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思想史书本笔记.doc
《中国近代思想史书本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思想史书本笔记.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代思想史课本笔记
总论:
【格外重视】
(主线:
1、从内外部两方面把握近现代政治思想的发生背景。
2、近现代政治思想的特点和演进过程。
)
一、外部:
西方的扩张和“西方的分裂”:
1、如何看待扩张?
“历史的进步性”+“手段的残酷性”
“奇异的对联式的悲歌”:
落后“道义”←→先进“特权”
激起了思想界的涌动
2、“西方的分裂”指什么?
资本主义经过早期发展的黄金阶段,开始暴露出严重的社会危机和矛盾。
引发了西方“精神的分裂”。
代表有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矛头指向私有制;科学社会主义;出现新的思想体系:
如国家主义、工团式的改良主义、民粹主义、文化有机体论、尼采的权力意志理论。
二、内部:
动力与障碍
1、阻碍:
传统的思想文化政治经济背景环境(大一统、一元、专制、相对独立、小农经济、闭关自守)
2、动力:
(1)传统思想本身有一些与西方观念相似的因素。
如儒家否定专制、强调民本和个人独立,儒家“外圆内方”,既入世又出世。
(2)传统思想中的进化、变易与革命观念对近代思想变革产生重要影响:
肯定社会进步、憧憬美好的政治秩序构成近代政治思想变革的主要条件和动力;强调“更命有德”;强调“经世致用”。
三、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演变特点:
1、以关注民族危机为基本焦虑:
爱国主义,救亡图存。
2、从传统到现代过渡性:
“并存交融”。
3、“不究虚礼”的现实关怀与实践性格:
思想家≈政治家
4、内容的复杂性与快速多边性。
四、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演变过程:
1、从重大历史事件看:
鸦片战争后(技术层面)→甲午中日战争(技术破产,学日本改良思想)→戊戌变法失败(改良破产,反满兴起)→辛亥革命(革命、民主、共和)一战(否定资本主义)→巴黎和会无视我国利益(进一步怀疑资本主义)→十月革命(看到希望)
2、从宏观上看:
三阶段三层面:
“师夷长技”→制度变革→民族精神、国民思想变革
第一章魏源、洋务派的思想
一、魏源思想
1、看待社会政治问题思维方式的转变:
(1)重提“体用不二”,提出“道存乎实用”。
(2)用发展的眼光和包容的心态看各种思想,重义崇利。
2、主张:
承认不如西方,学习技艺,以反抗入侵,师夷长技以制夷
3、魏源思想评析:
(1)相对于传统认为西方技艺是“奇技淫巧”和传统的“以夏变夷”的思想具有进步性,跳出圣学,触动了封建专制的思想基础,平衡了感情和理智。
(2)维护传统体制和仅仅认识到技术层面具有局限性。
二、洋务派思想:
1、洋务派思想的政治启蒙价值:
(1)主张积极应付变局,改变统治方式。
(2)自强求富,中体西用,攘外安内。
2、洋务派思想的破产及其影响:
(1)是中国思想演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2)符合顺应近代中国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发展潮流。
第二章太平天国领袖的政治思想
一、基本思想内容:
1、天国理想与平等正义思想:
借用上帝的绝对权威树立自身权威;借用基督教原义“原罪”这一平等观念,引申为人与人的关系平等;将天国理想搬到人间。
2、《天朝田亩制度》:
(1)经济制度:
平均主义的土地所有制;
(2)社会政治制度:
集农业军事教育政治功能于一体。
3、后期《资政新篇》:
正视西方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长处,向西方学习。
上承洋务派思想,下启戊戌维新,涉及技术物质,又触及制度。
二、评价:
1、近代性与革命性:
“平等”、“天国”思想彻底决裂与中国传统思想体系,否定儒家思想、伦理纲常,具有批判精神。
2、独特性:
第一次利用异质文化来论证革命的合法性。
3、宗教精神:
利:
神意具有不可验证性,利于凝结力量,树立权威;
