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讲义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讲义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讲义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
他在教书期间根据民间传说与话本戏曲,编著了著名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三、背景探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写的是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
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
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
然而奸臣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遭到拒绝后指使陆谦、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林冲被刺配沧州。
高俅又买通押差,要在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得鲁智深相救。
后又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招待,柴进还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
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上下打点加上柴进的信,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守天王堂。
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
四、文体知识
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外在叙述体式。
章回体小说是篇幅长、容量大、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结构宏伟的一类小说,适于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物的成长历程,并能反映某一时代的重大事件和历史面貌。
在篇章结构上,一般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成许多章节;
篇幅特别长的,还可以分为若干卷或部、集等。
五、归纳整理
1.字音
①赍发(jī) ②恁地(nè
n)
③迤逦(yǐlǐ)④酒馔(zhuà
⑤髭须(zī)⑥仓廒(á
o)
⑦沽酒(gū)⑧酌酒(zhuó
)
⑨庇祐(bì
yò
u)⑩央浼(měi)
⑪搠倒(shuò
)⑫只一剜(wān)
2.字形
3.词语
(1)疑惑·
困惑
【辨析】 二者都有“迷惑”的意思。
区别在于语意侧重点和词性不同。
“疑惑”侧重于怀疑,很有猜测的成分。
如:
对这条新闻的真实性心存疑惑。
“困惑”侧重于感觉疑难,不好处理。
前途迷茫,感到困惑。
【运用】 ①在恬不知耻之风盛行之际,我们常为谁堪信任感到________。
②他有礼貌地对我微笑,我满腹________,他怎么变得那么有礼貌?
答案 ①困惑 ②疑惑
(2)庇祐·
庇护
【辨析】 都有保护的意思。
适用对象不同。
“庇祐”指保佑,用于神灵对人。
神明庇祐。
“庇护”指袒护,保护,用于人对人,多含贬义。
庇护罪犯。
【运用】 ①不得不在他著名的父亲的________下生活。
②既然不能疏忽神的________,就更不要忽略孩子的眼神。
答案 ①庇护 ②庇祐
4.成语
(1)交头接耳:
形容两个人凑近低声交谈。
(2)纷纷扬扬:
(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
(3)碎琼乱玉:
比喻地上的雪。
琼,美玉。
(4)天理昭然:
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5)素不相识:
向来不认识,不熟悉。
一、合作探究
1.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
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
(1)课文主要从两方面描写:
①直接描写风雪。
直接描写风雪有三处:
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
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
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
②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一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二是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糅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
(2)主要有两个作用:
①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
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
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
陆虞候踌躇满志,林冲怒火中烧,描绘了一幅悲壮的情景。
