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与整理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31063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类与整理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分类与整理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分类与整理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分类与整理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分类与整理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类与整理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分类与整理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类与整理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类与整理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取有代表性的作业展示在黑板上。

  2.适时纠正学生的计数错误

  总会有学生出现计数的错误,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错误,对学生计数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指导。

  先让数错的学生说说为什么数错了,再引导学生交流:

怎样数才不会漏数,不会重复数,不容易数错呢?

  指导学生可以边数边做标记,数完之后可以再数一遍等。

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数清楚数量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数学活动,在分类过程中进行细致地计数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3.对比研究,感受用统计表记录分类结果的优势

哪种呈现方式最简洁最清晰,一眼就能看出分类的结果?

  引导发现:

用数字和表格的形式呈现分类的结果最简单,最清楚。

  4.指导学生绘制简单的统计表

  

(1)教师选取学生优秀作业呈现在黑板上,指定一名学生说说是怎么完成统计表的。

  

(2)教师板演绘制简单统计表的过程。

  (3)学生模仿教师用统计表重新记录分类计数的结果。

通过让学生经历简单统计表的生成过程,使学生感受用统计表记录分类结果的优势。

  (三)根据数据提出问题,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1.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2.教师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把学生的分类结果分开呈现。

  3.逐一出示不同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发现和提出问题

观察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能根据分类的结果提出数学问题吗?

同样是这些人,为什么分类结果不同?

  引导学生认识到:

分类标准一致,分类结果就一致;

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多样。

  4.师:

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使学生体会:

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多样;

虽然结果不同,每一种分类标准下分的结果数据加起来总数是一样的。

注重培养学生根据分类计数的结果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体会数据蕴涵的信息。

  (四)即时练习,巩固新知

  1.师:

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员,你觉得哪种分类方法好?

  学生可能根据游戏的公平性来选择,可能会偏向于男女人数相等的分类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教师可让学生充分交流。

  2.师:

还可以怎么分呢?

把你的分类方法也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

  学生可能会这样分:

  教师对表格设计合理,书写工整的学生给予表扬。

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再次体验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同时也起到了练习巩固的作用。

  (五)回顾整个统计的过程

  1.引导学生说一说分类活动的全过程。

  2.教师小结:

先根据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再数清楚数量,然后制成统计表,最后观察表中的数据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在阶段小结时让学生充分交流学习所得,学生交流得越深,知道得就越多,有利于后面练习的开展。

  三、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1.完成教科书第28页“做一做”

  学生很可能会按男女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类,但是计数活动会比较困难。

教师可先放手让学生自由地数一数,计数结果可能会不同,再让学生讨论怎样数才不会错。

计数活动完成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表格填写的难点在表头的设计,学生完成后再集体交流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5题

  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再让学生自选标准将动物分成两类,并独立完成计数和统计表的填写。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可让学生在小组中开展。

  3.完成练习七第7题

  

(1)

(2)两小题可让学生独立完成,(3)(4)两小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集中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数据蕴涵的信息。

组织学生练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根据所收集的数据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理解数据的意义,进一步明确分类的标准。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回顾过程,总结提升。

分类与整理教案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按指定的一个标准进行分类,并能用图的形式表示出分类的结果。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按单一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

让学生掌握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例1情景图。

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1:

有很多气球。

  生2:

有各种形状的气球。

  生3:

有各种颜色的气球。

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分类理整,汇报、交流。

按形状分类。

还可以按颜色分类。

同学们真棒!

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分类。

  2、分一分,数一数。

  

(1)按形状分类。

下面我们先分组,按形状分一分,并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多少个。

  学生分组活动。

交流、汇报。

谁先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按形状把这些气球分成了哪几类?

每类气球各有几个,并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怎么数的?

我们按形状把气球分成了球形的气球、心形的气球和长气球三类。

我们边数边画知道球形的气球有5个,心形的气球有4个,长气球有3个。

我们按形状把气球也是分成了球形的气球、心形的气球和长气球三类,我们是先分一分,再数一数的,知道球形的气球有5个,心形的气球有4个,长气球有3个。

  出示表格:

  按不同的形状分:

说得很好!

那哪种气球最多?

哪种气球最少?

  生:

球形气球最多,长气球最少。

  

(2)按颜色分类。

想一想如果按颜色分类,可以怎么分呢?

每种气球又各有多少个呢,请小组内分一分,数一数。

按颜色分成3类。

  三、课堂小结

  提问: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类的方法,知道了可以按物体的形状、颜色、用途等来分类。

在生活中,我们给物体分类时常根据不同的标准,比如:

物体的大小、用途、种类……只要大家能说出适当的理由,我们都可以对物体进行分类。

分类与整理教案3

  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学习重点:

  按标准进行分类

  学习难点:

  定标准进行分类

  一、自主学习

  第一次给你们上课,老师带了一些礼物给你们,快看看一共有几件礼物?

  出示画面

你是怎么知道的?

都是解决同样的问题,方法为什么不一样?

