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试验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62623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5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试验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试验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试验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试验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试验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试验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试验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试验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试验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长a(cm)

宽b(cm)

高c(cm)

试件体积V0=a×

c(cm3)

试件质量G(g)

表现密度ρ0=(g/cm3)

平均表观密度(g/cm3)

6.孔隙率计算

P=×

100%

二、讨论题:

1.砖的抗压试件是如何制作的?

为什么要如此制作?

2.试述压力试验机正确操作的主要步骤。

水泥试验

年月日试验室温度:

           

水泥品种:

            制造厂名:

            

原注标号:

            出厂日期:

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

不变水量法用水(ml)

P=33.4-0.185S

试锥下沉深度S(mm)

标准稠度用水量P(%)

2.安定性检验

第一块试饼

第二块试饼

结果评定

3.水泥净浆凝结时间测定

加水时间

hmin

初凝到达时间

终凝到达时间

初凝时间

终凝时间

4.水泥细度测定

试验方法

水筛法

烘干后筛余物质量G1(g)

筛余百分数(%)

5.强度测试

1)试件准备

试件成型日期

成型三条试件所需材料

水泥(g)

标准砂(g)

水(ml)

水灰比

试件测量日期

试件养护令期(d)

2)抗折强度测定

加荷速度:

         kN/S

试件尺寸(mm)

抗折强度

高h

3)抗压强度测定

抗压强度平均值

4)按照           标准,试样标号定为     号。

1.为什么要测定标准稠度用水量?

2.决定水泥标号时,对所测得强度数值应如何处理?

3.本次试验中,水泥哪几项技术指标不合格,即视为废品?

砂子试验

1.堆积密度测定

容量简重量G1(kg)

容量简装砂产总重量G2(kg)

容量简容积V(L)

堆积密度(kg/L)

堆积密度平均值(kg/L)

2.表观密度测定

烘干砂样质量G0(g)

 

容量瓶装水至瓶颈刻度线时

质量G2(g)

容量瓶装砂后,装水至瓶颈刻度

线时总质量G1(g)

表观密度ρ0(g/cm3)

表观密度平均值(g/cm3)

3.空隙率计算:

100%=

4.筛分析试验

烘干砂样质量(g)

筛分结果

细度模数计算

筛孔尺寸

(mm)

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

%

Mx=

g

10.00

5.00

2.50

1.25

0.63

0.315

0.16

筛底

按Mx分级

级配属

级配情况

1.当某一筛上的分计筛余量超过200克时,应如何处理?

为什么?

2.为什么要称量0.16mm筛的通过量?

石子试验

容量简装石子总重量G2(kg)

烘干石子试样质量G0(g)

石子、玻璃板、瓶和水的总质量

G1(g)

水、玻璃板和瓶的总质量

G2(g)

烘干石子试样质量(kg)

最大

粒径

1.怎样决定石子最大粒径?

试以试验结果为例说明。

2.影响石子堆积密度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和原材料性质:

配合比设计要求

混凝土强度等级

坍落度(mm)

品种

出厂日期

标号

密度(g/cm3)

细度模数Mx

最大粒径(mm)

表观密度(g/cm2)

表观密度(g/cm3)

空隙率(%)

含水率(%)

二、设计计算:

普通混凝土试验

1.试拌材料用量及表观密度和易性测定

项目

水泥

粘聚性

保水性

设计

用量

每m3用量(kg)

    L试拌材料用量(kg)

第一次

kg

第二次

增加总体积(L)

基准配合比

试拌用量(kg)

砂率

(%)

计算表观密度

(kg/m3)

实测表观密度(kg/m3)

配合比

试验室配合比

校正系数K

2.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测定

试件测强日期:

年月日;

试件成型日期:

计算加荷速度:

试件养护龄期(d)

试件受压面积(mm2)

试件破坏荷载(kN)

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MPa)

抗压强度代表值(MPa)

换算成28d龄期的抗压强度(MPa)

换算成标准尺寸的抗压强度(MPa)

3.强度等级的评定:

组别

6

7

8

强度代表值(MPa)

标准差(MPa)

保证率%

强度等级

4.混凝土抗拉强度测定(劈裂法)

破坏荷载P(kN)

抗拉强度R拉(MPa)

抗拉强度平均值(MPa)

1.分别说明坍落度太大或太小时,应如何调整?

