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言文阅读考前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982580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言文阅读考前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言文阅读考前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言文阅读考前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言文阅读考前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言文阅读考前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言文阅读考前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语文言文阅读考前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言文阅读考前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言文阅读考前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优等生,总目标18分及以上;

选择题全对,翻译题6分以上,概括信息满分。

中等生,总目标13分及以上;

选择题6分;

翻译题5分以上;

概括信息2分。

三、总体要求

1.读懂是“王道”。

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两道题。

第12题的题干如果是“对选文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那就是说75%的内容是正确的,极具参考意义。

2.思路要清晰。

文言文多为人物传记,传主从“生”写到“死”,中间是主体,往往记叙传主生平中重要的、有代表性的事件。

要把这些事件弄清楚。

带着“什么人、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去思考。

3.难点处理。

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

一是不必着急,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

二是借助上下文来推断;

三是借助第3道选择题来助译。

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说不定题目没考查呢!

如果题目真的考查到,你还是不懂,那说明题目击中了你的“硬伤”,认命,放过,不纠结。

4.考前查漏。

如背传记类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高频词,以及有关的文化常识。

特别是教材中的文化常识要梳理一下。

高考的文化常识题不会“难怪偏”。

突破常用实词和次常用实词,多记一个是一个。

四、解题指导(重点)

(一)文言断句

文言断句需要考生综合掌握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常识,同时还要求考生对这些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近几年全国卷对文言断句的考查一直采用四选一的形式,文言断句是文言文考查的热点。

此题不丢分。

01【高考真题回顾】

(2020年全国一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详解】句子大意是:

元祐三年,暂代知礼部贡举。

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

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

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

其中,“士坐庭中”主谓宾都全,其后断开,且“噤未能言”的主语也是“士”,承前省略,不能把“噤”断到上句,排除BC项;

“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中,主语是“巡铺内侍”,中间不能断开,更不能将其断到上句,排除D项。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

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

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

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

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

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02【认清命题考查形式】

四个选项,两处设置不同,考生可以找不同,用排除法快速答题。

关于“两处不同”的设置,命题人:

“干脆直接点,简单的我标出来,把断句的难点摆出来,咱玩的就是深沉。

设个陷进,考考你?

【例:

2021八省联考试题(节选自《汉书·

霍光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B.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C.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D.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考生面对这一题目,迅速先找不同,然后再排除。

①“上年老察群臣”,中间断不断?

思考:

上指皇上,“(年)老”是一个动词,“察”又是一个动词,同一人物的两件事,中间主语承前省,必须断。

老套路,小儿科,秒断!

排除AB

②“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中间断不断?

“黄门画者”是人,让这一人物做什么呢?

后面必须连接上呀,不然说话像口吃。

排除AD。

故选D。

标点:

“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

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译文:

(霍光)出入宫门二十多年,小心谨慎,未曾有什么过错,很受武帝亲近和信任。

武帝已年老,仔细观察众大臣,只有霍光能够担负重任,可以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

武帝就叫黄门画工画了一幅周公背着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图画赐给霍光。

03【解题关键能力点】

(1).扣名词和代词

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

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

注意“或”的出现,“或:

有“有的人”“有人”的意思,同样可以做主语。

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

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2021深圳二模(节选自《后汉书·

冯异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异妻子随异还西/

B.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异妻子随异还西/

C.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异妻子随异还西/

D.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异妻子随异还西/

【解析】从这句话的主语来看,是“臣”,且一“主”到底。

背景是冯异对皇上所言。

A和C项中“难”与“小”不能连接,“小”修饰“臣”,符合臣对皇上说话的语境。

经常有“微臣”“小民”一说。

全句意思是:

“臣现在希望陛下您不要忘记河北的困境,小臣不敢忘巾车蒙赦的恩德。

”后来(我)屡次被召见参加宴饮朝会,商定计策夺取蜀地,逗留十多天,命令冯异妻子儿女随冯异返回西部。

(2)扣动词和形容词

承担一个句子谓语成分的是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

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

例:

见上例

“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VS“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

【解析】动词“引见”不可分家,至于中间夹一个“宴”,是表明“见”的地点。

动词是断句的重要标志。

一个主语,带多个谓语,主语承前省,动词间要断开。

模式如下:

主语动(宾)①/动(宾)②/动(宾)③/……

八省联考中的“上年老/察群臣”,就是这个断法。

(3)扣对话词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

写两人对话,文言文中一般只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了。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厘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虽然在高考卷中凭对话断句的例子并不多,但关键的时候还是能起到帮助作用的。

武汉市2021届高中毕业生五月供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B)

B.陈郡殷琰名知人/候叔明见之/曰/公辅才也/云性机警/有识具/善属文/下笔辄成/时人每疑其宿构/

(4).扣文言虚词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初通文意、化整为零的过程,就是借助虚词的初次判断的过程。

尤其是一些议论性语段,它们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可借助具体的情境去猜测,因而运用虚词判断句读就显得非常重要,它会使断句变得很容易。

常见的情况有:

需在其前面停顿的虚词

发语词(夫、惟、且、盖等)

连词(至若、虽、纵、向使、若夫、至于等)

疑问词(何、谁、孰、安、胡、岂等)

需在其后面停顿的虚词

语气助词(也、乎哉、与、欤、尔、耳、邪、耶、矣、焉等)

在其前后都要停顿的虚词

感叹词(呜呼、嗟乎、噫等)

前后不能断开的虚词

于、为等

例【新高考湖北省名校2021届高三4月联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C)

C.于是国难始结/或劝恭因入朝以兵诛国宝/而庾楷党于国宝/士马甚盛/恭惮之/不敢发/遂还镇

D.于是国难始结/或劝恭因入朝/以兵诛国/宝而庾楷党于国宝/士马甚盛恭惮之/不敢发/遂还镇

【解析】这一断句中有两个虚词:

“以”和“而”。

“以”是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来”。

有人劝王恭趁入朝时来用武力诛杀王国宝。

中间不可断开。

“而”表示转折,另起一事,表一意,断开。

且“国宝”在上文中提及,指一人名。

(当时,王国宝的堂弟王绪劝他,趁王恭入朝拜见宰相王时,埋下伏兵把王恭杀掉,王国宝不同意。

王恭每次说到国政,就声色俱厉。

司马道子知道与王恭之间不能调和,便采用王绪的计策。

)于是开始埋下国难的祸根。

有人劝王恭趁入朝时用武力诛杀王国宝,可是庾楷与王国宝勾结,兵马强盛,王恭担心庾楷作对,不敢先发制人,就回到镇所了。

(5).扣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以及一些固定句式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

文言文常见的结构有判断句(“……者,……也”“为、乃、即、则”)、被动句(“为……所……”“受……于……”“见……于……”)、反问句(“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固定句式(“如……何”“况……乎”“何(以)……为”)。

例略。

(6).扣句式对称

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还讲究句子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断句。

例:

公辅才也/云性机警/有识具/善属文/下笔辄成/时人每疑其宿构/

恭惮之/不敢发/遂还镇

(二)文化常识

答题技巧:

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

答题时将四个选项逐一浏览,先根据自己的积累排除绝对正确的选项。

在剩余的选项中仔细斟酌,看清楚该常识涉及的范围、时间等。

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例(2020全国一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选举行,由丞相主持。

【解析】“由丞相主持”错。

科举史上的殿试是由武则天首创的。

宋朝正式成制,金、元、明、清四代沿用。

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

因此应当是由皇帝主持。

例(2020全国二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

【解析】“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错误,应是“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

例(2020全国新高考一卷山东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C.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丞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

【解析】题目较简单。

丞相不能称作殿下,这是常识。

例(2020全国新高考二卷海南卷)

