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河北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整理含答案Word下载.docx
《全国名校河北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整理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名校河北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整理含答案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X、Y是元素周期表ⅦA族的两种元素。
下列叙述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B.X的氢化物的沸点比Y的氢化物的沸点低
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8.氰气的化学式为(CN)2,结构式为N≡C—C≡N,性质与卤素相似,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加成反应
B.分子中N≡C键的键长大于C—C键的键长
C.分子中含有2个σ键和4个π键
D.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9.原子轨道的
杂化不但出现在分子中,原子团中同样存在杂化轨道的。
在SO42-中S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A.spB.sp2C.sp3D.无判法断
10.下列事实能够用键能的大小作为主要依据来解释是的()
A.常温常压下氯气呈气态而溴单质呈液态
B.酸硝是挥发性酸,而硫酸酸磷是不挥发性酸
C.
稀有气体一般难以发生化学反应
D.空气中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
11.硝酸生产中,500℃时,NH3和O2可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4NH3(g)+5O2(g)
4NO(g)+6H2O(g)△H=-9072kJ·
mol-1K=1.1×
1026
②4NH3(g)+4O2(g)
2N2O(g)+6H2O(g)△H=-1104.9kJ·
mol-1K=4.4×
1028
③4NH3(g)+3O2(g)
2N2(g)+6H2O(g)△H=-1269.02kJ·
mol-1K=7.1×
1034
其中,②、③是副反应。
若要减少副反应,提高单位时间内NO的产率,最合理的措施是()
A.增大O2浓度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C.减小压强D.降低温度
12.下列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操作和实验原理均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原理
A
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
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
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而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
B
配制FeCl3溶液
将FeCl3固体溶解于适量硫酸溶液
H+抑制FeCl3水解
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H4+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NH3溶于水后溶质的主要存在形式是NH4+、OH-
D
验证Fe(OH)3的溶解度小于Mg(OH)2
将FeCl3溶液
加入Mg(OH)2悬浊液中,振荡
3Mg(OH)2+2Fe3+
2Fe(OH)3+3Mg2+
13.40℃时,在氨﹣水体系中不断通入CO2,各种离子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pH=9.0时,c(NH4+)>c(HCO3﹣)>c(NH2COO﹣)>c(CO32﹣)
B.不同pH的溶液中存在关系:
c(NH4+)+c(H+)=2c(CO32﹣)+c(HCO3﹣)+c(NH2COO﹣)+c(OH﹣)
C.随着CO2的通入,
不断增大
D.在溶液pH不断降低的过程中,有含NH2COO﹣的中间产物生成
14.利用LiOH可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LiOH可由电解法制备,如右图,两极区电解质溶液分别为LiOH和LiCl溶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极区电解质溶液为LiOH溶液
B.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
C.电解过程中主要是H+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向B电极迁移
D.电极A连接电源的正极
15.常温下,有下列四种溶液:
①
②
③
④
0.1mol/L
盐酸
pH=3
氨水
pH=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水电离出的c(H+):
①>③
B.③稀释到原来的100倍后,pH与④相同
C.①与③混合,若溶液pH=7,则V(盐酸)>V(氨水)
D.②与④混合,若溶液显碱性,则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可能为:
c(NH4+)>c(OH—)>c(Cl—)>c(H+)
16.下列关于各图像的解释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由甲可知:
使用催化剂不影响反应热
B.由乙可知:
对于恒温恒容条件下的反应2NO2(g)
N2O4(g),A点为平衡状态
C.由丙可知:
同温度、同浓度的NaA溶液与NaB溶液相比,其pH前者小于后者
D.由丁可知:
将T1℃的A、B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A与B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共计52分)
17.电解法处理含氮氧化物废气,可回收硝酸,具有较高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实验室模拟电解法吸收NOx的装置如右图所示(图中电极均为石墨电极)。
(1)若用NO2气体进行模拟电解法吸收实验。
①写出电解时NO2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
②若有标准状况下2.24LNO2被吸收,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的H+为mol。
(2)某小组在右室装有10L0.2mol·
L-1硝酸,用含NO和NO2(不考虑NO2转化为N2O4)的废气进行模拟电解法吸收实验。
①实验前
,配制10L0.2mol·
L-1硝酸溶液,需量取mL的密度为1.4g·
mL-1、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
②电解过程中,有部分NO转化为HNO2。
实验结束时,测得右室溶液中含3molHNO3、0.1molHNO2,同时左室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8LH2。
计算原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比(假设尾气中不含氮氧化物,写出计算过程)。
18.在一定温度下,将0.2mol的碘化氢充入1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H2)=0.08mol/L.