调整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2.成型时应如何保证试件的密实度?

砂浆配合比设计

设计日期:

一、砂浆设计要求和材料性质:

种类

石灰膏表观密度(kg/m3)

沉入量(cm)

表观密度(kg/m3)

分层度(cm)

建筑砂浆试验

1.砂浆试拌材料用量及沉入量、分层度测定

石灰膏

设计用量

(kg)

每m3用量

  L试拌用量

增加用量

第三次

增加总量

指标符合要求时的用量

原始值

静置后

差值

重量配合比

水泥∶石灰膏∶砂∶水=1∶∶∶

2.砂浆抗压强度测定

测强日期:

试件成型基底

养护令期(d)

受压面积F(mm2)

抗压强度R压(MPa)

抗压强度平均值(MPa)

建筑砂浆标号评定

三、讨论题:

砂浆的沉入量不符要求时,应如何调整?

按吸水基底和不吸水基底分别说明。

石油沥青试验

试样品种名称:

          

1.针入度测定

试验温度(℃)

针入度

(度)

2.延度测定

拉伸速度(cm/min)

延度

(cm)

第一试件

第二试件

第三试件

3.软化点测定(环球法)

烧杯内液体种类

试验开始时液体温度(℃)

软化点

(℃)

第一环

第二环

二、根据       标准,本试样牌号为        。

1.在试验过程中,为什么必须严格控制试验温度?

说明原因。

2.影响针入度测定准确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函授建筑材料学习方法指示书

“建筑材料”是研究各种建筑材料的成分(或组成)、结构、组织构造、生产与加工原理、技术性质、质量检验及应用范围等的科学。

在函授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是一门基础技术课。

它将为专业课程(如结构计算、施工技术、建筑设计等)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有关材料的基本知识。

在学习时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在工作中对建筑材料已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函授同学获得:

(1)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质及应用的基本知识;

(2)必要的建材基本理论;

(3)主要建筑材料的试验的基本技能。

通过学习,要求同学能用学到的知识来分析各种因素对材料技术性质的影响,为正确选择与使用建筑材料提供必要基础;

比较深入地掌握水泥、混凝土、沥青、钢材等工程上常用的建筑材料;

具有当前国内外建材发展趋向的概念。

总的来说,是要求在从事本专业的设计、施工等工作中,初步具有解决有关建筑材料方面问题的一定能力。

建筑材料的品种既多,讨论的范围又广,所以应该分清主次,着重学好主要的品种,然后举一反三,对其它材料作适当的学习。

希望着重于理解必要内容,掌握基本概念,才能把主要内容学好。

一、主要学习环节

建筑材料的函授学习环节,主要有:

1.自学在自学阅读教材时,应先阅读学习方法指示书。

然后再读课文,凡教材上有而指示书中没有的内容,可以不学。

阅读课文时应注意做到理解其内容、解释其原因,从而掌握其基本概念,达到能基本上理解指示书所提重点部分,并搞清其来龙去脉。

对建筑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方面的指标。

例如,表观密度(容重)2400kg/m3抗压强度为30MPa等一系列数字,毋需化很多时间记住,只需具有表观密度(容重)大小,强度高低等大概印象,能相互比较即可,而对各种材料的标准试验方法,只须了解其基本原理,至于操作方法可在来较集中进行加以掌握。

2.复习在自学完每一章后,为了巩固起见,应以本指示书所列思考题自问,并对自我检查作书面解答,然后根据教材或参考书中有关内容,进行自我校核,如发现答案有错误或不太完善时,必须自行改正补充;