②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
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
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
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
为了避风雪,陆虞候一伙才直奔庙里来,等等,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2.双线索结构是小说常用的结构方式,请分析本文的双线结构特点。
答案 课文正面描写的情节是林冲刺配沧州后的遭遇和反抗,线索是主人公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过程,这是主线。
侧面描写的情节是林冲的性格转变,是在统治者的逼迫下发生、完成的,是由统治者陷害林冲的诡计为线索贯穿起来的,这是副线。
副线推动主线发展,鲜明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是官逼民反。
两条线索通过茶酒店、点视厅、草料场、山神庙等几个场景,由连接到交织,最后汇合到一起。
3.小说细致地描写出林冲思想性格飞跃的过程,这个思想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答案 林冲来到沧州,一直抱着安度刑期、回家团聚的想法。
即使他知道陆谦来沧州加害他,他仍心存幻想,求“神明庇佑”。
直到草料场燃起大火,林冲在山神庙听到了陆谦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百般迫害自己的真相,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绝对不会给他一条生路。
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激起他抗争的斗志,于是他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黑暗政治的道路。
4.林教头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结合课文赏析。
答案 林冲武艺高强,富有正义感,侠肝义胆,嫉恶如仇,同时又有奉公守法、忍辱负重、软弱善良的一面。
林冲的才能和社会地位,使他养成安于现状、软弱动摇的思想性格。
他不满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社会现实的黑暗,明知自己受了天大的冤屈,也只是淡淡地说一句“我因恶了高太尉”而已,并且自认是“罪囚”。
甚至在调他去草料场时,他不但没有意识到这是新的阴谋,反而认为是“好差使”,还想“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草屋,求“神明庇佑”等,这都说明他心地善良、安分守己和随遇而安,还有服完刑后与家人团聚的幻想。
然而,他毕竟是一个耿直、磊落、血气方刚的汉子,所以当他得知陆虞候前来追杀时,先是“大惊”,要“叫他骨肉为泥”,既而“大怒”,带刀“一地里去寻”。
当他明白火烧草料场的真正原因时,再也无路可走,只有拼个你死我活,才可能绝处逢生。
一声断喝,表明林冲思想性格终于爆发出质的飞跃。
经过这场血的洗礼,他彻底摆脱了温良恭俭让的君子之风,走上反抗的道路。
林冲性格的发展和生活道路,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生活真理。
5.巧妙的伏笔对情节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请结合课文选择几处分析本文是如何巧妙运用伏笔的。
答案 ①伏笔:
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
“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
”
(林冲)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
“神明庇护!
改日来烧纸钱。
分析:
老军送酒葫芦,告诉买酒的市井,这为后面林冲买酒埋下伏笔,进而有了林冲去山神庙躲避风雪的情节,以及后来血染山神庙的情节。
②伏笔:
(林冲)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出了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
林冲枪不离手的特点也为后文林冲听到陆虞候的谈话后,挺着花枪出来刺杀陆虞候等人埋下伏笔。
③伏笔:
(庙)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林冲本是用大石头靠住门来挡风雪的,却阻住了陆虞候等人进庙,这就为林冲无意中听到陆虞候等人的谈话埋下了伏笔。
6.对于林冲的形象,历来就有不同的评价,请结合你对林冲的了解,说说你的观点。
我的观点:
观点一:
我觉得林冲是个敢作敢为的英雄,他武功高强,做了禁军头领;
他生活美满,有个美丽贤惠的妻子。
后来被逼落草,那都是社会环境逼的。
观点二:
我认为林冲后来落草不能全说是社会环境逼的。
林冲有事业,家庭美满,所以林冲就想保住自己优越的生活现状,为此,他不能跟当时的权贵作对,我觉得他性格过于软弱,其软弱的性格也纵容了权贵对他的迫害。
二、归纳总结
图解文章
主旨探微
本文主要描写了林冲由奉公守法、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逼上梁山的经过,反映了官僚恶霸的凶残、封建社会政治的腐败,逼迫人民走向反抗斗争的道路。
一、百变素材
(一)逼上梁山的豹子头林冲
狂风席卷着雪花,你孤独地仰望天际命中注定的悲剧,你,是末世的苍雪。
你饮尽葫芦里的最后一滴酒,笑了,笑命运如此不公。
一壶浊酒,怎道尽你心中的愁?
你的心,也如这酒觥,再一次被掏空。
终于,你——这只隐忍的豹子,一声怒吼!
胸中的复仇之焰,与那草料场的大火,同时燃起万丈!
