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考试答案(编辑).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9490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考试答案(编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西方经济学考试答案(编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西方经济学考试答案(编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西方经济学考试答案(编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西方经济学考试答案(编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考试答案(编辑).doc

《西方经济学考试答案(编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考试答案(编辑).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考试答案(编辑).doc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

一、概念

1、经济学

经济学是关于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其广义定义是:

1、一个社会使用它的资源并把生产成果分配给社会的个人与集团的方式;2、生产和分配一直在发生变动的方式;3、经济体制的效果。

2、边际效益递减规律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当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的总数量越来越多时,其新增加的最后一单位物品的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即边际效用)通常会呈现越来越少的现象(递减),称之边际效用递减法则。

也叫做戈森第一法则。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即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当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变,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以后,总产量的增加额将越来越小的现象。

3、基尼系数与洛伦斯曲线

基尼系数,或译坚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洛伦斯曲线是用来反映社会收入分配或财产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

4、乘数与加速数原理

乘数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术语,指每单位外生变量(如政府支出或银行储备)的变化所带来的引致变量的变动情况(如GDP或货币供应)。

加速数原理是根据现代机器大生产应用大量固定资本设备的技术特点,说明收入或消费的变动所引起的投资变动的理论。

5、通胀与紧缩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通货紧缩:

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

菲利浦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7、规模经济

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二、简答

1、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客观存在的稀缺性及由此所引起的选择的需要。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2、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供给及其影响因素

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1、商品本身价格。

一般而言,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越高,需求越少,反之则反是。

  2、替代品的价格。

当所谓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互相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比如煤气和电力等。

一般来说,相互替代商品之间某一种商品的价格提高,消费者就会把其需求转向可以替代的商品上,从而使替代品的需求增加,被替代品的需求减少,反之亦然。

  3、互补品的价格。

所谓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比如汽车和汽油、家用电器和电等。

在互补商品之间,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需求量降低,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随之降低。

  4、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反是,劣等品除外。

  5、消费者的偏好。

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6、消费者的预期(对未来商品的价格以及对自己未来收入的预期)。

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即将上升时,社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因为理性的人会在价格上升以前购买产品。

反之,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预期需求量。

同样的,当消费者预期未来的收入将上升时,将增加对商品的现期需求,反之则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

7、消费者规模。

当消费者的数量增加时,需求随之增加,反之则少。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

影响供给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

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

相反,商品的价格越低,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小。

  2.相关商品的价格:

如果咖啡的价格上涨了,可可的价格不变,一些可可生产者会转向生产咖啡,可可的供给必然减少。

  3.生产技术的变动:

生产技术的变动也影响生产成本。

在一般情况下,生产技术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不断提高。

一次生产技术的变化一般是单方向的,当生产技术提高时,在同一价格水平上使供给量增加。

  4.生产要素的变动:

生产要素价格变化,导致生产成本发生变化。

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表明生产成本增加,在同一价格水平上,供应量减少:

反之,生产要素价格下降,使生产成本减少,在同一价格水平上,供给量增加。

  5.政府的税收和扶持政策:

这实际上也影响到生产成本的变化。

政府如果增加税收,生产者的负担则加重,供给便会减少,反之则会增加。

  6.厂商对未来的预期:

如果行情看涨,厂商就会减少现在的供给;反之亦然。

  7.自然条件:

如水果、蔬菜等季节性较强的产品,在生产旺季,供给自然会大于其他时间。

3、Ed及其影响因素;Es及其影响因素

(一)需求弹性:

可分为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和需求的交叉弹性,分别说明需求量变动与价格、收入和其他商品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需求的价格弹性。

(二)需求弹性的影响因素:

1、人们对商品需求程度的大小,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奢侈品的需求弹性大;

2、商品本身的可替代程度,越易于被替代的商品其需求弹性越大,越不易被替代的商品其需求弹性越大;

3、商品的用途是否广泛,用途越广泛的商品需求弹性大,用途少的商品需求弹性小;

4、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非耐用品的需求弹性大,耐用品的需求弹性小。

(三)供给弹性:

即供给的价格弹性,用来衡量价格变动比率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动的比率,衡量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四)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就短期而言,主要取决于某商品生产的难易程度,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规模变动容易,供给弹性就大;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规模变动困难,供给弹性就小。

4、商品均衡价格的形成(要求图形表示)

课本P12P13图形P14

5、垄断竞争及其形成条件;全垄断竞争及其形成条件

企业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并出售相近但不同质商品的市场现象。

形成条件:

1.市场中具有众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2.消费者具有明确的偏好,商品和服务是“非同质的”,

  3.自由进入。

4.有可能是全部或者部分强加给消费者的

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某一行业只有一家公司供应产品或服务。

市场结构形成的主要条件:

一是厂商即行业,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提供全行业所需要的全部产品;二是厂商所生产的产品没有任何替代品,不受任何竞争者的威胁;三是其他厂商几乎不可能进入该行业。

在这些条件下,市场中完全没有竞争的因素存在,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价格。

6、三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及其均衡条件;四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及其均衡条件

(一)三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及其均衡条件(P97、P98)

(二)四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及其均衡条件(P99、P100)

7、什么叫消费者均衡,用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分析消费者均衡;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分析消费者均衡

(一)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并保持不变的状态。

(二)用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分析消费者均衡(P30)

设:

M为收入;X、Y为所消费的商品;Px、Py为X商品与Y商品的价格;MUx、MUy为X商品与Y商品的边际效用;Qx、Qy为X商品与Y商品的购买量

则有:

Px·Qx+Py·Qy=M

(1)

MUx/Px=MUy/Py

(2)

(1)式是限制条件,说明收入是有限的,购买商品的支出不能超过和小于收入;

(2)各物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

在货币收入既定的条件下,多购买X商品,就要少购买Y商品,随着X商品数量的增加,它的边际效用递减,而随着Y商品数量的减少,它的边际效用递增。

为了使所购买的X商品与Y商品的总效用达到最大,消费者就要调整其所购买的X商品与Y商品的数量,当X商品与Y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其价格之比时,X商品与Y商品的总效用就会达到最大,从而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三)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分析消费者均衡

见课本P34、P35图为P33

三、论述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如何有效调控房地产市场

(一)明确政府调控住房市场的目标

    政府调控住房市场的目标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是政府调控住房市场工作的出发点,这点很重要,否则调控就会偏离方向。

政府调控住房市场的目的应该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最基本的住房需求,把目前有限的住房商品资源首先满足中低收入家庭最基本生活的住房需求,同时适当满足中高收入家庭改善型、享受型和投资型住房的需求。

    

(二)弄清楚房价上涨的真正原因

    住房商品的价格主要受住房商品成本和供求关系的影响。

随着住房商品成本的上升,住房商品价格会随着上升。

同时如果住房供不应求,价格也会上升。

目前住房价格偏高的真正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

土地出让价、各种税费、建筑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机械使用费、营销费用等的上升,势必推动房价的上涨,尤其是土地拍卖价的飙升,造成楼面地价的上升,直接导致了房价的上涨。

如2007年7月9日,杭州市教工路原浙江工商大学土地拍卖,拍卖的楼面价就达到每平方米15700多元。

开发商如果要盈利,房价就得卖到20000元以上。

光楼面价就超过了当时附近地段在售房的价格,形成了奇特的“面粉”比“面包”贵的现象。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70个大中城市土地交易价格上涨较快,2007年前三季度累计平均上涨12.8%,其中一季度上涨9.8%,二季度上涨13.5%,三季度上涨15%。

    

(2)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住房商品严重供不应求。

这几年全国商品房供应量虽然大幅增加,但还是远远满足不了需求的增加。

这种需求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市化过程中新增人口对住房的需求。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44%左右,城市人口超过五亿。

短时间内大量新增的城市人口成为城市购房的主力军。

二是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对住房的需求。

三是城市原有人口对住房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前传统的四世同堂已经转变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夫一妻一个娃”。

孩子一旦长大成人,就要从家庭中独立出去并购置自己的新居,这也就使得城市的住房供应随着家庭规模的日益小型化而变得越来越紧张。

四是中高收入家庭对改善型、享受型住房的需求。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升,越来越多的家庭对住房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老百姓这种“换套房子改善改善住房条件”的想法在很大程度上也转化成为新一轮的购房需求。

五是各种各样的投资客对住房投资的需求等。

投资渠道的缺乏及低回报率和对住房价格继续上涨的预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转向投资房地产市场。

炒房在近几年已成为在短时间内使财富增值的有效手段。

六是城际移民和国际移民对住房的需求。

现在出现了很多的城市移民,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大城市。

由于大城市往往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和更高的生活水平,从小城市往大城市迁移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某些大城市的住房需求。

同时,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其相对低廉的消费水平及住宅价格,中国已经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前来工作和定居。

这部分人往往比本地人拥有更雄厚的经济实力,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