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分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36612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分析文档格式.docx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分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分析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分析文档格式.docx

1实验。

1.1试剂与仪器。

石墨粉(98%,分析纯,天津欧博凯化工有限公司);

高锰酸钾(99.5%,分析纯,天津市化学试剂一厂);

浓硫酸(98%,天津市江天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硝酸钾(分析纯,天津市天大化工实验厂);

盐酸(30%,分析纯,宜兴市辉煌化学试剂厂);

过氧化氢(30%,分析纯,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N,N-二甲基甲酰胺(DMF,分析纯,天津市恒

兴化学试剂制造有限公司)。

SH05-3恒温磁力搅拌器(上海梅颖浦仪器仪表制造有限公司);

LK2005型电化学工作站(天津市兰力科化学电子高科技有限公司);

参比电极为甘汞电极,辅助电极和工作电极均为Pt(99.9%,0.0314cm2);

DZG-6050SA型真空干燥箱(上海森信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JSM-5610LV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日本电子株式会社);

Nicolet-5700型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美国尼高力仪器公司)。

1.2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本实验氧化石墨烯制备的具体步骤为:

将230mL98%的浓硫酸加入干燥的烧杯中,冰水冷却至0~4C,在强力搅拌的条件下加入10g石墨粉和6g硝酸钾的混合物,完全溶解之后,分多次缓慢加入30g高锰酸钾,

严格控制温度在10~15°

C之间搅拌反应2.5h.反应过程中,溶液变为墨绿色,并有紫色的烟雾飘出,磁力搅拌变得困难,说明反应后溶液粘度增大。

然后在恒温水浴35C搅拌

反应30min,之后缓慢地滴加500mL去离子水,在稀释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液体飞溅导致烫伤,温度控制在90C左右搅拌反应1h.反应完毕之后加入1000mL微热去离子水进行稀释,滴加一定量5%的过氧化氢溶液,搅拌,溶液立刻变为金黄色,然后进行过滤,用5%的盐酸溶液洗涤滤饼,再用去离子水洗涤pH至中性,同时用BaCI2溶液检测滤液,直至滤液无沉淀为止,此时说明滤饼中SO42-已经除尽,在洗涤过程中滤饼体积有所膨胀。

最后得到棕黄色胶体状的物质,将此物质在真空干燥箱60C真空干燥24h,取出保存备用。

2结果与讨论。

2.1氧化石墨烯的表征。

图1是氧化石墨烯的红外光谱分析图,此图出现的特征峰符合杨永辉等制备氧化石墨烯实验的分析[8].图1中在3100~3700cm-1范围内出现了一个较强较宽的谱峰,此峰为-OH的伸缩振动峰。

1630cm-1处的特征峰是氧化石墨烯吸收的水分子的-OH弯曲振动峰,说明并没有完全干燥,或者与氧化石墨烯强吸水性质有关。

1720cm-1、1267cm-1及1063cm-1处分别为C=0、C-O-C和C-OH的振动峰,2920cm-1及2850cm-1处的吸收峰分别为-CH2的反对称和对称伸缩振动。

这些特征峰的出现说明了所制的产物为氧化石墨烯。

图2为氧化石

墨烯的SEM图,可以看出氧化石墨烯结构皱褶,表面呈现膜状层面而且透明,这与碳键多样性有关[3].

2.2氧化石墨烯电化学性质的研究。

2.2.1循环伏安法研究氧化石墨烯电化学性质。

在室温下,称取0.03g干燥氧化石墨,加入30mLDMF,超声待完全分散后,进行电化学性质的研究。

本实验采用三电极体系,工作电极和辅助电极均为Pt,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所用的电极电势都是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电势,不同扫速下的循

环伏安曲线如图3所示。

负扫时,在-1.2~-1.5V之间出现了一个阴极还原峰,此峰为氧化石墨烯的还原峰;

在不同扫速下的循环伏安曲线可以看出,随着扫描速度v的

增大,阴极还原峰Ep逐渐负移,峰电流Ip随之增大;

以还原峰Ep为纵坐标,不同扫

描速度的对数为横坐标作曲线Ep-Inv,如图4

所示,可得到一条直线,证明氧化石墨烯的还原为一步不可逆的反应。

对于完全不可逆反应,满足公式|Ep/2-Ep|=1.857RT/(aiF)[9],可以求得电荷传递系数a的平均值为0.03348.以阴极还原峰电流ip为纵坐标,不同扫描速度的平方根为横坐标作曲线ip-v1/2,如图5所示,得到一条直线,斜率为K=4.3338,相关系数为

0.996,可知ip与v1/2的线性关系较好,证明了氧化石墨烯的一步不可逆还原反应受扩散控制。

2.2.2单电位阶跃计时电流法研究氧化石墨烯电化学性质。

在室温下,氧化石墨烯-DMF溶液在Pt电极上的单电位阶跃实验的电流-时间响应

曲线如图6所示。

由图6可以看出,整个曲线趋势是电流先突然增大到一个最大值之

后立刻降至最低点,之后趋于平缓,电流突然增大后又降至最低的过程是双电层充电的过程。

单电位阶跃实验的电流-时间响应曲线又一次说明了氧化石墨烯在1电极上的还

原过程受扩散控制。

2.2.3塔菲尔曲线研究氧化石墨烯电化学性质。

在室温下,氧化石墨烯-DMF溶液在Pt电极上的塔菲尔曲线如图7所示。

图7中A为阳极塔菲尔曲线,B为阴极塔菲尔曲线,整条曲线A到B反映的是氧化石墨烯还原之后又被氧化的过程。

分别对A和B曲线

作切线,切线的交点为交换电流,即为

10=3.1623W-3mA,交换电流密度i0为1.007>

10-4A/cm2,计算得到的交换电流密度值较小,又一次说明了氧化石墨烯-DMF溶液在Pt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是一步不可逆反应。