花枪狂舞,卷起片片飞雪;
银光闪烁,溅出道道血光。
仇人的血,如盛开在雪地里的红莲,却没有一丝暖意。
枪是冰的;
手是冰的;
泪是冰的;
心,也是冰的。
好大的一场雪,通往梁山的路——千山鸟飞绝。
(二)容忍与抗争
水浒世界里的林冲的故事,传达出中国人——尤其是有才干而善良的中国人那种深重的压抑人生的滋味,它是一曲怨郁而慷慨的悲壮之歌。
林冲的被压抑,不仅仅是来自高俅这个身居高位的小人,而是来自各色人等:
先是受高俅的陷害,几乎被问成死罪;
死里逃生,发配上路,又被董超、薛霸两个人渣百计折磨,然后困在野猪林,差点给一棍当头打死;
到了柴进庄上,虽有柴进热诚相待,但仍不免一度得对趾高气扬的平庸之辈洪教头赔着笑脸;
到了沧州牢城营,因拿银子稍慢,就被差拨骂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这一切,林冲都逆来顺受,忍了,可陆虞候又来沧州追杀,终于,林冲忍无可忍,一幕风雪山神庙中,灵魂深处的“匪魂”,如睡狮猛醒,在漫天的风雪中,在火烧草料场的熊熊大火映过来的火光中,猛下杀手,血溅山神庙前的风雪大地,遗下一幅血红雪白的惨烈森冷的图景,而后,踏上了夜奔梁山的不归路。
(三)感恩
林冲在东京,无意帮助了李小二,李小二在林冲被仇人追杀时帮助林冲。
林冲侠骨义肠,他帮助李小二是出于无心,而李小二帮助林冲是出于有意。
林冲助李小二是义,李小二助林冲是感恩。
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打点,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
常怀感恩心,一生无憾事。
翻开日历,一页页崭新的生活会因为我们的感恩而变得更加璀璨。
我们要学会感恩,做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四)英雄泪
当我们看到英雄在刀光剑影中风光无限时,我们会为英雄叫好鼓掌,但当英雄在无可奈何的命运前潦倒落魄时,谁又能为他们擦去脸上的泪?
林教头花枪一抖,死敌一片。
人们惊叹他的功夫,惊叹他的侠肝义胆,但可曾有人告诉你,他也会哭,他也有泪。
英雄并不是就永远伫立在风中。
就像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就像陆游的铁马冰河入梦,就像岳飞的回朝请命。
英雄也会因苍生而酸楚,也会因失败而彷徨。
就如林冲刺字于脸而依旧忍气吞声,就如韩信爬于胯下而依旧默不作声,就如司马迁遭遇宫刑而依然隐忍苟活。
虽然如此,他们依旧是英雄。
二、技法学习
极具特点的动作描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的动作描绘极具特征,尤以林冲草料场复仇这一段故事最具代表性。
由于凑巧听见门外陆谦、富安和差拨的说话,得知自己被栽赃,并且差点被害死。
恼怒中,林冲总算迸发,提枪戳死三人,并将陆谦剖腹剜心。
文中写到:
悄悄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
“泼贼那里去!
这儿一系列的动作描绘“掇、挺、拽、喝”四个字,都是精心估计好的。
先来看这个“掇”字,留意不是“推”,也不是“翻”。
这两个动作尽管或许更省力,更快捷,可是会产生较大的动静,不利于下一步的举动。
而这个“掇”的动作,又是“悄悄”地,加上外面风雪的合作,不易被发觉,便于下一步举动。
后边的“挺”字表明已做好进犯准备。
下一个动作“拽”是左手进行的,并且“拽”比“拉”更快速有力。
总归是左手拽门,右手挺枪。
最终一个“喝”字则是将这种进犯的突发性上升到最高度。
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突袭。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
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动作描写有一定的原则:
(1)人物性格应当从他自己的行动里流露出来。
(2)人物的行动应当经过选择,足以表现人物的性格。
因此描写人物行动的目的就应十分明确。
(3)要注意人物行动的生动性和典型性。
所谓生动性,指的是作者不仅要写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写出他怎样做。
所谓典型性,则指的是作者要写出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
迁移运用
在学校运动会中,肯定会有一些比赛场景让你难以忘怀,请你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把某运动员参加比赛时的动作描绘出来。
【示例】
(示例一)他半蹲在起跑线上,左脚尖顶住起跑线,右膝跪在跑道上,两手就像两根钉子插在地上。
整个身体微微前倾,抬着头,目不转睛地盯向前方,那样子,就像一只展翅待飞的雄鹰。
“预备……”随着这拖长的声音,他慢慢绷直右腿,仿佛是一张拉开了的弓。
“啪!