并对该段内容再作进一步的复习。

如没有接到抽查通知,自我检查题不必寄到学校来。

3.答疑同学在学习中如有问题无法独立解决时,可按答疑规定向教师询问。

函授同学最主要的答疑形式,是以书面进行,即同学先将疑难问题书写明确寄交学校,教师亦以书面解答寄回同学。

同学在自学中遇到疑难时,应尽量发挥独立思考能力,只有确实经过思索,无法解答时,再求助于教师答疑。

如一遇问题,不经思考,就立即提出询问,对学习的巩固与独立工作能力培养等方面都是不利的。

但另一方面亦要防止不与同学讨论又不向教师询问的倾向。

4.测验作业测验作业系检查前一阶段自学情况之用,必须严格依照计划,对规定章节切实做好复习之后,方可进行。

解答应保证独立思考、不草率、不依赖旁人,书写整齐后,在规定日期内寄交学校,由教师批改后发还存查。

5.面授面授的主要内容,将为帮助同学复习、总结上一阶段的学习,并为下一阶段的自学指出重点、难点,而对关键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讲解,所以面授将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为深入自学创造条件。

6.试验在试验中,同学们将熟悉几种主要建筑材料的标准试验方法,以掌握鉴定材料技术性质的试验方法之基本原理、步骤以及所用的仪器设备。

要求对每一次试验,做出必要的试验报告,由教师批阅。

试验因限于函授条件,将在暑假期间集中进行。

按照教学计划,建筑材料课程将在一学期内学完。

自学总时数共90学时(包括复习及测验作业时间在内)面授12学时,各章间的参考时数分配见下表。

章节

时数

自学

测验作业

面授

绪论

一、基本性质

二、建筑钢材

三、木材

四、石材

五、气硬性元机胶凝材料

六、水泥

七、混凝土

八、砂浆

九、建筑塑料

十、墙体与屋面材料

十一、防水材料

十二、绝热与吸声隔声材料

十三、装饰材料

10

22

第一次面授3

第二次面授3

第四次面授3

合计

81

9

12

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一、学习要求

本章叙述了许多名词,这些名词在说明某种建筑材料的一般性质时是不因缺少的。

要说明一项建筑材料的品质,就得用“表观密度(容重)大,吸水率小、强度高、抗冻性好”等等术语。

因此,在学习本章时要求:

1.掌握材料各种性质的基本概念;

2.了解各种性质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性质的因素;

3.学会部分性质的测定方法和计算。

二、重点学习内容

建筑材料的品种繁多,性质各异,本章集中论述了建筑材料的最基本性质,为学习以后各章打下了基础。

在学习时应将重点放在了解和掌握建筑材料的一般通性或共性。

有关材料的特性将在以后各章叙述具体材料的论述。

第一节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基本物理性质包括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孔隙率(或空隙率)和密度度(或填充率)等四项指标,是材料的最基本的物理性质,是表征材料性质的特征指标,也是材料固有特征参数,它们与材料构造有关。

因此要掌握它们的基本定义、测定方法,计算公式和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

特别应该掌握表观密度,孔隙率对材料其它性质如强度、吸水性、抗渗性、抗冻性等的影响,还应掌握块状材料和散粒(或粉状)材料的密度(比重)、表观密度(容重)、孔隙率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物理性质中还包括亲水性和憎水性、吸水性和吸湿性、耐水性、抗渗性和抗冻性等。

要求了解基本概念以及影响因素。

着重了解这些性质与孔隙率和孔隙特征的关系。

材料的导热性和热容量是绝热材料主要的热工性能,应该了解它们的定义,表征性能的指标及主要影响因素。

关于材料的吸声性和隔声性,应了解表征吸声性的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二节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

力学性质包括三方面内容:

(1)强度(抗压、抗拉、抗剪、抗弯等);

(2)变形(弹性、塑性、脆性、冲击韧性);

(3)硬度(耐磨性)。

学习时应着重了解和掌握:

(1)强度、理论强度、极限强度和标号(等级)的基本概念和区别,特别应该注意搞清强度和标号(等级)中两个互相有关但又不完全相同(相等)的概念。

(2)各种材料的强度是不相同的,即便是同一种材料其强度有时亦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对影响强度的因素亦应有所了解。

