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长开学典礼演讲稿6篇Word文档格式.docx
《大学校长开学典礼演讲稿6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校长开学典礼演讲稿6篇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粗”,但是爱因斯坦不是一个讲粗话的人。
反观当前,由于现代职业极度分化、多元化,导致高等教育的过度专业化。
各类具有明确职业指向的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让教育的意义变得越来越窄。
学校设定的教学内容只是为了“就业”这个唯一的目标,这似乎是为了适应和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提供一种即时的服务,但这样的教育其实是在“制器”而不是“育人”。
它严重地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基本原则,因为人不应仅仅是社会当中的一个部件而已。
事实上,现在的大学,包括复旦在内的毕业生的职业和所学专业的对口比例已逐年下降,而且已经降到很低了。
换言之,你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并不一定是跟你学的专业有关的。
因此,这就迫使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念、方法、内容进行新的思考,并做出相应的改变。
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综合性的大学,比如复旦大学必须有别于通常的职业学校。
大学不能沦为金耀基先生所批评的那种“职业培训所”。
因此,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你们来到复旦当然要认真地学习足够的专业知识,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也是卑微的。
恰如爱因斯坦一贯的认为,纯粹的专业技能学习并不保证你能够学好专业,有时反而“将扼杀相关的文化生活和专业的精神基础。
”
专业知识是必须学习的,但是作为复旦的学生,更重要的是“悟道”。
何为“道”?
“形而上者谓之道。
“道”首先是一套价值系统。
儒学经典《大学》当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中国人认为智慧是以善为基础的,道同时自然也就包含了善。
不仅如此,善还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道的终极目标。
就现实来看,如果一个人对人类的存亡一点都不关注,对国家和民族将赋予你们的历史责任和未来担当一点都没有感觉,对崇高的价值体系没有一点执着的追求,他就会缺少一个积极而又严肃的价值系统。
这样的人在思想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必定会迷失自我。
责任和担当应该是对“道”的一种“开悟”,也是“道”的一种具体外在表现。
我曾经多次说过:
“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自己、对他人,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有责任感。
如果学校只重视一些专业的知识教育,而不重视德性的培养,那么它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我们每一个人在追求积极而严肃的价值过程中,都不得不去思考一些十分基本的问题,这也是建立自我价值系统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这些问题包括:
人类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人类的终极命运到底会怎样?
等等。
虽然这些问题很大,现在甚至于未来没有人能够对这样的问题提供完整的答案,但是我们必须去思考。
因为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才有可能获得一套崇高的价值。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人文精神应该总是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并宣示崇高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
”他把他对崇高的价值体系的追求永远置于他在物理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之上。
复旦大学实行通识教育,就是希望通过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与专业课程改革,使整个教学体系体现出一种对价值的追求。
虽然,这些课程就这类问题也不可能提供一个终极答案,但我们至少能提供一些思考的线索。
这种思考线索的重要性在于,它启示人们如何使得这个世界成为有道德,有精神和理智的世界,从而为这个仍然充满种种困难和困惑的现实世界中不至于迷失,并为它提供希望和理性。
在今天的中国,这套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系统,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才能够更具有使命感,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具有更大的担当。
__在今年教师节的讲话中指出,“教师的第一要务是‘传道’”,而这个“道”就是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而学生的第一要务就是“悟道”,就是去追求、践行崇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系统。
“道”还是一种智慧。
智慧很难定义。
在我看来,智慧就是一种思考、分析和探求真理的综合能力,是掌握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方法;
它包含了一套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认识问题的方法。
因此,智慧使人能更深刻地理解世上的事、物,乃至社会和宇宙。
与智慧相比,我们常说的学习“知识”只是获取智慧和“悟道”的一种途径而已,而“智力”则只是“形而下谓之器”的“器”而已。
就知识的获取而言,在今天的络时代,我们有了更多的渠道来获取知识。
尤其是诸如慕课(MOOCs)等各类络视频课程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获取知识的方式。
以至于有人认为,在络教育的时代,大学的教师将沦为只是一个“节目主持人”。
甚至,更加危言耸听的是,传统的大学教育将面临生死存亡的挑战。
其实,这种担忧并非新鲜事。
早在上世纪60年代,著名哲学家伯特兰。
罗素(BertrandRussell)就指出:
“学习并不是一个传播知识的过程。
当然,其中某些东西确实需要传播,但教师不是唯一起作用的人,也不是最重要的人”,因为,“任何一个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可以从图书馆获取信息。
”现在,除了图书馆以外,我们有了更多的途径来获取信息。
如果大学只是起到课堂的知识传授,即“授业”的作用,学生也只是“受业”,上述担忧不无道理。
因此,罗素提醒“教师不应该仅仅是知识传播者。
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自己领悟知识。
”其实,自古教书育人就是为了使得学生的心智更成熟,人格更独立。
唯有人格独立,方可获得智慧。
因此,教育更为重要的内涵就是传授“思维方法”,而学习就是“悟道”。
“悟道”就是要获取智慧。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既然道难以言说,中国古人说“学必悟”。
因为他们认为,认识“道”的最佳方法就是“悟”。
“悟道”这个过程我想是不太可能通过络或者软件来完成的。
首先,络和软件能够做什么?
