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18个虚词整理Word下载.docx
《高中文言文18个虚词整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文言文18个虚词整理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
③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陈情表》
2.之
[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①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②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
③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④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
[代词]表近指,可翻译成“这”“此”“这些”等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师说》)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③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动词]到……去
①佯狂不知所之者(《五人墓碑记》)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逍遥游》)
[助词]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
①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
③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
①悟已往之不谏(《归去来兮辞》)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②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③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渔父》)
[助词]调节音节,用在形容词、副词或一些动词之后,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双音节
①顷之,持一象笏至(《项脊轩志》)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③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
④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寡人之于国也》)
3.为:
[动词]泛指“做”,可译为“写”“治理”等
①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论语》)
[动词]作为,当作,成为
①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赋》)
②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论语》)
①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动词]是
①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介词]给,替,向,对
①为君翻作琵琶行(《琵琶行》)
②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③然此可为智者道(《报任安书》)
④哀斯墓之徒有其石,而为之记(《五人墓碑记》)
[介词]表原因,因为
①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介词]表目的,为了
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史记》)
[介词]表被动,有时跟"
所"
结合,构成"
为所"
或"
为……所"
,译为“被”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助词]用在疑问句末,表反问或感叹
①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强调后面的动词或名词,不译
①吾从板外相为应答(《项脊轩志》)
4.乃:
[代词]你,你的
①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副词]于是,就
①良乃入,具告沛公(《鸿门宴》)
②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烛之武退秦师》)
③乃使人复葺南阁子(《项脊轩志》)
[副词]才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③然后是非乃定(《报任安书》)
[副词]却,竟
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②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报任安书》)
③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
[动词]表判断,是,就是
①其所以催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秋声赋》)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①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②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
5.而:
①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连词]表并列关系,又或不译
①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②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
③不患寡而患不均(《论语》)
④劳苦而功高如此(《鸿门宴》)
⑤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连词]表修饰关系,……地
①吾常跂而望矣(《劝学》)
②童子莫对,垂头而睡(《秋声赋》)
③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连词]表承接关系,就,接着
①耳得之而为声(《赤壁赋》)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学》)
③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五人墓碑记》)
④木遭之而叶脱(《秋声赋》)
⑤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连词]表转折关系,却,但是
①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始得西山宴游记》)
②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
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④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谏太宗十思疏》)
[连词]表因果关系
①赂秦而力亏(《六国论》)
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六国论》)
③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谏太宗十思疏》)
[连词]表递进关系,并且,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连词]表假设关系,如果,假如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②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②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师表》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6.因:
[介词]依照、凭借、根据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②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兰亭集序》)
[介词]趁着
①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
②因击沛公于坐,杀之(《鸿门宴》)
[介词]通过,经由
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介词]因为
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谏太宗十思疏》)
[动词]沿袭、继续、叠加等
①蒙故业,因遗策。
(《过秦论》)
②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连词]于是,就
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③左右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7.其:
[代词]他、她、它,他的、它的、她的,我
①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
②则智者尽其谋(《谏太宗十思疏》)
③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代词]这、那,这些、那些
①其高下之势(《始得西山宴游记》)
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谏太宗十思疏》)
③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五人墓碑记》)
[代词]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助词]表商量语气,还是
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
[助词]表揣测语气,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助词]表反问语气,难道、怎么
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
②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谏太宗十思疏》)
[助词]表期望/加强语气,一定
①尔其无望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助词]无义
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连词]表选择关系,是……还是……
①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②呜呼!
其信然邪?
其梦邪?
其传之非其真邪?
