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前沿新材料第七次作业.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9591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理论前沿新材料第七次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金融理论前沿新材料第七次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金融理论前沿新材料第七次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金融理论前沿新材料第七次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理论前沿新材料第七次作业.doc

《金融理论前沿新材料第七次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理论前沿新材料第七次作业.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理论前沿新材料第七次作业.doc

新教材试题

   材料1、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贝恩在《产业组织》中提出:

“如果存着着集中的市场结构,企业就能够成功地限制产出,把价格提高到正常的收益以上的水平。

材料2、行业的市场集中并非是一个偶然事件,主要原因在于某些企业首先具有较高的效率,从而能够占有较多的市场份额。

而市场变得更为集中也正是源于这个原因。

市场份额和盈利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性,但市场集中度和盈利之间的关系却并不显著。

材料3、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范围内发起了一场放松金融监管的浪潮,银行业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金融企业之间的收购与兼并重组活动也日益活跃。

在美国则出现了银行数量急剧下降,金融资产也出现了集中化的趋势。

 

要求:

根据以上材料和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银行业的市场结构?

如何看待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特点?

2、衡量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的指标有哪些?

3、试分析关于银行市场结构和竞争的两个理论(SCP模型和ES模型)的区别与联系。

什么是银行业的市场结构?

如何看待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特点?

答:

1、市场结构是指产业内企业的市场联系特征,即构成产业市场的银行服务提供者(银行)之间、客户之间以及服务提供者和客户之间,特别是服务提供者(银行)之间关系的地位和特征。

在产业组织理论中,主要用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进入壁垒三个指标来说明产业的市场结构关系。

2、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市场份额趋于分散;市场集中度偏高;进入退出壁垒偏高;产品差异化程度不足等。

  针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相关措施来完善银行业市场结构,加快银行业的发展。

  第一,强化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

  第二,鼓励中小银行的发展;

  第三,营造良好的外部竞争环境;

  第四,打破行政性垄断的市场结构,推进有效的竞争;

  第五,降低政策性壁垒,营造多元竞争主体;

  第六,放宽严格的金融管制,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衡量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的指标有哪些?

答:

 产业集中度是衡量某一市场(或产业)内厂商之间市场份额分布的一个指标,反映了产量或市场份额向产业核心厂商集中的程度,一般是产业中少数几个最大厂商(排名前四位、前五位或前八位)所占有的产量比例或市场份额。

常见的指标包括集中度系数 、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IHH)、洛伦茨曲线(Lorenz Curve)和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等。

H指数即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

2000-2005我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H指数

H指数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年均

资产0.19920.19020.18120.17110.16500.16120.1780

存款0.20230.19110.18210.17240.16620.16220.1794

贷款0.20590.19720.18660.17280.16850.15290.1807

利润0.20420.17090.16620.28000.36130.22800.2351

试分析关于银行市场结构和竞争的两个理论(SCP模型和ES模型)的区别与联系。

答:

 市场结构是指产业内企业的市场联系特征,即构成产业市场的银行服务提供者(银行)之间、客户之间以及服务提供者和客户之间,特别是服务提供者(银行)之间关系的地位和特征。

在产业组织理论中,主要用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进入壁垒三个指标来说明产业的市场结构关系。

  1.市场集中度

  集中度是市场结构中反映市场垄断和竞争程度最基本的指标,衡量市场集中度最基本的指标有绝对集中度和相对集中度。

  2.产品差别

  商业银行业的产品差异与其他产业相比较有两个特点:

一是商业银行的产品是指商业银行办理的各种金融业务,主要包括各类存款、各类贷款及其他各类中间业务,由于这些产品的实质是银行的服务,所以商业银行业的产品差异主要不是体现在产品本身的质量、外观和花样等方面,而是表现在服务的便捷程度以及能否针对不同的客户量身定做其需要的金融产品;二是衡量产品差异程度的指标—产品需求交叉弹性在商业银行业是非常难以计算的。

1985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业务范围的限制以后,商业银行的产品差异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一种状况是各商业银行的产品种类趋于同一,商业银行业整体产品差异程度呈现下降的趋势;另一种状况是不同银行的相同产品日益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而且银行在广告、促销、分支机构设置和新技术运用等方面的差异也日渐扩大,产品差异程度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对于我国的银行业来说,差异化程度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业务差异化程度比较低。

大部分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和客户定位大致相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客户群体基本上是大行业、大企业、优质客户,而市场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经济发达的地区。

相比之下,美国银行业专业化程度高,大多数银行集中于几项自己擅长的业务,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之上,进行不同的市场定位,根据客户年龄、收入、职业、性别的不同推出不同的业务,形成自己的独立的竞争优势。