在我看来,只有当某些知识能够非常准确地被定义,且学生在学习这类知识的成效能够非常定量、精确地来进行考核时,那么相应的课程和教材确实可以实现一种络化、自动化。
然而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实现计算机编码,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授的能力,只有好的教授才能引导学生获得意想不到的洞见。
其次,上论坛无法完整复制现实的讨论中的这种微妙的互动关系和各种对话的丰富性。
除非在络上参与讨论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小说家一样的娴熟技巧,有能力以散文的形式重现复杂的思想和体验。
这个要求是太高了。
更为重要的是,“悟道”的过程贯穿于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微妙的互动关系中,大学教育的精髓所在。
因此,除了课堂教育以外,复旦大学将通过“书院”的方式来创造更好的这种互动空间和方式。
这种互动是任何机器无法模仿的,不管程序编制得如何先进,不管技术如何发达,人毕竟是人。
学生会对课堂和书院里所遇到的辩论情境、以及他与他人的实时接触进行思考,机器无法复制。
而恰恰就是这些,将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
因此,因此教师和大学的存在,其意义不仅没有被削弱,而且显得更为重要。
在现代技术的挑战下,大学应将教育、教学更多的转向“传道”意义上的“智慧教育”,即“授人以渔”,以传授“思维方法”为主的教育。
这种转变,与其说是变革,还不如说是高等教育的某种回归,回归到古代的教育理念,即,从注重“知识的传授”回归到更加注重“智慧的传授”,也是中国古人说的“传道”。
而也能让学生在大学里的学习获得更多的智慧,获得一套崭新的、合适的思维方法。
“悟道”还必须持续地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
”思就是思考和思想。
若没有感觉到思想的力量,那是因为思想的贫乏。
只有经过思考才能达到“释惑”,也才能解决你心中长期感到迷惑的问题。
曾经有人说过,“没有经过审视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这也表明思考的重要性。
当然,“思”更是思想。
我们经常人云亦云地说,“这个世纪确实是一个知识的时代。
”这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然而,我要强调,仅仅“知识”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思想”。
脱离了思想,脱离了道德知识,无论其属于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一样都是“双刃剑”。
它们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祸害人类,甚至于毁灭人类。
要让“知识”真正服务于全人类的未来命运,我们更需要“思想”和“智慧”,即,我们更需要中国人所谓的“道”,以及对“道”本身的思考。
我们要思考人类的“大道”,也要思考我们每一个专业学科中的“学科之道”。
人类近两个世纪的巨大发展基本上是基于20世纪以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们的思想。
由于技术上的巨大成功,也包括社会科学知识的巨大成功,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对人类自由的限制,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思想贫乏的时代。
因为,我们现在思考所依据的思想,大多尚未突破中世纪的思想家们的成就。
因此,我更希望在新世纪里,将“知识的时代”转化为“思想的时代”,即成为一个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思想家辈出的时代。
我曾经说过:
“一个国家,有再强的经济、军事,但没有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它就成不了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它至多是一个武装到牙齿的‘侏儒’而已。
”同样,如果人类出不了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我们就很难解决当今和未来人类所面临的各类重大而又复杂的挑战。
“博学而笃志,切问近思,仁在其中矣”
复旦的先贤们为我们选择的校训十分深刻,我认为它是对传道、授业和解惑的一种具体诠释。
所以我最近在对校训有关的诠释中提到,复旦的校训当中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在逻辑,也就是“唯有博学方可笃志,惟有切问方有近思”。
如果这样去做了,那么自己内心,以及与自然、与他人和社会都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仁在其中矣”。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你们来到复旦学习一定是正确的选择,但是这也意味着你们将开始痛苦而又快乐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
我为什么要把痛苦放在前面呢?
