所面临的能耗问题。
外尔费米子的发现佐证
①科学发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证实人们预言的真实性
②人类的认识水平是制约科学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③先进科研设备延伸了人类认识器官,能推动科学发展
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33.2016年2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勾画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路线图”。
《意见》提出:
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
对此有人疑问:
没有围墙,物业怎么管?
陌生人随意进出怎么办?
还有人冷嘲热讽,认为中央推广的街区制是“拍脑袋决定”。
也有人认为,此举对促进土地节约,改善城市道路微循环有着显著意义。
对这一举措产生不同看法,说明
A.实践水平决定认识水平,人们的实践水平不同,对街区制认识深度也不同
B.认识对实践具有依赖性,每一社会层面对街区制的看法都打上其实践的烙印
C.实践与认识具有差异性,不同群体的利益立场不同,对街区制认识也不同
D.实践与认识具有一致性,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人们对街区制的意象不同
34.百年来,科学家们对引力波的探测未曾停歇,但举步维艰。
北京时间2016年2月11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印证了爱因斯坦的预言。
由此可见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思维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④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35.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刻舟求剑的做法错在忽视了
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
.密.封线内禁止答题
考场号
座位号
准考证号
姓名
班级
学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36.材料一:
气候变化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近年来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全面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贡献。
材料二: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请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37.实施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分析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政策内容
历史背景
20世纪70年代
定国策,“只生一胎”
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
21世纪初
提出“单独二孩”政策
缓解社会养老压力,扩大内需
2010年
我国人口结构呈现老年化趋势,人口红利加速消失
2016年1月1日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我国生育率进入超低水平,性别比失衡,老龄化和少子化严重
结合材料,从“求索真理的历程”角度,分析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是怎样变化发展的。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
“认识是从物体流溢出来的物质经过感官通道引起的”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这种观点认为物质是本原的,在根本方向上是正确的;
“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这种观点认为意识是本原的,在根本方向上是错误的,故②③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2.D
【解析】材料中的“我对人生的三个真谛很清楚,我知道我要往哪里去”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①符合题意。
爱别人每天向前走一小步,你一定可以完成人生的目标,体现了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没有体现。
④说法不对,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不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的功能
【名师点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是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B
“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大思想家,应该说这跟他们从小善于思考有关”强调了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反思性是哲学的重要特征,故②③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①说法错误,哲学源于实践,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排除;
④说法错误,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B。
哲学的起源
4.A
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文化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一定形态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一定形态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经济。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政治、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A适合题意;
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B、C、D错误。
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5.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就是具体科学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具体科学把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特定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而哲学揭示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哲学并不是现成的知识,不可以随意接受和套用。
故ABD项错误。
本题选C项。
哲学的特点
6.D
【解析】“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智慧、新的真正哲学”说明,真正的哲学能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真正的哲学能帮助人们正确的认识自然、社会的变化和发展,②④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要发挥真正的哲学的指导作用,①不合题意;
③说明的是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而没有说明哲学的作用,不合题意。
【易错警示】真正的哲学≠科学的哲学
①真正的哲学并不等同于科学的哲学。
哲学家对问题的认识不能超越自己的时代,因此一定时期的哲学形态在后人看来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它为真正的哲学,关键是看它是否正确反映了自己时代的要求,是否代表自己时代的先进思想。
从这个意义上讲,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哲学现在看来都有其局限性,但它们都是自己时代的真正的哲学。
②不能认为凡是包含着个别错误结论的哲学就不是真正的哲学,哲学家对问题的认识不能超越自己的时代,因此,一定时期的哲学形态在后人看来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这要求我们一定要用历史的眼光观察问题。
只要一种哲学代表了它自己所属时代的主流和历史的前进方向,我们就要承认它是真正的哲学。
7.C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第一性)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C适合题意;
其他选项不适合题意。
哲学的基本问题
8.D
【解析】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举一纲而万目张”是辩证法的观点,①不选;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是辩证法的观点,“天不变,道亦不变”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不选;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③正确;
“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④正确,选D。
【考点定位】哲学的基本问题
【名师点睛】哲学基本问题两方面内容与哲学派别划分的依据是高考对本单元知识考查的重点内容。
如:
(1)唯物主义思想以科学的发展为基础,唯心主义则与宗教联系在一起。
在高考中往往通过宗教与科学就某一问题的认识分歧考查哲学思想的对立。
(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阵营。
它们之间的思想分歧只是围绕“物质是否是世界的本原”而展开,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
9.C
根据题目的表述,“知与不知”体现的是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故C选项表述正确入选。
A选项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故排除。
B选项其意思是存在决定思维,思维是存在的反映。
与题意不符。
D选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物质(存在)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
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本题选C。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10.C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精髄是实事求是,C适合题意;
其他选线符不符合题意。
毛泽东思想
11.B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世界客观性为依据,以实践为基础”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自于实践,叉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它关于世界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具有可证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它必须关心社会现实问题,直接或间接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相联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的,所以B符台题意入选:
A、C、D在材料中均未体现,不符台题意排除。
本题答案选B.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2.C
【解析】题干中“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英国哲学家休谟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设问要求是与之相对立的观点,即唯物主义观点。
天地为万物之本,是唯物主义观点,C符合题意。
A与题意不符,“物是观念的集合”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D均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题意不符。
【考点定位】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名师点睛】本题以英国哲学家休谟的观点为背景,要求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以及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3.A
【解析】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如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属于唯物主义派别,认为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①说法符合题意。
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属于唯心主义派别,认为意识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②说法符合题意。
③中“准确描述、科学的”说法不对。
④说法不对,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不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定位】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观点。
【名师点睛】本题以东汉哲学家桓谭和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的两种观点为背景,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