(《祭十二郎文》)
[连词]表假设关系,如果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送东阳马生序》)
【何其】译为“多么”。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伶官传序》)
8.所:
[代词]用在动词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的事物、……的地方、……的人
①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六国论》)
③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阿房宫赋》)
④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
“为……所……”,表被动
①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③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
“所以”,表原因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师说》)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所以”,表手段和凭借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名词]处所,地方
表示大概的数目,相当于“许”
①父去里所,复还(《留侯世家》)
【所谓】所说的。
①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
9.焉:
[代词]相当于“之”
①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
②去今之墓而葬焉(《五人墓碑记》)
[疑问代词]什么、怎么、哪里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②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
③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兼词]于之
①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劝学》)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
③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⑤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
[助词]表语气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惑焉(《六国论》)
②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退秦师》)
③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秋水》)
④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
⑤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
①盘盘焉,囷囷焉(《阿房宫赋》)
10.且:
[连词]而且,并且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连词]况且
①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②且相如素贱人(《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五人墓碑记》)
[连词]尚且,还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②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副词]姑且,暂且
①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报任安书》)
[副词]将要,快要
①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且夫】句首助词,况且,再说
①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
②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
11.于:
[介词]对、对于、向
①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鸿门宴》)
②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报任安书》)
③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五人墓碑记》)
④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介词]在
②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渔父》)
[介词]自、从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
[介词]到
①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
②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
[介词]比,胜过
②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介词]表被动,有时“见……于”表被动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②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③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
⑤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介词]由于
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介词]与、跟、同
①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是】
1.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
①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在这种情况下)(《捕蛇者说》)
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
①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12.何:
[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
哉"
"
也"
,可译为"
为什么"
什么原因"
。
①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六国论》)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
哪里"
什么"
译时,"
何"
要后置。
①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②而又何羡乎?
(《赤壁赋》)
3.作定语,可译为"
哪"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寡人之于国也》)
[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
怎么"
①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
多么"
怎么这样"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②开国何茫然(《蜀道难》)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
②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③沛公大惊,曰:
为之奈何?
④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阿房宫赋》)
【何以】即“以何”,"
拿什么"
凭什么"
等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论语》)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①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
【何乃】译为“怎能”
①阿母谓府吏:
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13.乎:
[介词]相当于“于”,在、对、比、向等
①相与枕藉乎舟中(《赤壁赋》)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助词]表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吗”“呢”
①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助词]表感叹,相当于“啊”“呀”
①况于将相乎?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助词]表揣测,相当于“吧”“呢”
①其皆出于此乎?
[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地
①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五人墓碑记》)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赤壁赋》)
③悠悠乎与灏气俱(《始得西山宴游记》)
[助词]句中表停顿
①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赤壁赋》)
②亦何恨乎秋风(《秋声赋》)
③游于是乎始(《始得西山宴游记》)
14.若:
[动词]像、如同
①彼与彼年相若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始得西山宴游记》)
[动词]及,比得上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秋水》)
[代词]你、你的
①若入前为寿(《鸿门宴》)
②久不见若影(《项脊轩志》)
③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连词]表假设,如果
①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烛之武退秦师》)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
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①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15.也:
[助词]句末,表判断或肯定
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②是岁,元和四年也(《始得西山宴游记》)
[助词]句末,表疑问
①独五人之曒曒,何也(《五人墓碑记》)
②此何声也(《秋声赋》)
③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寡人之于国也》)
[助词]句末,表感叹
①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报任安书》)
[助词]句中,表停顿,舒缓语气
①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②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五人墓碑记》)
16.与:
[动词]给予、送给,yǔ
②欲与亚父(《鸿门宴》)
[动词]结交、亲附,yǔ
①失其所与(《烛之武退秦师》)
②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动词]赞许,yǔ
1吾与点也(《论语》)
[动词]参与,yù
①骞叔之子与师(《骞叔哭师》)
[连词]和、跟、同,表并列,yǔ
①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②故余与同社诸君子(《五人墓碑记》)
[介词]和、跟、同,表动作的对象,yǔ
①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②臣请入,与之同命(《鸿门宴》)
[助词]句末表疑问或感叹,“欤”,yú
①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②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
“跟……比较,哪一个……”
①沛公曰:
“孰与君少长?
”(《鸿门宴》)
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17.则:
[连词]于是,就,便
①故木受绳则直(《劝学》)
[连词]用在对比句中,可译“就”或不译
①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②入则孝,出则弟。
(《论语·
学而》)
[连词]表转折,却,可是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②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
③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
[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
是"
就是"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18.者:
附在别的词语之后,代人、代事、代物
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
句中表停顿
②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劝学》)
时间或否定词之后,起语助作用,不译
①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②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劝学》)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
②客有吹洞箫者(《赤壁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