我个人认为,所谓的快乐学习的说法,就是刚才陈思和老师讲的,“只有当你热爱它了,那么乐就会在苦中。
”若你们在复旦悟得了这个“道”,那么在你们离开的时候,你们不仅具备了专业知识,而且将变得更加智慧、更有思想,对国家民族就会更有担当,对整个全人类也会更有担当。
我希望大家成为这样的人!
谢谢大家
大学校长开学典礼演讲稿2
看着你们欢快地走入燕园,我常常想起我的“初入燕园”。
尽管路途辛苦,但满怀憧憬,无比兴奋和激动。
不同的是,你们大多不必像我那样光脚走路和站乘火车了。
这种“不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4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取得的巨大进步。
这种进步,源于党的正确领导和父辈们锲而不舍的艰苦奋斗!
当前,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国家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这预示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作为新时代的主人,今后几年的北大生涯将奠定你走向未来的深厚根基。
怎样打好根基,真正成为“新时代的主人”,我想给大家几点建议。
第一、学会“包容”,养成泰山不弃抔土、河海不择细流的胸怀。
大学之所以为大学,首先在于她的包容之大。
今年暑期,杜维明先生给我写了一封长信。
杜先生是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哈佛燕京学社的前任社长,我校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
他在信中说:
“中华文明是学习的文明、对话的文明、包容的文明”。
我对杜先生的这些理念是非常认同的。
上个世纪初,我们的老校长蔡元培先生曾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成就了北大的辉煌。
100多年来,包容始终都是北大人所坚守的传统。
对同学们来说,包容是眼界、是胸怀、是气度,但也是修行。
你们非常优秀,但我还是特别希望你们努力放下身段,要谦虚谨慎,善于学习,甚至要善于向“不如自己”的人学习。
我校前辈教授、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主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就是要求我们不仅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要认识并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大家互相尊重、互相欣赏、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人类的理想社会就能实现。
第二、学会“生存”,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理念,倡导绿色环保生活。
相比“绿色生存”,同学们可能更擅长“数字化生存”,络上虽然可以“种菜”、“偷菜”,但络上没有鲜活、多样的生命,更没有融会北大精神的美丽燕园。
燕园的美不仅在于其古朴典雅,更在于和谐自然。
为了使校园更加美丽,我们提倡“低碳”生活;
为了支持我国政府关于“减排”的国际承诺,北大和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的其他9所世界一流大学一起,提出并展开了绿色校园和可持续发展校园的建设。
这一行动得到了北大师生的热烈响应。
希望各位新同学,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绿色、低碳、环保的学习、生活方式。
第三、学会“专注”,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坐得了冷板凳,努力从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校园有形的围墙不可能带给你内心的宁静和专注,海量的信息会带来很多新的诱惑,很容易把你们的注意力从学习上带走,使你们忙着追热闹赶风潮。
但是,要成就大学问、大事业,就必须保持平静的心态、练就专注的本领。
我希望同学们能珍惜好利用好学校为你们提供的优质资源。
我还向同学们特别强调,学习期间不仅要掌握学科知识,更要培养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对现有知识的反思与批判精神,不断提升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最后,学会“担当”,培养“士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抱负和情怀。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1958年,我国决定完全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原子弹。
我们的校友邓稼先先生在接到任务后,回家对妻子说:
“往后家里的事我就不能管了,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过得就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从此邓老隐姓埋名,与世隔绝26年,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与邓稼先一样,我们北大还有很多杰出的教师和校友。
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牢牢记住的是,只有当你将自己的生命和力量都奉献给了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的时候,你才是一个真正的北大人,一个真正的“新时代的主人”!