”那“箭”猛然射了出去。
他飞快地跑着,像闪电,像受了惊吓的羚羊,像脱了缰的野马,奔跑着……跑了一段后,他的速度渐渐慢了,可是他仍然大幅度地挥摆着双臂,努力向前跨着大步。
离终点不远了,他猛地抬起头,闭上眼,咬紧牙关,拼命地冲向终点。
“冲啊!
”周围响起了狂热的呼喊。
终点就在眼前了!
只见他猛一低头,身体向前冲,那条终点绳挂在他的身上,如同一条荣耀的绶带。
(示例二)“加油!
”在“果冻”的呐喊中,我班的“金刚”——陈栋,手里掂着那个沉沉的铅球,迈着有力的步子走进了铅球场地。
他环视了一下狂热的“果冻”,咧咧嘴,算是给崇拜者们的一个笑容。
然后,他走进投掷圈的中心,眼睛狠狠盯着投掷区最远的那个标记,那气势,简直就是下山的猛兽,使全场一片寂静。
过了一会儿,他把铅球托起,稳稳地放在肩头锁骨窝,左手向前方斜伸,右腿向后退了一大步,身体向后方倾斜。
手臂上的肌肉鼓起来,脸上的肌肉也绷得紧紧的。
突然,他抬起身体,用力一蹬右腿——“嘿”——随着一声暴喝,他转身猛力一推,将球奋力投出。
铅球如流星一般在天空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后急速落到了地面。
三、考点链接
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鉴赏人物形象的要点有两个:
一是把握小说中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二是揭示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意义。
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的把握,须将人物置于特定情节、特定环境之中,结合小说中对人物的具体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及细节描写)进行;
对小说中人物形象意义的揭示,则须在小说主题的观照下,对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作解读(即解读出小说中人物形象对表达小说主题的意义)。
(一)解题思路
分析人物形象,往往要从这样一些方面来把握:
(1)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
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过程。
(2)从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
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映得最充分最深刻。
(3)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
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为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服务的。
(4)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
形象的典型意义往往要根据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来思考,而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人物之间的关系等,往往也与其典型意义有关。
(5)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
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从具体做法上来看,首先从文本中画出与这个人物言行相关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二)答题模式
一般的答题模式为:
某某是一个……(两到三个形容词)的人物形象(点明人物的身份特点),作为这样一个人,他……,表现了他……的性格(思想品质)。
另一种答题模式是根据小说中该人物的言行,分别概括,将能体现相同性格特征的言行分别放在一起,逐一点明这样的言行体现出的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时,应该注意两个方面。
一要扣住故事的情节和文章中对人物具体生动的语言描写,客观地进行分析,既不要架空,也不要以偏概全,要具体、全面。
二要注意通过对作品语言的把握和体味,理解作者在塑造人物时的感情倾向。
如果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是正面的,一般用褒义词来概括其特点;
如果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反面的,一般用贬义词来概括其特点;
如果作品中人物形象丰满,既有优点又有缺点,那就从两方面作客观评价。
【对点训练】 请你根据本处的提示,解答[分层训练]中第9题。