A.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考生来自全国各地。

乡试的考生来自和州府,后续的殿试考生才来自全国各地。

例(2021八省联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休沐,字面意义是休息沐浴,古代官员每隔一段时间休沐,也就是请假休息。

【解析】休沐,出现在文中“光时休沐出,桀辄入代光决事。

”“休沐”的字面意思是休息、沐浴,实际上就是古代政府官员的休息日。

休沐是正常休假,无需请假。

(三)文意推断

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

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

总体把握文意。

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系全文。

只要读懂文章,些题难度不高。

做题时要比对原文,错误点往往很小,一定要心细。

一句话:

难度是不高,“视力”要够好!

一个理:

同是选择题,同是对文意的理解,与现代文Ⅰ相比,文文言文的这道选择题容易得多,所以要珍惜,再难难不过现代文阅读,一定要拿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

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早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

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比对原文】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细心找陷阱】时态表述不准确。

错误点:

“同时”。

任职杭州时遭遇早灾病疫,减免上供米是面对当年灾情的措。

苏轼第二年才推出了“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的后续举措。

“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并不是苏轼任职杭州遭遇早灾病疫当年的举措。

这道题设置的陷阱非常隐秘。

例(武汉市2021届高中毕业生五月供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云聪慧敏捷,善于抓住机遇。

他登山时能准确流畅地读出石刻文字而深受竟陵王器重,其他官员虽连夜研读了《史记》,但仍然不认识石刻上的文字。

【比对原文】后克日登秦望山,乃命云行。

云以山上有秦始皇刻石,此文三句一韵,人多作两句读之,并不得韵,又皆大篆,人多不识,乃夜取《史记》读之令上口。

明日登山,子良令宾僚读之,皆茫然不识。

末问云,云曰:

“下官尝读《史记》,见此刻石文。

”乃进读之如流。

子良大悦,因以为上宾,深相亲任。

后来竟陵王约定日期登秦望山,命范云随行。

范云因为山上有秦始皇刻石,石刻上的文字三句一个韵,人们多按两句一韵读,因而读不出韵脚,加上文字都是大篆,人们大多不认识,范云于是连夜取出《史记》反复诵读,直至朗朗上口。

第二天登山,萧子良让宾客幕僚读石刻,(这些人)都很茫然,不认识石刻上的文字。

最后问范云,范云说:

“下官曾经读《史记》,见到过这些石刻文。

”就走上前很流畅地朗读石刻。

萧子良非常高兴,于是把范云当作上宾,对范云非常亲近信任。

【细心找陷阱】人物对象表述错误。

其他官员虽连夜研读。

连夜研读《史记》的是传主范云。

诸如此类的细节性错误点,还有很多种设置方式,这里就不一一例举。

(四)主观题:

文言翻译

【总体答题方法】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

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

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

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

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

注意特殊句式。

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

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真题感悟与评分细则】

例【2021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异间出得分点①行得分点②属县,为汉兵所执,时从兄孝从光武,因得分点③荐异。

(2)异久在外,人有章得分点①言异专制关中得分点②,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得分点③。

13.

(1)冯异微行出城巡视下属各县,被汉兵抓获,当时冯异的从兄冯孝追随光武刘秀,借机推荐冯异。

(“间出”1分,“行”1分,“因”1分,句意1分)

(2)冯异长期在外领兵,有人上奏章说冯异在关中专权,权势很大,百姓归顺他。

)冯异长期在外领兵,有人上奏章说冯异在关中专权,权势很大,百姓归顺他。

(“章”1分,“专制关中”1分,“归心”1分,句意1分)

【解析】深圳二模的这道理文言翻译题很具有代表性。

考查点较多,有重点文言实词(“间”“行”“执”“从兄”“章”“专制”“至”“归心”),有常见文言虚词“因”,有特殊句式“为…所…”,有词类活动(“章”:

上奏章),有省略和介宾短语后置现象(“专制关中”实际上是“专制于关中”,可译为“在关中独断专行”等。

翻译时要调整好语序,并补充出介词。

下面请同学们感受一下来自阅卷现场的评分细则。

【13

(1)评分细则】①间出:

译为“偷偷出去”“暗中出去”“闲暇时”“闲出”“私行”“乘空隙私行”“微行”“秘密出去”“暗地里出去”都可以得分;

译为“在其间”“期间”“偶尔”“有时”等不得分。

②为……所:

应翻译为“被”,该句应译为被动句。

③因:

标准严格,译为“趁机”“趁此机会”“借机”都可以,其他如“于是”“因此”等不得分。

④句意:

“执”不可译为“掌管、占据”。

第二个分句,“从兄”不是“跟随兄弟”“顺从兄长”,而是“堂兄/兄弟/从兄/兄长”。

总之,这两句大多数学生都能翻译准确,但如有一处有明显错误,就扣掉句意分。

【13

(1)评分细则】①章:

此处“章”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可译为“上奏章”“上书”“上奏”“上表”“上疏”等,译为“写文章”“用文章”“写书”“构陷”“污蔑”“进谗言”等不得分。

②专制关中:

“专制关中”有省略和介宾短语后置现象,实际上是“专制于关中”,可译为“在关中独断专行”等。

译为“在(于)关中专权(专政、专制、独裁、独揽大权、推行专制)”都可以得分。

③归心:

翻译为“归顺”“归附”都可以得分,但译为“信任”“归顺的意愿/想法”“安心”则不给分,不翻译直接写“归心”则不给分。

重点关注“威权至重”一句,句意通顺即可,如“威严权势很大”“威严和权力很高”等都可以。

“威权”译为“权威”或不译不给分;

“重”译为“严重”不给分。

感受上面真题,高考文言翻译提醒以下几点:

【文言翻译注意事项】

答题思路:

①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贴身翻译,字字落实。

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

翻译重字个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

②忠实于原文,万不可随意发挥,添油加蘸。

③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做无用功。

试着将句子中的所有名词全部照搬下来,然后翻译动词及介词;

④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⑤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

⑥直译不通,再意译。

四点意识:

①要有重得分点意识。

原则上一句话可以设置得分点的地方有很多,所以再简单的地方也不能轻视,再难的地方也不可放过。

重点:

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翻译要慎下笔,力求精准;

省略的地方要补出;

特殊句式要对应做出准确的翻译;

句子的顺序该调整的要调整,如介宾结构作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

如果有通假字,那一定是一个得分点。

②要有重语境意识。

语境意识是一种敏感,是一种阅读素养。

文言翻译的句子,多有一些难度,但要记住,“字不离句,句不离段”。

一个字的意思是得服从于一句话的表达需要的;

一句话的意思,又脱离不了一段话的语言环境。

字,从一句话的前后文推断;

句,从一句话的上下文推断,永远错不了。

③要有重规范意识。

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译完后的一句话,要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规范要求,不能是病句。

④要有重细节意识。

书写要工整,不能出现错别字。

词语表达要精准,不能随意。

要有修改意识,译完后,想一想,这句话念得通不,合不合语境文意。

要有腹稿意识,不要轻易下笔。

(五)主观题:

概括信息类

总体思路:

简答题要认真读懂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明确答题的区间,分点作答,尽量意译,实在没有把握,可以摘抄原文的词句作答。

【高考真题回顾】

【2020年山东卷】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除中书舍人。

选授御史,巡视中城。

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

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邹元标尝曰:

“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

”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光斗不启封还之,曰:

“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

”阉人愤而去,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

……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

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

至则下诏狱酷讯。

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

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

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

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

光斗既死,赃犹未竟。

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

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

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

已,再赠太子少保。

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

左光斗传》)

14.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

救助成功没有?

请简要说明。

【答案】14.第一问:

左光斗对京都附近地区有恩德。

第二问:

没有成功,在救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