2.2.4氧化石墨烯成核机理的研究。

图8是氧化石墨烯-DMF溶液在Pt电极上不同电位下的电流-时间暂态曲线,电流先

增大后又降至最低点,这是双电层充电现象

所致,最大电流值随着阶跃电流绝对值的增大而增大;

此电流-时间暂态曲线说明了氧化石墨烯在Pt电极上的电沉积符合成核机理。

由图8实验所得数据,作i'

2/i'

2m-t7tm'

曲线如图9所示,其中最大电流为im,最大电流所对应的时间为tm,起始电流为i0,起始电流对应的起始时间为t0.由于实验受到双

电层充电的影响,因此需要对t、tm、i、im

数据进行修正,即t=t-t0,tm=tm-t0,i=i-i0,izm=im-i0.B是根据离子成核理论经过无量纲化处理得到的瞬时成核理论图,同样,D是根据离子成核理论经过无量纲化处理得到的连续成核理论图,根据图9可以得出不同阶跃电位下氧化石墨烯在Pt电极上电沉积的i'

2m-t/tm'

曲线靠近连续成核理论图,说明了氧化石墨烯在Pt

电极上电沉积符合连续成核机理。

作i-t3/2关系图如图10所示,不同阶跃电位下i与t3/2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由此

得出该过程是在三维模式扩散控制下成核的。

3结论。

采用洪菲等改进的Hummers法来制备氧化石墨烯,通过红外光谱表征说明所制得的产物为氧化石墨烯;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氧化石墨烯结构皱褶,表面呈现膜状层面而且透明。

将氧化石墨烯分散在DMF

中,进行电化学性质的研究,由循环伏安法证明了氧化石墨烯为一步不可逆还原反应,并且此过程受扩散控制,求得电荷传递系数a为0.03348.通过单电位阶跃计时电流法又一次说明氧化石墨烯在Pt电极上的还原是受扩散控制。

通过塔菲尔曲线可计算得交换电流密度i0为1.007>

10-4A/cm2,同时也证明了氧化石墨烯-DMF溶液在Pt电极上电化学反应是一步不可逆反应。

氧化石墨烯成核机理的研究表明氧化石墨烯-DMF溶液在Pt电极上是在三维模式扩散控制下连续成核的。

参考文献:

1DaiBo,ShaoXiaoping,MaYongjun,etal.Anewcarbonmaterial-Graphene[J].MaterRev:

Rev,2010,24

(2):

17代波,邵晓萍,马拥军,等。

新型碳材料---石墨烯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

综述篇,2010,24(1:

17)

2ZhangWeina,HeWei,Zhang

Xinli.Progressinsynthese,propertyandapplicationofgraphene[J].NewChem

Ma-ter,2010,38(4):

15张伟娜,何伟,张新荔。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特性[J].

化工新型材料,2010,38(4):

15

3LiuSi,TuWenmao,LiuXiang,etal.Studyonlowtempera-turepreparationofgrapheneoxide[J]・JWuhanUniversityof

Technology,2012,34(9):

10刘思,涂文懋,刘翔,等。

氧化石墨烯的低温制备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2,34(9):

10

4HudsonMJ,Hunter-FujitaFR,PeckettJW,etal.Electro-chemicallyprepared

colloidal,oxidisedgraphite[J].J

MaterChem,1997,7

(2):

301

5HummersWS,OffemanR

E.Preparationofgraphiticoxide[J]・JAmChemSoc,1958,80(6):

1339

6HongFei,ZhouLiqun,HuangYing,etal.SynthesisandcharacterizationofgraphenebyimprovedHummersmethod[J].ChemBioengineering,2012,29(5):

31洪菲,周立群,黄莹,等。

改进Hummers法化学合成石墨烯及其表征[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2,29(5):

31

7ZhangLili,FuYan,WangWeiwei,et

al.Synthesisofgrap-hiteoxide-tinoxidecompositesanditsadsorptionproperty[J]・JNanjingUniversityofScieneeandTechnology,2011,35(3):

407张莉莉,付炎,王伟伟,等。

氧化石墨-氧化锡复合材料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11,35(3):

407

8YangYonghui,SunHongjuan,Peng

Tongjiang.Synthesisand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ofgraphenebyoxidationre-duction[J]・ChineseJInorgChem,2010,26

(11):

2083杨勇辉,孙红娟,彭同江。

墨烯的氧化还原法制备及结构表征J]・无机

化学学报,2010,26(11):

2083

9BardAJ,FaulknerLR.Electrochemicalmethods,funda-mentalsand

applications[M].NewYorkJohnWliey

&

Sons,1980:

222

标签:

上一篇:

石墨烯的性质及其导电性能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