四、悦读心赏
逼上梁山的林冲
——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在灿若群星的“梁山泊”英雄形象中,林冲是人们十分喜爱的一个。
他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这不算低的社会地位,加上优厚的俸给、温暖和美的小康家庭等多种社会因素,使他对封建统治者和自身的前途存在幻想。
虽然他武艺高强,对“屈沉在小人之下”也有一腔怨愤,却养成了他逆来顺受、忍辱妥协的性格。
他在爱妻遭调戏的奇耻大辱面前,职任八十万禁军教头,英名远播的林冲,居然咽下了一腔盛怒,不但自己不敢打,甚至阻拦鲁智深去追打高衙内。
这里,第一次显示了林冲屈辱忍让的思想性格。
但是,逆来顺受并不能解脱林冲的困境,后来,他在陆谦与高衙内进一步的阴谋迫害下,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遇险野猪林……在一个接一个的打击迫害中,林冲的反抗性格逐步发展和增强。
尽管如此,他依然想从妥协退让中寻求苟安,没有放弃“挣扎着回来”的幻想。
林冲思想性格上这种矛盾斗争,在“风雪山神庙”这一回中,达到高潮,发生了突变,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终于挣断了逆来顺受、忍辱求生的思想绳索,反抗性高度升华,走上了造反、起义的道路。
一开头,作者先写了李小二和小酒店,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安排。
林冲被诬陷下狱,刺配沧州,患难中忽然间遇见故人李小二。
作者顺笔交代了林冲在东京时曾救助过他,使李小二免遭官司,还为他赔了钱财,又接济他路费。
这一简短的插叙,既表现了林冲扶危济困的性格特征,又使李小二夫妻感恩戴德的行为显得合情合理。
林冲告诉李小二“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对自己遭受统治者陷害的冤情,讲述中虽含有怨意,但更多流露出的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由此可以看出,林冲此时的思想性格,还没有完全摆脱忍辱负重、听天由命的软弱的一面。
他心中仍旧抱有刑满释放、重获生路的愿望。
林冲还对李小二说:
“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
”这淡淡的一句话,分量却不轻:
它表明扶危济困的英雄林冲,身在危难之中,依然不顾自己的苦难,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作品开头的这段描写,自然而又亲切。
一方面表现了林冲的思想性格特征,另一方面也是为下面情节发展而特意预先安设的。
写李小二的小酒店,不光是为了招待林冲,更重要的是为了接待东京高衙内差来的陆谦和管营、差拨。
当李小二将刚来小酒店的那人容貌和“高太尉”等只言片语告诉林冲时,林冲不觉大惊道:
“正是陆虞候。
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
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
”说罢,大怒离开酒店,买了一把解腕尖刀,前街后巷去寻。
透过这一声怒骂和持刀急寻的身影,人们明显地感觉到林冲的反抗性格又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为杀仇人而不顾自己是一个充军流放的罪囚,报仇雪恨的强烈欲望,使他将前程、生死等一切利害关系都置之度外了。
这一描写,正是通往林冲性格突变道路上的一层重要台阶;
铺设了这个台阶,下面林冲思想的飞跃,就更加合乎情理。
最后,草料场被陆谦等人放火烧着了。
作者借陆谦一干人自己的口,将陷害林冲的全部狠毒阴谋在山神庙前和盘托出,小说主人公林冲和读者心头的一切疑团豁然开朗。
事到如今,林冲再也无法忍耐下去了。
当他听到“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等话语时,他怒火中烧,旧恨新仇,一齐涌上心头,拽开庙门,挺着花枪,大喝一声:
”这山崩地裂的一声大喝表明,踏过艰苦思想斗争历程的林冲,思想性格终于爆发出质的飞跃。
他转变了立场,抛弃了幻想,手刃仇人,同从前所依附的封建统治集团彻底决裂。
这个“空有一身本事”“屈沉在小人之下”的英雄,面貌一新地站立起来了。
他那英勇的反抗性格,在这促使他思想升华的矛盾高潮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林冲杀陆谦等三人杀得好,使人禁不住拍手称快。
作者描写这场斗杀也写得好,更使人拍案叫绝。
一个人接连斗杀三个人,三四个回身转体,手起脚落;
或用枪搠,或用刀剜,或用刀割;
写得有层次,有波折,有疏有密,有板有眼;
而且不雷同、不烦琐,不慌不忙,从容自如,游刃有余。
特别精彩的是杀陆谦的场景,你看林冲劈胸一提,将他丢翻在雪地,脚踏住他胸脯,刀搁在他脸上,先审后杀,理直气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