(1)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2)在上述温度下,该容器中若充入碘化氢0.4mol,求达到平衡时碘化氢的转化率和氢气的物质的量浓度。
2HI(g)
H2(g)+I2(g)
19.将MnO2与FeSO4溶液、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液加热至60℃后,再加入Na2CO3溶液,最终可制得碱式碳酸锰[aMnCO3·
bMn(OH)2·
cH2O]。
(1)用废铁屑与硫酸反应制备FeSO4溶液时,所用铁屑需比理论值略高,原因是,反应前需将废铁屑用热Na2CO3溶液浸泡,其目的是。
(2)为测定碱式碳酸锰组成,取7.390g样品溶于硫酸,生成CO2224.0mL(标准状况),并配成500mL溶液。
准确量取10.00mL该溶液,用0.0500mol·
L-1EDTA(化学式Na2H2Y)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Mn2+(原理为Mn2++H2Y2-=MnY2-+2H+),至终点时消耗EDTA标准溶液28.00mL。
通过计算确定该样品的化学式。
(写出计算过程)
20.在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X(g)和Y(g),发生反应X(g)+Y(g)
M(g)+N(g),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
编号
温度/℃
起始时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n(X)
n(Y)
n(M)
700
0.40
0.10
0.090
800
0.080
0.20
0.30
a
请计算:
(1)实验①中,若5min时测得n(M)=0.050mol,则0至5min时间内,用N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υ(N);
(2)实验②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3)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
21.(8分)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N2(g)+3H2(g)
2NH3(g)。
设在容积为2.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60molN2(g)和1.60molH2(g),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分数(NH3的物质的量与反应体系中总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计算:
(1)该条件下N2的平衡转化率;
(小数点后保留一位)
(2)该条件下反应2NH3(g)
N2(g)+3H2(g)的平衡常数。
(不带单位)
全国名校(河北)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
A.若A、B为同一周期元素的P和Cl元素,形成PCl3,中心原子磷是sp3杂化,是三角锥,故A错误;
B.若AB3分子中的价电子个数为24个,可以推出来A为硼或铝,B为氟或氯,无论哪种组合中心原子都是sp2杂化,无孤对电子对,分子都是平面正三角形,故B正确;
C.若为A、B为同一主族元素,硫
和氧形成的三氧化硫,硫是sp2杂化是平面正三角形,故C错误;
D.若AB3分子为三角锥形,则AB3分子可能为NH3,也可能是PH3,故D错误;
故选B。
考点:
考查元素周期表结构,明确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所含元素特点、种类等知识点即可解答。
2.B
A.N与3个H原子形成δ键,孤对电子数为
=1,所以N原子采用sp3杂化,为三角锥形分子,故A错误;
B.O的电负性较大,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氢键较一般的分子间作用力强,则H2O的熔点、沸点大于H2S,故B正确;
C.乙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和范德华力,故C错误;
D.Cl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对应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应为HClO<HClO2<HClO3<HClO4,故D错误;
考查分子构型、氢键和酸性的比较。
3.D
A.二氯甲烷含有碳氯键和碳氢键,都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极性共价键,故A错误;
B.甲烷是正四面体,键角均为109°
28′,二氯甲烷分子的构型是四面体,键角发生了变化,不等于109°
28′,故B错误;
C.二氯甲烷分子的构型四面体,只有一种结构,没有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二氯甲烷分子的构型四面体,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定位】考查键的极性及分子的极性判断
【名师点晴】根据甲烷是正四面体,键角均为109°
28′,二氯甲烷就是甲烷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被两个氯原子所取代,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但分子的构型由正四面体变成四面体,键角发生了变化,然后逐项分析即可。
4.B
A.3p能级有一个空轨道的基态原子,该原子3p能级有2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2,二者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为同一原子,故A不符合;
B.M层全充满而N层为4s2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二者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不相同,不表示同一原子,故B符合;
C.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
的原子,若最外层电子数为1,则核外电子总数为5,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1,最外层电子数为3,不符合题意,故舍去;
若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核外电子总数为10,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最外层电子数为8,不符合题意,故舍去;
若最外层电子数为3,则核外电子总数为15,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s23p3,最外层电子数为5,不符合题意,故舍去;