(3)材料受力一般都会产生变形,对各种变形的概念以及在工程中如何应用应该掌握。

第三节材料的耐久性

实际上是一项综合性质,材料在建筑中,除了受到力的作用之外,还经常受到使用环境中许多自然因素的破坏作用,其中有物理的,也有化学的,还有生物的破坏作用。

学习本节时,可以联系前几节的内容对照学习,着重分析这些自然因素的破坏机理及危害。

此外还要了解提高耐久性的措施。

第四节材料的组成与结构

建筑材料所具有的各项性质是由于材料的组成与结构等内部因素所决定的。

学习本节时,首先应该掌握组成、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定义,然后再了解它们分别对材料性质有哪些影响。

思考题

1.何谓材料的密度和表观密度?

两者有何区别?

如何测量这两项指标。

2.何谓材料的密度和孔隙率?

两者之间有何联系?

如何获得该两项指标。

3.什么是材料的软化系数?

如何判断材料耐水性的优劣?

4.材料在不同荷载下的强度有哪些?

列举影响材料强度试验结果的因素。

5.何谓材料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说明弹性模量的定义及其实用性。

6.脆性材料和韧性材料在性能上有何不同?

使用应注意哪些问题?

7.为什么经过冰冻作用会导致材料的破坏?

8.块状材料和散粒(或粉状)材料的孔隙率(空隙率)是如何确定的?

自我检查题

1.材料的强度和标号(等级)有何不同?

材料的强度有哪几种?

其数值如何计算的?

2.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将受到哪些自然因素的破坏作用?

采用哪些措施可以提高材料的耐久性。

第二章建筑钢材

1.一般了解钢的冻炼方法对铝材质量的影响和分类方法;

2.掌握钢材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及其实用意义;

3.了解钢的化学成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4.掌握钢材加工硬化(强化)、时效和焊接的原理及应用;

5.掌握钢材的技术标准以及分类和应用;

6.一般了解钢材锈蚀的原因及防止方法。

钢材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为了合理地选用钢材,我们必须对钢材的冻炼、主要技术性质,化学成分和质量标准、品种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本章共包括六个小节,重点内容为:

1.钢材的主要技术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2.建筑用钢的技术标准及品种选用。

钢的技术性质是本章中心环节,应重点掌握学习。

学习化学成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完全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材性的理解,即加深对钢材的固有性质及性质改变的内在规律的认识,这才是真正学好钢材性质的基础。

而学习钢的标准及选用是本章学习的归宿。

其基础是钢的技术性质,即掌握了钢的性质及主要影响因素,才能正确地选用钢材。

在各节学习中,还应注意有关内容:

第一节钢和冻炼的分类

了解钢的冻炼分类方法和主要建筑用钢材品种,冻炼和加工方法不同,所获得的钢材质量亦有较大差异,要求对冻炼和加工方法有一个概括地了解。

第二节建筑钢材的化学成分对材性的影响

应重点了解碳、硅、锰、磷和硫元素对材性有什么影响,其它元素的影响作一般了解。

第三节建筑用钢材的技术性质

主要包括受力后的各种性能(如抗拉、冷弯、冲击等)。

拉伸试验是测定钢材力学性能的最典型的方法,学习时可结合图2-2进行,应清楚地了解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屈强比等定义和实用意义。

对冲击韧性、耐疲劳性和冷弯性能也应有一定的认识。

第四节钢材的冷加工强化及时效处理和焊接

本节重点内容为冷加工,应着重掌握冷加工的原理、方法及实用意义。

第五节建筑钢材的标准及选用

应掌握普通碳素结构钢的钢号及其划分依据,建筑钢材的主要品种以及用途。

此外对热轧钢筋级别的划分以及冷拔低碳钢丝的应用也应有所了解。

第六节建筑钢材的锈蚀及防止

应着重了解钢材锈蚀的表现形式、影响因素(条件)、以及锈蚀的危害,同时还应了解防止锈蚀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