大学校长开学典礼演讲稿3
在新学年来临之际,略述于下,愿与各位新同学共勉:
知礼。
在现代中国社会“礼仪重建”过程中,大学负有无法回避的重要使命。
大学生应该有敬畏之心,要形成一种超越“工具理性”的人文素养,从而成为一个真正“文明”的人。
诚信。
如果说“知礼”强调的是对外在社会秩序的遵循的话,那么诚信强调的就是一个人内在道德感的培养。
只有内诚于心,才能外信于人。
具有诚信素质的学生才能真正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担当。
孙中山先生对大学生怀着“做大事”的期待,他在中山大学校训中强调“笃行”,正在于“担当”二字。
一个有担当责任心的大学生,进入社会就是社会的建设者,而不是社会发展的观望者。
这种责任心,从大处讲是将自己的发展与社会进步、民族发展联系在一起的爱国精神;
从小处讲是一种遇事不折不挠、意志坚韧的精神。
勤奋。
自觉地勤奋学习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非功利”的求学态度,是一种脚踏实地的风范,是一种自强不息的品质。
超越。
大学生要有超越意识,要敢于超越前人,敢于超越自我,敢于超越常识,只有敢于超越,才会产生创造力,才会成为“创新型人才”。
阳光。
大学生应该襟怀宽广,自信向上,一个阳光的青年,应该表现出积极的精神面貌,体现出时代发展的特征。
职业准备。
大学生应该在学习期间就做好充分的职业准备。
要有更崇高的职业使命,应该将自己的职业期望与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
总而言之,我们理想中的大学生,应该是一个“文明的现代人”,他们诚信知礼,积极向上,敢于超越,勇于担当;
他们顺应时代的发展,善于吸收现代世界文明,富有开拓进取的创造精神。
这样的大学生,才是真正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人才。
大学校长开学典礼演讲稿4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鲜艳的五星红旗伴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在我们眼前冉冉升起,这预示着又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学期开始了。
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向全体师生致以最亲切的问候和最美好的祝愿!
回首20__年,让人激情满怀、感慨万千。
学校上下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精致管理、共谋发展,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教育教学等工作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取得了20__年高考地区理科状元、两次盟校联考总积分第一名、一系列迎检评估工作出色完成、一系列校园改建工程竣工、一系列文体活动出色组织等可喜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老师们、同学们!
“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征程追逐新的梦想。
”20__年,更广阔的舞台、更重大的机遇和挑战摆在眼前。
全体师生,一定要同心协力、振奋精神、明确目标、团结创新、开拓进取、超越梦想,继续书写通钢一中的辉煌与骄傲。
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全校师生提出几点希望:
一、学高为师,争当育人楷模。
新的学期,希望每一位教师都会以良好的师德和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学生;
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广博的知识去引导学生;
让无可争辩的成绩将通钢一中这块育人品牌擦的更亮,不辜负家长的重托,社会的厚望。
二、担当责任,成就人生梦想。
新的学期,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勇担责任,珍惜光阴,发奋图强,成就梦想。
高三年级的同学,要以抖擞的精神、端正的态度、良好的习惯、恰当的方法、平和的心态投入到紧张的高考备战中,努力缔造无悔的青春。
高一、高二年级的同学,从现在开始,要把握好每一天,努力承担起对自己、对他人、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提高素质,全面发展,为实现人生的远大理想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坚定信念,科学确立目标。
爱因斯坦曾说:
“在一个崇高的目标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新的学期,希望每一位师生铭记“达材成德、自强不息”的校训,弘扬我校“严谨治学、因材施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教风与“苦读、深思、活学、善问”的学风。
坚定必胜信念,制定符合自己的学期奋斗目标,减少学习、工作的盲目性,做到自主管理,科学学习,在自己的工作与学习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创设环境,打造校园品牌。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我们要努力优化育人环境和工作环境。
希望全体师生共同营造“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良好氛围;
树立“勇担责任”的意识和“校兴我荣”的观念,从身边小事做起,打造学校“责任”教育的特色文化品牌,发扬“追求卓越、崇尚一流”的办学精神,坚持向“现代化、高质量、科研型、区域一流、省内知名的示范性高中”发展目标而奋力前行。
五、尊师爱生,构建和谐校园。
教师关心、呵护健康成长的学生,学生尊敬、爱戴辛勤付出的老师;
这些早已成为我校优良的传统。
在新的学期里,希望广大师生巩固平等互爱、和谐共处的师生关系,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使我校成为师生工作和学习的乐园。
六、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希望全体师生深入学习、立足长远,积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个人成长方向、凝聚学校发展力量。
老师们、同学们,练就本领,自当搏击长空、尽展风姿;
任重道远,更应快马加鞭、一往无前。
希望将从这里起飞,梦想将在这一刻实现。
让我们肩并肩,心连心,向着未来一起迈进。
愿校园成为我们最温馨的“家园”。
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快乐成长!