若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核外电子总数为20,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s2,最外层电子数为2,不符合题意,故舍去;
若最外层电子数为5,则核外电子总数为25,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s2,最外层电子数为2,不符合题意,故舍去;
若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核外电子总数为30,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s2,最外层电子数为2,不符合题意,故舍去;
若最外层电子数为7,则核外电子总数为35,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s22p5,最外层电子数为7,符合题意;
若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核外电子总数为40,最外层电子排布为5s2,最外层电子数为2,不符合题意,故舍去;
故该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为35,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价层电子排布为4s22p5,二者原子价层电子排布相同,为同一原子,故C不符合;
D.2p能级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该原子2p能级有1个电子或5个电
子,价电子排布为2s22p1或2s22p5的原子,可能为同一原子,故D不符合;
考查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理解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5.B
A.BF3中B原子含有3个价层电子对,为平面三角形,NF3分子中N原子含有3个成键电子对和1个孤电子对,价层电子对数为4为三角锥形,故A错误;
B.键能越大
,键越稳定,已知H-Cl的键能为431.8kJ•mol
-1,H-I的键能为298.7kJ•mol-1,则HCl分子比HI分子稳定,故B正确;
C.N、O、F与H之间能形成氢键,C与H不能形成氢键,则甲烷不能与水形成氢键,故C错误;
D.分子晶体的沸点与共价键无关,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沸点越高,NH3间能形成氢键分子间作用力大,所以NH3沸点比PH3高,故D错误;
考查分子的空间构型、键能、氢键、分子晶体沸点的判断。
6.C
①六氟化硫中,S原子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6,其在分子中的化合价为+6价,在分子中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2,故错误;
②PCl5
中,P原子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5,其在分子中的化合价为+5价,在分子中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0,故错误;
③三氯化磷中,P原子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5,其在分子中的化合价为+3价,在分子中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故正确;
④CS2中,C原子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4,其在分子中的化合价为+4价,在分子中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故正确;
⑤NO2中,N原子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5,其在分子中的化合价为+4价,在分子中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9,故错误;
⑥N2中氮与氮形成三对共用电子对,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故正确;
故选C。
【考点定位】考查原子的结构
【名师点晴】本题中注意判断是否满足8电子结构的方法,注意利用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即可解答,明确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是解答的关键;
分子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可以根据每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和来判断。
7.C
A.X原子电子层数多于Y,因此在同族中X在Y的下方,根据同主族元素由上向下,非金属性减弱可知,X的非金属性比Y弱,故A错误;
B.Y的氢化物如果是HF,X的氢化物是HCl,氢化物的沸点与非金属性没有必然的联系,故B错误;
C.X的氢化物稳定,说明其非金属性强,举例如:
稳定性HF>HCl>HBr>HI,故C正确.D.Y单质能够将X的离子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Y非金属性强于X,与题干相反,故D错误;
考查影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因素
8.A
A.卤素单质能和烯烃等发生加成反应,则氰气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烯烃等发生加成反应,故A正确;
B.同一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原子半径越大其键长越长,碳原子半径大于氮原子,所以氰分子中C≡N键长小于C≡C键长,故B错误;
C.1个单键就是1个σ键,1个双键中含有1个σ键1个π键,共价三键中含有1个σ键2个π键,所以氰气分子中含有3个σ键和4个π键,故C错误;
D.卤素单质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氰气和卤素单质性质相同,所以氰气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考查氰气的结构和性质。
9.C
硫酸根离子中S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4+
×
(6+2-4×
2)=4,所以采用sp3杂化,故选C。
【考点定位】考查原子杂化方式判断
【名师点晴】明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内涵即可解答;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中心原子杂化类型,价层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配原子个数,孤电子对个数=
(a-xb),a指中心原子价电子个数,x指配原子个数,b指配原子形成稳定结构需要的电子个数;