弊:
不可实现性导致怀疑和不持久;解魅和世俗化有难度;神性与人性本身存在冲突:
绝对权力让人腐败。
4、对儒家文化既反叛又路径依赖:
原因在于传统文化对人的强大塑造力;也是维护自身权威的需求。
第三章改良思想——康有为
一、改良思想的社会背景:
洋务运动破产,中体西用失败;谈西学已蔚然成风;资产阶级壮大。
二、早期改良派的主要观念:
1、鼓吹天赋人权、反对君主专制。
(如胡礼垣、何扁提倡民权)
2、主张体用兼学,采用君主立宪制度。
(如张树声、薛福成)
3、主张商战固本、增加国家经济实力。
三、康有为思想的形成:
1、《大同书》的完成,宇宙观和哲学思想体系渐成熟。
2、上书变法,创办万木草堂:
改良思想产生。
3、托古改制:
破旧以立新。
斥古文经为伪经,将保守孔子改造成改革的孔子。
四、康有为思想的哲学基础:
1、宇宙观:
以“元”为本,“变为天道”
2、社会观:
人心为“仁”,仁是社会本“元”。
3、人性论:
天生平等、独立、自由。
哲学观对康有为政治思想的影响:
以元为本的宇宙观看到了万物的统一性,为构建大同社会奠定了哲学基础;“变为天道”推导出改良变法和社会发展的思想;“仁”强调人的平等,反对专制,也导致温和改良的思想。
五、康有为的思想:
(一)康有为的“三世进化论”:
1、借用了传统公羊学派的“三世进化说”,即所传闻世、所闻世和所见世。
2、康有为的“三世”:
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
将孔子塑造成历史的立宪者,这三世说是将来圣王变法的依据。
肯定社会是变易进化的,由低到高渐进的,大同社会(即太平世)是极乐世界,这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政治上的发展由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再到共和。
3、评价:
(1)局限性:
体现在同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区别上:
对历史阶段的划分不科学;只讲渐进,是庸俗进化论;浓厚的宿命论和迷信色彩,将孔子描述成是万世的立宪者,而自己本身也是圣人。
(2)进步性:
肯定社会的不断进步;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扫清了障碍;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为改良变法创造了理论依据。
(二)康有为的大同思想:
1、揭示社会的种种苦难和不平等。
如人生之苦(又分投胎之苦)、天灾之苦、人道之苦(如孤独、贫困、贫贱者之苦)、人治之苦、人情之苦、人所尊尚之苦等。
2、大同社会的景象描述:
财产方面:
公有制。
生产力高度发达,生产效率高,人无私产,皆求长生。
人人独立平等,皆为“天民”;人人自由;毁灭家庭,共妻制,社会养育婴儿。
全世界只有一个由议员组成的公政府,无国家、军队、刑罚。
3、实现大同社会的步骤:
去“九界”(国界、类界、家界、种界、形界、级界、产界、苦界、乱界)
4、评价:
代表了中国空想乌托邦思想的顶峰;
具有深刻的现实批判性;
明显的空想性和内在矛盾:
理想和行动,抑制人的无限可能性。
(三)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1、变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变为天理”,现实中国面临严峻的民族危机,但人类社会是以“仁”为本,不能革命。
2、变法的手段方式:
渐变。
在维护君主制度的前提下,以小康之义行维新。
3、变法的内容:
全变,政治经济军事等全方位都要变。
第四章改良思想——梁启超、严复、谭嗣同
一、梁启超的思想:
(一)自由民权的思想:
1、对专制制度批判,主张“兴民权”→“兴国权”的途径,而专制制度阻碍了这一进程。
批判包括:
专制制度摧毁人的廉耻心,导致人格卑下,国家成为“无耻之国”;专制摧毁人的政治能力;专制摧毁人的责任心与公益心。
2、民权方面,主张人民参政,“以群术治群”,制度上主张君主立宪。
3、自由方面,认为自由与奴役相对,认为最重要的自由式民族自由和政治自由。
带有明显的被压迫者的色彩,认为要敢于争取权力而取得自由。
从爱国主义为出发点,自由式强国手段,重视团体自由。
(二)现代国民教育思想:
1、“欲兴民权必先开民智”、开民智只能靠教育。
2、培育新民,梁启超的新民观:
有新的国家观和世界观。
由落后的部民到国民水准;“对于一身、朝廷、外族、世界都要知有国家”;
有正确的群己观和权利义务观。
首先人要独立,要懂得利己和利他,有合群之德和公共之心;
有起码的政治道德和政治能力。
(此处提到了中产阶级)
(三)维新变法思想:
1、全变、尽变的变法思想:
变法的哲学基础:
进化论。
内容上梁启超接受了康有为的“三世进化说”,但又提出“三世六别”,即,第一阶段是多君为政的时代,分为“酋长之世”和“封建及世卿之世”两小阶段;第二阶段是一君为政的时代,相当于据乱世,分为“君主之世”和“君民之世”两个小阶段;第三阶段是民为政的时代,相当于太平世,分“总统之世”和“无总统之世”。
批判洋务派:
只变技术,舍本逐末;只知变法不知变人;只知稍变,不知全变。
宪政思想:
君主立宪符合国情。
(国会、选举、政党)
二、严复的政治思想:
(一)对经验论与进化论的介绍:
推崇经验论和归纳法,注重实证;严复的进化论思想来源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斯宾塞、赫胥黎的社会进化论,认为西方民智发达的主要原因在与竞争,竞争又是由于地理环境决定的(西方地势零碎),为了避免淘汰,应该“与天争胜”。
(二)政治自由观:
自由为体,民主为用.自强保种,提高国民素质的先决条件在于提倡平等自由、尊重个人独立,培养独立的人格和个性;主张通过教育开民智,新民德;反对全面改革,连维新、君主立宪都不赞成。
三、谭嗣同《仁学》的政治思想:
1、哲学基础:
“以太”和“仁”为核心的哲学世界观基础上。
“仁”即为通、变,从“仁”的角度出发,得出否定一切伦理纲常和专制制度的结论。
同时反对禁欲主义,反对崇俭。
2、思想内容:
政治关系上强调民贵君轻,以民为本。
主张绝对平等自由的社会,是一种激烈的颠覆性的绝对理想,倾向于彻底变革,思想实际上已经走向了革命和反满的道路,认为民主不是西方所独有的,而是中国应办之事。
3、评价:
思想来源广:
吸收了西方自然科学、中国传统的儒家“天人合一”“大同”思想、宋明理学“万物一源”思想、墨家道家佛教思想等;彻底的批判精神;比较矛盾驳杂。
第五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邹容,章太炎
一、邹容《革命军》
1、鼓吹革命,宣传自由民主思想,批判专制的腐朽黑暗和专制制度下国民的劣根性(也就是奴性:
无主性、无国性、无种性);提出革命成功之后需要进行国民教育彻底改造这种劣根性;
2、批判专制制度下的知识分子毫无灵气;
3、热情歌颂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原理,阐述了革命的政治纲领:
仿效美国宪法,建立民主共和国。
二、章太炎思想:
(一)一生多变,从维新到革命,民族主义是其基本主张,后又转入消极,倡导尊孔读经。
主要思想有:
1、反满革命思想:
认为异族入主中原给中华民族带来深刻危机,暴力革命是标本兼治的良药,能开民智,去旧俗,不能害怕流血牺牲;
2、悲观主义的“俱分进化论”:
认为人类社会是善与恶,苦与乐同时进化;
3、个人主义的国家观:
个人对于社会无义务,是一种彻底的个人主义。
否定国家的合理性,主要观点有:
①个人是实有的,而国家是虚有的,无“自性”(即实在性和独立性);②国家的产生没有合理性,是由于某些人“个人的私事”而产生,国家也不神圣;③任何政府都是恶的力量,无高下之分;④“爱国为迷妄,建国为悖乱,救国为猥贱”,爱国救国建国这些行为都是不合理的,因为国家本身都是虚无的;⑤提出取消国家的“五无境界”:
无政府,无聚落,无人类,无众生,无世界;
4、反对代议制,主张直接民主制:
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没有议院、直接民主、经济平等、注重法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批判代议制包括:
①中国人多,无操作性;②代议制以纳税额为限,“上品无寒门”;③不能反映民意。
为实现民主平等,提出“四法”:
均分土地、官办工场、限制相续(即遗产)、解散议员。
(二)章太炎思想的不足:
1、强烈的虚无主义思想,来源于极端个人主义和佛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