二是市场营销层次低导致我国银行业产品差异化低。

首先从我国银行业的广告来看,基本上都是银行的形象宣传,提高银行的知名度。

但是从广告的差异化程度来看,各个银行的形象定位基本上趋同,没有体现出各个银行的产品特色,这样很难让顾客做出适合自己金融产品的正确性选择。

  从豪泰林(Hotelling)选址模型中,我们可以得出下面两个产品差异与市场势力的关系:

一是产品差异能够降低需求的价格弹性。

产品差异越大,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企业(银行)就可以拥有较大的市场势力;二是产品差异能够缓和竞争强度。

同类产品的相对差异化程度越高,消费者(银行客户)的主观偏好程度就越高,企业(银行)就有更大的市场势力。

  3.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是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

通常来说,进入壁垒越高,市场集中度也就越高,垄断程度越高。

从理论上来说,通常存在的进入壁垒因素有规模经济壁垒、必要资本量及资产专用性壁垒、产品差别壁垒和政策壁垒等。

  

(1)规模经济壁垒

  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性是指随着银行业务规模、人员数量、机构网点的扩大而发生的单位运营成本下降,单位收益上升的现象,它是反映产业市场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一定的客户下,经济规模越大,能容纳的银行就越少,市场的集中度就越高。

  关于银行的规模经济问题,施蒂格勒认为,银行的最佳规模通常是一个区间而非一个点,在最佳规模的区域之内,不同规模的银行都能取得规模经济。

同时,由于规模经济作用的发挥受银行业市场结构、银行制度、经营管理、金融创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时点上银行的最佳规模区域也不同。

国外许多研究表明中等规模银行的效率通常高于大型银行和小银行。

  

(2)资本充足率壁垒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对银行的最低资本金进行了约束。

它把银行资本分为两级,即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

核心资本资本作为资本基础的第一级,是银行资本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股本和公开储备,核心资本占银行资本的比例至少要占银行资本基础的50%。

附属资本作为资本基础的第二级,包括非公开储备、重估储备、一般储备金或普通呆帐准备金、长期次级债务和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工具,其总额不得超过核心资本总额的100%。

在协议中,巴塞尔委员会要求,银行要建立所需的资本基础,银行的资本对加权风险资产的比例应达到8%,其中核心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比重不低于4%。

4虽然我国不是协议的成员国,但央行已经认同了巴塞尔协议规定的资本充足率8%的标准,其中核心资本不得低于4%。

我国的商业银行法中规定:

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二、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影响

  1.银行业市场结构对金融体系结构的影响

  金融体系结构依据在资金融通中是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中介还是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金融市场发挥主要作用,可分为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和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

  首先,假如银行业结构趋于竞争,表明市场上有许多银行服务机构,这其中就有可能存在许多规模相对来说较小的银行。

现今全球存在一个普遍问题:

中小企业普遍融资难。

  其次,如果银行业结构趋于集中,银行业存在明显垄断现象,市场中少数几家银行机构的总资产和存贷款占整个行业的绝大部分,我们发现规模大的银行机构不愿意给予中小企业贷款,事实上,我国也是如此,这样一来,增加值占我国GDP59%的中小企业融资就不经过银行中介了,而通过市场进行直接融资。

如此,银行的中介作用下降了,市场的作用突出了,金融体系偏向市场主导型。

  我国的银行业市场是一个极高寡占市场,这也说明我国金融体系还是一个以银行为主的中介主导型。

我们很难说到底是市场主导型金融系统还是银行主导金融系统更能发挥金融系统的功能,因为无论在市场主导的美国还是银行主导的德国,金融系统都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两国的人均GDP相当。

不同的金融系统结构意味的是金融系统以不同的方式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和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手段。

  2.银行业市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简单分析

  随着中国的金融深化程度近年来逐步提高,银行市场集中度有所下降,但中国银行业仍呈现以寡头垄断为主的特征,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仍处于银行业中绝对优势地位,总资产和存贷款的市场集中度指标数仍高于75%,仍属于贝恩划分的极高寡占型市场结构。

  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主要组成,其市场结构的类型对国家(地区)的经济增长必将产生影响。

但无论是垄断性的银行市场结构还是竞争性的银行市场结构,其对宏观经济的增长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不能片面地强调任何一种银行市场结构的类型。

通过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统计分析,可得出了以下结论:

我国目前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以国有四大商业银行构成的寡头垄断为主要特征,并且这种市场结构与我国经济增长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这种相关关系仅是低度相关关系。

  三、构建有效的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建议

  随着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轨,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1979年以前,我国银行业是一个绝对垄断的系统,仅有的中国人民银行垄断了所有金融业务。

此后到1983年,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4家专业银行相继成立,但这期间各银行有着较为严格的专业分工,经营业务分割,几乎不存在竞争,其市场结构是高度垄断的。

目前,算上城市商业银行等我国有上千家银行机构,并且由于专业银行的业务领域拓宽和业务交叉,各商业银行之间普遍存在着竞争。

  目前,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市场份额趋于分散;市场集中度偏高;进入退出壁垒偏高;产品差异化程度不足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