祝老师们工作顺利,合家幸福!
祝通钢一中桃李芬芳、孕育栋梁、戮力同心、再铸辉煌。
大学校长开学典礼演讲稿5
今天,我很荣幸和全体师生员工一起,欢迎你们加入清华大学——期待你们用蓬勃朝气,激荡水木清华的人文日新;
见证你们以青春梦想,砥砺百年学府的自强不息。
和去年一样,我在给新生的邀请信中希望大家独自来报到。
昨天上午,我在迎新现场,看到很多同学都是自己带着行李来的。
____的再木然·
乌斯曼同学一个人坐了40多个小时的火车;
广西柳州也有四个同学,说服父母,结伴而行。
在这里,我要向你们开始学会走向独立表示赞赏和敬意。
同学们,你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此时此刻,你们或许仍沉浸在旅途的兴奋和成功的喜悦之中,或许还在为终于摆脱应试教育的文山题海而如释重负;
当然,你们更多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忐忑和期盼。
今天,我想告诉你们,大学迎接你们的不仅有梦想、荣誉、激情和浪漫,大学生活更重要的是经历挫折、经历失败。
第一次班会,你会发现自己思想不深、视野不宽,不再是群体的唯一中心;
第一堂课,你会感到节奏太快、难以适应,不再是老师目光的焦点;
第一次考试,你可能成绩靠后、大失所望,不再是熟悉的第一。
于是,你们可能会开始怀疑以往的读书方式、学习习惯,甚至怀疑自己的专业选择和能力潜质。
同学们,挫败感是走向虚空沉沦或者迎接成功希望的分水岭。
经历挫败,从挫败中学习,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学的必修环节。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懂得反思、学会坚守。
长期以来,你们接受的大多是中规中矩、有标准答案的教育,你们习惯于做“听话”的好孩子。
作为知识的倾听者和接受者,你们无疑是优秀的。
但大学是什么?
大学是要为你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为你们走向成熟、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大学培养的不仅是已有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未知世界的创造者和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大学教给你的不再是唯一的答案,而是教你懂得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懂得甚至有了答案也不意味着成功。
面对更多更复杂的选择和没有预设答案的探索,你们难免会在前行中跌跌撞撞。
懂得反思,就是在挫败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重新定义什么是成功、什么是荣誉、什么是价值,不断追问生命的意义。
学会坚守,就是在挫败中坚定自己的理想追求,在内心深处始终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对真理的渴望,在风险挑战面前始终坚持做人的原则、崇高的信念和远大的目标。
同学们,只有懂得反思、学会坚守,你才能在挫败中把握自我、拥抱青春、走向成熟。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寻找自信、挑战自我。
挫败会让人迷茫。
很多人会在挫败中丧失自信、迷失自我,来清华之前还是“梦想家”,来清华后,可能会“梦”没了,只剩“想家”了。
特别是看到各种知识、信息、机遇迎面而来,身边的“学霸”“神人”“大牛”比比皆是,你会更加迷茫和纠结,看不清自己要走的路。
大学生活就是一个寻找和发现的过程,只有在挫败中发现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自信。
搜狐CEO张朝阳当初在清华念书时,也对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很有挫败感,考试不拿第一心情就很糟糕,开始“虐待”自己:
冬天在寒冷的水池里游泳,或者每天绕圆明园跑上几公里。
正是经历了这种挫败,让他逐步增强了自信,敢于直面各种挑战,不断开拓自己的事业。
同学们,清华园紧张充实的生活会让你慢慢认识到,成功不取决于你过去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