  生答略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

生活中你还在哪儿看到过分类的情景。

  生举例

同学们说的真好,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找到商品,房间物品分类可以让房间更整齐,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类整理。

  二、合作探究

  

(一)分类整理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出示:

气球图片

  问:

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

可以怎么分?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可以摆一摆,写一写)

  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你分了几类?

每类有几个?

  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

整齐、清楚

你能看出谁最多吗?

你怎么知道的?

这一排最长

看来这一行他是来记录葫芦形状的气球,我们在下面画上一个葫芦形,表示这一行记录的项目。

有一个葫芦形气球就画一个。

另外两行是记录心形和圆形的气球,我们也在下面表示出来。

看来这一行他是来记录葫芦形状的气球,我们在下面画上一个葫芦

  ③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这个同学记录方式你能看明白吗?

桃心形状的气球有几个?

他用一个数据来表示这一列的数量。

(和图对应)

  3表示什么?

为了更加清楚整齐,我把同学们记录的画上线。

分类与整理教案4

  一、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数学概念。

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一阶段;

本学期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二个阶段。

在这一阶段,将拓展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并进一步感知、理解“十进制”“位值制”两个基本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学习数概念的根本。

本单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同时它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

  二、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

  数的认识、解决问题和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三部分内容。

  三、本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感知计算单位“个”、“十”、“百”,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读写,而其中数的组成、数位意义的理解等概念又是读写的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

  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就是教师们常说的“拐弯数”)。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4的百数表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五、教学策略及实施:

  1、主题图:

  通过“百羊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它比以前学过的20多得多。

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1)教学时,可以课件出示“百羊图”,让学生先估计一下,有多少只羊?

引导学生得出比20只多得多。

  

(2)再在图上圈出10只羊,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标准,学生再估起来就会好一些了,学生初步认识了100,同时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2、例1教学“数数”:

  与20以内数的认识相比,100以内数数的难度增加了。

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这种数数大多属于唱数水平,学生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也不太容易,往往容易漏数或跳数,因此这里要指导学生手口一致地准确数数,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同时了解计数单位“十”“百”。

在教学中,可以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小棒,课上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数:

先一根一根的数,每数十根捆成一捆,数到100;

再十根十根的数,数到100,将10捆捆成一大捆。

在数数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归纳: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在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也就是教师们常说的“拐弯数”是本课及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难点。

孩子们往往数到几十九时,后面一个数是多少,究竟是几十就会错误百出。

为了突破“拐弯数”这一难点,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例1后面的做一做,让学生用小棒从五十七数到六十三,当数到五十九时,提问:

“下一个数是多少?

”如还有学生不清楚下一个数是六十时,引导他们看小棒,有5捆小棒和9根小棒,再添上1根,即9根+1根=10根,10根就又可以捆成1捆了,5捆+1捆=6捆,也就是60。

接着继续数到七十二,让学生边动手数边说一说六十九后面是多少,为什么呢?

……一直数到九十九添上1是一百。

  还可以利用计数器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如从计数器上拨出五十九,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9,提问:

“个位上再添上一个珠子是多少呢?

”边拨珠子边引导学生认识个位上9颗珠子再添上1颗珠子就是10颗珠子,要满十进一,即向十位进一,十位上5颗珠子再添上1颗就是6颗珠子,表示6个十是60。

无论是数小棒的方法,还是借助计数器拨珠子的方法都是引导学生直观认识并理解当数到几十九时,再接着数就要满十向前面的一位进一。

  在直观数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脱离小棒,抽象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教学形式可多样,如让学生对着数、互相倾听、启发、评判。

两人活动时,还可随便从一个数开始,接着往下数。

又如,采用师生对口令的形式。

生:

“八十八”。

师:

“八十九”。

“九十”。

“九十一”……

  (与实验版教材相比,修订版教材在此只安排了例1,不再单独编排例题教学拐弯数,而是重视在数数的过程中突破数数的难点。

同时,在教学10个十是一百的同时,强调了99添1是100,使学生从多角度感受100。

这样做,既可以使实际教学的过程更为顺畅,也更能让学生在直观的支持下充分体会“满十进一的位值制思想”,理解数的本质。

  3、例2教学“数的组成”

  例2教学数的组成,分为两个层次:

整十数的组成;

一般数的组成。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增加了整十数组成的内容,更加突出了计数单位“十”,加强了学生的认识。

  教学例2的关键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十”的意义。

一定要充分利用小棒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而70根小棒可以捆成7捆就是7个十,即7个十是70。

4捆小棒就是4个十,而剩余的6根小棒不够10根所以就不能捆成一捆,表示6个一。

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捆一捆、摆一摆等实践活动,既加深对数的认识,又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4、例3教学“100以内数的读写法”

  例3教学100以内数的读写。

教材从记录数“三种颜色的纽扣的数量分别有多少、一共有多少”等问题引入,突出了读数、写数的意义和必要性。

  100以内数的读、写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其中对数位的理解更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数出纽扣的数量,再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纽扣的数量(要几个十,几个一的摆),接下来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40、27、33(边拨珠边叙述:

2个十在十位上拨2,7个一在个位上拨7,使学生在表达中深化对数位的理解)。

这样通过数、摆、拨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从直观上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既有利于突破难点又为读数与写数做好了铺垫。

  接下来把小棒图与计数器珠子图都贴在黑板上,借助数形结合的方法教学读数与写数。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珠子的数量及表示的意义,再在对应的数位下写出来。

(如十位上有2颗珠子表示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

个位上有7颗珠子表示7个一,就在个位上写2)。

在写40时,要特别向学生说明当个位上一个珠子都没有时,就要在个位上写0。

这样通过把计数器上的珠子图与相应数位写出的数结合起来(即把数与形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掌握读数、写数的方法,并深入理解数位上数的含义。

  教学100的读、写时,要充分利用计数器深化学生的理解。

可以带领学生在计数器的个位上一个一个的拨,拨9颗珠子后提问:

“再拨丄一颗是几颗?

”“10个一是多少?

在计数器上怎样拨珠子?

”接着再在十位上一个一个的拨,拨出9颗后提问:

“这9颗珠子表示多少?

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

10个十是多少?

怎样拨呢?

怎样读写呢?

  还要注意教学数位顺序时要强调从右边起,而读数写数时是从高位起,即从左边起。

  5、例4教学“数的顺序”

  例4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为后面学习比较数的大小做好准备。

能根据数位的意义及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探究百数表中隐含的诸多规律,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中,利用课件的演示,带领学生逐步探索例题中的有关规律,(如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都相同;

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减小到1等)。

再结合例题中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学生会非常有兴趣,并进一步探寻规律。

并能够运用规律找到相应数字的位置,也就是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中,感觉学生对百数表的探究非常有兴趣,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程度不同,往往有些学生意犹未尽。

老师们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细细琢磨,互相讨论、交流,把自己找到的规律写出来,再到课上来交流。

这样做,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为突破教学难点做好了准备。

  (由于在第七单元才正式教学找规律的内容,这里并没有用“规律”这一名词。

教学时需要注意一下。

这也是修订教材编排的特点,在正式教学找规律之前或之后,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渗透或增加了许多找规律的内容,让学生有所发现,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6、例5教学“数的大小比较”

  例5教学数的大小比较,分两个层次:

  1、借助小棒利用数的组成比较“十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小棒图,可以直观的看出42与37的大小关系,4个十比3个十要多出1个十,也就是多1捆小棒,所以不用看另外的2根与7根就能够得出结果。

  2、借助计数器按数位比较“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让学生小组合作,用计数器拨出42和37,然后想一想:

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

哪个数小?

再同样方法完成比较23和25的大小的教学。

  3、展示学生比的方法后,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位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如果十位相同,再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7、例6教学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例6是基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根据《课标》精神安排的例题,它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建立数感很有帮助。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例5的学习已经能够准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了,而本例题则要使学生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怎样是多一些、怎样又是多得多,少一些与少得多又有什么关系呢?

没有具体的比较标准,是相对而言的,学生理解起来不太容易。

关键就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数数、比较等方法,直观感知多一些与多得多、少一些与少得多的关系。

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加强对比,不断地体会、理解,增强学生的数感。

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多一些”就是多的不太多,多一点点;

而“多得多”就是多的很多,不是一点了。

或让学生举例子比较说一说:

如23比19多一些;

而63就比19多得多。

在学生直观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叙述,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如15个蓝球比10个黄球多一些,而58个红球则比10个黄球多得多。

  最后通过小精灵的问题“红球和黄球比呢?

”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判断。

(学生可以直接借助直观判断,也可以借助之前的比较直接推理。

)给学生留出自由比较的空间。

  8、例7解决问题

  (例7是修订版教材新增加的解决问题的内容。

在修订教材中,大大丰富了问题解决的内容,涉及到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各个领域。

这是在认数部分安排的解决问题。

  在教学时,可以发给学生每人一张例7的珠子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讨论交流,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解决方法。

学生们的方法可能多种多样,有的学生通过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来直观解决,在汇报交流中教师要加以肯定。

再提问“如果不用圈一圈的方法,你能借助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吗?

”鼓励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解决问题,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

引导学生把圈一圈、画一画的直观方法与数的组成的方法进行对比,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适当的优化。

  9、例8“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本小节内容是为巩固数的组成、为学习100以内的口算作准备的。

认识到这一点对把握教学要求非常重要。

  (例8与实验教材相比,有一些细节上的变化:

原来是一图一加一减两个算式,现在用更实际的情境,借助一图四式呈现了4个有联系的算式,既与前面数的认识中的加减法的编排相统一(6~10的加减法、11~20各数认识中的加减法、20以内退位减法),更好的体现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又加深了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中,出示情境图后,鼓励学生发现、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在探究计算方法时,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的表达和交流,对于学生的各种想法应给予肯定,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各种方法的优势。

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概括“几十加几就是几十加上几个一,结果是几十几”。

  在练习中,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2+30=50,32—2=12情况,可以从数位的意义和数的组成入手,使学生理解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所以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计算32—2也是如此。

分类与整理教案5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重点:

掌握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

分类)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

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

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