据此分析即可解答。
10.D
A.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溴单质小,所以氯气的沸点比溴单质低,在常温常压下氯气呈气态而溴单质呈液态,与键能无关,故A错误;
B.硝酸的分子间作用力小,沸点低,是挥发性,酸硫酸、磷酸的分子间作用力大,沸点高,是不挥发性酸,与键能无关,故B错误;
C.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原子都形成稳定结构,稀有气体一般难于发生化学反应,与键能无关,故C错误;
D.氮气分子中N≡N的键能比氧气分子中O=O的键能强,故化学性质比氧气分子稳定,与键能有关,故D正确;
考查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11.B
A.增大O2浓度,氧气过量时与NO反应生成NO2,NO的产率减小,A项错误;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能增大反
应速率,提高NO的产率,B项正确;
C.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小,NO的产率减小,C项错误;
D。
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NO的产率减小,D项错误;
答案选B。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涉及工业生产条件的选择,侧重于压强、温度、催化剂对速率的影响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由反应可知主反应与副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反应进行的程度很大,根据压强、温度、催化剂对速率的影响,以及产物NO的性质进行分析。
12.D
A.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的正确操作是:
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A项错误;
B.配制FeCl3溶液时,将FeCl3固体溶解与适量浓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到相应浓度,B项错误;
C.NH3溶于水后溶质的主要存在形式是NH3•H2O,NH3•H2O电离产生OH-,C项错误;
D.Mg(OH)2可与FeCl3溶液水解出的氢离子结合而溶于FeCl3溶液,D项正确;
答案选D。
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原理正误判断。
13.C
A.pH=9时,图象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NH4+)>
c(HCO3-)>
c(NH2COO﹣)>c(CO32﹣),A项正确;
B.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则不同pH的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关系为c(NH4+)+c(H+)=2c(CO32﹣)+c(HCO3﹣)+c(NH2COO﹣)+c(OH﹣),B项正确;
C.已知Kb=c(NH4+)×
c(OH-)÷
c(NH3•H2O),温度一定时,Kb为常数,c(OH-)/c(NH3•H2O)=Kb/c(NH4+)随着CO2的通入,c(NH4+)逐渐增大,则c(OH-)/c(NH3•H2O)不断减小,C项错误;
D.由图中可知,开始没有NH2COO﹣,后来也不存在NH2COO﹣,所以NH2COO﹣为中间产物,D项正确;
答案选C。
【考点定位】考查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电荷守恒的应用、图象的分析与应用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图象的分析与应用能力。
具体分析如下:
①根据pH=9时,图象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分析;
②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即正电荷的总浓度等于负电荷的总浓度;
③根据Kb=c(NH4+)×
c(NH3•H2O)分析;
④根据图象可知开始没有NH2COO﹣,后来也不存在NH2COO﹣。
14.C
A.B极区生成H2,同时生成LiOH,则B极区电解液为LiOH溶液,A项正确;
B.电极A为阳极,阳极区电解液为LiCl溶液,根据放电顺序,阳极上Cl-失去电子,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2Cl--2e-=Cl2↑,B项正确;
C.在电解池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所以电解过程中主要是Li+向B电极迁移,C项错误;
D.电极A为阳极,所以电解A连接电源的正极,D项正确;
考查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15.D
A中,相同浓度的氨水与盐酸,氨水实际上还会促进水的电离,所以由水电离产生的c(H+):
①>③,B中,如果③是强碱的话,稀释100倍,其PH一定为11,但是关键氨水是弱碱,无论稀释到什么程度,都会有未电离的氨水存在,所以PH一定比11要小。
C中,①与③混合得到的是氯化铵,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显酸性,所以若想要其PH为7,则氨水的用量一定要比盐酸的用量大才可以。
D中,所得溶液显碱性,所以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一定要比氢离子的浓度大,而且铵根离子的浓度要比氯离子的浓度大。
对弱电解质电离,水解的考查。
16.B
A可以明确传达一个讯息就是,反应过程中使用催化剂并不会对反应热的量产生影响。
B中,A点所传达的讯息就是,在A点处,二氧化氮的消耗速率与四氧化二氮的消耗速率一致,而事实上当反应进行的过程中二氧化的氮的消耗速率与四氧化二氮的消耗速率一致的时候恰恰说明反应还没有达到平衡。
C中,由图可知,酸HA的酸性要比酸HB的酸性强,所以同温度、同浓度的NaA溶液与NaB溶液相比,NaB的碱性要比前者强,所以C说法正确。
D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溶液的质量分数是不会改变的,因为溶液的质量与溶质的质量是不会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通过视图的形式考查了反应平衡的判断,酸性强弱的判断以及反应热的判断。
17.
(1)①NO2-e-+H2O=NO
+2H+②0.1
(2)①142.9②根据原子守恒:
n(NO)+n(NO2)=3mol-0.2mol·
L-1×
10L+0.1mol=1.1mol
根据电子守恒:
0.1mol×
1+[n(NO)-0.1mol]×
3+n(NO2)×
1=
2
解得:
n(NO)=0.8moln(NO2)=0.3mol
V(NO):
V(NO2)=n(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